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9章 快去西方請秦王

鄜延路,改旗易幟,撤宋旗,立秦號,山呼秦王。

趙檉無論在軍中,還是民間,都聲望極高。

軍中自不必說,當年平王慶,徵方臘,天下皆知,如今又滅西夏,收回鶻,於西方打下偌大土地,簡直軍神一般,哪個士卒不願意追隨,哪個又不想升官晉職?

首領越強,地盤越闊,晉職的機會就越大。

並且趙檉對手下兵丁十分善待,他離開東京之前還上奏道君皇帝,要取銷正常從軍的刺字制度。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雖然在身上紋刺的是番號,並非發配從軍那種黥面,但也並非人人願意,總覺得低人一等。

雖然最後這事羣臣反對,道君皇帝也不同意,不了了之,但消息傳遞出去,軍內兵卒無不感激涕零,覺得秦王是真心待他們,考慮惦記他們。

更何況,如今趙檉麾下軍餉不但超過大宋,更超過四邊所有國家,這多出半數的軍餉可不是個小數目,如果原本一年能得二十兩銀,在趙檉手下就能得三十兩,多出的十兩對尋常人家,可是能辦許多事情,解決很多困窘的。

所以,怎會不擁護二大王?

至於百姓們,更是樸素得很,民間市井,大多隻聽風評,趙檉七八歲就混跡東京市井,懲惡揚善,抱打不平,救危扶困,將近十年。

這十年養望,換來的是巨大的名聲和百姓的愛戴,如今,這名聲已不止東京一處傳揚了。

數年歲月過去,早就由東京傳於四方,外地民間議論起來,開口便是開封府的親戚,七大姑八大姨誰誰說的,二大王爲人最是仁德仗義,護佑百姓。

由京城傳來,外地百姓們自然篤信,一說秦王殿下,都是紛紛叫好。

且趙檉幾次帶兵平叛,軍律森嚴,秋毫無犯,兩淮江南的黎民都看在眼中,記在心裡。

此刻白髮記等劇目也都播於各地,使得他在民間的聲望更上一層樓。

唯有士紳一類,卻處在觀望角度,心情有些複雜,不過對於改旗之事,倒也未做什麼太大阻礙,因爲都知道秦王府的祝妃,秦王長子之母,出身江南大族,豪紳祝家。

他們倒不曉得其實小趙熹並非長子,其實就算知道,也未必在意,因爲趙檉的幾個妃子內,只有祝秀娘出身最正統。

祝家純正漢裔,祝秀娘當年號稱歙州第一才女,在天下士紳層次,廣有芳名。

這都是其她幾個妃子比不了的,哪怕對方是公主也比不了,異族公主生的孩子,怎麼能做世子?甚或將來……

所以鄜延路順利改旗。

接着永興軍路,永興軍路距離東京更近,知道京畿消息比鄜延路更早,正是惶惶之時,傳來秦王東進,鄜延改旗的急報。

永興軍路這時的安撫使是範致虛,之前則是任諒,任諒隨西軍北上徵遼,一直未歸,範致虛代永興軍帥,京兆知府之職。

範致虛這個人,還是很有名氣的,曾經任過副宰相。

他是哲宗元祐三年進士,工詩文,因學識出衆,與時人吳材、江嶼、劉正夫合稱“四俊”。

歷爲太學博士,中書舍人,兵部侍郎,刑部尚書,尚書左丞,就是副宰相,後來以母丁憂解職。

海上之盟,西軍攻遼,原永興軍帥任諒帶軍北上,範致虛就被道君皇帝派來代任宣撫使。

正常發展歷史,金兵犯東京後,範致虛爲永興軍帥,統六路大軍往東京增援,但他不知兵,是真的不知兵,文才確實好,但一點都不會打仗。

然後將大軍集於一處,手下李彥仙勸阻說這樣佈置對己方不利,範致虛不聽,最後二十萬兵馬被金兵擊潰於千秋鎮。

可以說,東京破城,二帝被俘北上,這位也是有一些責任的。

南宋時範致虛知鄧州,加觀文殿學士,後來令其復知京兆府,範致虛心虛,對陝西有心理陰影,總想着當年因爲自家不知兵,被金軍擊潰的事情,而知京兆府,其實就是永興軍路的安撫使。

大宋的各路首府知府,基本都是本路安撫使,少數不是的,則有特殊緣故,比如即將致仕,或者身體不佳,無法承受軍政一起勞累等。

於是這範致虛說什麼也不去上任,力辭京兆府的職務,舉薦席益、李彌大、唐重等人。

趙構沒辦法,就讓他繼續在鄧州呆着,第二年,嵩山寺出身的武僧頭領宗印領兵出武關,與範致虛匯合,迎敵女真將領銀硃。

但結果卻是讓所有人大跌眼鏡,還沒等到軍兵碰撞之時,範致虛竟直接遁逃,而嵩山寺武僧出身的宗印同樣不戰而走,導致轉運使劉汲獨自支撐,力戰死焉。

就是這樣一個人,此刻代永興軍帥,說是代,其實也就是坐穩了,因爲任諒征戰回來也不可能再經略永興軍路。

趙檉此刻率領大軍緩緩穿過鄜延路,他對範致虛還算熟悉,範致虛任尚書左丞之時,他已經入朝,而且正逢徵王慶,比對張深要更瞭解對方。

範致虛嘛,趙檉騎在馬上微微一笑,人如其名,一遇見事情,虛得很呢。

在永興軍路和鄜延路邊線並沒有看到大批隊伍集結,也不像張深一樣還擺下營寨阻擋,甚至連盤問的地方官兵都沒有。

張深在一旁臉色不由有些難看,他被趙檉叫着一起赴東京,帶了鄜延路兩萬人馬,已經是該路能調集的所有,總要剩一些人留守。

這時還沒到什麼金兵一圍東京,各地義軍齊集,趕赴開封救難,所以單純的官軍來說,是沒有那麼多人的。

“殿下,這範致虛是什麼意思?”張深在旁開口,實則心中不憤,自家倒是實在,直接橫兵擋住秦王去路,結果差點誤了支援東京大事不說,若是秦王不夠仁義,殺了過來,他的命都可能不保。

而這範致虛卻打得一好算盤,不阻擋,不投降,不接觸,不說話,自家怎麼就沒想過這麼做呢?結果現在可好,被綁在了秦王的戰車之上,秦王將來得成大事暫且不說,倘若不能成,自家一個附庸謀逆的罪名卻是免不了。

“他啊……”趙檉摸了摸下巴,笑道:“自掃門前雪,裝聾作啞看不見本王。”

“那王爺的意思……”張深眨了眨眼睛,他琢磨不透趙檉想法。

“兵發京兆府,叫他看不見也得見。”趙檉笑眯眯地道。

“王爺果然高見!”張深鬆了口氣,怎能叫範致虛這老兒獨善其身,騎牆兩邊觀望?那該顯得自己多沒深沉。

趙檉這時道:“公明過來。”

宋江聽見立刻從後方騎馬趕近:“王爺,喚屬下何事?”

趙檉道:“一會你帶軍圍了長安,搖旗吶喊,做出攻城舉動給裡面瞧瞧。”“長安?”宋江微微一愣,立刻醒悟:“是王爺。”

“今日起,京兆城復長安之名,京兆府改長安府,京兆二字再不準用,永興軍路復陝西路,永興軍路之名取消。”趙檉淡淡地道。

其實此刻京兆府的治所依舊叫長安,只不過百多年來,人們都習慣了叫京兆,有時文書摺子上也都稱京兆,不怎麼太稱長安名字。

張深聞言,心中頓時明白,秦王這是在立威呢,不殺對方一兵一卒,只是復長安之名,就將威立下,果然好謀算。

宋江聽着臉現激動,自從投奔過來,趙檉直接把他軍權下了,封了個空有其名的軍長之職,名下卻無一兵一卒。

雖然這也是意料之內的事情,但宋江還是覺得心中空落落的,畢竟這麼多年都一直領兵,突然沒了,有些接受不了,大丈夫豈可無兵可用?

這時趙檉叫他帶兵圍城,立時如同打了雞血一般,甚至瞅着臉上的皺紋都有些熨平,彷彿年輕了十歲不止,容光煥發起來。

趙檉下面算上鄜延路的人,共十二萬大軍,宋江指揮着就往長安進發。

宋江其實也不算知兵,不過這些年一直軍中晃盪,又有吳用在旁灌輸些自以爲是的見解,怎麼也比範致虛要強,能有一瓶不滿,半瓶咣噹的水平。

大半晌之後,軍馬望見長安城,只看雄關漫道,巍峨無比,氣質雄渾,底蘊深沉。

長安雄城,但卻非險隘,雖然看着高闊廣大,其實歷史上多次被強攻而破,光是有唐一朝就被攻破了六次。

甚至歷來兵家總結這些戰事,都發現些破除長安的技巧,在一些秘傳兵本上,屢有記錄。

這時宋江帶兵近前,卻有些傻眼,這長安城居然沒有四閉城門,更無嚴加防守,軍陣以待。

護城河的吊橋還在放着,城門處依然人來人往,挑果賣菜的,趕羊驅豚的,大姑娘小媳婦踏春歸來的,插花浪蕩子吆五喝六的,熱熱鬧鬧,渾然沒有看見兵臨城下的緊張氣氛。

宋江發懵,立刻返回去和趙檉報告,趙檉略微一想,不由搖頭道:“範致虛跑了。”

“跑了?”旁邊的張深聞言立刻急了,心說還是低估了這老東西,居然三十六計走爲上策了,忙道:“殿下,不可讓這老兒逃走啊。”

趙檉似笑非笑看他一眼,道:“確實不能叫他走,公明啊,帶兵去把這範老兒捉回來。”

宋江急忙抱拳領命,隨後又爲難道:“王爺,屬下不認識這範致虛啊。”

趙檉衝張深努了努嘴:“叫張宣撫和你同去,他對這範老兒熟悉。”

張深立刻叫好,鄜延路改旗他也心虛,恨不得多拉幾人站腳助威,範致虛曾經做過副宰相,把他拉過來,自家壓力就小許多。

看着兩人帶兵追去,趙檉微微眯眼望向長安,馬鞭指道:“都隨本王進城……改旗易幟!”

東京城,朝上民間,一片惶惶。

女真軍已於傍晚之時渡黃河而過,然後沿河紮營,並未直接攻向開封。

完顏宗弼心急,但也知道夜色之下,不好佈置,雖然重騎犀利,但晚間怎好衝鋒?就先控制了黃河兩岸,等待翌日再進發京城。

紫宸殿內,羣臣未下,蠟燭高點,昏昏黃黃。

道君皇帝坐在上方神色呆滯,下面羣臣立得兩腿發軟,愁眉苦臉。

殿中站着三人,正是劉錡、種彥崇和吳玠,三人都是徵袍破裂,血染衣襟,尤其種彥崇和吳玠,肉眼可見身上傷痕不下十餘處,此刻還能站住,全憑一股不屈的精氣神念。

此刻他們已經報完了戰況,正如之前旗兵所說,自白溝一路潰敗下來,許多西軍將領不是身亡,就是跟不上隊伍,不知落去了哪裡。

就連種師中也在大戰裡失去消息,是死是活無法探知。

“陛下,真定府未失……”看着道君皇帝一副神情萎靡,半死不活模樣,劉錡忙道。

道君皇帝聞言提不起半點興致,一個真定失不失已經不重要了,對方已經過了黃河,真定就算未失,也已經是孤城一座。

“誰在守着?”他有氣無力問道。

種彥崇道:“陛下,真定府有逃出求救兵丁,真定府帥殉國,此刻是轉運使宗澤在死守,外面則是原本田虎的人馬圍困。”

“宗澤?”道君耷拉着眼皮,又是個他不得意的人啊,看來真是國難見忠臣,那宗澤都快七十了,居然在帶兵守城?這是抱着人在城在,城丟人亡之念啊。

“宗大人在金兵未至真定府時,便聯合了邢、洛、磁、相等州義士,組建了一支八字軍,就是有此軍在,才能使真定城守至……”

種彥崇沒有說完,道君皇帝便揮了揮手,隨後一言不發,靠在龍椅上發呆。

“陛下……女真馬上就要臨城,依微臣拙見,不如,不如馬上起龍駕南巡啊。”一整天沒有說話的李邦彥,忽然邁出殿中,開口道。

南巡?道君皇帝聞言立刻眼睛一亮,剛想說話,就見李綱上前一步,指着李邦彥破口大罵起來。

接着,不少朝臣也都開口,平靜憋悶了一天的大殿,立刻爆發,各種爭吵聲音不絕於耳,聽得道君皇帝頭昏眼花。

他站起身,搖搖晃晃便往後面走,只留下一衆紫金公卿,喊鬧個不休不停……

第二日大早,女真大軍兵臨城下,未待紮營,便發起一陣猛烈的攻擊。

道君皇帝令劉錡、種彥崇、張叔夜等人守城,李綱刺臂血書,自告奮勇,要上城同守,道君皇帝准奏。

接下來連續三天,金兵攻城不停,城上損失慘重,女真兇悍彷彿野獸,攻城方法暴戾狠毒,見所未見。

第四天上午,朝堂之上,剛議事完畢,忽然有軍兵慌亂來報,說南城頭被金軍轟塌一塊,原來是女真繳獲了不少牀弩,此刻正不顧廢損,沒命地擊打城牆。

道君皇帝聞言頓時大驚,唬得直接從龍椅上滑到了桌下,身子尚未等全部起來,便扶着案邊大喊出聲:“快去,快去西方請秦王……”

第639章 會寧來人,天人大門第500章 決戰第564章 嫁衣神劍,絕豔一槍第672章 秦天帝第330章 修行第505章 下會州第46章 奇怪的小娘第352章 橫渠四句,假大虛空,人定勝天,民第394章 半步大宗師,一念生與死第524章 原因何在第536章 潰城第398章 誅惡,刺殺第404章 賜婚第42章 歡喜樓第404章 賜婚第307章 今宵一曲與君上青天第86章 神秘暗器第303章 水燈畫舫第493章 兵不厭詐,瞞天過海第298章 媲美鐵甲的鎧甲第535章 覆滅第446章 厚顏無恥之人第456章 古城,軍制第421章 假癡不癲第438章 報仇雪恨第374章 心狠手辣第275章 放人第235章 動手第296章 道君皇帝的真正心思第192章 江南舊事第566章 秦地,詔令第247章 便把令來行第407章 練武,女真,名字第311章 五秋開曲,當世曲宗第168章 行酒章程第577章 天人合一第620章 大宗師下第一人第164章 追查第615章 暗流洶涌第363章 奪命之劍,詭詐之計第513章 奪命十三,劍神,劍魔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號第144章 大事第503章 陣內廝殺第138章 小院的夜晚第626章 將計就計,反客爲主第158章 打秋風第488章 交手,探山第340章 杭州鏖戰第441章 疑惑萬分第126章 海岸遇襲,霸主嚶嚶第170章 大宋第一風流才子第663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五)第145章 最好時機,小娘惱羞第510章 決策,頓悟第567章 蓄髮,獬豸第212章 十八家反王,七十二路煙塵第239章 趙檉講經第385章 疑點重重第5章 前堂會客第608章 真正的金國第一名將第394章 半步大宗師,一念生與死第115章 小娘的點心第664章 天下大勢第577章 天人合一第131章 藥粉第449章 風驟起,天下煙雲漸紛亂第343章 煙花三月下揚州第260章 虎狼於外,暗中窺探,狼煙四起,天第605章 原來朕是大光明神第557章 自在門內步閒庭第673章 三生石上刻你我,永生永世在心間第77章 刑部來人第145章 最好時機,小娘惱羞第654章 竹甲,過江第501章 對策第75章 虛晃一槍第315章 宗師,迎親,刺客第149章 射鵰引弓,塞外奔馳第104章 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第642章 黃雀在後第593章 劍隱與薩滿第176章 江州來信第7章 不殺心中意難平第74章 連擂第637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第331章 祖孫來歷第24章 殺人江心中第667章 今日方知我是我第392章 宗師第589章 隱藏,佈置第659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一)第444章 山門前的比試第40章 借力打力第556章 風雲大事要謀定第650章 劍道大宗第528章 同宗同氏,千古之號第58章 七步干戈第659章 凌波微步舞北冥(一)第334章 氣發銀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