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一章 去墨子化

bookmark

放棄少年出仕,成爲墨家鉅子。

從做下這個決斷的第一天起,李恪考慮最多的就不是如何成爲鉅子,而是在成爲鉅子之後,墨家究竟可以爲他做些什麼。

李恪排布過自己的資產,學養中人,血統尊貴,家族零丁,人脈稀薄。

憑着後世得來的見識,他能夠在大秦展露頭腳的東西很多,但唯一能掛上【不可替】標籤的,就是他的機關術。

機關術是他的根本,但與後世不同的是,後世有完備的工業化思想與製造業流程,設計師的作用僅在設計一事。

可身處於大秦,他若想以機關立身,卻要設計,籌資,經理,監管,測試,還要將全部過程收歸成冊,應對普及。

任何一個流程都費時費力,任何一個項目都曠日持久,李恪若是像子墨子那樣凡事親力親爲,窮其一生,其實也做不出幾件有價值的機關來。

墨家可以成爲他的手腳。

在苦酒裡,他花了整整半年時間纔將算不上覆雜的獏行整治妥當,而加入墨家以後,涉及到蠍的昭陽大渠只費了一個月,複雜的覆蓋整個蒼居的自動化水力灌溉體系和劃時代的饕餮更是幾乎沒有佔用他的精力與時間。

墨家可以讓他做成更多事,這是墨家最大的價值。

而除此之外,墨家還可以成爲李恪的羽翼。

秦之一世,有衛鞅推行壹教,罷黜百家,廣傳法學,天下法吏爲之興盛,以中堅之姿,將法家生生推上顯學的高位。

世之法吏十數萬,幾乎霸佔大秦政權的基層與中端,百家士子無處求學,學成之後亦無處爲官。

墨家算是幸運的。

因爲子墨子的關係,今日之墨家遠較史上之墨家強勢,便是在壹教執行最徹底的商君時期,相里子依舊敢於攜趙墨入秦,並憑着無可替代的機關術在秦庭佔據了一席之地。

這一席在腹?之時達到鼎盛,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了法家。可隨着長平之殤,墨家出秦,法家趁機捲土佔地,用幾代人的努力,徹底將秦庭打造成固若金湯的法庭。

韓非新法以統,秦晉法系以厲,齊南法系以教,三大法系佔據中樞,天下士子人人學法。

大秦的百家爭鳴從不是歡鳴,而是身處於將死之際的絕望哀鳴。

棋錯一着的墨家想要求活,一無所有的李恪想成事。

他沒有法家的背景,血脈嫡祖又與強勢的軍方有隙,這注定了他會在大秦的官場寸步難行,想有所成,唯有非法。

非法是李恪的需求,亦是墨家的生路。子墨子的烈烈餘威是他的契機,漫灑在世的千餘墨者則是他的力量。

掌控墨家,領袖百家,分化法家,李恪在心裡給自己劃了一道線,線以內,謀己,線以外,謀天下。

但墨家對李恪而言卻遠不是完美的。

她或是李恪在大秦能尋到的最好選擇,可距離他的所需依舊相去甚遠。

墨家需要被改造,從組織,結構,理念到信仰都需要改造,而這一切的前提,就是去墨子化。

子墨子是墨者心中唯一的神聖,其一生行義,成就了墨家上百年的顯耀。他的形象被歷任鉅子擡上雲端,彷彿一言一行皆有真理,容不得絲毫忤逆質疑。

這曾是李恪的優勢,少貧弱,學於儒,擅機關,長算術,慎行能對李恪偏愛如此,至少在相識之初,獏行只是次要,他與墨翟極端相似的經歷纔是最大的主因。

而現在,李恪成了鉅子,甚至已隱隱是墨子之下,墨家歷史上最具天才和權威的鉅子,墨家對子墨子的信仰不再能爲他提供助力,反而搖身一變,成爲了最大的阻礙。

李恪心裡清楚得很,在當世具備先進性的墨家之所以會長期分裂,日益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子墨子本人的理想主義和憤世嫉俗。

所以自登臨不鹹始,李恪就開始去墨子化。

自稱同門,標榜同源,李恪把自己從墨子傳人的身份中摘了出來。

在鉅子試中公開宣揚殺盜便是殺人,也是爲了駁斷墨子的觀點,豎立起自己並非唯墨子是從的基本形象。

這一次大集是李恪第一次正式對墨子的地位發起挑戰,蜃樓顯影,拆毀螭龍,重評遺圖,打開秘窟,一連串組合拳似的快速攻勢將李恪的威勢越堆越高,至少在眼下這短短的一瞬,他不再居於子墨子之下,而是真正站在了子墨子的身邊。

那就是宗祠衆人眼中,現在的李恪的模樣。

“我意,公開秘窟,建天機樓,你們可有疑議麼?”

平靜如天池水面的話語,落在衆人眼中卻不輒於開春的那道驚雷,他們靜若寒蟬,無人敢於應對半句。

李恪知道他的目的達到了,去墨子化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只要基石松動,他就有把握將墨家改造成他所需要的樣子。

他笑了起來,松下腰,換了個舒服的跪姿。

“既然無人反對,這三件事便如此去做。公輸入墨的儀式由嬰君負責,拆毀螭龍以公輸夫人爲主,收攏圖板,在蒼居建天機樓的事……老師,散集後請師兄辛苦一些可好?”

慎行微微一笑:“你是鉅子,依你的心意便可。”

“學生謹遵。”

敲定了三件大事,李恪用手指敲了敲案几,意味着大集至此,正式開始。

衆人正肅。

“自子墨子建立墨家,公輸子建立公輸家,兩脈道傳,至此兩百餘年。子墨子在世時,天下紛爭,諸侯爭霸,此後三家分晉,田齊代周,又及七雄並起,各領風騷。東西稱兩帝,秦楚互相王,合縱連橫,此消彼長,再到秦卒出關,橫掃六合,這世間與子墨子在時,早已大變了模樣。”

李恪閒適地坐着,口中訴說着春秋與戰國,語氣卻似閒話家常,衆人不自覺被吸引了注意,慢慢忘記了李恪的蠻橫,只在心底留下一抹高大的,與兩尊靈位等高的身影。

“天下學脈,自老子赴周,孔丘問禮開始繁盛,從百家爭鳴,到三學共顯,儒、墨、道,墨家隱世,儒家曾是墨家登頂唯一的對手。可惜的是,衛鞅入秦,重推壹教,法家借大秦的兵勢一家獨大,而墨家卻在長期分裂中等來長平之殤。墨家衰敗了,雖世人仍以顯學稱我等,但我等應當知道,墨家衰敗了,便是與公輸兩家合一,也難及上法家分毫。”

沒有人敢於反駁。

墨家衰敗了,這個事實是墨家人人皆知的事情,可偏偏在正式場合,誰也不敢掛在嘴邊,直到李恪攜着凜凜威風,用這種不合時宜的略帶些調侃的口氣說出來,這些墨家的領袖們纔不得不正視這個事實。

葛嬰覺得自己的喉嚨發乾,可口舌之中卻尋不見一絲唾沫。他用這種乾裂的聲音問:“鉅子,墨家當何往?”

李恪報以微笑:“墨家衰敗,有長平之因,分裂之由,但最重要的,卻是墨家將自己放逐在正統之外。出秦出秦,如今整個天下都是秦的,我等出秦,還有何處可去?”

“無處可去!”他用最堅定的聲音自問自答,甚至不給人反應的時間,他的聲音變得高亢,一字一頓,斬釘截鐵,“墨家衰敗日久,想要復起,唯有歸秦。我決議,墨家,歸秦!”

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六五四章 人之將死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四十九章 天使將至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四三一章 齊墨歸心第七零三章 亂燉第一八四章 竹釀珍饈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二六五章 機緣巧合第四二九章 與我死來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一四二章 坎井之蛙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歡就好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二七二章 堂堂之兵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六七一章 內憂生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六六六章 請稱孤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六八六章 爲朕分憂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七零六章 文鬥,武鬥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六八五章 還軍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一六五章 弈棋之道第二六四章 曲道伏兵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一七三章 其名狌狌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六七六章 胡亥來晚了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二十六章 劫匪下山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五四八章 虎軀一震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始皇帝三十五年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三二九章 日有所思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三零六章 學有成,世揚名第五四六章 始皇帝怕得要死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三三五章 少年營第三一九章 敘離愁第四十章 天兵下凡第一五四章 九退位八第三四一章 恪與熊掌不可兼得第七零七章 雖死無怨第七四二章 死戰十一,奪魄之陣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七九九章 李信告老第七一七章 信用消費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六四三章 平旦決戰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七七三章 大雍好搭檔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六八三章 背刺第六六九章 始作俑者第七九一章 澠池會十四,墨戰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五零九章 趙高不愛財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一九二章 翠竹仙釀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三七五章 始皇帝的難題第五十三章 一石二鳥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七九三章 澠池會十六,會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