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七零章 師出有名

bookmark

漫長的祭禮終焉,漫天漫地的風和雪也隨之變得柔和起來。

時近日中。

雪小了些,風全停了,在烈風與瀑雪中主持召魂祭禮,熬了整整兩個時辰的李恪凍得嘴脣青紫,只能由何玦與儒攙扶着,迎向在旁候了半日的扶蘇。

“風歇雪寂,冤魂歸矣。”扶蘇探出手接住幾朵雪花,眼看着滿臉疲憊之色的李恪,輕嘆一聲,“何苦來哉?”

“三萬八千四百條人命……非戰之殤。”

“雖是非戰之殤,可他們參與了皇陵機關的修建,便是不死在陵中,本也走不出驪山將作的轅門。”扶蘇輕聲地安慰,“歷代爲王侯修陵的工匠皆是這等下場,今次的區別,只在於墨家善用民庶,而父皇的陵寢又恰好大了些……”

“所以,別修陵了。”

“誒?”

“我建議你以後別修陵了。”李恪看着扶蘇,認真說,“墨家有節葬之義。一杯黃土,三尺墳堆,赤條條來,赤條條走,如此既能節省民力,又可少一些人間慘劇,我覺得挺好的。”

“不修陵倒是無甚要緊,只是……”扶蘇歪着腦袋琢磨了半天,“莫非這兩個時辰,你都在想我的身後事?”

“這等小事想上兩個時辰?”李恪癟了癟嘴,“你得多把自己當回事纔能有這種錯覺?”

扶蘇猛翻了一個白眼:“那你主祭的時候在想什麼?”

“正如你所言,歷代修陵皆有工匠殉葬,但多是幾十人,數百人,此前還從未有過近四萬人陪陵的慘事,更不曾像這次一樣鬧得人盡皆知。周青臣把事挑開了,胡亥又唯恐天下不亂,下了如此失智的御令……天下,該亂了。”

扶蘇沉默了半晌:“六國舊貴會煽動民變?”

“帝王失德才會煽動民變。”李恪冷冷道,“胡亥行此不義,足見其生性涼薄,心中無他。而他的心裡既然只有自己,那這樣的蠢事他就會作出第二件,第三件。你覺得大秦經得起他幾次折騰?”

“可咸陽還有朝臣……”

“朝臣若有心攔他,如今我就該是賊殺四萬人的元兇,哪容得下胡亥胡亂下令?”

扶蘇皺緊了眉:“此事說來……我也頗爲不解。李斯,馮去疾,還有那些九卿官員,這次他們何以要助我們?”

“大秦承平吧。”

“承平?”

“是啊,大秦承平。”李恪譏笑一聲,“自陛下橫掃六合,天下承平。十數年間,大秦有南征,有北伐,但秦人之間卻未有一戰。周八百年天下,諸侯各國可有過一日安寧?”

“就因如此,他們便不願內戰?”

“無人會懼怕內戰,王離北軍歸返咸陽,天下敕令廣收材士,爲的就是開春之後,用兵西北,以戰迫降。”

扶蘇的眉頭皺得更深了,他沉默着看着李恪,等着李恪給這段矛盾重重的分析圓上連接。

李恪自然不會讓他失望。

“從我殺了闞忠開始,這一戰便無人再有僥倖。戰是必須要戰的,西軍要保你,咸陽要保胡亥,天無二日,國無二主,不戰,乾坤何以定?”

“可戰是一回事,戰因何起又是另一回事。自古皆要師出有名,名在何方,那纔是我們這些爲人臣者所關心的重點。”

“我殺闞忠,放韓談回去,告訴他們闞忠留下了口供血書,直指李斯、趙高篡詔奪位。他們本可以賊殺天使的大罪來伐我,可結果呢,因爲怕我言他們矯詔,他們只能忍着。”

“旦封雁門,迫王離改道,這又是一道伐我的藉口。可我讓旦提前上書,言北軍失器,有東胡欲喬裝叩關,如此我便站住腳了。他們要不忍着,要不就只能讓王離捏着鼻子自認東胡。”

“這一次還是如此。”李恪不屑地牽了牽嘴角,“百姓雖不明殉陵的規矩,但天下知曉這規矩的不知凡幾。他們若敢以此事罪我,就得當心我反咬一口,以自保之名起兵。”

扶蘇滿臉的古怪:“照你這說辭,若是他們尋不到合適的藉口,開春那戰便不打了?”

“戰是戰,名是名。師出有名,不戰亦戰,師出無名,戰亦不戰。”李恪拍了拍扶蘇的肩,“大秦承平。在這場大雪過後,你就該去河間稱王,那纔是穩定西北的頭等大事。至於剩下那些狗屁倒竈的扯皮,有我呢。”

……

咸陽,上阪,扶蘇府邸。

華府之內,風聲鶴唳,往日充作侍從雜役的墨者們皆配上墨劍,穿上暗甲,三五成列地巡遊府中,把整個府邸守護得密不透風。

自胡亥登基那日開始,辛凌就封閉了府門,遣散了宮衛,全府上下除了他們娘叄,就只剩下辛凌信任的墨者,便是府中每日所需也交給風舞統一調配,不再假手外人分毫。

但辛凌拒絕撤出咸陽。

她不僅不撤出咸陽,甚至還增加了外出的頻率,每日帶着子女在上阪的街上遛彎,遛得守備的墨者們苦不堪言。

端月漸近,扶蘇稱王的消息隨時可能傳回咸陽,風舞急得着急上火,思前想後,唯有硬着頭皮,再一次登門求見。

在會客的正廳裡,嬴節趴在地上解着公輸秘鎖,趙耳騎着木馬,像個大將軍似上竄下跳。

一身白衣的辛凌跪坐在兩個孩子中間,面容沉靜,古井無波。

如此正廳會客,主不入席,風舞只得僵在堂中,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辛凌瞥了他一眼:“我不出咸陽。”

只一句,風舞頭上的汗就下來了:“師姊……”

“喚我皇子妃。”

“……皇子妃,殿下和先生的親筆已到多日,您若再不出咸陽,來日等殿下稱王,二世以你等生死要挾殿下,該當如何?”

“他挾不到。”辛凌冷冷說,“眼下西北和咸陽正在僵持,一點風吹草動都可能使局勢生變。這時就該外鬆內緊,我們要做的是配合,不是添亂。”

“墨家怎可令您與小殿下涉險!”

“府內有到上林苑的地道,胡亥鎖不住我們,安心便是。”

“地道是死的,遲則生變!”風舞抓耳撓腮,“皇子妃,您翁被派去狼居胥傳令,眼下主掌中尉寺的乃是趙高的女婿閻樂。這些日上阪的巡防一日一增,我今天過來,車駕便穿了三道崗哨,到處在說有刺客混入上阪欲行刺勳貴,這其中的緣由,您難道不明白麼?”

“那他們何不衝進府裡來抓我們?”

風舞一下就瞪大了眼。

“防而不亂,警而不敏。”辛凌摸着嬴節的小腦袋,看着在身邊撒歡笑鬧的趙耳,臉上露出一絲難得的笑容,“回去吧,讓孩子們再安心玩上幾日,幾日便好。”

第四六一章 大朝會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二六一章 空城困敵第五六五章 李恪煉仙丹第二二五章 越野馬車第六零一章 河間郡大建第五三九章 我口味這麼重麼第四六二章 覲見第六十一章 神神叨叨第五四二章 到嘴的肥肉第四零五章 載人飛行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一二六章 司馬軍侯第六二五章 自由的代價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四二五章 狗官無恥第六五一章 李恪與始皇帝奏對第七八一章 澠池會之四,首日第一八三章 任重道遠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六十章 夜論動力第五零二章 天上天下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四十五章 貧賤難離第六八二章 長子當王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五四零章 都是靠雙手養活自己第七零一章 傻子笑憨子第三九七章 三妻四妾第二九六章 皇帝第四十八章 神獸下凡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三九八章 仙境?還是蒸朋?第二十三章 使狗國者第五九三章 蠶食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三零四章 陳平家的日常第五三三章 霸下奪志第三六一章 行刺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四七零章 鉅子的底氣第四九三章 三通鼓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第二二三章 三墨之爭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七十六章 兩世爲人第六一零章 鬥祖龍,二伐匈奴第五五六章 辦着辦着就有了第五五五章 焚書制的真面目第三七三章 大秦機關術的天花板第六章 神奇樹杈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八十六章 子貢贖人第一零六章 力能扛釜第二十七章 打草驚蛇第二六九章 右衽披麻第四零一章 少年營畢業考試第三一三章 最後一題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三二二章 嬴姓,李恪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六六二章 三令二請第六十八章 生死一瞬第二五八章 利令智昏第三七四章 榮焉?恥焉?第一二三章 治水之畔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第一六九章 官奴瑣事第六四七章 白狼之殤第七十四章 清白坦蕩第六七四章 聰明的辛騰第四八五章 歸咸陽第一五七章 先生之名第六七七章 撿來的武安君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四七二章 李恪外任第三十三章 有失有得第六三七章 各出手段第一二零章 貴賤之別第七十九章 又見舊識第七五六章 小人者,趙高第四十四章 凍雨降臨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等七九零章 澠池會十三,木鳶第五八三章 五行靈動術之四,烈火銷金第七八九章 澠池會十二,砥柱第六四九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二七六章 瀕臨收官第六一四章 勒石燕然第五零七章 罪加一等第四五六章 扶蘇千秋,則墨千秋第五五八章 有一臺華爲多好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二二九章 雁門天府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六八七章 咸陽腥風第九十七章 生意夥伴第五零零章 冠禮,成人之始!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