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 鑄十二金人,震天下氣運

在章邯爲這天下兵器想出路的期間,天下兵器已經在各郡縣的押送下越來越多地聚集到咸陽來了。

咸陽是帝國重地,章邯見天下兵器源源不絕的到來,也顧不得和衆府衙討論這些兵器的出路問題馬上着手處置這如山一般堆積的兵器存放事務了。

心中有了定計後,章邯立即派出少府丞與王賁的太尉府會商,提出以上繳的上好兵器先行置換秦軍的舊兵器。

但是經過太尉府的一番查勘,卻發現可置換者數量很小。主要缺陷是六國兵器中拆解下來的部件不能通用,除了一次性使用的刀劍長矛,其餘諸如弓箭、弩機、雲梯、雲車、戰車、塞門刀車等攻防器械,基本上無法和秦軍自己的裝備進行置換。

一來秦軍兵器庫中接近報廢的舊兵器很少,二來山東六國的兵器形制與秦軍兵器不合。

贏政之所以向天下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就是因爲秦國自己受了益,秦國能有當初的邊陲小國一步步走到今天,這三者幾乎佔了一半的功勞。

尤其是度量衡的統一,讓秦國的兵器製造進入了流水化生產。

以往軍隊的開銷除了士卒的軍糧和餉銀,排在第三位的就是兵器的維修成本。

以前兵器壞了,只能整個回收然後讓工匠回爐重造。這樣的維修方法,費力、費時而且費錢!

在追責制監督下的流水話生產,讓秦軍使用的諸如弓箭、弩機、雲梯、雲車、戰車、塞門刀車等攻防器械的尺寸與規格都高度統一。一旦出現破損後,士卒只需要更換其中壞掉的零件。這樣一來不僅加快了兵器維修的進度,而且維修兵器的費用也大大的降下來。

省下來的這筆費用讓秦軍可以培養更多的將士,加上秦國的軍功授爵制,秦國這輛戰爭機器開始幫助秦國在大大小小的諸侯國中脫穎而出,最終橫掃六合一統天下。

確定那些從六國各地收集來送到咸陽的兵器沒有了二次利用的價值後,章邯面對的事務就變得簡單明白了許多:分類拆卸,分類處置,銅鐵熔鑄之事待後再決。

月餘之後,萬餘名士兵工匠將從六國搜刮來的兵器分類拆卸完畢了。

司馬報來的數字是:銅料兵器六十六萬餘件,鐵料兵器八十九萬餘件,銅鐵部件一百三十六萬餘;雲梯雲車戰車弓箭等木料部件,二百三十六萬餘;馬具車輛之皮料部件,一百四十五萬餘。

章邯聽完後立即下令:木料皮料,全部運進少府國庫;銅鐵兵器與部件,一律分類碼放,等待熔鑄。

之前三次提議都被否決的經歷讓章邯學乖了,這一次,章邯也不打算自家再思謀了,直接上書請示皇帝陛下的意見。

拿定主意後,章邯一邊下令調集中原各郡縣冶煉工匠入咸陽,一邊上書奏報皇帝決斷熔鑄器物。

一個多月裡,工匠紛紛到達咸陽,在渭水南岸紮成了連綿十餘里的冶煉大營,冶煉熔爐足足有六萬餘座。

收到章邯的請示書信後,贏政也沒什麼好的主意。

雖然贏政對於陰陽家有提防,但是陰陽家推行的五德之說很受贏政推崇。兵器本就屬金,對於數量如此龐大的兵器回爐熔鑄的事物,贏政也十分小心。

於是贏政派人給趕赴桑海的東皇太一送去了書信,請教他的建議。

東皇太一的回信也很簡單:鑄金人十二,震天下氣運。

古人雖然以九爲尊,但是十二這個數字很奇特。古人把大地分成十二支,故稱爲十二地支。十二地支統合起來就是大地。所以十二這個數字是能夠代表大地的。

對於陰陽家給出的建議,贏政很滿意當即回覆了章邯。

得到指示的章邯終於放下心來宣佈冶煉開爐。

開爐的那夜明月高懸,渭水南岸紅光彌天,十萬餘隻熔爐的冶煉之火映得咸陽城闕一片通紅閃爍。

真正忙碌了大半年後,從六國收繳來的兵器銅鐵終於化成了十二尊巨大的金人,分兩排矗立在咸陽宮前的廣場上。每尊金人高五丈六尺,重三十四萬斤,金光燦燦地佇立在咸陽宮的主殿廣場中,無論是其規模還是其赫赫威勢都遠超過了三代所鑄之九鼎。

鑄完十二金人後,贏政開始準備巡視天下並且於泰山封禪。

封禪這種典禮是遠古時代活動在泰山周圍的部落或氏族自然崇拜的原始祭天儀式。

春秋時期,“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齊桓公曾經欲行封禪之禮,但被名相管仲以祥瑞不現即天帝不承認而阻止;魯之季孫氏亦有泰山之旅,結果被孔子所譏,理由是資格不夠。

雖然山東六國被秦國一一剪滅,但是六國百姓對於贏政這個用武力統一天下的人間帝王心中並不怎麼認同,尤其是齊魯之地的讀書人!

雖然贏政自己不畏懼流言蜚語,但是贏政清楚的知道流言的破壞力有多大。

當初秦國使用反間計先後陷害趙國名將廉頗和李牧二人的成功讓贏政對於最擅長耍嘴皮子的儒生很是忌憚,這次派李斯和扶蘇前往齊魯之地的桑海城也是爲了給接下來的活動打前站。

齊魯士人心目中封禪泰山事一統天下的帝王所必須舉行的國家大典。也就是說代周而帝的統治者必須來泰山舉行封禪大典,方可得到天帝的認可,成爲天下新的君主。這種理論已成爲齊魯大地的共識,得到齊魯士大夫的認同。這個理論寄託了他們渴望統一,渴望天下共主再生的政治抱負和社會理想。

贏政一統天下,不是爲了簡單的武力征服。而是想要徹底的結束舊時代,開創一個嶄新的時代。

想要達到這一目的,贏政就需要大量的能人志士來幫助自己實現自己的願望。

齊魯之地就是贏政的人才儲備市場,爲了讓這些人出山入仕。自比功蓋三皇,德超五帝的贏政不介意委曲求全一下來入鄉隨俗給齊魯之地的有志之士一個認同感。

此次東巡,一來可以封禪泰山以收民心,二來可以震懾那些潛逃的六國叛逆。另外做細做全套,雖然對於陰陽家出海爲自己尋求不死藥一事不報太大的希望。但是爲了保證全須全尾的送走陰陽家這羣瘟神,贏政不介意親赴桑海城送他們入海。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連敗六人,接任宗主第四百八十九章 夏蟲不可語冰第二百四十八章 鸚鵡學舌,現學現賣第四十八章 人前顯聖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以真心換真心第四百五十八章 我要打六個第四百五十五章 殺雞儆猴第二百五十九章 調虎離山第三百零一章 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第一百四十九章 羊再多終究也還是羊,成不了狼第二百一十四章 安定南海的利器第二百零四章 天道在秦不在趙第五十八章 想知道?打贏我再說!第二百九十九章 你殺我一人,我屠你十人第三百五十九章 小聖賢莊第九十章 只因在暗中多看了你一眼第四百六十六章 只傷不殺第一百零七帳 別人拼爹,我拼我自己第一百一十三章 喜怒不形於色,悲歡不溢於面第四百七十八章 天字密事,失者滅族!第三百二十九章 朕非貪功好名之君,爾等亦非阿諛奉承之臣第五百零四章 同生共死第三百七十二章 欲拒還迎第四百一十七章 千機第二百二十九章 天明的下落第二十八章 新敗第一百七十一章 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第八十三章 一個都不能少第四十六章 番吾之戰(上)第三十五章 滿城紅妝換白綾第一百一十五章 人只有失去了纔會珍惜第七十七章 不要把所有人想的和你一樣愚蠢第一百三十四章 後院失火第二百六十九章 明年的今天就是你的祭日第二百四十四章 你姓什麼?第一百六十四章 連敗六人,接任宗主第三百七十五章 醫者難自醫第二百七十一章 活下去第四百一十七章 千機第四百三十章 到大叔身後來第九十章 只因在暗中多看了你一眼第四百九十二章 不是朋友,那就是敵人第四百章 人的名,樹的影第二百五十五章 耳邊聽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命行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生沒有白受的苦第二百九十六章 強到讓你無話可說第二十八章 新敗第一百七十章 勾心鬥角第一百八十九張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第六十四章 少女情懷總是詩第三百零七章 秀恩愛死得快第四百六十四章 優秀不是一枝獨秀第八十一章 新秦人的開學第一課第三百五十二章 相見恨晚的兩大文盲第一百四十六章第三百三十九章 秦國路政(上)第一百零六章 得賜趙姓的趙高第二百九十一章 樂極容易生悲第三百九十七章 步步錯第二百一十章 嬴政的君臣之誼第六十八章 守株待莊第一百四十八章 輕傷不下火線第四百九十三章 理智能當飯吃第四百五十四章 光盡力可不夠,關鍵是要盡心第三百二十九章 朕非貪功好名之君,爾等亦非阿諛奉承之臣第三章 濮陽祭祖第十三章 比武論劍第三百五十一章 羣賢畢至第九十五章 一人不成,那就三人成虎第三百五十三章 人敬我一尺我還人一丈第四百二十二章 始皇東巡第一百七十二章 劍爲主,人爲奴第九十三章 錢只有花出去才能創造價值第三百四十七章 天志第二百一十三章 生於戰亂,死於一統第二百四十二章 真香定理,人人適用第一百八十六章 該配合你演出的我視而不見第一百五十章 孰輕孰重第四百一十五章 各爲其主,各謀其政第一百四十二章 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第四百四十四章 神同祀第三百四十五章 強撐只能撐一時,撐不了一世第三百四十四章 誰來拯救學渣天明第一百一十章 愛恨交加第三百八十八章 姜太公釣魚第二百九十六章 強到讓你無話可說第二百七十一章 活下去第二百六十二章 鴆羽千夜第六十七章 爲山九仞第三百三十五章 攤牌的東皇太一第三百二十二章 以管窺天,一葉知秋第一百七十五章 打他蛋第六十二章 以身作餌,調虎離山第三十章 陰差第三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四百九十四章 寶寶你個頭第四百一十九章 囂張的人說囂張的話第三百零六章 樂者無意,聽者有心第二百零六章 君以國士待我,我必國士報之第二百六十三章 日當正,屠盡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