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

bookmark

一切安排妥當,韋雲緩緩道:“殿下、諸位同僚,可曾從突厥六個條件中看出了些什麼嗎?”

楊侗奇道:“什麼?”

衆人亦是看向了韋雲起,後者沉吟了一下,道:“頡利這六個條件極爲苛刻,甚至是羞辱我們,他根本就沒有談判的誠意!我認爲我們應該做好迎擊突厥軍隊南侵的準備。”

“韋大人爲何有這結論?”魏徵掩飾不住眼中的驚訝,“難道不接受突厥條件,頡利就會南侵嗎?”

韋雲起搖了搖頭:“這和條件一點關係都沒有,不管我們是否答應,頡利都會南侵,而藉口,估計就是消滅南部可汗。”

楊師道奇道:“那究竟是爲什麼?”

韋雲起一字一頓道:“樹立大可汗的威望!”

房玄齡沉思了一會兒,目光爲之一閃,他也不得不佩服韋雲起眼光老辣。

這時,韋雲起加重語氣道:“突厥建國,是啓民的功勞;壯大突厥,是始畢的功勞!鐵勒亡於處羅可汗之手,他頡利什麼都沒有。”

“一般來說,我們中原新君即位,首先施仁政,以大赦天下、釋放罪犯等方式來獲得百姓擁戴!但遊牧民族不一樣,他們信奉的是強者爲尊,如果頡利不盡快樹立威信,他統治的突厥將是一盤散沙。所以,頡利急須用一場大勝來樹立他的威望。”

“殿下不僅令始畢沉沙折戟,還拿下了漠南草原,而我大隋又四分五裂,本身又連連作戰、連連大勝,這無疑會成爲頡利樹立威望的最佳對象,因此,我以爲突厥南侵的可能性爲八成。甚至與李淵達成了共同進攻我們的協議,我們不僅要做好與突厥作戰的準備,還要防止李淵謀奪關內道、河東郡。”

“殿下,臣完全贊同韋大人的觀點。”

房玄齡看了一眼韋雲起,有些驚歎的說道,他知道韋雲起是行軍打仗的良才,極善於協調各方關係,但沒想到平時不顯山露水的韋雲起還有這等宏大的大局觀。這樣的大才,應該和楊善會一樣,要麼茂守一方,要麼擔任要職。讓他擔任清閒的禮部尚書,實在是暴殄天物的奢侈行徑!

楊侗目光一凝,道:“立即令各方加強戒備,並將物資運到各個邊郡,做好全面大戰的準備!”

“殿下,不僅要讓大家備戰,還要一個人代替李靖尚書居中策應!”房玄齡說道。

楊侗默默點了點頭,李靖在關內道兼防南北,任務重大,無暇掌管是朝中兵事,讓他遙領責任重大的兵部尚書的確不合適了。

“可有人選?”

“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楊侗哈哈一笑,道:“韋尚書遷任兵部尚書,孔尚書兼掌禮部。”

“喏!”

韋雲起、孔穎達同時應命。

房玄齡目光一凝,道:“殿下莫非是想……”

楊侗點頭道:“突厥本就分成了兩部,且發生過不少的對決,頡利雖是如願的登上了大可汗之位,但兩部之間的矛盾和仇恨不是一兩都消除的!頡利這個大可汗如今人心未附,內有內憂!所以與其等着頡利來打,倒不如主動出擊,我打算率領怒濤、狂瀾、海嘯、飛羽和玄甲軍,再次兵出長城,吃掉遼東一帶的突厥部落,動搖頡利的統治。在這期間,孔尚書負責和康蘇密談判,吊他個十天半個月。”

自古以來,從西周到清朝,北方遊牧民族一直是中原的大敵,他們的身影也從沒有消失過。而遊牧民族所過之處,燒殺搶掠,人口滅絕,中原大地赤野千里。可以毫不客氣的說,幾千年的漢文化,甚至也是一部抵禦北方民族的戰爭史。

實際上,中原王朝不是完全採取守勢,秦朝、兩漢、袁紹、曹魏、蜀漢、東吳、北周、北齊、隋唐、大明大規模反擊戰,也在史書上屢屢可見,那麼他楊侗呢?

從淵源上說,他繼承了大隋的衣鉢。大隋有強大的軍隊,在對付突厥方面,一直採用糖衣炮彈兩大策略,從而將草原狼馴服了。

但大隋沒有剷除突厥的根,到了大隋衰弱後,一手扶植的東部突厥便迅速露出猙獰獠牙,撲向往昔恩主,這就說明懷柔手段是一個失敗的政策,說明大隋上下沒有看透突厥骨髓裡的侵略性。而史上的唐朝也幾乎是照搬了大隋的對外政策,先後把薛延陀、新羅、吐蕃、回紇扶持成捅向自己心臟的毒匕。

他楊侗知道歷史的發展演變,決不能重蹈覆轍,儘管楊侗已經制定了對付高句麗、突厥、吐蕃的長遠戰略,但眼下的危機怎麼解決?唯一的辦法,就是趁着自己尚未捲入大世之急的情況下,儘可能的把突厥削弱,而不是讓他藉機壯大。他唯一擔心的是人品不太好的李淵藉機北打關內九郡,東打併州河東。

但他也不得不慶幸自己當時突如其來的決定,將郭子和滅了,還把弱雞一般的樑師都壓縮到了腹心之地,並順便吃掉李淵十萬精兵,否則的話,關內道大部分地區都落入李淵之手,如今有薛舉牽制着李淵,自己倒也不太擔心李淵發難。

同時也慶幸自己把王世充扶起來與李密、竇建德博弈中原,不然他將三面環敵,形式會岌岌可危,畢竟,不管是幷州,還是關內道到手的時間實在太短了,人心尚未完全歸附於大隋。

衆人想了一想,也覺得這是一個削弱突厥的機會,也都沒有反對。對於楊侗嫡系五軍的戰力,大家根本沒什麼不放心的。

楊恭仁道:“殿下,要不要配個隋軍司馬?”

“不用了!跟突厥沒什麼戰術可言,就是打打打的,沒必配軍司馬。”楊侗說到這裡,又道:“給五軍準備五萬份乾糧袋!”

作爲一個穿越人士,怎會不知行軍之中糧食爲重呢?在這之前,已經用羊皮縫製了大量的乾糧袋,而他爲急行軍‘創作’的乾糧則是拌有鹽、肉乾的‘炒麪’!

乾糧袋便於攜帶不說,重要的是不用生火煮,拿起就能吃,夜間不易暴露,還能減輕後勤壓力,更厲害的是不怕被敵人斷了糧道!如果每個士兵帶足乾糧袋,完全可以輕裝行軍一個月!

喚來秦瓊、尉遲恭、牛進達,羅士信,讓他們先將怒濤、狂瀾、海嘯、飛羽四軍悄悄帶往涿郡。

而這一次是在冰天雪地裡行軍,條件之惡劣遠遠高上回,急行軍必須的盛水皮饢、白色行軍大氅、防水皮斗篷、行軍毯、火石、綁腿、布鞋、藥物當然也必不可少。

第896章:王而不王,以糧攻糧第107章:將相失和第856章:大興兒童漏天機第796章:煙有毒第173章:絕戶計(求收藏推薦)第678章:造反不易第996章:煙花爲號,全軍進攻第836章:蝗災,蝗蟲的災難第381章:登基五步之爭第419章:弘揚勝利之路第677章:父子夜議第603章:楊廣之規劃第663章:逃出生天第374章:安息吧你第919章:最後的戰役第120章:敲詐第190章:糧價暴漲第991章:喋血龍水城,英雄有淚第761章:皇后大氣第120章:敲詐第449章:隋唐爭端再起第307章:君王氣度第111章:野蠻戰術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581章:黎國公,好久不見第415章:定位幕後元兇第701章:裂士科舉,文帝之遠見第221章:緣分第398章:構建絲路聯合體第833章:父皇,你爲何要色眯眯第747章:見龍卸甲第940章:緊急應對(求票)第278章:可怕的習慣第729章:失策了(雙節快樂)第305章:仗勢逼人第010章:不升反降第805章:將軍們,別太溫柔了第164章:無一善類(求收藏推薦)第543章:李淵以利分關隴第760章:沈光解惑第473章:長孫無忌的重大發現第880章:要要要,當然要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853章:春藥而已第083章:義成?義成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794章:一條大魚第394章:兄弟隔閡第589章:當各國面,定敵寇第847章:定航海,佔市場第234章:六境第371章:大哥,你降過一回了。第042章:拜主第379章:問策裴矩第487章:李君羨不值錢第957章:兩大軍團爭雌雄第263章:奴兵破敵膽第727章:馮盎之謀,軍前鬥陣第409章:道女爭道統第038章:凌敬論商第181章:賣牲口(求收藏推薦)第255章:海戰(求月票全訂)第223章:求援第664章:傳檄天下,羣魔亂舞第369章:問心無愧第672章:忠義之將王伯當第825章:張網以待第021章:耗不起第190章:糧價暴漲第088章:江都之變第767章:戰場上的刺客第969章:楊廣受困遇名將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972章:牛鞞縣,周青獻計第400章:莫道帝王皆無情第863章:一場笑話第320章:戰前吉兆第617章:朝議定殺心第803章:七家分高原第627章:竭澤而漁第888章:一筆國運生意第773章:食鹽大業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542章:‘萬’國朝隋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201章:靺鞨朝見(求月票)第564章:花重金,破楊侗毒計第674章:積石關,陰險之作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437章:舉起屠刀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001章:大隋楊侗第897章:滎陽鄭氏,來勢洶洶第385章:受三公,位極人臣第892章:我是貧民的兒子第158章:不看僧面看佛面(求收藏推薦)第194章:留下把柄(五更)第079章:牛進達發威第016章:安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