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六章 請諸公順從

二月十五,舂日。

斜陽所至,滿目金黃。在上阪的角落,冷落了好些時日的皇長子府再一次繁盛起來,大門洞開,車馬如流。

扶蘇親自在門外迎客,李恪毫不避嫌地立在一旁作陪,二人溫文儒雅,風采卓絕,一黑衣一白袍,交相輝映,叫每一個見者都不由感嘆,大秦朝氣,今日七分落於上阪。

今日往來皇子府的人很多,短短半個時辰,拜過家主,跨進門廳的人足有兩三百數。

可人又很少,漫漫人頭多是侍衛,僕從,真正跨馬駕車,以主賓身份遞送拜謁的僅有寥寥幾人。

扶蘇遍灑出上百份請柬,應邀的就這幾人,李斯、馮去疾、李信,是爲三公;郎中令蒙毅、宗正趙建、少府章邯、太僕趙高,又各代表一方勢力。

咸陽的頭頭腦腦們不約而同地採取了同一種應對。

即於公,作爲政治勢力的他們必須與始皇帝保持一致,冷落扶蘇,不與其產生過多的糾葛。於私,李恪的面子不能不給,這場宴會更是不能不來。各方皆要有代表赴宴,且這代表必須有定議之力,以防備不時之需。

看着巷尾賓客漸絕,扶蘇輕聲與李恪說:“想來,今日重客到此爲止。”

李恪掩着袖子偷偷打了個哈欠:“勳貴終究與朝官不同,他們不願來,你我也強求不得。”

“是啊,人各有志,不可奢求。”扶蘇嘆了口氣,“恪君,接下來便看你的了。”

“我只負責借公子之手得罪人,至於能否提出可行之法是蘭池侯的事。”李恪目露陰沉,“事關仙家存亡之計,我一個外人,卻不好牽扯過甚。”

……

扶蘇的中廳人聲喧沸,重臣之間談笑風生。

自始皇帝不理事後,他們已有多日不曾聚得這般全乎,便是三兩因公事匯到章臺,也只是匆匆劃開任事,各司其職,不敢眷留。

可他們又有無數的疑問想談。

若說扶蘇的請柬剛送到時,此間衆人還有些不明就裡,可短短十餘日,名義上爲扶蘇收金攬玉的墨衛在樓煩與遊俠殺成一團,至今難歸,他們哪裡還嗅不出意味來?

大秦重臣中沒有蠢人!

盧舉的諫策,始皇帝的轉變,李恪棄河間之事不提,轉而爲扶蘇的前程拋頭露面……這一切的怪誕集到一處,答案昭然若揭。

可他們偏又不敢明言。

李斯已經試探過始皇帝的態度了,三百多條人命不律而殺,此事!七世未有!

天子之怒甚矣,如陰雲似籠蓋着整座宮闕,濃重的血腥味讓大秦上下噤若寒蟬,無所適從。

他們只能故作從容,在扶蘇的中廳風花雪月,婦人一般蜚短流長。各種該談的不該談的,只要是公文中不適合往來的,都被拿出來調侃說辭。

趙高,章邯,趙建,三個平素難得交道的九卿湊在一堆。

趙建調笑趙高:“太僕,你畢竟收過夏子千金,快與我等說說,夏子之金,收得?收不得?”

趙高一臉尷尬,唯有苦笑:“夏子之金收不收得,宗正只需看我便是。要我說,千金之重,何止千斤?”

趙建與章邯被逗得失笑,章邯說:“得太僕關照,看來那金確收不得。不過,我聽聞夏子的墨衛至今未歸,怕是我們願收,他也予不出吧?”

“少府之言差矣!”趙建敲着几案,故作得色,“那可是夏子,有臨治、白羽兩亭作保,他只需書諾於簡,憑券取之,你莫非還能不信?”

“此正理也!”

三人肆意地調侃說笑,聲音不遮,傳得整個中廳一清二楚。

“人心惶惶,避重就輕。”馮去疾眉頭緊鎖,扯着李斯問,“相國,廷尉府就沒什麼收穫?”

李斯故作不明:“不知中丞所言何事?”

“相國當真不知麼?”馮去疾看着李斯,眼神閃動,“雁門監御使報,樓煩一地,賊殺甚烈,迄今已有三十幾人遭難。相國,你說這究竟是利慾所至,還是別有所圖?”

“原來中丞言指雁門。”李斯的語氣飄搖不定,“墨家與遊俠鬥,死傷狼籍。此事我雖有耳聞,奈何樓煩上下無一訴告,民不舉,官不究,縣獄不便查證。”

“不便查證……”馮去疾嘆了口氣,“直道執法處早有公訴之法,這律制之事,我等竟還不如墨家思慮深遠?良法何以不用!再不濟,不是還有連坐麼?”

李斯緘默不言,伸出手指,在几上悠悠寫了【奪丹】二字。

馮去疾怔了許久,吶吶自語:“宮官不敢言,法吏不敢證,方士流於朝,幹臣寄於邪!大秦,何至於斯?”

大秦何至於斯。

這個問題馮去疾想知道,蒙毅也想知道。

明明知道大秦染恙,明明知道自己的學生獲悉了什麼,可是接近十日,如此長的時間,扶蘇卻沒有和他通傳過一份消息!

這個學生藏着什麼,與李恪又在密謀什麼,他與其他人一樣無知無覺。

是不願言?無從言?不敢言?

他不由想,爲讓扶蘇重獲聖眷,齊法行使的韜光養晦之策是否過了?以至於扶蘇被冷落太久,已經真的和齊法,和他這位座師有了生疏。

還有始皇帝……

他與始皇帝一同長大,與兄長蒙恬自郎官入仕,便是始皇帝的身邊近臣。

在他的印象裡,始皇帝雖有些剛愎自用,卻從未像此番這般漠視秦律法度,更不曾像今日這般疏遠過朝臣。

這究竟是怎麼了?難不成真如流言所說,仙丹有鬼?

蒙毅想不明白。

仙丹一詞在大秦的朝堂上並不是什麼禁忌,因爲始皇帝癡迷仙道久矣,爲不予六國遺貴可乘之機,大秦君臣對仙家的監管自然從未有過放鬆。

朝臣觀儀,醫官驗方,中人試藥,所謂仙家煉丹歷來都是一鼎成雙方算丹成,能夠敬獻給始皇帝的都是經過層層試驗的良丹,至少,依照秦人現有的眼光來看,是良丹。

這當中並非沒有意外,譬如金、石二字,諸多醫方都將其視作良藥,大秦的醫官們也從未懷疑過它的用途,直到李恪把火藥搞了出來……

誰都不願意承認自己無知,始皇帝吃了幾年火藥燉草料也無甚大事,所以這件事就這麼揭過了,大家黑不提白不提,就當無事發生。

可現在這丹又怎麼了?

蒙毅親自觀摩過方丈仙丹的煉製過程,雖說步驟看不太懂,但所用之物不是礦鹽便是草木,用料來說絕無問題。成丹之時,丹閣有異香撲鼻,隱可聞玄鳥鳴唱,所成之物,更是非金非木,狀若玉石。

如此像仙丹的仙丹,莫非也能有問題?

蒙毅忍不住揉了揉眉心。時代變咯,自從李恪橫空出世,這半世的苦讀就像是餵了豬狗,漫天下全是看不懂的事物……

他看着怡然自得的李信,很想問問這位三起三落的隴西侯何以處變不驚,誰知屁股才挪窩,中廳大門被人一腳踹開!

哐啷!

大廳之中人聲立止,每個人都傻愣愣看着門外。

李恪身披斜陽,嘴角掛着玩世不恭的冷笑,斜倚在門框。

他揮了揮手指,以蒙衝爲首,三十多頂盔貫甲的皇子府侍衛魚貫而入,呈半圓形阻住大門。

“備!”一聲短促的軍令,侍衛們齊齊舉起勁弩,對準堂中!

朝臣們驚怒,愕然,李信身上再無先前的悠然氣質,瞪大眼睛難以置信:“李恪,你瘋了不成!”

“確實還有些上頭,不過這無所謂……”李恪咂巴了一下嘴,站正身子,理順衣襟,“敬告諸公三事。其一,接下來的場面殿下不便觀瞧,所以他不會露面,大夥就不必等了;其二,接下來的事有些見不得人,所以無論諸位的隨從心向何人,都請去偏廳吃酒;第三,接下來諸公的安危有我李恪以命作保,所以諸位大不必擔心生死。”

“以上三條……”李恪懶懶散散環作一揖,挺身,正言,“凡請諸公順從。”

第四零九章 項籍說話就是有道理第三二五章 魏人好臉面第三六五章 墨家的價值第七十一章 儀仗雄風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五十七章 寫律於租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一五九章 樓煩雄城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七十二章 工作報告第三八一章 大善人朱家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三二一章 朝堂之辯第七三一章 兵禍第一六二章 利慾薰心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三十九章 明火執鐮第二九二章 大戲開鑼第三四四章 恪君,助我第五七六章 中場第六六零章 穀道聽宣第一五三章 羣情激奮第四六五章 蝸居的始皇帝第五三二章 朔方部建制初成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一八九章 錦衣還鄉第五九六章 三道將令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七三二章 死戰之一,鄙視鏈第六八四章 內外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一七七章 伯益螺旋第七九八章 戰神出世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八六章 澠池會之九,多疑第二零零章 唯死而已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五十五章 折變增額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六零九章 玄鳥代龍庭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一零二章 言語折磨第三二九章 日有所思第三零二章 餘徹食第九十一章 大肆採買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八零二章 十六王相制第五九二章 咄咄逼人第六五六章 三個皇子第一七二章 沛縣之謀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一九六章 小孔成像第七六一章 武關之三,怎麼裝不是裝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三十八章 災前搶收第一九八章 久病成醫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九十二章 遊商呂丁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第二四七章 言之無用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三七六章 執法需公正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二七三章 暗度陳倉第六二一章 名將之姿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五七八章 奇謀百變第三三零章 信義季布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一零七章 總有意外第二十五章 一觴便倒第七七零章 武關十二,烈士暮年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四十二章 福禍兩依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三二四章 目標,楚墨!第一零一章 傢俱工坊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三九六章 商之大道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四二七章 路人臉的三當家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