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

“送上來的隧道規劃我看了,三個方案。一個從山中開直洞,由中間至兩頭。一個從兩端開孔,會於中心。還有斜向一道打入,算是第一個方案的變種。”

竹梅莊,桃梨苑。

身後書聲,是今日的先生正在給孩子們講《非攻》,面前墨者,是李恪在訓叨白於基建研究所的設計師們。

“我發現你們很在意方式,也就是隧道從哪個方向挖,還做了不少論證,想將之做成定式,形成規範。”

“不是說這樣不好。關鍵是你們發現了麼?你們考慮的都是火藥開山,鬆基,碎巖,取石,開洞。既然如此,方向是關鍵麼?穩固纔是關鍵!”

“選址爲先。選址之後,以最小工程量確定方向,在精範沙盤中模擬各種崩塌,決定方案。”

“最好的方案是什麼?隧道的石頭取出來,山基不傷,或者加固,這纔是方案。你們又不是穿山甲,一個隨時會塌的隧道,挖得再漂亮有何用!”

十幾個或長或幼的墨者們在李恪面前噤若寒蟬,連頭都不敢點。

自三年河間盤龍道竣工,關於雍境大道以及鐵路橋和隧道的項目就提上日程,重心全部集中在以基建爲本業的白於將作。

時至今日,雍境大道於四月正式開工,擬以定北郡狼居胥縣爲樞紐,貫通西海、北海、大湖三大機耕工農區以及狼居胥、燕然兩大礦產富饒區,自陰山關通入雁門,將雁門郡納入盤龍交通體系。

但這條計劃歷時五年的大道與河間盤龍道是各自獨立的,因爲兩大貫通科目不成,鐵軌既穿不了羣山,也跨不過大河,除非繞道西域,否則完全看不到聯接的曙光。

這兩個科目就是鐵路橋與隧道。

其中橋的設計已經進入實質階段,共振承壓問題去年破解了,趙於役在陪太子讀書的過程中貢獻了最關鍵的不規則分段設計,讓橋體在盤龍通過時不需要考慮共振,只需要考慮自重與承壓。

然而隧道的設計卻一直沒有抓到關鍵,一幫子墨者天天想着怎麼把洞打漂亮,百多人的項目組就沒有一個人考慮過大規模開山之後,山體會鬆動崩塌的問題。

李恪一連駁回了二十幾個天馬行空的挖洞方案,今天實在忍不了了,這才把八個研究組的主要負責人喊到梅竹莊,統一吼一頓。

吼完了,李恪舒坦了,手一揮把眼前的挖洞藝術家們統統轟走,又把在一旁偷笑的趙於役喚到身邊。

“老師霸氣十足,叫學生不由遐想您領軍之時,是否也是如此模樣。”

“我領軍時可不吼人。”李恪聳聳肩,“於役,你都十九了,天天陪着耳讀書徒費光陰,我意讓你去平那,在大湖區任一縣令。那有盤龍道,有裡坊,機耕,工礦,還有集商所和學室,夏人與夷人,甚至還偶有東胡流匪,正好叫你見識一下三教九流,歷一些從政經驗。”

趙於役眼睛一亮,隨即又黯下去:“可是陛下和翁那……”

“陛下不是叫隴西侯來雍州做州牧了麼,爲師請他去求。”李恪一臉煩躁,“真是的,耳更喜法家,猶重權謀,讓毋擇公或衝做太子師多好,何必非要磕在我這……”

說到這兒,師徒二人對視一眼,齊齊嘆氣。

自趙耳來了梅竹莊,李恪的小學堂開始授學。

他面子大,且性懶散,指望他一個人撐起十幾個,後來上升至二十幾個高門小孩的教學是絕無可能的事情。

所以美其名曰,桃李苑的教學準則是觸類旁通。

李恪每三到五日主授一課,法、道、墨、儒、兵以及諸雜各有大家輪番教學,學宮也摻和進來,一年兩辯,辯勝者要來這兒授講三旬。

孩子們年歲漸長,接觸的知識又寬,逐漸也生出了自己的偏好。

如旦的大兒子喜兵,小兒子喜道,滄海的兩個小子一兵一墨,蛤蜊的小子姓夏,沒得選,但在學醫之外,也好談道家。

大秦太子彷彿天生就是法家的鐵桿,雖不能以學士的標準來論,但至少勤學善思,尤在意權謀之道與帝王之術。

李恪隱約覺得這種偏向可能與他有關,只是有些不知該怎麼告訴那小子,始皇帝之所以權謀治國,只因爲他有無匹的力量爲靠。

這就好比這幾年出於無聊,李恪已經把慎子劍舞得風度翩翩,可若想跟旦比武鬥技,旦依然可以讓他雙手雙腳……

總之,對這位太子的教養李恪並不上心,只要他本性不壞,智力不缺,李恪覺得就足以對得起扶蘇與辛凌。

他還是偏心地更重視自己的子女。

三子,二女。

六年,公輸瑾又產一子,名逸。

逸者,安閒,隱居,小東西雖鬧鬧騰騰,但李恪和公輸瑾都很喜歡這個名字,也不介意李家的嫡次子因名懶散,以後沒個上進的心思。

七年,虞姬產下第二胎女兒,名妉(dān)。

妉者,同媅,樂也。李恪寵女兒是友人中出名的,華予就養得瘋瘋顛顛,也沒人指望打一出身就賴在李恪膝上的妉能有副大家閨秀的樣子。所以妉之一字,正合其實。

這是兩個小的,剩下三個大的。

肇是長子,以承父業爲志,呂雉的管束又緊,墨學、墨法、墨藝、墨武,樣樣皆精,才十二歲已通過了少年營的畢業試,與趙於役合稱鉅子衣鉢,是整個墨家在新生代中最矚目的兩人。

肅是次子,性子木訥些,不喜爭,雖自幼聰慧,但也不知是肇這個哥哥的原因,還是李恪叫他學得太多的原因,居然有些書呆傾向,尤喜史書。

從他五歲讀《傳》開始,李恪一直爲他借讀各國宮史,大秦博士署中的藏史早被他讀盡了,現在又開始讀野史。

這孩子肯定是不會入墨了,至於會走到哪一步,李恪一點端倪都看不出來。

至於華予,沒人能否定她是李氏的玉姝,琴棋書畫,舞文戲墨,然而性格嘛……

大秦的女孩兒早熟得緊,她與黃衝的傻兒子似是有了戀情,可兩人明明只見過五六面,李恪愁也,還不好問。

總歸是兒大不由爹。

隱居的李恪這幾年從幼兒園園長升格成小學校長,不幾年又將成爲中學班主任,那也將是他授學的頂點。

就這麼和於役扯着閒篇,聽着頌書,書苑外突有一聲喚:“夏子在這處躲靜,也不怕老夫一把骨頭丟在山裡。”

李恪明顯愣了一下:“隴西侯?”

李信在蘭海中哈哈大笑,長身一揖:“夏子,許久不見,老夫來矣。”

第二零七章 金板遺書第二一八章 生死追擊第二九八章 大隱隱於市第三五九章 文化侵攻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四一二章 韓信葬母第十六章 襄翁之邀第八十三章 俠之大者第六五二章 野望西北第五零八章 始皇帝服仙丹第九十章 臨治市亭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四三六章 李恪,請諸同門驗學第四十一章 酬金到手第一七五章 三全齊美第一九四章 鉅子慎行第六三六章 李恪對大秦的價值第六三五章 韓信歸國使咸陽第二零九章 伏日澆灌第七零零章 有去無回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二零八章 呂雉之心第六三四章 死戰第五零六章 我要庫不齊第四三四章 大荒之中,有山不鹹第三一七章 墨家當興第七四六章 烏騅與霸王第一三一章 袍澤之情第二五六章 都是玩笑第一九零章 視財如命加更特告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八零零章 兒大不由爹第六七五章 西軍股份有限公司第四一八章 齊王建的亡靈第四三九章 不由己第五九一章 孩子不聽話第六四二章 援兵漸近第四二二章 君子陽陽第一二一章 務實媚上第七七六章 陰謀始動第六一九章 你的女人,你喜歡就好第七四零章 死戰之九,大雍的怪胎第七二七章 兩難第五十九章 量產御米第四九九章 兄弟第五三一章 朔方之富,非夏之富第四六七章 墨家歸秦第六三零章 措手不及第三一四章 三子的明悟第六六五章 約法三章第七二零章 棄卒第二零三章 心如鐵石第五一七章 造紙術只有看起來美好第四六零章 鉅子歸秦……爲戍卒第七零八章 大秦最後的戰神第五六七章 以身犯險,血餌捕牢第二三四章 沉冤得雪第五八一章 五行靈動術之二,入水不濡第三四六章 小組作戰纔是山地戰的精髓第二二八章 安陽君柏第二四八章 北地狼嚎第三六九章 洗耳恭聽第六十四章 精米曝光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一三零章 奴隸之思第八十七章 農學大師第六七三章 發閭左謫戍漁陽第二二四章 長平之戰第六二二章 投鞭斷流第七章 烈山神鐮第一三三章 以法論法第七六零章 武關之二,平平無奇第六八零章 僭越第一五五章 國尉輔臣第三五零章 惡人還需惡人磨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六一八章 養婿如兒第五二一章 志在改秦第四七八章 爲吏之道第五七九章 仙術與巫術的區別第一六七章 沙盤開閥第三十五章 轉守爲攻第三七七章 蒸汽工坊慘案第二四五章 世有墨翟第六四八章 鋒銳如劍第四三零章 彭越豬突第五零三章 大道啓夏第三四八章 夏無且第四七六章 撿到寶了第一三四章 不戰屈人第六九七章 秦不可亡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八十一章 沒完沒了第三五四章 老人家要哄第八十章 新年大吉第二五五章 酣暢反擊第二一五章 破局投奔四十七章 其名爲犼第一三八章 山高路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