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

bookmark

霸下行進于山林之間,轟隆作響,青煙直上。

碑樓裡也是左搖右晃,且隨着樓層的增高,晃動的弧度比之核心艙還要大上許多。

不過在霸下住了半年多,李恪已經很習慣隨着這種有節律的搖晃書寫和聽課了。

今日的課程是默寫《非攻》,卷末疏注。疏注的意思是寫入自己的理解和感想,而爲十義疏注,則是在李恪和慎行大談十義需要有所調整之後的事。

這堂課從來只有他和慎行兩人,便是辛凌在時也不許旁聽。所以李恪有什麼想法都可以寫,寫完後和慎行辯論,論完就直接燒掉,無論是成是不成,半點痕跡也不會留在世上。

今天的非攻課就是如此。

非攻之義,始現於《春秋》。

《左傳》有言,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

所以孟子才說,春秋無義戰。徵者上伐下也,敵國不相徵也。他認爲春秋之戰,將天下的秩序破壞殆盡。

莊子的感悟比孟子更甚。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竊鉤者誅,竊國者爲諸侯。他厭惡戰爭,連帶着對他所生存的時代也有了全盤的否定。

可墨子與他們皆不同。

或許是有過後世經歷的關係所致,又或許是他出身民庶,終身與牧民之職無緣,墨子並不關注天下大道,他只說攻之罪。

喪師多不可勝數,喪師盡不可勝計……(民)居處之不安,食飯之不時,飢飽之不節……厚作斂於百姓,暴奪民衣食之財……(王侯)入其國家邊境,芟刈(shān yì)其禾稼,斬其樹木,墮其城郭,以湮其溝池,勁殺其萬民,覆其老弱,遷其重器,卒進而柱乎鬥……

殘酷、暴虐、掠奪、破壞,奪民之用,廢民之利,此皆攻之罪責。

故民之義也,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衆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違此七者而攻者,皆非也。

是以誅無道,親無罪,兼相愛,交相利,墨子用三篇《非攻》,寫出了他心目中的戰和之道,歷來被墨者奉爲圭臬,在墨家十義中,僅列在兼愛之下,乃第二義!

可是在李恪看來,墨子的理念卻有天然的缺陷,即忽略了統一的重要性。

在墨子看來,誅無道乃義,伐無罪便是不義,若是天下多分,君主皆賢,那天下豈不是合該分裂下去?

他有種奇怪的感覺,難道墨子老前輩真的是個老前輩?他生活的時代……究竟是軍閥相爭?還是聯省自治?很有些逆時代而行的味道啊……

但李恪卻是堅定的民族統一支持者。

華夏首先得是一國之華夏,爾後才能是強大之華夏!

所以《非攻》之義,在大秦一統華夏之後當有新解,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衆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亂不廢治也!

以亂而使治不行者,當非也!

在霸下的轟鳴聲中,李恪與慎行爆發了激烈的辯論。

慎行以夏商周三朝爲據,認爲李恪的話有定天命,護無道的味道,既然亂不廢治,那成湯代桀,武王伐紂豈不是以不義誅不義,義何以存?

李恪反駁,三朝之世皆以封建爲根,諸侯立於天下而遙尊共主,此主非天下之主,天下也不曾有治,故商代夏,周替商,歸根結底都是諸侯逆師罪主,稱不上義或不義,便是秦滅周室也是如此。

但秦卻不同,天下諸侯既滅,九州歸於一國,此治世之初,到了這個時候,天下便該學着自省、自革,而不該再爲一己之皇權榮耀,徒掀亂世。

慎行又問,若昏君無道如何?

李恪直言,將天下繫於一人本就不是長久之道,天下當繫於天下人之手,富貴窮噩,皆不從人,否則墨子何必說貴不傲賤,富不驕貧,壯不奪老?

慎行登時無言。

他怔怔地看着李恪,突然將李恪的疏注丟進火盆,喻意大辯終止。

“恪,你欲將尚賢及於衆否?”

“尚賢及於衆,尚同亦該及於衆。衆雖庸,纔不及人,然罪亦不及人。”李恪的目光冰冷,“葛嬰、邢三姑、程鄭之才皆不及何仲道多矣,然趙墨尚三人,其發展卻遠好於楚墨,便是此理。”

慎行閉上了眼,遺憾說:“我本想叫你做何仲道的……”

“我做不了何仲道,也不想做何仲道。失之本心者,與畜生無異,都不過是慾望的囚徒罷了。”

“可這條路遠難於做何仲道!”

李恪微微一笑:“老師,您別忘了,我才十六。”

慎行也笑了起來:“也罷,墨家以後是你的,是成是敗,是榮是辱,是存是亡,與爲師皆無干系。”

李恪不服氣道:“老師豈能甩手不管!”

“我死之後,管他洪水滔天。”慎行狡黠一笑,“此話可是你說的。”

“天爺吶!”

……

一日將盡,霸下緩緩停靠下來,爭論了一天的慎行和李恪結伴走出房間,靠着露臺,看着忙碌的衆人。

人羣中有賊眉鼠眼的虞子期,還有怯怯懦懦的虞妙戈。

慎行指着他們道:“此二人究竟是怎麼回事?”

李恪尷尬地揉了揉鼻子:“撿來的……”

“撿……兩個大活人,如何能撿?”

“我撿他們的時候吧……子期被人踩在地上,虞姬被人擠在地上,落地之物拾到手上,自然是撿嘍。”

慎行被李恪的憊賴弄得哭笑不得:“那你說,此二人撿來何用?霸下人手早已足夠,就連房間也不夠分派。我聽說他們二人,現在分別和滄海、靈姬同住?”

“擠一擠嘛,反正蒼居也不遠了。”李恪聳聳肩,“老師,那子期可是我爲您挑的禮物。”

慎行越發不解了:“禮物?”

“您與徐師交好多年,如今鬧成這番模樣,便是我這做學生的看了也心焦。子期心有大志,雖說作爲學徒年歲大了些,基礎差了些,但正所謂勤能補拙,徐師若能收他爲徒,其日後成就,怕是不會下於徐師。”

“哦?”慎行驚訝地看着樓下那個賊眉鼠眼的漢子,“此人?不下夫人兄?我見他一直左顧右盼,他究竟在尋甚?”

“在尋我腰上的七星龍淵,他做夢都想斬斷它,所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嘛。”

慎行倒吸了一口涼氣:“若真是如此,此子未來,當真可期!”

第二零二章 同居時代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一四五章 爲上將軍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六八一章 穩守,待攻第六一一章 率敖十七令第五八二章 五行靈動術之三,真人貞寶第七七四章 惡意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二四九章 第一滴血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四零四章 身不由己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一零八章 朽木之雕第二三八章 你在哪裡第一八一章 作業平臺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七一六章 馮劫獻策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三九五章 腳踩百八星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三八八章 牛頓力學原理實驗第五零一章 大講,成聖之始!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二一二章 身在甕中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六三九章 秦軍嬌貴了第二九九章 受迫害妄想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五二九章 校尉路人甲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三八二章 宴無好宴,客無佳客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四七五章 小人物的哀愁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四四九章 熱烈慶祝十屆一次墨家大集勝利召開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十九章 禽獸不如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二七零章 奪軍殺將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六一七章 河間的消息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四九六章 孛星出於西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七一五章 劍指邯鄲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三八三章 安陽君歷險記第五二八章 金銀二冊,李恪從軍第二八四章 霸下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四二四章 消了朕一口惡氣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四四六章 三女同迎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一九七章 殺雞儆猴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三九九章 公子要我暖牀麼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五四七章 李恪的顯學體系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三零三章 陳平分肉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七四八章 龜兔賽跑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一四一章 正廳之爭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