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

bookmark

內史郡,栒縣。

李恪更衣潛行,與辛騰、陳平、滄海、應矅幾人遠遠望着路盡頭的那座關隘,栒關。

栒關是二世時期新立之關,主持人是時任衛尉的王離,至於防禦的對象自然是大雍。

這座關最大的特色是怪,孤立於平原,橫跨於直道,長五里,寬三裡,關高約在兩丈半至三丈,有寬大的延城與十幾裡外的栒縣相連,共通爲連城。

這個模樣,讓李恪不由想起啞鈴。

基本上,關隘之所成,有地利、天時,常取之於地形之勝,假山水之威,抗宿敵於外。

但秦雍之間不如此。

上郡到內史,一馬平川,防禦地形最好的區域是洛水,那裡已經與雕陰一道歸了雍境,餘下如陽周、栒縣,皆不利守。

李恪當年建陽周關就是應急之舉,所以纔會紮起一道百里長城,與其說是關,不如說是牆。

索性自洛水防線建成以後,讓李恪每見尷尬的陽周關已經被就地拆掉了,物料就近用於河間郡牧縣戍所,勉強算是回了點本錢。

攻守易勢,需守於不可守的成了大秦,所以王離纔會說服大秦諸公,在栒縣建一關隘。

只是平心而論,王離才雖庸,在栒關的設計上卻中規中矩,甚至小有亮點。

關之所重在御。

李恪當年御之陽周,目的是控制雍秦交流,免得如後來那幾十個刺客神不知鬼不覺地混進塞上,給雍廷之穩定惹麻煩,所以才建成那副鬼樣子。

王離擋不住雍人南下,因爲雍商手握着半個秦土的民用物資供給和七成以上的畜禽輸入。

他防備的目標是雍軍。

有雄關斬道,一來收稅方便,二來大雍也沒法繞開雄兵把守的栒關南下,與劉季攻宛大體是一個道理。

所以昌盛之時,栒關是內史防禦之重點,常年有北軍五萬所部駐紮,將主就是北軍裨將楊奉子。

大雍對此關也頗爲重視,意圖不戰而取,而攻略楊奉子的任務則一直是御史右丞嚴駿在做,據說進展非常不錯。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章邯被圍濮陽,北軍出關,栒關就此交於閻樂的中尉寺,收買楊奉子的事自然也就不了了之了。

栒關現在的守軍有萬人,統兵校尉關荃,職中衛左戍,歷經辛騰、閻樂兩屆掌令,恩信不衰。

所以李恪很有些把不準這個關荃,不知他究竟是會做人?會做官?還是真的有不出世的將才,讓歷任中尉都離他不得……

“伯父……”

辛騰騰一聲下揖,趕緊客氣:“相國爲尊,騰爲鄙,相國爲上,騰爲下。但有吩咐,相國只需喊聲隨,伯父之稱,卑下萬萬當不起!”

李恪忍不住揉了揉眉心。

他把不準關荃,一如他從來都把不準辛凌這個不顯山,不露水,卻歷任始皇帝、胡亥、扶蘇三個截然不同的君王,從來沒有被虛置過的極品爹……

“騰君……”

“卑下在!”

“我有一問,不知中尉左戍部戰力如何?或者說,我若要從速破關,需不需要從雕陰調兵,以爲翼輔?”

辛騰似乎是被問住了。

李恪更加好奇:“騰君不知耶?”

“倒不是不知……”辛騰起身,明顯得斟酌着辭句,語速極慢,“中尉之責,本在咸陽治安、防火、巡戍等務。”

他認真地想:“中尉寺有左中右三戍,各設一部,兵卒取自國之正卒,每季輪值二成五,人員不定,此與常軍之不同。”

“先陛下時,中尉寺不擔戰事,三戍各領一阪之雜務,卑下雖上卿之名,實則周遊於九寺之中,予人差遣罷了。”

李恪大爲?異道:“中尉寺竟不是戰部?”

“大秦有西北南三軍常卒,兵員近百萬,何需再添中尉寺這區區三部?”辛騰搖着頭說,“然,二世……僞帝胡亥主政之後,中尉寺亦變了模樣。”

李恪打起精神,知道正題來了。

“時胡亥僭稱帝,西軍持正,南軍乃反,咸陽只餘北軍調派,兵力自然捉襟見肘。故胡亥始用中尉備戰,除中戍仍理三阪雜務,左右二戍皆置軍,裝備的多是北軍裁汰下來的一些事物,當不得精銳。只是兵員轉而常役,不再輪值,以便訓誡。”

李恪點頭道:“就是從雜役變作雜軍了?”

“尊上正解!”辛騰一拜起,“不過,關前左戍卻非臣所知之所戍,非雜軍也,乃銳士也。”

“又升級了?”李恪古怪地看了眼辛騰,“莫非是因爲閻樂?”

辛騰思慮片刻:“是,亦不是。”

“有話直說。”

“唯!”辛騰整了整衣襟,“卑下仕咸陽時,北軍在內史,故咸陽之器皆屬北軍,所替所汰才從寺戍。然北軍東進,給養難通,咸陽索性便將給養停了,命北軍自籌耗用。如此一來,咸陽將作之產自然就空出來,一半予宮衛,一半予寺戍。”

李恪眉角一跳:“中尉寺當下居然是按北軍配置的?”

“一部以萬卒計,四千弩士,兩千重步,二千騎卒,四百戰車,概不缺也。”

不好打啊……

李恪深深地看着辛騰:“騰君,你投王上的時間也不短了,何以我都不甚明瞭之事,你竟能這般清楚?”

辛騰一怔:“尊上不明,乃是因爲不曾關注過寺戍。卑下明瞭,不過是故舊多此,書信往來,多有提及。”

“軍情大事也能當閒話提及?”

“這哪是甚軍情大事。”辛騰無所謂地擺一擺手,“中尉寺又不代國出陣,衣甲之物嘛,鐵甲是穿,裲襠不也是穿?”

好有道理的樣子,李恪居然有些無言以對!

他撓了撓頭:“騰君,你那些故舊裡,不會恰好就有左戍關荃吧?”

“有荃君啊。”

“感情很好?”

“二十餘年的交情,相交莫逆。”

“既如此……我予你一事。”李恪指着遠方那關說,“你今夜去,令他開城獻降。有此一功,從賊之事大雍就不與他計較了。”

辛騰開始冒汗,發着抖,冒着汗,汗如漿雨。

李恪越發不明白:“騰君不是說你二人相交莫逆麼,去說一說而己,說得我予你首功,說不得我也不怪罪,你怕什麼?”

辛騰抹一把汗,哭喪着臉:“尊上明鑑,卑下說降可也,但若是今夜就去,怕是見不到荃君,還會被他斬了首級,夜送咸陽。”

“今夜不能去,甚時候能去?”

“呃……尊上最好先叫他知道,他有性命之憂。待到那時,他纔會枉顧在咸陽的一家老小,那個……棄暗投明。”

第二五九章 樓煩之戰第六三八章 扶蘇的家臣第二四四章 人盡皆知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七三四章 死戰之三,王不孤第四三五章 瑤池祥瑞第三六零章 零陵偶遇第七四九章 棄暗投明第五五三章 呂雉有孕第二一三章 死地脫生第四一六章 齊地的禍害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五十章 地龍翻身第七八五章 澠池會之八,驚起第二七五章 七星續命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八十二章 打虎漢子第一百章 葡萄美酒第一零三章 木桶原理第六十二章 納租開始第四八四章 機關之道,可改天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六一五章 大秦不聞《無衣》歌第八零六章 天下抵定第三三一章 俠之大者第七七二章 天下第二戰神第十四章 飛龍騎臉第四八三章 陽周規劃,三農一賈第六七九章 大逃亡第六零四章 螢惑守心第二七一章 合軍共謀第六九零章 巢公和許由第二四六章 歸秦之願第四一一章 跨下之辱第五二五章 庫不齊的義渠王第二五一章 涼夜驚雷第五七一章 宅男始皇帝救贖計劃之四,火起第五八七章 歸北地加更特告第六四四章 雞鳴,戰前第五一二章 白羽亭第六四六章 韓奇之死第二三一章 官市繁華說些閒話……第六二七章 斬來使,啓戰端第五四一章 與吳侯會獵江東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七六六章 武關之八,怎樣的人建起大漢第十八章 意外收穫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一五六章 郭平不服第一四三章 胡思亂想第一一五章 喬遷之喜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二六二章 烈焰焚城第三六六章 重製飛蝗第一九五章 吊裝階段第六七八章 陳涉、吳廣第四七一章 牽一髮,動全身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一二七章 熱血青年第六九九章 小……人物第七五零章 暮氣第三八六章 百人敵第二一六章 師出同門第一三六章 炊煙起時第二章 改良桔槔第八十五章 水車之難第五九八章 李恪,你不得好死第七三七章 死戰之六,趙將軍彭越第六二四章 以正合,以奇勝第六六一章 謁殺第七五七章 戰,則矣第一六四章 不似英雄第一六八章 任其上令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二零六章 陰陽神爐第七七九章 澠池會之二,請君第九十八章 待客之道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六十六章 破門入戶第二四三章 劍指同袍第一一二章 其名獏行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三六七章 竹筋混凝土第五三八章 祖宗這種事,無所謂第四八零章 機關盛,六蝨生第七七一章 武關之終,無匹第七一二章 名將與獨臣第三五八章 作得一手好畫第十五章 強勢闢謠第一三五章 巫醫之方第七二八章 親征第三零五章 莫爲與或使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三五二章 咸陽!咸陽!第十章 脫粒機械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