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

bookmark

李恪陪着慎行漫步在內谷的溪澗,眼看着墨者往來,聚攏一處,爭執不休。

爭執的雙方依舊以胡陵與蒼居兩地爲野,不過相比先前那種爲爭而爭的蠢爭,他們現在的論點至少多了些實質的東西,叫人聽着心生暢快。

慎行聽了幾場,不由感懷莫名,撫須長笑:“爭者,當如是。”

“從墨學論,哲學之辯雖是正辦,卻虧在不着邊際。若是任由他們折騰,三墨難合先且不說,蒼居幾年後或要再生出第四脈。還不如尋些實際,令爭論有終,事實爲憑,這樣一來,至少能分出對錯高下,不會讓分歧變成分裂。”

“善。”

“再者說,焦頭爛額之際,難題纏身之時,這些人總有一日會忘卻出身之別,齊心戮力解決問題。等他們之間有了認同,墨家便有了一合的基礎。如此也不枉老師一番苦心,將他們捏到一處。”

慎行嘆了口氣,說:“若是腹?子當年有你這般考量,便是長平之事仍難避免,墨家至少不會是現在這副衰敗模樣……”

李恪誠心道:“盛極而衰,古來如此。”

慎行臉上難掩疲態,頹然問:“以你之見,便是你我此次大成,墨家仍難免衰敗之日?”

“會有吧?”李恪不確定道,“花有其開,必有其敗,冬有凋敝,春卻興榮。潮漲便有潮落,月盈續接月虧,既然萬事萬物皆是如此,憑甚獨有墨家例外?”

“道理爲師亦懂,只是年歲大了,一念至此便忍不住想,既然衰敗之勢不可免,你我又何必徒勞奔命?”

李恪笑了笑,攙着慎行,輕聲耳語:“老師,我死之後,哪管他洪水濤天。”

慎行眼前一亮,猛就暴發出一陣大笑,引得爭論驟停,人人側目。

可慎行就像無所覺似地長笑,直到開始咳嗽,才意猶未盡地歇下。

他撫須順氣,對李恪說:“恪,前幾日薛郡已將昭陽大渠之事報予咸陽。不費民力,疏浚百里,兩山之間聚起新澤,泗水兩岸再無例汛,此等偉業,你僅用了一月之期,想來又要在朝堂引起一番爭論。”

“薛郡?”李恪疑惑道,“千里之外,老師亦有消息?”

“葛嬰是聰明人,自從趙墨精華北遷蒼居,他便再無一事瞞我。更何況,三墨之地本也無事瞞得過我這位鉅子。”

李恪拱手歎服,小小拍了一個馬屁:“老師有萬里明鑑之功,難怪遇事總能高瞻遠矚。”

“小子嘴甜!”慎行又是一陣暢意,牽着李恪的胳膊繼續行路,“你便不好奇,朝堂上會如何論你?”

李恪撇了撇嘴:“要我說朝堂那些位也真是消閒。當年制設獸犼,他們爭辯,搭建獏行,他們又爭辯,如今還要爲大渠爭辯。其實有甚好爭辯的,新技術能有促於生產力便擇地試用,行之有法便推廣全國,此乃爲政之道也。”

慎行欣賞地點了點頭:“知其利而不急其功,此老成謀國之言。奈何朝堂之中,卻不是人人皆如你這般想,反對之勢若是太強,便是皇帝也會無從決斷。”

李恪不由想起覲見始皇帝時遇到的刁難,開口失聲:“法墨之爭?”

“你以爲,法吏如此只爲學派?”

“不是嗎?”

“只說學派歧見,卻是你看輕了他們。”慎行輕笑,“六蝨者,曰‘歲’,曰‘食’;曰‘美’,曰‘好’;曰‘志’,曰‘行’。”

李恪眉頭深皺:“商君書?”

“商君書,弱民。”慎行確認道,“民貧則力富,力富則淫,淫則有蝨。故民富而不用,則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則農不偷。農不偷,六蝨無萌。故國富而貧治,重強。”

“老師,你怎麼突然說起《商君書》,此書觀點蠻而腥臭,秦雖由此強,卻並非善理……”

慎行欣慰一笑,口卻不停:“民弱國強,國強民弱。故有道之國務在弱民。樸則強,淫則弱。弱則軌,淫則越志。弱則有用,越志則強。”

又是倒誦……

與當日的《修身》一般,慎行誦起《商君書》,擇《弱民》一段,又是倒誦,李恪終於品出一些滋味,喃喃自語:“民,樂生安佚,死難難正,易之則強?”

慎行終於點下了頭。

“衛鞅赴秦,其時秦弱,而六國強盛。秦人不明禮法,內鬥亂國,故衛鞅才行變法之事。《商君書》之論乃古法之論,卻非衛鞅之論,此事,你當分清。”

他拉着李恪來到一處空地坐下,侃侃而談:“世人眼中衛鞅刻薄寡恩,卻不知危疾當用重藥,亂國自適重典。”

李恪求教道:“老師以爲,秦之苛政在法士守舊,而不在衛鞅立典?”

“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慎行又引了《更法》中的一句,輕聲說,“衛鞅之過,在於使秦強盛,天下側目。其死之後,六世明君不敢妄改其法,天下名士將其奉爲圭臬。”

“當時而立法,因事而制禮……”李恪恍然道,“《商君書》是弱國強盛之道,而非強國久存之基!”

“然也。衛鞅之後,有甘茂、呂不韋者爲強秦修法,然韓非出世,其天資卓絕又將前人之功毀於一旦。”

“韓非子尊衛鞅?”

“韓非尊法不尊人。其以古法三脈爲根,儒家荀況爲骨,自成新法,獻於韓而韓不用,便自獻於秦,此爲間也。”

李恪難以置信道:“您說韓非子是間?”

“鄭國之間疲秦,韓非之間壞根。他雖身死,然大秦法士以李斯爲首,或尊韓非,或尊衛鞅。秦律之苛乃法家之苛,天下之民不歸乃法家用權,意在弱民也。”

“老師……”

“在你之前,墨子之機關揚名,墨家之機關強國。民無所用,則法墨想得,扶秦強盛。”

“而在你之後……烈山、獸犼、獏行、獸蠍,你以機關代生民勞苦,使苦酒驟成天府,胡陵不發苦徭。歲、食、美、好、志、行,你之機關,六蝨獨佔其五,試問法士該如何容你?”

李恪張了張嘴。

扶蘇曾說,李斯乍聞獸犼,曾想要取他性命,那時他只以爲是獸犼亂律。

可仔細想來,秦律每年皆有修訂,修訂程序一點不難,獸犼不過是小小機關,何來亂律之說?

慎行說的不錯……李斯想殺的,不是獸犼,是李恪!

他的經歷,他的天賦……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法家治國理論的危害!

李恪深吸了一口氣:“老師是何時看透這點的?”

“博浪沙,李斯激趙高。”

薑還是老的辣啊……

“老師可曾後悔招我?”

慎行笑意滿面,輕聲問:“何以見得?”

“您一生志在領墨家歸秦,如今李斯正得聖眷,偏視我爲眼中釘,肉中刺,墨家歸秦徒生變數,還平白多了法家這個強大的敵人……”

慎行並沒有讓李恪把話說完。他擺着手,慢條斯理問:“你可記得,墨行被安放在何處?”

“……天壇。”

“那獏行可曾廢除?”

“不曾……”

慎行大笑三聲,立身而起。

“大秦!乃趙氏之秦,非李氏之秦。墨家想要重現盛景,法家本就是繞不開的溝塹。墨法之間,總有一爭!恪,墨子在儒學昌盛之時非儒,如今法家盛極,你可有非法之膽魄?”

非法嗎……

李恪胸中一股熱血猛然上涌。他斬釘截鐵回答道:“法家亂國,不合其時!爲天下生民計,非法何妨!”

慎行滿意地從懷中掏出一面令牌,青灰底色,紅字書【鉅】,它的頂端刻着半枚齒輪,棱角分明,齒痕深重。

李恪詫異問道:“這是……鉅子令?”

“鉅子令鐵質,假鉅子令木質,鉅子令半鉅齒八,假鉅子令齒六。此爲趙墨之假鉅子令。”

說着話,慎行鄭重地把這枚沉甸甸的假鉅子令遞到李恪手上。

“自明日起,摘去龍淵劍套。自明日起,長佩李氏玉佩。自明日起,明示假鉅子令!你既有宏圖,便該堂堂正正地,令天下人都知曉你的身份!”

“你,乃歐冶信重,誠信君子!”

“你,乃武安之孫,李氏遺孤!”

“你,乃趙墨假鉅,天下才絕!”

“有墨家在,謗言傷不得你,暗刃刺不得你!世人當知,你不是甚小有才情的苦酒之恪……”

“你,乃是伯益之後,墨翟傳承,嬴姓,李恪!”

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四二三章 一怒滅國的安陽君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一零五章 千斤巨物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七二九章 重啓沙丘宮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四九四章 王離走得很安祥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二十章 珍饈美饌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一零九章 悉聽尊便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五七二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五,玄鳥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五七七章 韓信遊商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六零零章 草原初冬第一七四章 意外之外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三七章 鉅子之試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二八三章 鶴鳴九皋第四四八章 春宵苦短第七一八章 同門相殺第三七零章 賢人居於賢水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三九三章 亡秦者胡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一一三章 止於合作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六六七章 始皇帝出靈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二十二章 誰聽誰的第四五五章 墨家險將亡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六二三章 虎毒食子《盪風雲》卷尾感言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七二一章 修羅第七三零章 天府第三七九章 楚墨假鉅子之試開始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九十四章 後患無窮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六八零章 僭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