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7章 授業

第二日,趙檉整軍,一報還一報,直接出城殺了一波,將西夏軍殺去了百里開外,大獲全勝。

事實上西夏軍想要打破峽口關極難,畢竟自家的軍隊都沒關內多,又何談攻破城池?

本身守城的一方就佔有優勢,攻城一方軍力倍數於城內,纔好攻打見效,結果還沒有城裡人多,只要城裡守着不出,這仗其實打不打沒有太大的意義。

但這支西夏隊伍心急,畢竟李察哥大敗,鐵鷂子全軍覆沒,這乃是驚天之事,建國百多年從未有過的險情。

宋軍扼住了峽口關,峽口關是趕往興慶府的咽喉要道,此處被宋軍得手,興慶府就好像被人一把掐住了脖子,是會上不來氣的。

所以這支西夏軍才強攻猛打,想看看能不能有機會突破關隘,結果卻是一點機會都沒有,還損失了不少人馬。

不過這支軍隊也沒有氣餒,派人費力繞過峽口關往順州送去了信,順州那邊肯定會派兵馬配合,到時南北兩面夾攻,這峽口關必破!

趙檉看西夏軍退出百里,探得其在地界紮營,便不再做理會,他早瞧出了對方的心思,對方在等待北面順州兵馬過來。

李察哥大敗而走,鐵鷂子徹底覆滅,若是這峽口再不奪取回來,便徹底失掉興慶咽喉,那他的罪可就大了。

只是戰敗還情有可原,畢竟勝敗乃兵家常事,戰場之上哪裡有長勝道理,西夏大宋打了百多年,從來都是各有勝負,倘若因爲一場敗仗,就問罪斬殺,那誰人還敢帶兵出征?

但丟了峽口關這等要道卻是不一樣,這可不是單純的打敗仗,這是將興慶府坦露在宋軍眼前了。

此刻興慶府只有一座順州擋着,但順州雖然是興慶衛城,有一定防護作用,可地勢談不上險要,甚至從旁邊都能夠繞過去,直抵興州。

那麼順州但凡再出點差錯,豈不是國都要有失?這若是不奪回峽口關,可就是大罪了!

所以李察哥必然想着捲土重來,而奪回峽口關最好的方法,就是南北兩面夾擊。

峽口關不比一些雄關大城,它只有南北門,他是隘,而非城。

加上關頭狹仄,若是兩面用兵攻打,則要比一般城池好下,但這裡卻有個問題,那就是兩面如何聯絡通報消息。

這也是峽口關的優勢所在,身爲關隘,扼守要道,橫擋一面,讓南北來往消息不通,大抵只能獨打一面了,而單獨一面卻又是不好破的。

峽口關西方是烏龍嶺,綿延極長,東面崖壑,下方鳴沙江,勾連黃河,鳴沙江這段此刻已被趙檉派人控制,江上白帆飛渡,百舸爭流,熱鬧非常,西夏也無船隻,想從河上傳遞消息,幾無可能。

那麼南北兩方想要一起夾擊,除非事先派人來往約定好進攻時間,否則現做聯繫卻是不可能的。

趙檉也料這支西夏軍隊肯定派人繞過峽口關,往北面順州找李察哥,就是不知道雙方會約定何時一起進攻,眼下順州那邊軍馬未到,想來還會有些天數。

城外西夏軍此刻有些着急,本來想撞機會看能不能拿下峽口關,卻一直失利,雖說夠不上什麼損失慘烈,但卻總是退出了百里開外,算是虧敗。

這時,中軍大寨內正在議事,西夏軍的主帥乃是靜塞軍司的都統軍頗超芒鋒。

下面還有兩個主將官,分別是嘉寧軍司和祥祐軍司副統軍,大將十幾名,都神色複雜凝重。

這頗超芒鋒也算是西夏的名將了,鎮守邊境二十年,和宋軍打過大仗小仗無數,因爲軍司正對的是涇原路,便是一直與种師道打來打去。

种師道就是世所言之的老種經略相公,大宋西軍三大勢力之一種家的當代家主,官任涇原路經略安撫使。

大宋西軍的大將門其實只有三家,那就是折、種、姚,而小將門則不下十幾二十。

折家乃最大將門,世襲河東路府州知州。

府州在黃河北岸的石山樑上,城牆依山勢而建,負山阻河,地勢險峻,乃歷來兵家鏖戰之地。

太祖之時便將府州知州位置封給折家,如此要地能直接給折家世襲,可見對其的信任,整個大宋再無第二。

當年的麟州楊家只算普通將門,而且楊家最初其實乃折家的手下,所謂楊業的夫人佘老太君,其實就是折老太君,乃是折家女下嫁楊家。

折家在河東,種家和姚家則都在關中,兩家不和,當年姚平仲就是與種家子弟打架,打出的不小名聲。

如今种師道率兵北上攻遼,涇原路無力西進,只能防守,頗超芒鋒這才放心揮軍峽口關,想要收復此地。

中途他又與黃河那邊撤回的半數西夏軍匯合,近六萬兵馬,想打峽口個措手不及,結果卻是毫無寸功。

不過之前他就已經派人繞過鳴沙江,往北面順州送信,好叫李察哥得知自家陳兵峽口關南,若李察哥同意夾攻之策,必然會約定時間。

其實頗超芒鋒心中還是想自己奪回峽口關,畢竟此乃大功一件,可眼前看來,希望渺茫不說,簡直就是絕不可能,也只好原地等待順州那邊消息。

西夏衆人議了半天事情,全無頭緒,便只好散去,頗超芒鋒下令小心防守,別叫宋軍偷營,接下便只能默默等待李察哥回信。

趙檉在峽口關內同樣給諸將議事,其實說是議事,倒不如說授業。

大堂之內,足足百來號人,軍中衛長以上官職全都到了,彷彿蒙童一般,坐在椅子上,聽趙檉說話。

趙檉瞅着下面這些人,讀過兵法的不超過十個,剩下甚至連史上一些軍事名家都不知曉,就更別提看過其所寫的東西了。

可打仗不是請客吃飯,初時倒還能憑藉勇猛、運氣、大勢等因素打些勝仗,真正的作戰久了,對抗、膠着、乃至覆滅對手的一些戰爭,光憑着一腔熱血和運氣可是不夠的。

無論主帥,還是下面帶兵的大將,必須要懂兵法,知謀略,有一套自己的作戰本領。

這並非妄談,漢有韓信張良陳平,三國有諸葛司馬周瑜,唐有李靖李𪟝魏徵,就算大宋當年跟隨太祖的也有趙普呂胤沈義倫。

必須得有謀臣,甚或大將自己就懂兵法,不然小打小鬧還行,趙檉可自家帶兵,各種軍事在眼皮底下,可以隨時糾正。可真的到了風雲聚會,劍指天下的時候,哪裡只會一兩支隊伍,說不得分兵多少處,到時根本無法個個盯得仔細,隨時都得將領們自家拿主意,說不定錯誤頻出,就算趙檉定下戰略不變,下面也可能不懂、不會、不知怎麼執行,說白了,其實就是離開趙檉,大部份人根本不知道怎麼打仗!

趙檉手下除了呂將、李彥仙、張憲三個算是熟讀兵法外,杜壆、楊志、徐寧都只能算半個。

至於魯達、史進、武二郎等人卻是根本沒有讀過了。

下面的衛長們,有的才勉強認字,看些戰報信件,連兵書的模樣都沒瞧見過。

所以趙檉思來想去這般不行,與其等待那些能人異士、隱者高人主動來投,還不如自家教一教下邊呢,就算教不太好,可總也教不壞不是?

便趁着空隙,給一衆人等上起課來。

他這時給衆人講的是孫子兵法,孫子兵法乃是兵書之祖,歷史上流傳下來最早、最基礎的兵書。

想要學兵絕對繞不過這本兵書,但趙檉不可能逐字逐句,一點不漏地給衆人從頭講起。

要知道兵道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全部領悟貫通的,他也沒那麼多時間講得完整詳細,何況各人天賦不同,未必相同領悟。

他只是將孫子兵法基礎的部分講述了一下,讓衆人知道爲何行兵,何時行兵,行兵需要什麼條件,需要什麼準備,然後就開始具體講起用兵來。

這個纔是重點,對於下面的軍官來說,爲什麼行兵打仗其實一點都不重要,夠不夠行兵打仗的條件,也都與他們沒太多關係,那都是主帥主將要考慮的,對於衛長這個層次來說,取勝的謀略,才最爲重要。

趙檉給他們講的用兵第一謀,就是孫子兵法裡的火攻篇。

因爲他常使火攻,擅使火攻,早在打方臘之時,江寧、杭州等處就多用火攻。

尤其杭州,一把大火燒得方臘麾下死了七七八八,方臘最後折斷臂膀,跳城而走,全倚仗大火攻擊。

所以他首先給衆人講用火,而講用火,就要說用火的主材火油。

徵方臘時他便給手下將領講述過猛火油這東西,當時許多人並不知道此物,趙檉還曾經叫他們去看夢溪筆談,上面記載詳細,還叫他們自家去市上商人處買來研究,許多將領用這東西晚上照明,結果被薰得七葷八素。

這都是過往之事,在前文發生,不過那時的手下多是禁軍將領,如今已經當不成事,還要給眼前衆人多講一遍。

他再拿夢溪筆談做例,按照江寧之時講述,事實上在江寧也不是第一次談論沈括這本書,早在登州出海,與黃覺、雷老虎等都談過,因爲夢溪筆談裡記載過指南針,這是航海的利器。

眼前這些人基本出身西北,不比中原將領不識火油,何況踏入西夏境後又連續使用了幾場,便是稍一點撥就明白,以猛火油放火,其實還有許多別的方法,不止那種簡單粗暴的直接塗抹點燃。

至於其它火材就都尋常好見了,再無類似火油這等特殊東西,甚至火藥趙檉都講了講。

此刻已經有了火藥,火藥是唐代煉丹術士們在煉丹過程中偶然發現的。

到了本朝,火藥的使用已經超越了原來煉丹目的,轉被用到別的一些地方,不過這時火藥是黑火藥,威力較弱,造成的傷害很小,在軍事上使用之處不多。

在軍事上火藥因爲威力不大,所以沒有用來產生動力或推進彈丸,而是作爲助燃劑用於火攻戰術。

其實和猛火油一樣,都是作爲火材使用。

除此之外,這時的火藥最多則被用於爆竹,供觀賞用,也被用於雜技和木偶戲等事,作爲一種表演工具,如噴焰吐火,增加節目的娛樂性。

仁宗時,天章閣待制曾公亮組織人手編了一本書,叫《武經總要》,四年而成書。

這是歷史上官修的第一部包括軍事技術在內的著作,在這本書裡,頭次使用了“火藥”一詞兒。

這本書裡共記載了三個世界上最早的火藥配方,分別爲火球火藥配方、蒺藜火球火藥方、毒藥煙球火藥方。

方子裡雖然用的東西不少,但製作起來很簡單,就算是萬一爆炸,也沒特別大厲害。

通常的工藝是,把油類、脂類、蠟類熬成膏狀,火藥配料成粉與膏調和,然後用紙在外面包裹五層,用麻繩捆好,再用松脂或瀝青融化包裹一層。

晾乾以後,這層殼不僅能保護裡面的藥不受潮,而且方便從外刺穿點燃。

使用時,用火烙錐把球殼烙透,拋射到敵軍陣營,就能起到燃燒、煙霧、散毒的作用。

甚至在此延伸下,還有火引火球、蒺藜火球、霹靂火球、煙球、毒藥煙球、鐵咀火鷂、竹火鷂、火藥箭、火藥鞭箭等物生產。

但是,因爲火藥配方本身的威力有限,所以這一切東西,不管什麼蒺藜、毒藥、毒煙等,都作爲不了真正殺敵的器物,所有花裡胡哨,其實最大的作用都只是作爲點火燃燒的工具而已。

火油與火藥說完,趙檉再針對火攻之術開始舉戰例解說,從三國時講起,尤其赤壁之戰,說了一個多時辰。

赤壁之戰,乃是古往今來最大的一場火攻謀略,前前後後謀算長達半年之久,而且使火攻之前又有苦肉計、連環計、無中生有、偷樑換柱等般般種種計策爲鋪墊輔助,實在堪稱軍事用計的典範大成。

下面衆人有聽過說三分的,知道一些赤壁故事,有不知道的,直聽得目瞪口呆。

就這樣,趙檉連續給衆將講了兩天兵法謀略,直到這日傍晚,忽然有斥候送來消息,北面順州的軍隊開動了……

 

第157章 生裂虎豹,瀝血南行第165章 蔡大公子第45章 狠狠打擊第230章 八步蟬第109章 陰謀詭計,步步算計第510章 決策,頓悟第18章 下山第426章 成親,武藝,劍第226章 上擂臺第22章 潯陽樓上話北南第512章 鉤鐮槍,地趟刀第654章 竹甲,過江第304章 太學詩會第383章 疑雲密佈第16章 前往龍虎山第256章 惑亂軍心第621章 剿殺第103章 強攻第267章 葡萄美酒夜光杯第452章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第362章 城內好殺,左使決斷第525章 奇功秘法第630章 出征,妙計第310章 往昔不知何爲曲,今朝初聞曲中人第613章 滅殺第381章 血染箭門嶺第577章 天人合一第96章 我姓柳行五,家門七進士,父子三探花第234章 選馬撿兵第187章 小樓內的初春第149章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第514章 暗夜經第481章 槍人合一,聯袂而來第306章 上臺,上臺!第669章 海天茫茫若夢,雙眸璨璨如星第370章 腐骨噬魂蟲第486章 調兵,來人第46章 奇怪的小娘第90章 裡獨行一盞燈第236章 血脈第14章 七星會第381章 血染箭門嶺第176章 江州來信第156章 青衫險峰行,射鵰打虎誰稱雄第604章 四猛大戰朱仙鎮第65章 王爺失態了第77章 刑部來人第380章 童貫收徒第130章 憤怒的小娘第302章 中秋,詞曲,懸案第645章 仙工開物,向天再借五百年!第506章 道君想法,西夏重甲第508章 元家老祖第310章 往昔不知何爲曲,今朝初聞曲中人第275章 放人第332章 山莊雪夜春意暖第3章 齊王第382章 大戰幫源峒第219章 歡亦苦第287章 繼續懲治第486章 調兵,來人第193章 郊野賽馬第598章 危難第215章 亂殺起第47章 惡來之谷第272章 拒門與戰略第379章 三軍將聚第427章 計劃,入宮,秘第666章 飛鳴鏑,大佛寺第341章 兵發三路,征剿江南第294章 赴宴第194章 軍情急報第599章 快去西方請秦王第441章 疑惑萬分第295章 將計就計第558章 長槍掠火一戰成第147章 金國文官之首第419章 千里不留行第119章 武二郎拿人第510章 決策,頓悟第375章 天龍吟第424章 一石二鳥,詞驚四座第137章 願立軍令狀第224章 想摸嗎第449章 風驟起,天下煙雲漸紛亂第556章 風雲大事要謀定第394章 半步大宗師,一念生與死第85章 滿江紅第441章 疑惑萬分第74章 連擂第396章 滄浪主人第228章 龍爪手第338章 西北謀劃,東南事發第447章 天降金蓮,漫天花雨第339章 童貫定計,方臘籌謀第424章 一石二鳥,詞驚四座第160章 背叛第253章 一觸即發第656章 決定,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