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捷報頻傳

bookmark

鍾離郡郡守府,岑文本匆匆忙忙的來到楊侗身邊,沉聲說道:“聖上,張鎮周將軍來信,說是吳郡許多塢堡拒不出門,不但不予以配合,還搬空了各地官倉、義倉。哪怕是婉言相勸,也不願將官倉和義倉的錢糧退回。”

塢堡原是北方百姓躲避戰火和盜賊自己建立的據點,四周圍設柵欄或是城牆,有的以村莊爲一體,有的是以一個宗族爲一體。小的有數十戶人家,大的有數百、數千戶,幾乎是變相的城池。但是這種塢堡在江南實屬罕見,不過自南北朝以來,天下動盪不安,反賊盜賊多不勝數,南方的一些家族也均有類似的避禍之地。早在大隋太平年景,江南各地皆在士族掌控之中,同氣連枝的官員們亦對很多逾禮的塢堡睜一眼閉一眼,只要這些不造反,自然懶得去理會。

“意料之中。”楊侗冷冷一笑,“張鎮週一路上,遇到的陰謀詭計多不勝數,這種事情又算得了什麼。”

“聖上是說,讓張將軍殺開塢堡?”岑文本明白楊侗的意思了。

楊侗呵呵一笑:“大軍在側且敢明搶官倉、義倉,這些人得有多麼貪婪啊。一軍隊調回,恐怕百倍爲之,他們既然把刀柄遞了過來,朕幹嘛不捅上一刀子?”

張鎮周分兵收復李密佔領的南方八郡,兵鋒所至,各郡縣懾於大隋軍威,加上民心傾向於大隋,所以很多不安分的人不敢硬碰,但是暗地裡的陰謀詭計可不少。張鎮週一行只是憑藉軍威,便連收復了丹陽、宣城、毗陵三郡全境,幾乎沒有遇到像樣的抵抗,但是很多地方豪族大多存有不軌之心。張鎮周把軍隊駐在城外,一是擔心大軍入城,引起不必要的恐慌和麻煩;二來也是給這些人一個圖謀的機會,從而讓朝廷有收拾他們的理由,畢竟關乎着自己的江山是否穩定,若大軍一路橫掃而過,每縣皆降,待軍隊離開後這些人就會立刻依然如故、不知收斂的爲害地方百姓,繼續對朝廷政令陽奉陰違。

眼下有軍隊在還不打緊,但若大軍退走,地方官吏上任以後要將他們繩之以法就難得太多了,況且地方官吏爲了自己的政績着想,素來只求地方穩定即可,只要這些人給自己惹出大事,大都視如未見,至於麻煩則留給下一任,甚至有不少官員還與之交好,從中獲取錢財。人皆此心,所以地方豪強肆無忌憚的爲非作歹,得以坐大,而受苦的百姓以爲朝廷官員都是那鳥樣,自然把恨意對準了朝廷。

簡而言之,地方豪強、惡霸關係到朝廷的名望,很多地方官員走向不歸路,也是因爲這些人的糖衣炮彈實在太過犀利,所以楊侗怎敢掉以輕心?而這些人既然自己作死,那麼就有收拾他們的理由了。

“發鷹信給張鎮周。”楊侗想了一想,說道:“朕很不滿這些不法之徒,無論他幹什麼,只要對朝廷有利、對百姓有利,朕都不會橫加干涉,甚至還會給予他最大限度的縱容!各家各族的死士戰兵一律遷去中原安置,膽敢反抗者,屠殺殆盡。”

“喏。”

岑文本心中替這些不明大勢的人感到默哀,當今這個皇帝可不是先帝,他對江南的世家門閥可沒懷柔的耐心,這些人竟然真去相信討賊檄文上的內容,以爲朝廷要爲死在李密之手的江南大士族討還公道,豈不知,他們所相信的皇帝纔是李密屠殺江南士族的幕後元兇。而荊州那些世家門閥、地方豪強,沒理由也被武部從百姓當中理由去弄死,江南這些人由於消息閉塞,不知道皇帝對世家門閥的態度,居然膽大包天的侵佔官產,這不是找死是什麼?說到底,還是貪婪害人。

岑文本走後不久,房玄齡大步入內,將一封戰報遞上,躬身行禮道:“啓稟聖上,左僕射發來捷報。”

“這麼快啊?”

楊侗接過戰報,瀏覽一遍,大喜過望道:“薑還是老的辣,老將出馬一個頂倆,徐世績被擒,李密可定了。”

徐世績‘歸降’,代表着淮北除了縮在淮陽的李密之外,再也沒有任何可以勢力可以影響到中原的安定。他知道兵多將廣的楊恭仁輕鬆的搞定徐世績,只是他完全沒料到,名傳千秋的徐世績竟然就這麼被抓住了,心中的大石終於落了下來。

此時他就如赤壁之前的曹操一樣,勢力貫穿黃河上下,雄霸天下,但曹操慘敗於赤壁,而楊侗也擔心自己會成爲功敗垂成的曹操,可是隨着徐世績這個名將被擒,李密幾乎是精英盡失,李密已經不值一提了,只要李密徹底敗亡,他就可以專注於隋唐之戰了,至於林士弘、孟海公、馮盎之流,只須各派一員大將即可蕩平,用不着他這個皇帝出馬。

“聖上。”這時,陰明月突然快步進來,脆聲道:“剛剛收到秦大將軍的消息,請聖上過目。”

“哦?”

楊侗怔了一下,莫非是林士弘搞事?

於是接過細看,表情一片怪異。

這是一份意料之外捷報。

卻是由於秦瓊派遣三萬大軍去支援堯君素將軍作戰,當時爲了起到掩人耳目,騙過李密的細作,大張旗鼓的宣稱唐軍大舉來犯;隨着大軍的離去,林士弘誤以爲唐魏聯手伐隋,隋軍作戰不利,這也讓嚴防死守了大半年的九江軍出現了懈怠。秦瓊見狀,索性和武部尚書裴仁基將計就計,故佈疑陣,宣稱段德操將軍大敗,二人佯裝支持,林士弘上下信以爲真。五天前,秦大將軍連夜渡江,一戰定九江,在湓城水寨重創林士弘大軍,一路追殺數百里,斬敵兩萬餘衆,俘虜了近六萬人林士弘的水軍,繳獲兵器糧草和戰船無數。

而林士弘逃到九江和豫章之交的望夫山時,得知裴仁基從巴陵出兵,攻陷了都城豫章城,贛水以西的廣袤大地盡歸大隋所有,無奈之下,只得往東逃竄,帶着殘兵敗將進入鄱陽湖。此役過後,林士弘主力盡喪,將再無作爲。他的軍隊集中在鄱陽郡,自在秦瓊牽制,他所佔據的宜春、臨川、廬陵、南康幾乎沒有可戰之兵,只要裴仁基從豫章揮兵南下,其效果差不多和張鎮週一樣,只管接手便是。

“聖上……?”旁邊的房玄齡給急壞了,一顆心都懸了起來。

大隋如今威震天下,令宵小望而生畏,關鍵在於隋軍從無敗績,那睥睨天下的氣勢讓人心下生寒,自從楊侗崛起以來,大隋對內對外戰績保持全勝,而且幹掉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

不論是外敵的東/突厥、西突厥、高句麗、吐谷渾,還是內部的竇建德、李淵,都是所在那片領域的霸主,一個個都赫赫有名,而大隋收拾他們的時候卻如秋風掃落葉一般,可謂是攻城掠地、所向披靡。故而異族敬服大隋、畏懼大隋,面對大隋的花花世界,現在已經不敢產生半點覬覦之心。而李淵等反賊,也因爲大隋一連串輝煌戰績,從來不敢主動進攻,可若是大隋敗了,內外之敵的敬畏和害怕之心將會減少,甚至會有‘大隋也不過如此’的念頭,直接導致戰爭的發生。

當然大隋並不怕,以大隋當今的實力,以及沒有什麼強大的內外之敵,根本不懼怕任何勢力,只不過大隋半個疆場都是爛攤子,需要用錢的地方實在太多,所以大家不想白白浪費財力物力去打一些沒有必要的戰役。故而大隋現在絕對不能敗,只有始終不敗,才能始終威懾天下,始終掌握髮動戰爭的主動權,想打誰就打誰,等到天下一統,並且恢復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敗上幾場也無所謂。

房玄齡見楊侗接過秦瓊的戰報之後就默不作聲,一臉古怪、震驚的神色,甚至誤以爲秦瓊敗了,所以焦急萬分。

“叔寶在九江殲滅林士弘主力,裴尚書協同作戰,奪取了豫章,林士弘離死不遠了。”楊侗笑着說道。

“林士弘也敗了?”房玄齡大喜道。

“沒錯。”楊侗將秦瓊的戰報唸了一遍,然後說道:“叔寶和裴尚書僅以不足一萬的損傷,殲敵俘虜十二萬之衆,這一戰不謂不輝煌。”

“太好了。”房玄齡歡欣鼓舞,隨着鍾離‘大勝’,各方勢力似乎在一步步的崩潰了,天下統一不遠了,他建議道:“聖上,林士弘既敗,就不能讓他再次壯大,臣建議立刻將此消息傳給張鎮周將軍,讓他親自統領主力從宣城郡出兵進攻鄱陽,聯合秦將軍將林士弘殲滅於此,而裴尚書則是奪取兵力空虛的宜春、臨川、廬陵、南康四郡。”

“玄齡此言極是,這個林士弘猖狂得夠久了,不過不只是林士弘,這天下亂得實在太久了,朕沒時間也不想再耽擱了。分別告訴叔寶、裴尚書、張將軍:就說朕要整個南方,讓他們滅了林士弘以後,留下裴尚書掃尾,叔寶和張將軍則挾大勝之勢,把孟海公也拿下。在建安郡休整一個月,水陸並進嶺南。”

“喏”

房玄齡應了一聲,然後又說道:“聖上,既然各路皆大勝連連,李密也應該死了,只要李密完了,我們便能以數十萬雄師的絕對實力,將李淵殲滅於襄陽,爭取在年底統一天下。”

“聖上,確實可以對李密發動總攻了。”一旁的陰明月亦是說道。

李密一死,李靖、楊恭仁、尉遲恭、杜伏威、堯君素統領的四十多萬大軍就可以全部集結於淮安、南陽一帶,只要將李孝恭和柴紹之軍聚殲於舂陵,李淵的漢水防禦就會出現致命漏洞,下一步即可兵臨襄陽,而西城、房陵方向,由張士貴等將率領的唐軍,又有薛萬均在上洛、淅陽牽制,如此一來,襄陽不就成了內無守軍、外無援軍的孤城了?

楊侗聞言,稍一思索,向房玄齡說道:“玄齡,朕打算連夜趕回淮陽,會一會李密這個禍亂中原的梟雄,然後前往南陽,準備隋唐大戰,朕任命你爲江南行臺尚書令,負責南方戰事部署,以及民政。”

“喏。”房玄齡應命。

————————————————

抱歉,筆記本電腦鍵盤承重太多,昨天就壞了,今天中午纔有空去電腦城修。

第864章:年終大清剿第005章:輸不起第043章:不值錢的錢第908章:禁忌之戀,風起東宮第418章:小姨子裴月華第840章:徐福後裔,會造水泥?第258章:決戰(3/4求全訂月票)第169章:破綻百出(求收藏推薦)第759章:一語驚醒夢中人第332章:學董卓詐突厥第566章:八門金鎖絕殺之威第471章:思維盲點第749章:定策第689章:十年自由爲賭注第672章:忠義之將王伯當第387章:鑄寶刀贈名將第315章:隋文漢景之高遠第217章:李密抉擇第615章:憤怒的蕭瑀第508章:我害死了爹爹第924章:智取人復縣(求票)第382章:放寬限制第992章:李秀寧‘召集舊部滅僞唐’第799章:象雄軍:吐蕃突破口第213章:柔然第482章:楊侗猜不透的疏漏第737章:啓用虎弟第080章:長途奔襲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339章:奪其民第728章:一支充滿變數的軍隊第406章:大隋暴徒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738章:和親之心不死第804章:下一步戰略第655章:家滅三回,悲劇人生第583章:大朝會奪位,封你異姓王第943章:建成出山,暗夜殺戮第983章:九九重陽再交鋒第392章:無意破陰謀第628章:鄴城諜影第023章:戰事僵持第168章:論馬(求收藏推薦)第995章:亂象叢生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338章:比姓陰的還陰險第267章:軍神葬禮第923章:北鎮軍出擊(求票)第640章:萬事俱備,揚帆遠征第535章:我們還是先走爲妙第085章:太原起義第274章:意義深遠之偶遇第320章:戰前吉兆第753章:聯合行動第091章:君王死社稷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648章:單雄信之抉擇第935章:瘧疾阻大軍第489章:戰幕再啓第587章:吐蕃王子之死第945章:緊急求援(求票)第056章:薛萬徹遇難題第109章:再下一城第517章:大隋海軍出擊第140章:選擇(求收藏推薦)第987章:曲終人已散(求票)第454章:發動攻擊第192章:武州商行第525章:進軍淮北第189章:不尋常的味道(求訂閱月票)第726章:徐世績的機會第124章:有計劃花錢第650章: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第506章:裴矩之敏第165章:李世民的憤怒(求收藏推薦)第406章:大隋暴徒第594章:正宗儒學育英才第735章:戰後第429章:誰佔了誰的便宜?第542章:‘萬’國朝隋第497章:當冤大頭遇到冤大頭第040章:打人要打臉第744章:滅‘世’神刃終出鞘第488章:兇悍楊善會第502章:帝都定洛陽第966章:大勝、大喜大悲第550章:夫妻夜話第014章:民亂第075章:突厥來犯第221章:緣分第782章:隋軍弩陣,破敵軍第528章:兄弟情義難再續第196章:獨孤澄的震撼第039章:天賜猛將第693章:可憐的關隴聯軍第515章:踐踏隋律的醜青年第843章:想學?我教你第540章:內鬥資格都沒有第119章:水師良將第460章:隋軍南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