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禽奔獸遁

bookmark

乙失鉢父子走了,但這只是一個開頭。緊接着,僕骨﹑同羅﹑拔也古﹑斯結﹑葛邏祿、拔悉蜜也傳來了噩耗,他們與薛延陀一樣,被隋軍端了老巢,最慘的還是同羅,讓隋軍一把火燒了個精光。卻給草原留下了滿目狼藉,一片荒蕪、一片腥風血雨,還有一地嗷嗷待哺的倖存者。

如果說反覆無常的鐵勒慘遭屠戮,突厥人還能幸災樂禍的話,那麼,頡利本部覆沒,以及靠近長城的突厥各部全部被搶光、燒光的消息則是直接掀起了軒然大波。

讓大家驚悚的是,不僅遼東這邊如此,凡是靠近幷州、關內道的突厥部落全部被洗劫一空,最狠的是被楊侗冊封爲南部可汗的阿史那思摩,一次性動用了七萬大軍,將五原以北的千里之地,殺成了無人區。

這突如其來的攻勢,讓靠近大隋邊界的突厥部落,上下恐懼,他們一邊向頡利求助,一邊召回了集結在於都斤山的部落勇士,同時還加強了戒備,以防楊侗再度襲來。

楊侗這強而有力的一擊,終於讓突厥人、草原人品嚐到了恐懼威脅的滋味,終於讓這些劫掠爲生的惡徒嚐到了之前漢人一樣的惡果。

頡利可汗本來想着登基以後,率領大軍南下,對大隋進行一番鮮血淋漓的洗劫,從而樹立起他至高無上的權威,萬萬想不到他才登基,輪番悽慘的打擊接踵而來。

還沒等他想出所以然來,緊接着又收到多個部落求援,信中莫不是要將本部勇士召回,防止隋軍再度來襲。

一連串不好消息,讓志得意滿的頡利可汗傻眼了,好半響才憤怒不甘的破口大罵,“楊侗這畜牲壞我好事,我頡利饒不了他!”

頡利怒不可遏,同時心中暗恨自己真是弄巧成拙了,本打算以兵勢立威。才特地調動各部兵力到了於都斤山參與登基儀式,卻不想讓楊侗鑽了空子,給他們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和莫大恐慌,真是偷雞不成反蝕一把米。念及此事,他幾乎要嘔血。

楊侗如此狠毒的手段,絕對是突厥立國以來第一次遭遇,這也終於讓突厥人意識到中原除了書本,還有戰刀,其殺戮的兇悍本性比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

更狠更絕的是搶光、燒光了所有物資以後,除了虜走青壯兒童婦女以外,老弱病殘全部扔給了突厥,失去生存物資的這些族人若是得不到救濟,絕對會凍死餓死在寒冷的天氣之下,這就意味着突厥接下來的工作重心是:安置族人、救濟族人,讓各部在艱難中度過這個寒冷的冬天,而不是立即展開報復。否則,於都斤山以南的幾十近百萬突厥會全部死絕,沒有了人口,突厥汗國會越來越小,越來越小,最終被他人取而代之。

楊侗這一招絕戶計,可以說是點到了頡利的死穴之上,縱使頡利有百萬大軍,也只能先顧己而不是征伐,沒個兩三年的休養生息,根本恢復不過來,根本不會有人支持他南下,因爲他是突厥的新可汗,沒有約束全國上下的威望,大家根本不信聽從他的命令,若是強行爲之,恐怕大家先造他的反,聯合起來搶他的物資,以便度過這個冬天。

但是,楊侗會給他兩三年時間嗎?族人會認可他這個大可汗嗎?

答案五五開。

這立國以來的第一次悽慘遭遇,是發生在他頡利登基的時間,也是他頡利調走了各部的兵力,纔有了這樣的後果,突厥各部拿楊侗沒辦法,肯定會將這筆賬記到他頡利的頭上來,這令本無多大威望的頡利更爲被動。

薛延陀走了!

僕骨﹑同羅﹑拔也古﹑斯結﹑葛邏祿、拔悉蜜也走了!

其他各部全都走了。

這也是草原民族最無法控制之處,各個部落固然會奉一人爲主,但是都以自己部落爲先。爲了自己的部落利益,完全無視突厥汗王的命令。

這些先忠部落再忠汗王的部落,簡直就是中原裡‘家族利益爲先’的世家門閥、士族領袖!但比起中原士族,這些部落首領的自主性更強,因爲他們光明正大的組建屬於自己的軍隊。

頡利可汗也看出“分封制”、“諸侯國制”、“聯邦制”對他不利,所以他特地重用趙德言、康蘇密和康鞘利衆多漢人胡人,便是想着逐漸削弱各部首領的權利,將中原那軍政盡歸皇帝的制度用在突厥身上,建立一個如同漢人王朝那樣皇權至上突厥封建國家,從而徹底改變突厥這種各自爲政的情況。只是突厥大小部落,沒有人願意犧牲自己的巨大利益,吃他這一套,而且他現在毫無威望可言,若是強行推廣,只會引發大內戰。

這時,頡利固然想着與隋軍決一雌雄,但已經沒人聽他的了,一個個部落酋長都來告辭。

頡利可汗沒有理由拒絕他們,也只能鬆口讓他們離開。原本兵勢如山的燕然峰,一下子變得空空蕩蕩的,除了本部十三萬兵,一下子全部走了精光,而他的這些嫡系,聽說老家給端了以後,也都是惶悚不安的樣子。

無奈何!

本就簡單的登基儀式草草收場。

回到王帳,頡利可汗忍不住破口大罵:“該死的楊侗着實狡猾、可恨。我還沒去打他,他倒好,自己打過來了。”

此時身旁一人冷不丁的說道:“大汗,這雖說是損失慘重,但反過來看,未必不是一個天賜良機。”

頡利可汗精神一震,忙問道:“趙先生此話怎講?”

頡利可汗口中的趙先生是身穿紫色長袍,頭戴諸葛巾、手拿羽扇的漢人文士,姓趙名德言。

趙德言自幼飽讀詩書、熟知兵法和治國方略,他自許甚高,野望頗大。他隱居於燕山,希望能如姜太公、諸葛亮一樣得明主看上,留下一段佳話。可是等大半輩子也無人問津,一怒之下索性就北投了突厥。

頡利最大的野望是建立一個如中原的帝國,將自己的文化和傳承一代一代的流傳下去。

趙德言學識淵博,善於揣摩上位者之心,是以深得頡利可汗的器重,將之視爲諸葛亮一般的人物,當做左膀右臂使用。

第356章:拼命作死第144章:陰差陽錯(求收藏推薦)第925章:攔路虎第110章:死亡之旅第979章:二十個邦國的交易第226章:鬥志燃燒第631章:楊侑之野望第359章:賣你不眨眼第506章:皇姑離家抓李世民第670章:捷報頻傳第709章:會師谷城,大戰降臨第837章:滿城盡是功夫茶第247章:克關中我爲帝(求月票全訂)第290章:倍受爭議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199章:出售四郡第577章:三年又一年,我都要當民部侍郎了第211章:首戰第170章:三光(求收藏推薦)第928章:艱難行軍第284章:爲師教你做人第458章:李世民的抉擇第530章:世績北上第869章:戰雲起交州第746章:羌兵出山第199章:出售四郡第733章:偏見第967章:逼蕭瑀接權力之劍第648章:單雄信之抉擇第584章:楊廣之心第638章:李密決心定江南第375章:大贏家大輸家第690章:兵臨城下,襄陽戒嚴第105章:坦白第081章:天時地利人和第620章:四塞不穩,父子密謀第354章:軍務司出世第078章:強吃鐵勒第440章:史勁立功第894章:玄齡議設諜中諜第755章:李元吉神助攻第397章:選將臺前的衝突第826章:名將之死第832章:分封建國第071章:討媳婦第800章:神鬼不出,誰與爭鋒第605章:謀李淵,擬設內閣第214章:說客第948章:隋失二將第005章:輸不起第672章:忠義之將王伯當第652章:江陽夜戰,沁芳遇險第571章:樓觀歧暉刺隋皇第968章:蕭瑀登門,國丈教子第405章:武士爭鋒第961章:仇人見面,分外眼紅第790章:皇后驚夢第848章:遨遊九天第978章:女王訪隋,玄奘作陪第075章:突厥來犯第906章:我也是一個兵第510章:怨念第373章:鋼鐵城牆第627章:竭澤而漁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597章:柳暗花明又一村第307章:君王氣度第964章:壓力巨大,進退兩難第661章:進退兩難,垂死掙扎第654章:上兵伐謀,攻心爲上第407章:全軍覆沒第510章:怨念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049章:失信很可怕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914章:前妻、初戀和現任第839章:外強中乾花架子第265章:火龍蔓延第492章:我楊善會自絕謝聖上第674章:遷都辨忠奸第792章:匯兵第399章:舊情難忘第303章:兒女雙全第277章:路在何方第145章:各奔前程(求收藏推薦)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528章:兄弟情義難再續第045章:李靖的震驚第725章:將軍太能打,亦非好事第025章:金甲大將第341章:耀眼的和親公主第086章:順勢而下第541章:裴愔入京見女兒第790章:皇后驚夢第306章:李淵長大了第148章:李唐動盪(求收藏推薦)第076章:殺虎關第871章:亂軍砍死第296章:關隴再合作第485章: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