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二章 咸陽亂局

bookmark

“這幾日搬來我處。”

短短七字,清冷短促,與辛凌往素的語調一樣,內容卻有些驚世駭俗。

現階段,李恪其實不宜與扶蘇走得太近,或者說,所有事業正處在上升期的官員都不宜和扶蘇走得太近。

因爲扶蘇失寵了。

扶蘇失寵,非是爲權,更多的是“此子與我大不類同,或離心離德,不尊我言”之類的父子交道。

這時候與扶蘇走近,很容易就會被打上物以類聚的標籤,從此不得帝王重用。

這一點李恪能看到,扶蘇也能看到。

所以辛凌話纔出口,扶蘇當即面色大變,難得地對自己的愛妻加重了口氣。

“莫離!恪君如今是戍邊重將!所謂內外不得私交過甚,你如此做……”

辛凌打斷他,或者說是根本不把自家做主的男人當回事,只是對李恪說:“搬來,家中寬餘。”

李恪微微一笑:“正有此意,求之不得。”

三言兩語敲定一本爛帳,扶蘇對這對奇葩師姊弟的奇葩思路全插不上嘴,只能在一旁乾着急。

那之後,辛凌變得健談,總扯着公輸瑾細言私語,而扶蘇卻訥言了,哀聲嘆氣,愁容滿面。

歡宴一直持續到日落,先是東首的周貞寶三人飲畢而散,臨走前周貞寶有意看了李恪一眼,嘴脣微張,李恪讀出“夜見”二字。

緊接着是李恪一桌食幹抹盡,臨臺的張良也趁勢起謝,兩撥人在中廳聚首。

韓信笑眯眯靠上來:“恪君當真要去皇子府借宿?”

李恪白了他一眼:“仇君可近相國,何以我卻近不得皇子?”

韓信意味深長道:“只是不曾想恪君竟也有義氣爲先的時候。然不知你是否想過,義之所至……智者不取也。”

“你這麼說起來……我突然覺得自己似乎該去一趟廷尉寺。”

張良臉色一僵,退一步拱手:“青山不改,綠水常流。”

李恪敷衍地回禮:“佳期再會。”

離了青白居,兩駕馬車並行向官舍,李恪帶着滄海進屋收拾了些衣物,出來時,發現公輸瑾被辛凌拐去了扶蘇的車,堂堂皇長子則被自家皇子妃轟了下來,一臉尷尬杵在李恪車邊。

李恪摸着下巴調侃:“有妻若此,夫復何求?”

扶蘇且驕且愧。

兩人上了車,扶蘇說:“恪,莫離那處有我去說,你還是宿在官舍!”

李恪輕輕搖頭:“此事不需要公子憂心。陛下用我,便不會以莫名遠我。我又不是他生的,兩人各取所需,又各有所求,何必非要同喜同惡?”

“可我那幾位王弟……”

“他們?”李恪搖搖掛鈴,催促滄海起行,“他們如何想,幹我何事?”

……

扶蘇的府邸華美,梅園竹林,各據一方。

他知道李恪喜竹,便挑了竹間雅舍給李恪暫居,夜風習習,翠竹濤濤,才一見,李恪就喜歡上了這兒。

公輸瑾隨着辛凌去了主宅看兩位皇孫了,一時半會休想回來,扶蘇有些雜務要決,也去了正堂批奏理事。

李恪一人無事,便讓滄海去要了一堆空簡,啓窗閉戶,開始構想河間事務的大體結構。

提筆在手,經久不落。

咸陽城的氛圍比想象中更顯得浮躁,眼見着歌舞生平,實則波雲詭譎,叫人望不出深淺。

李恪嘆了口氣,又喊滄海,讓他把這些日咸陽的信報全取來一份份閱,越看,他的眉頭鎖得越緊。

墨家掌握的消息比李恪心思的更熱鬧。

張良他見了,項梁與范增,張耳和陳餘他不曾見,卻也潛藏在這八百里昌盛當中。

還有那從沒見過面的孔鮒也來了,只在博士署中露了一面便不知蹤影,就像一條暗藏起來的老蛇。

一手促成焚書大事的儒家全無聲響,自焚書制下達後,百家哀唱,唯儒、墨不聲。

可墨家如今一體同心,李恪能憑着嚴苛的墨法與李遵的應對來管束門人,分作八脈,人心不齊的儒家又憑什麼?

他們在焚書制下的表現甚至比法吏還好,光咸陽城就有十七個法吏被查出私藏法家典籍,連坐、同罪,禍及棄市九十三人。

【焚書,孔鮒,陰謀】……

李恪在陰謀二字上畫了一個大大的,在秦時絕無人能知曉意思的問號。

他猜不出儒家是否真有陰謀。若是有,也猜不出陰謀何在。

他提筆把字跡塗了,丟掉簡,愣愣望着天上的月亮。

法家和墨家的表現是正常的,誰也不會覺得疑惑。儒家的表現不正常,但始皇帝也沒有明面上的應對。

同樣不正常的還有仙家。

通過墨者的情報,李恪這才知道貴爲蘭池侯的周貞寶居然失寵了……

周貞寶的失寵毫無徵兆。始皇帝遷宮阿房後,他隨侍的次數明顯變少,大部分時候都是留在始皇帝爲他修建的,位於章臺邊上的問仙閣中苦守候召。

代替他的是盧舉。

今天聽聞的其讓始皇帝不見外官,自稱真人的愚蠢諫言只是始皇帝對他寵信的表相。一切的起因,卻在於他獻上了以草木之精煉就的全新丹藥,假稱取之於方丈。聽聞始皇帝服之精神健碩,百倍於常!

始皇帝由此大喜,命人在阿房宮近前新起一閣,名登壺閣,專供盧舉問仙制丹。盧舉也憑此取代了周貞寶,成爲始皇帝駕前第一方士。

對於百倍於常這種說法李恪是不信的,若真是草木煉的,就算是盧舉意外搞到了咖啡也休想讓人精神得神經,除非他不小心煉出了興奮劑。

可始皇帝爲什麼會移情別戀呢?

徐非臣說過,仙家變魔術的水平最高的就是周貞寶和徐巿。似盧舉這種不學無術之徒,在技巧上和他們這種嫡傳仙法的傳世之家根本就沒得比,照理說,應該搶不下週貞寶的風頭纔對……

難道還有什麼關鍵的情報被遺漏了,咸陽的墨者一無所知?

李恪煩躁地站起身子,轉過身想尋些水喝。

才轉身,他忽聽身後咯噔一聲輕響,似是有什麼翻窗入宅。

李恪嚇得,混身的汗毛都豎了起來,第一時間抽掉飛蝗的保險,以左手搭於右臂,隨時準備回身擊發。

“誰!”

“老夫先前不是與你約了夜會麼?莫非今夜,你要見的人還不止老夫一個?”

第七九六章 秦本紀,二世四年第八零五章 公子,請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一一六章 舊事過往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三四二章 屠睢沒見過世面第三六三章 袖子是什麼意思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二九三章 博浪沙擊錐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八零七章 新芽綻放【尾聲】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二三二章 開門見山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七七章 守時是美德第七一三章 步子諸強第五十一章 出殯進山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第四三二章 我們來自五湖四海第五六一章 真人始皇帝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九十九章 被歧視者第七五四章 玉陛第六五五章 沙丘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五一五章 星星之火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四零八章 進擊的項籍第七六三章 武關之五,勝與敗的分水嶺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四一四章 海外有仙山第六零七章 山雨欲來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七六四章 武關之六,死戰如約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四一五章 仙山在扶桑第七八四章 澠池會之七,相王第二五三章 四散衝殺第六五八章 天崩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七三三章 死戰之二,北軍威武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七一九章 愣頭青,們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六四一章 狼山誓師第七零九章 二年五月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二五七章 句注裡外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七一一章 請建太學書第六四零章 匈奴的王劍第三八四章 獄掾辦案,閒人退避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四三三章 討人嫌的別人家的孩子第四四零章 不要命的子墨子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六七二章 權臣論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一三九章 癃展之墨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四七三章 大秦的工程究竟要花多少錢第二六七章 戰局抵勝第三十章 故弄玄虛第七六七章 武關之九,大風起兮雲飛揚第二七八章 豪傑末路第一五二章 慎子之劍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四七四章 做一隻有用的刺蝟第七四四章 雍軍的七寸第五一一章 用力過猛第四五九章 好心辦壞事第二六八章 招魂之歌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