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

bookmark

君子,坦蕩蕩。

考慮到張良是君子,李恪也是君子,大家都是坦坦蕩蕩的人,肯定要說到做到。

故哪怕食生味美多滋,李恪也只能忍痛而棄,急急安排風舞前去拜訪郡守府,以墨家的身份痛陳利害。

半個多時辰之後,風舞回來了,懷裡還抱着一卷簡書,臉上表情一言難盡。

李恪奇怪問:“怎的,莫非是沒見着郡守騰?”

“見着了。”風舞琢磨着言語,一字一頓,“郡守風姿不凡,請了好些官吏一道見我,堂上堂下,烏泱泱三十餘人。”

李恪哭笑不得道:“看來他也不是一無所知嘛。”

“或是吧……”風舞嘆了口氣,正襟而坐,“稟先生,不辱使命。”

“那位郡守可有迴應?”

“迴應在此。”

李恪看風舞雙手遞上懷中簡書,本以爲是郡守騰的私信,誰知道……

【吏有五善:一曰忠信敬上,二曰清廉毋謗,三曰舉事審當,四曰喜為善行,五曰恭敬多讓。五者畢至,必有大賞。】

【吏有五失:一曰誇以泄,二曰貴以泰,三曰擅裚割,四曰犯上弗知害,五曰賤士而貴貝。】

【一曰見民倨傲,二曰不安其朝,三曰居官善取,四曰受令不履,五曰安家室忘官府。】

【一曰不察所親,不察所親則怨數至;二曰不知所使,不知所使則以權衡求利;三曰興事不當,興事不當則民所指;四曰善言惰行,則士毋所比;五曰非上,身及於死。】

“爲吏之道啊……”李恪嘆了口氣,隱約知道這位郡守騰爲何會在官場越混越差。

風舞滿臉好奇:“先生,你可知郡守之意?”

“大概知道一點。”

“其行何意?”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知者不惑,勇者不懼。子貢曰:夫子自道也。”

李恪開口唸出《論語.憲問》中的一段對話,只是墨者非儒,風舞根本就不曾看過《論語》,所以一時茫然,苦思半晌也不知子墨子何時跟儒家子貢打過交道。

李恪看他皺巴着臉,啞然失笑:“非儒非儒,你們連儒家幾部經典都不讀,又談何非儒?”

風舞驚?道:“方纔是儒家典故?”

“語出《憲問》,大意是孔仲尼大談君子之道,子貢便恭維說,夫子原來是在說自己呀。”

風舞想了一想,一張臉登時通紅:“騰!無恥之尤!”

李恪聳了聳肩,隨手把那捲簡書拋進炭盆,還找了個火鉗攪了攪。

“我等該做的都做了,無愧於人,無愧於心。郡守既然覺得他是好官,出入當有萬民加護,那便由他自去安排便是。”

“唯!”

……

郡守府,後堂議事。

郡守騰高居主座,左右分別是監御使彷和郡尉孟德,南郡的郡三官坐在一處,談笑風生。

監御使彷拱手說道:“今日那位墨者之言,我看郡守還需防備纔是。”

“彷君多慮了。”郡守騰哈哈一笑,“墨家歷與大秦不合,此番賣好,不過是察覺事有疏漏,強作彌補。其既知事有敗露,必不會再行謀刺之舉。”

“郡守覺得,欲行謀刺之人仍是墨家?”

郡守騰一副胸有成竹的姿態,朗聲道:“南郡素來平和,百姓安居,除卻不安分的墨家,又有何人會行謀刺之舉?”

“既如此,今日郡守何不將那墨者擒下?”

“擒下?”郡守騰想了想,“德君探查數日,始終不曾拿住那個仇的把柄。除他之外,餘者皆從罪之徒,我擔心肆意擒人,會驚動主使。”

郡尉孟德羞臊下拜:“下官無能……”

“繼續尋找墨者仇之蹤跡。墨家之人前據後恭,此事或仍有變故。”

“上官高見!”

……

夜,寢浦,李恪盤腿坐在頂層露臺,煮着茶,眼望着雲夢夜色。

“十日之差,這是被徹底綁架了啊……”

身後突然傳來輕笑:“恪君之言,莫非是在說我?”

“除了你,還能有何人?”李恪頭也不回,自斟自飲,“子房兄。”

張良笑着走近,自顧跪坐到李恪對面,取一空碗,澆滿茶湯,放在鼻尖悠悠輕嗅。

“冬煮梅茶,似是還摻了山參,橘皮,恪君年紀雖輕,卻頗通安養之道。”

“我只好花茶,其餘事物是家臣添的,說是可益氣通肺,不染風寒。子房兄若喜,我這便叫人包上幾服可好?”

張良笑着將茶湯飲盡:“恪君何必故弄玄虛,我上樓之時看得明白,你不曾在四周埋下過人手。”

“我的房舍就在身後,爲何要鬼鬼祟祟,將人手埋伏在過道?”

張良的笑臉登時一僵,李恪的房門就在三五步外,門窗緊閉,悄無聲息。

“恪君是在防備我嗎?”

“不小心壞了你兩次好事……”李恪笑着爲張良斟滿茶碗,“我不該防備你嗎?”

張良朗聲大笑。

“你我相距半步,房舍距我五步,遠近之差,我或可殺你。”

李恪輕輕拍了拍腰上的七星龍淵:“子房兄莫不是忘了墨者之藝,真當我手無縛雞之力不成?”

“這便是你孤身在此之依仗?”

“若沒有十足把握,我哪裡敢與張子房相對。”

話到此處,兩人同時沉默。

張良無從判斷李恪武藝的高低,更不知曉他嘴裡的伏兵是真是假,而李恪也不敢過份刺激張良,原因,自然是因爲他的龍淵真是擺設……

“此來,我有三問。”張良突然開口。

李恪小口囁着茶:“我爲何要給你解惑?”

“大概是因爲,墨家在南郡之前景,盡在我手?”

李恪冷笑一聲:“楚墨的前景,與我趙墨何干?”

“若是無關,今日恪君又何必阻攔?”張良胸有成竹道,“這半年,恪君聲望如日初升,其間種種神奇之處,我雖不盡信,卻也看得出你有一統三墨之心。楚墨趙墨,在你眼中有何差異?”

“原來這半日,子房兄是打探我的消息去了。”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可惜啊,想要知我,區區半日卻是不足。”

李恪忽就笑了起來,笑得極其暢快,笑得張良不由忐忑。

“你就真不擔心楚墨在江陵的境遇?”

李恪的笑容漸漸轉冷,他盯着張良,一字一頓:“我有一統三墨之心,不假。然事成之前,楚墨仍是楚墨,與趙墨不屬。楚墨不馴。此前我揭破你身份,是不想他們死得不明不白,現今真相人人皆知,我倒希望子房兄若一意孤行了。”

張良的眼睛眯起來,想在李恪的臉上看出真假。可李恪的臉上只有笑,讓人全然無從分辨。

“你在江陵刺官嫁禍,楚墨必失卻重地。付出如此大的代價,他們往後當不會再輕信六國遺貴了吧?”

張良冷聲道:“嬴姓李氏,武安之後,恪君,別忘了你也是六國遺貴!”

“或是吧……”李恪取木夾把張良碗中見冷的茶湯倒了,澆上新茶,擺手作請,“子房兄,且飲。”

“……請。”

飲茶三碗,兩人再無說話。張良起身飄然而去,李恪又獨自坐了一會,身後便傳來辛凌的聲音。

“你還喚了他人?”

李恪擡頭,滿面蒼白:“師姊,你總算來了……”

辛凌秀眉緊皺:“方纔是何人?”

“張良……”

鏘一聲龍吟,姑果之劍出鞘。

“去而復返?”

“若無意外,他是不會以楚墨之名刺騰了。不過……”李恪長舒了一口氣,心有餘悸道,“勞煩師姊勸勸老師,這寢浦處處漏洞,委實待不得了。”

第三五七章 霸下一遊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四六九章 直道第二三九章 天地失色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四五七章 大秦的佞臣們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加更特告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四六三章 做一門李大炮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一一八章 紅毯精神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七零二章 相王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四一三章 雜法當道第四章 助我做鐮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四九零章 朕允了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二八六章 夏蟲語冰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五八零章 五行靈動術之一,斷仙崖壁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四零四章 身不由己第七八七章 澠池會之十,舞劍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三零七章 知北遊第三十四章 大魚咬鉤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三零八章 胡陵見聞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七九七章 咸陽中阪無籍某被刺案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五三五章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當代用法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六一六章 雖死地而上命之第七四三章 死戰之終,漁翁得利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六零二章 農牧之治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四二六章 夜伏於林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一章 人窮志短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六一三章 白狼營第五五零章 李恪就是河間郡第七二三章 太學之本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