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

bookmark

沅陵還是下雨了。

晴了一日,淅淅瀝瀝。棉絮似的雲朵忽而聚集,降下來的雨全然沒有冬雨的味道,可是氣溫卻像結霜似的飛速降下來,就連炭盆也挽救不了屋裡的暖意。

爲了讓自己暖和些,李恪不僅燃了炭盆,還點了煮茶的泥爐,敞口的瓦盆咕嘟咕嘟冒着水汽,將梅香散播的到處都是,沁人心脾。

“冬天果然還是煮着茶舒服啊……”

李恪感嘆一聲,用金絲楠木的木夾夾起枚翡翠茶盞,勺一勺水,暖盞涮杯。

慎行微微一笑:“將軍贈的茶具好用麼?”

“和風雅是休想沾上邊了,不過必然是世上最俗態的一頓茶飲,也算是場難得的經歷。”李恪嘆了口氣,爲慎行澆上滿滿一盞茶湯,用雙手推送過去。

慎行一口飲盡。

“合與不合皆是心意,用與不用皆在你心。”他難得調笑,飲了茶,還特意擺出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我墨家未來的鉅子自然不會屈居人下,然政爭百態,爾虞我詐,你若總是從心而爲,又如何能將墨學廣傳於天下?”

“將墨學傳諸天下之事可不在我,在世之墨者。”李恪聳了聳肩,“墨義如此苛責,連雜墨都被拒之門外,便是換個八面玲瓏的鉅子,固步之勢也改不了分毫。”

慎行皺了皺眉:“你覺得墨義不妥?”

“算不得不妥,只是規矩訂的太細,與人相交難免少了些活力。”李恪壞笑一聲,又爲慎行斟了盞茶,“說來老師也好飲茶,這將軍的茶器,不若就贈予老師如何?”

“噫?如此奢華之物……”

“潔癖者,爲師子易,改天下難呢。”

哄走了慎行,處理了茶器,李恪裹着鶴氅,對着面前的一匣子草藥生悶氣。

給史祿準備的藥是順利取來了,可到頭來還是沒人敢煎成藥汁給病人服下,夏無且說這份名貴的補方能把史祿藥死,雖說不知其中真假,但總不可能拿史祿的命來做實驗。

中醫之道博大精深,這一點李恪以前就知道。更何況秦時醫藥之學堪堪起步,能看的醫書少之又少,蛤蜊所謂的自學就是自醫和醫人,是真正的實踐出真知的類型。

“恁到最後,還不是什麼都沒說麼!”

蛤蜊悄聲請見。

“公子,明日臣想再去一次夏師府上。”

“再去一次?”李恪撓了撓頭,“那老兒陡遭鉅變,如今根本聽不進人言,你便是去也再多次也問不出所以然吧?”

“醫者憫人,夏師到今日尤在爲軍中疫情奔忙,足見他仍以醫者自居。臣雖不才,亦是醫者,總能將其勸服,爲祿君取來治病之良方。”

看着史祿認真的樣子,李恪無奈嘆了口氣:“也罷,明日我再陪你走一遭,老兒再頑固,莫非還能比老師頑固不成?再不濟,我就請老師出面,少良造對少良造,兩人定能夠旗鼓相當!”

……

第二日,把史祿留在屋裡靜養,李恪領着蛤蜊又去了一次莫府,這一次夏無且倒是沒有將他們拒之門外,因爲他恰好不在家,聽說是孤身一人去往軍營醫站去了。

李恪不是輕言放棄的人,既然打定注意要再尋一次老頭晦氣,就算前路險阻也攔不住他。

他到屠睢處求了軍營的通行令牌,順道借了一輛馬車,主從二人驅車出城,直往城外三十里毗鄰遠水的一處山谷,中路大軍就駐紮在那兒。

明示令信,直驅入營。

數萬人的大營軍帳如叢,到處都泛着一股酸唧唧的汗味。李恪一路所見,兵卒大多都挺着圓鼓鼓的小腹,起行坐臥懶懶散散,不時可見到三五成羣,湊在一道釣魚食生。

“軍中規矩敗壞若斯,將軍就不打算整肅一下軍法?”

陪同的幕僚輕聲解釋道:“假鉅子有所不知。此處並非零陵前營,不接敵情,除卻新送來的各郡更庶,多是久戰輪替之軍。爲軍中士氣計較,除卻操練巡營,將軍實不願管束過多……”

“即使是後營,這也太鬆懈了吧?”李恪一行恰好路過一列巡營兵卒,李恪便指着其中一個的肚子說,“你看,贅肉橫生,面色蠟黃,這樣的兵卒就是休整再久,又如何能承擔戰事之重?”

幕僚尷尬地笑了笑:“假鉅子,軍中操演一日不曾鬆懈,這腹肉卻不是養出來的……”

“不是養出來的?”

蛤蜊挪了個位置,靠近李恪輕聲耳語:“公子,此事臣恰好知曉一二。嶺南之地與雲夢相似,瘴氣叢生,且不止漫散於天地,還存於鳥獸魚蟲之身。外鄉人到了此處,久而久之必會腹脹體虛,若是不能習慣,離殞命之期也不遠了。”

“水土不服?”

“正是水土不服!”

李恪沉吟下來。

水土不服的情況他還是知道一些的,氣壓、氣候、飲食習慣都會造成水土不服,可這毛病歸根結底只是一種適應症,照道理說,不至於幾十萬大軍人人如此,千人當中出現一兩個已經是很高的比例了。

可眼前的秦軍卻不是這樣,除卻少數將士,大部分兵卒都有一個溜圓的肚腩,反觀城中莫府,這樣的狀況卻少之又少……

總不會是因爲吃得好吧……

李恪的眼睛突然瞥過水邊食生的兵卒。

食生食生,也不知道腥膩的河鮮有甚好食的!

等等!

李恪腦中靈光一現,扭頭去問隨行幕僚:“這位先生……”

“假鉅子客氣了,稱我爲牯即可。”

“牯君,軍中伙食如何安排?”

“一如秦律,粟飯、醬汁,偶有魚鮮肉食調劑。”牯好奇問道,“不知假鉅子……”

李恪伸手指着那羣食生的兵卒:“休憩之時釣魚食生,軍中不管麼?”

“假鉅子,南軍之中多更庶士伍,比不得北軍精銳,將軍爲了讓士卒早日能戰,操演繁重。兵卒不堪操勞之苦,軍律即不曾明令士卒飲食,各級將官便會網開一面,畢竟食飽了,操練之時氣力也能足些……”

“我大致知曉軍中疫情的根源了。”李恪嘆了口氣,“食生食生,還真食出鬼來了。”

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六九二章 輿論導向戰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七十八章 長夜正酣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八零四章 文臣不會打仗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第七二二章 做生意嘛……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五七三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六,孝行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七二四章 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第七四七章 蕭何潁川說張良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六二零章 徐徐而敗第五八九章 庫不齊霸主之戰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九十五章 產品營銷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四九七章 將仲子兮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一九九章 有美南來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七五五章 七封秘詔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五二七章 因材作書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二三五章 獏行之戰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四二八章 鍾離說彭越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七七八章 澠池會之一,邀約第一九一章 阿爾善部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七十五章 舉賢薦能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四八一章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四零二章 三家志合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五三四章 你可知罪第七十章 天使來了第一八五章 軍弩乍現第二一九章 墨者登場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一一七章 大宴賓客第五六八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一,氐日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