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

bookmark

“墨家有墨家的特點,子墨子所長駁雜,創建的墨學也涉及廣博,墨學、墨藝、墨武,如今還有公輸子的木工傳承,各不從屬。強行將他們捏在一團,既不利於墨家壯大,也不利於墨學發揚。鉅子應當明白四脈相別的價值,鉅子副作爲鉅子代行,也應該明白這一點。”

李恪看着堂下明顯鬆快的臉,輕輕一笑。

“鉅子應當更關注一門之合,而不是各脈相別,那麼墨門之合該包括哪些?我大致估摸了一下,財務、根基、機關、後備。”李恪伸出四根手指,又將四根變作兩根,“鉅子之改的第二點,便是增設鉅子四輔。”

“鉅子四輔?”

李恪點了點頭:“鉅子副爲鉅子代行,統管門內行政,其下再設鉅子輔四人,由鉅子任命,分管四事。這就如一國之中丞相開府,又設九卿,此既合尚同之道,又合尚賢之義。”

何玦大概猜到自己的去向了,他拱手向李恪作揖,輕聲詢問:“敢問鉅子,如何釐定四輔人選?”

“我對四輔的安排如下。程鄭掌行商,財務;憨夫掌蒼居建設、管理;何玦掌機關精研,季布主祭少年營,爲墨家選拔良才。這些任命會後下發,相關人等即刻上任。”

程鄭與何玦齊齊起身:“唯!”

“鉅子之改第三步,護衛。”李恪讓程鄭與何玦坐下,伸出第三根手指,“鉅子代表墨家,在外行事,必有窺伺,故需要忠誠良士以爲護衛。我意在墨衛中精選三百健勇,立墨衛營,設營主、營副兩人。”

李恪看着忠誠的齊墨們,朗聲開口:“墨衛營主,田橫,營副,應曜,你等可願?”

田橫與應曜當即離席,抱拳領命:“摩頂放踵,萬死不辭!”

李恪長鬆了一口氣,總結說道:“鉅子、鉅子副、鉅子四輔、鉅子二衛,分屬文武,共領墨家。從此以後,墨家鉅子不再是寡人之鉅子,而是八人之鉅子,鉅子之改,你等可有疑義?”

這句話其實問得毫無誠意。

在鉅子改革的內容中,李恪極小心地不去涉及四脈根本。分散權利,分的是鉅子本人的權利,抽調財權,抽的是他所出身的趙墨,便是抽調人力,也是以對他言聽計從的齊墨爲本,諸九子別說找不到反對的理由,便是找到了,李恪連任命都下了,莫非還願意收回成命?

所以衆人全不掙扎,齊齊拱手:“一切但憑鉅子做主。”

李恪不由翹起嘴角:“接下來是改革的第二部分,也是你們所最關心的,四脈之改。”

宗祠當中的氣氛又一次凝重起來。

“我前頭就說了,墨家有墨家的特點,四脈相別利大於弊,故四脈之改無有大改,只有一些細枝末節。”李恪收起笑,面無表情地給衆人喂着定心丸,至於衆人願不願意,他根本就不在意。

自大集開始,他先後拋出三事,三改,全數通過,所樹立的可不僅僅是威信,更重要的是立場的轉移。

就像他所說,人皆有立場。

鉅子之改看似與四脈無關,可事實上,趙齊二墨的與會之人卻早已在潛移默化中站到了他這一邊,就連楚墨的領袖何玦也成了鉅子團的一員。

接下來的商議,李恪不再需要把成敗寄託在忠、義、認同之類感性的情緒上,只需要擺明立場,壓服公輸,整個改革便可以作成定論,而且任誰也無法說他罔顧衆議,一言而決。

李恪胸有成竹。

“我們先說四脈的劃分。”

“劃分?”公輸嵐第一個跳出來,皺着眉頭大聲質問,“鉅子,四脈便是四脈,傳續百多年,何來劃分之說?”

李恪不以爲意地擺了擺手:“我先前也說了,四脈之別源於墨學的駁雜,最早便是以所學劃分,使談辨者談辨,說書者說書,從事者從事,皆如此也。可是百年分裂,四脈自成,現在的四脈皆有駁雜,又哪是最初的樣貌。”

此事李恪正站在理上,公輸嵐雖有意反駁,卻也一時找不出辯駁之處,只能沉默。

“四脈當以學而分,而且還要比以前區分得更明確。我之意,趙墨集合談辨,稱爲墨者,以胡陵爲基;楚墨集合說書,稱爲墨士,以壽春爲基;齊墨集合從事,稱爲墨衛,根基……”

田橫接口道:“鉅子,從事莊我等燒了,墨衛在即墨並無善名,就不回去了。”

李恪點點頭:“如此,齊墨先在蒼居,待以後有了合適的城池,再作打算。”

“唯!”

李恪看向公輸三子:“還有公輸,公輸有木藝之長,三脈皆不及,自當集合木工匠師,以後便稱墨匠。不鹹山就要棄了,你們往歸中原,我有一處於你們。”

“何處?”

“雁門郡,樓煩縣,獏川城。”

公輸嵐瞭解過李恪的基本情況,知道他的出身就是樓煩。但公輸家離開中原百多年,消息閉塞,卻不知道所謂的獏川城就是在苦酒裡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小城,一時也不疑有他,只以爲李恪和樓煩的官府熟絡一些,更容易安排公輸家的老幼。在與古公商議之後,她代表公輸,點頭接受了李恪的安排。

四脈之改的第一改就此敲定,如李恪對鉅子之改的提議一樣,潤物無聲,乍看起來,對四脈幾乎全無影響,衆人的心情放鬆了許多,安坐於席,靜等着李恪繼續議題。

“這第二點,還是在四脈的劃分。”李恪斟酌了一下字句,“上一點說了學脈之別,這一點說得便是成員。如何釐定四脈之人?我的意見是確立評判,也就是在學脈中遴選專門的評判小組,人數以九人爲宜,率敖產生,可稱九判。”

“九判?”公輸嵐隱約覺得李恪開始向四脈下刀了,可是聲音卻越來越不確定,“鉅子,九判需率敖,即需要先劃定人員,再定出九判。但九判又決定人員是否歸屬學脈,沒有他們的認可,學脈又無人員。此事……”

“此事易也,現在的四脈,主體仍以學而分,短時的變動也不會太大。可以現有四脈先定出第一屆九判,再將各脈打散,由諸墨自行擇脈,參與考覈。”

這確實是個辦法,雖然公輸嵐對李恪口中那句“短時的變動不會太大”頗爲在意,但還是點頭認可。

她又問:“鉅子說諸墨會在九判之後自行擇脈,那若是一人長於兩事甚至三事,該如何選?”

“諸墨可多方考覈,歸屬卻在通過考覈的第一脈。此外,凡四脈考覈皆過,便改稱墨師,他們將是假鉅子的候選人。”

衆人心中猛然一跳!

楚墨的石則穿急聲詢問:“假鉅子不再由九子推選?”

李恪冷笑一聲,振聲回答:“假鉅子者,鉅子之備也。自然要學養過人方可爲之。現在已經有九判專職於考覈之事,九子只需掌管各脈行政,何須再理會假鉅子之事?”

“這……”

石則穿的推辭尚未出口,何玦突然開口:“楚墨曰可。”

田橫哈哈一笑,說:“齊墨曰可。”

葛嬰隨之附和:“趙墨曰可。”

古公睜開老眼,淡淡掃過李恪臉龐,沉聲應和:“公輸曰可。”

第二三零章 勳貴之尊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三三七章 又是張良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三三八章 會於寢浦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三一零章 墨家的推舉制度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三四九章 水土不服的根源第三二三章 尚需要一個侍女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寫在《行天下》的末尾第二四一章 我想你了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一八六章 其名飛蝗第三二零章 累世分歧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七七五章 庶人恩怨第三十二章 風雲突變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二一四章 爰書賊殺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二八七章 修身之意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三五六章 墨家的假鉅子之爭第二一七章 無法有天第三十一章 墨者來訪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五五九章 張良住在李斯家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三三六章 慎行說宋玉第三六八章 鬼斧神工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七三六章 死戰之五,破釜沉舟第三二九章 日有所思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三一五章 機關獸蠍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一七零章 民夫千五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三九四章 沛縣無賴子第一五零章 暴民之蹤第七九五章 二世登基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一四九章 測量之法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五七零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三,鶴光第三八七章 壽春尾聲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一二八章 忽悠瘸了第四零零章 蒼居人人會仙法第三三二章 天生聖者,雁門恪君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四九五章 無爲而治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八零三章 假道伐虢第四五三章 暗箭難防第一七六章 水力體系第三九一章 《非攻》疏注第六十五章 上卿蒙毅第一四四章 三角函數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一一一章 有條不紊第二二七章 車馬同軌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十一章 偰字紋心第五五一章 滄海君死裡逃生第二六三章 調虎離山第一六一章 先手易勢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六九八章 羣雄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四七九章 人行於道,有犬吠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