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

bookmark

秋冬之交,草原亂起!

偉大的單于頭曼正在喬巴山下與秦人的大軍糾纏,領兵的,正是秦人的軍神蒙恬。

爲了擊敗這個強敵,頭曼抽調了每一個能征善戰的牧人,還向毗鄰的月氏和東胡借調了重兵。

以七十萬對二十萬,匈奴人本以爲此戰必勝。

然而蒙恬不愧爲蒙恬,身居劣勢他依舊勝多敗少,更以一場經典的蒙恬式側翼突擊把東胡的援軍嚇回了老家。

緊接着,秦人殺入月氏國,數萬大軍在月氏境內燒殺搶掠,月氏援軍還未發揮太多的作用就被迫會師,又在半道遭遇慘白,兵力大損。

再然後,喬巴山陷入僵局,雙方看似都無力抵定勝局。

在這時,卑鄙的秦人放出了圈養的惡魔。

一羣刀槍不入,青面獠牙的惡鬼殺入草原,帶領他們的是一頭幾丈高的兇猛巨獸。

他們的數量並不多,但秦人新組建的強大鐵騎也不敢與他們靠得太近,只能遠遠盤踞在戰場之外,收割一些漏網的,嚇破了膽的可憐牧人。

這些惡鬼究竟是什麼?

匈奴人想知道,匈奴人不知道,他們不知道惡鬼的數量,不知道惡鬼的由來,更不知道要如何才能殺掉惡鬼,保護自己的牛羊和性命!

由南,而北!

他們對牧人的位置瞭如執掌,每一兩日便有部落被攻破的消息隨着那些逃散的牧人傳揚出來,然後還沒等喘上口氣,惡鬼們又出現了。

冬遷麼?

在秦人行進的道路上,已經有數十個部落試圖冬遷,逃開災難,可除了向北冬遷的那些部族,大部分部族都沒能逃脫開去。

惡鬼騎士似天降般出現在他們遷徙的道路上,殺人,劫奪,驅趕向北。

草原上顯現出難民潮。

一個月時間,上萬個失去了牛羊財富,匹馬,甚至連馬也沒有的牧民哭泣着奔向溫暖的狼居胥山谷,跪在頭曼的部落之外祈求一餐果腹之食!

王庭再是富庶,也無法承擔這麼多張嘴啊!

更何況,因爲東面戰事的關係,今年本就有遠超往年的部落蝟集在匈奴國西,以後還會有多少難民?這些女人、孩子,難道都要靠王庭來養?

無數信使飛奔向喬巴山的戰場,懇請頭曼放棄戰爭的請願喧囂盈野!

心浮氣躁的頭曼冒進了,第三次會戰,蒙恬以戰車陣徐徐而進,頭曼領左右賢王以二十萬大軍遊擊對敵,弩矢蔽日,狼牙沖天。

雙方抗衡了整整三日,就在精疲力盡之際,頭曼見蒙恬手下第一猛將陳旦領破狄鐵騎出現在戰場,當即便投入了手上最後的備軍。

結果,楊奉子與司馬欣領一萬遊騎再次從側翼出現突襲頭曼王帳破營而走,燒殺牛羊十餘萬頭,幾乎把頭曼的王帳燒成了一片白地。

這就很尷尬了……

雙方收兵,勝負不定,頭曼看着青煙繚繞的王帳大營,整整半個時辰都沒能說出話來。

年輕的冒頓倒是說話了。

他說:“翁,咱今晚食甚?”

……

始皇帝三十七年,歲首十月,李恪偏師於燕然山南麓一處谷地紮營。

這裡本是匈奴最核心的冬原之一,距離狼居胥山的匈奴王庭只有不足千里路途。然而,李恪既然來了,這裡的部落自然已經變成了屍首和難民,屍首化灰飄散天地,難民東去蝟集王庭。

初雪之後,近幾日接連風雪,草原上的積雪漸及腳踝。若依了蘇角的想法,他們正該在白災降臨前急兵突進,趁王庭空虛,毀絕獻祭。

然而李恪卻停了下來……

自來到這片避風的谷地,他號令大軍停駐,取木伐林,甚至規劃出一個規模不下於磴口大營規模的臨時營地,顯然是準備在這裡貓冬,放着大好的局勢徹底不要了。

蘇角覺得自己的腦子有些不夠用。事實上,自從成爲了李恪的輔將,他經常覺得自己的腦子不夠用。

在雲中時,人人都以爲李恪會怯戰,所以才死咬着將在外的說辭,甚至抵死不要上郡的四萬常軍,以此逼迫蒙恬認可了他在偏師的絕對權威。

鐵騎比常軍跑得快啊……

北軍的所有將軍都是如此想的。爲了防備他在關鍵時刻棄地而逃,導致戰役目的落空,就連一直力推他執掌偏師的蒙恬都要用上了扶蘇這個保險,隨時準備攫奪他的兵權。

可誰又知道,李恪居然早早就用上了將在外的絕招……

七月的出兵被他生生拖延到九月,蒙恬在喬巴山咬牙苦戰,他卻在狼山營無所事事。 шшш☢t tkan☢c o

該追究他失期的責任麼?

李恪的偏師雖然不動,但在自己的職權範圍內,河間軍卻動了。韓信將兵一擊攻入月氏腹心,斬十萬級,逼迫月氏撤回援軍,在不破壞議定戰略的前提下,有效地支援了主力戰局。

李恪還令平戎軍埋伏在月氏歸國的必由之路,又斬五萬,這十五萬夷狄戰功,還有如今河間軍在月氏風生水起、大殺四方的局面,皆是李恪一手促成。

緊接着李恪就動了,這一動,石破天驚!

開始於兩年前的地圖繪製,開始於半年前的敵情偵查,得知了這些,蘇角突然發現,李恪居然對匈奴早有打算。

還有那支區區數百人的白狼營……

事實證明,北軍諸將對李恪的猜測是對的,他棄衆求寡的唯一理由就是鐵騎軍跑得快,因爲以常軍的腳程行速,根本就追不上白狼營推進戰線的速度!

哪怕如今的匈奴腹地幾乎沒剩下成建制的軍隊,哪怕各個部落都是老幼聚集……

可那是夷狄啊!

每一個能騎馬的夷狄都是天生的騎卒,被他們擊破的每一個聚居之地裡,或多或少肯定會有各部掩藏下來的精兵。

三日前燕然山決戰,左賢王庫爾勒部,匈奴排名第二的強大部族糾集了二十餘部落,近萬控弦在山下嚴正以待。

白狼營全營盡出,在隆隆的戰鼓聲中,以四十七騎陣亡,零傷的代價擊穿敵陣,蘇角與平戎軍從兩翼掩殺,擠壓戰場,待到白狼營第二次衝鋒,勝局抵定。

庫爾勒部顯然未想過自己會敗得這麼慘……

白狼營精疲力盡,平戎軍第一次成爲屠殺婦孺的主力,有二三十萬難民奔逃向狼居胥山方向,曾經繁華的燕然冬原,只留下一地待死的老人和無窮無盡的牛羊馬羣。

蘇角重重喘了口氣,擡起頭,望向那隻靜靜趴伏在山腳下的馱樓巨獸。

李恪,你究竟在想什麼呢?

第一六七章 沙盤開閥第三一一章 殺盜者,非殺人第七三九章 死戰之八,王旗當空第一四七章 迎來送往第五二四章 鄉毒第五零五章 時不我待第六五七章 朽木之君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一七一章 收攏人心第二六六章 殷紅秦魂第五五七章 九原堅冰第四九八章 大秦第一個狼人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二九七章 棋局,命局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五一六章 夏子著書第七五九章 武關之一,死氣沉沉第七六九章 武關十一,墨軍,殺第四三八章 墨家第十代鉅子李恪第一八零章 明恥教戰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十二章 心腹之人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三六二章 暗謀第一八七章 衛星產量第一一四章 戒嚴解除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六九三章 揭竿第三五一章 事實勝於雄辯第二七四章 天火流星第十一章 鉅子故事第二五零章 馳援苦酒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八零一章 老狐狸也有失手的時候第七八二章 澠池會之五,次日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四八八章 朝辯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一三二章 官肆健奴第九章 糙漢不糙第二九一章 三輪車與藏匿處第六十七章 穗兒禁足第三四三章 退而求其次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二一一章 夜市故人第五八八章 來河間參軍,發田發房發老婆第五六零章 母老虎第三二七章 一脈之親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一二四章 投入重注第七八三章 澠池會之六,口舌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六零五章 祖龍死而地分第七六五章 武關之七,請賜教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五八四章 五行靈動術之五,活牲嘗藥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五一八章 擎雷仙人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七九二章 澠池會十五,法度第一四六章 呂公之憂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一四零章 情濃於血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二六零章 災禍臨門第三七八章 義氣尋仇,屠人滿門第五八六章 離咸陽第二四零章 恪回來了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五六三章 儒生之算,六國之願第二九四章 天生爐工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六二八章 轉帆延城第四五零章 一出好戲(國慶七天樂)第七十七章 舜典有記第六十三章 田嗇夫囿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六二九章 東塬夜襲第四零七章 范增跳槽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一三七章 將相有種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三八五章 戰神英布第二二二章 家臣蛤蜊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一二五章 句注軍市第五十六章 失因得果第六五三章 戎狄上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