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未來宰輔之人

bookmark

大業四年初冬,西蜀世子楊未央在大隋朝堂與當朝丞相宇文化及第一次交鋒。

這一次的交鋒卻爲西蜀日後與西楚一戰埋下了禍端,可是時間若是重來一次,楊未央依舊不後悔,百無一用是書生,這句話不止如此而已。

楊未央看了一眼朝臣,笑道:“各位大人應該知道,對於南北大運河的修建,雖然是利民利社稷的曠世之功。可是現如今西楚在瞿塘峽觀望,突厥也如果抓住機會陳兵雁門關外,那麼敢問諸位大人,南唐和北蒙會就此觀望嗎?我們此時要做好的就是長期戰爭的準備,而國庫要是大量外撥,那麼戰爭一旦開始,那麼士兵的糧餉何來?

未央不才,但是也知道三軍未動糧草先行。戰爭開始的時候,若是國庫空虛,那麼大隋王朝何以抵擋其他四國的虎狼之師。

大隋王朝建立以來,戰爭從外停止過。開皇年間雖然是繁榮盛世,可是文帝也親自出徵三次,纔將強敵打退。在大業元年的時候,陛下也曾經御駕親征,所以戰爭從不曾停止。

現在如果修建大運河,我們都知道京杭大運河是一項多麼浩大的工程,國庫肯定不會拿出那麼大一筆錢來修建的。那麼只有從民間募捐了,而大隋王朝的各地好像賦稅已經增長三成了吧!這是逼着百姓不種田,上山爲寇啊!

相信聖上派來接我的胡統領是深有感觸的,或者宇文大人的兒子宇文成都更有感觸。畢竟大魏一役損失了我好好的大隋兒郎十萬,那可是十萬啊!”

宇文化及的臉立刻陰沉起來,這是大業四年來,大隋王朝第一次敗仗。宇文化及知道楊廣雖然只是將自己的兒子撤掉所有官職,但是並不代表這件事就會這樣算了。

那可是十萬大隋兒郎,即便都是雜牌軍,可是他們的額頭上刻着隋,那麼就是大隋王朝的子民。而皇帝陛下簡單的處置宇文成都,本就惹來天下的不滿,更是讓大魏那羣反賊借這件事大做文章,讓楊廣陷入了不義之地。

而宇文化及也在想爲自己的兒子謀求一個將功贖罪的機會,可是楊未央當着滿朝文武提起,就斷絕了宇文成都以後的機會。

可恨,果然和楊秀一樣不是好東西。

宇文化及始終記得開皇十五年的時候,楊秀當着天下給自己的一巴掌,早晚會還回來的。而此刻他心裡卻在冷笑,時間還長,我們會有時間較量的。

更多的是對楊未央的不屑,表現的越出色,坐在龍椅上那位越會不安心。已經有一個可能會成爲女帝的姐姐,再來一個有帝像的兒子,楊秀也好過不了。

此刻,楊廣面帶微笑看着朝臣,卻讓楊未央忌憚不已。

楊廣是怎樣的人,先不說讓後世人如何評價,楊未央卻只能夠用十二個字概括他的一切。城府之深,野心之大,超越歷帝。

如果五國一統,那麼楊廣將會是超越始皇帝的萬古一帝。

可惜在這樣的社會下,即便他是一位帝王,也會受到來自各方面的轄制。天下無數人都想要坐上那個位置,卻不知道當皇帝還不如一介布衣百姓。

楊林突然開口:“沒錯,我很贊同未央的說法,自大隋王朝建立,如果說到戰爭,沒有哪一年沒有戰爭,如果國庫空虛,那麼將會危及大隋疆土,望皇上三思。”

“望皇上三思!”一衆武將跪下拜道。

而一衆文臣卻是看向宇文化及,在朝廷之中宇文化及是文臣之首,沒有他的點頭文官也不會有任何的表示。

可這一刻宇文化及卻是感覺到了不妙,因爲靠山王楊林是不會造反的,就算是結黨營私那又如何?親叔叔,始終要比外人好的太多太多。

要是一衆文臣明面上支持自己,那自己的處境就不太妙了。

楊廣可以說是一個開明的皇帝,也懂得權衡之術。但是廟堂之上說白了就是一羣文人說了算,武將只能行軍打仗。鬥嘴皮子,那些直來直往的人是行不通的。

所以宇文化及如果做的太過,那麼大隋之大,也容不下自己。

在五國當中,除了中書令這個位置可以直諫聖聽,其他人還都要考慮考慮自己這個官職經不經得起皇帝的怒火。

宇文化及站在第一位,基本上沒有人看到他臉上的神色,當然他臉上也沒有任何的表情。

但是他的內心已經焦急無比了,而這一切楊廣只是靜靜的看着。

突然文臣中有人跪了下來:“望皇上三思!”

此人不是別人,名爲李三思,三思而後行的三思。

他可不簡單,是三年前的進士及第,被楊廣安排到中書省的一個連升三級的李侍郎。

中書省掌制令決策,門下省掌封駁審議。凡軍國要政,皆由中書省預先定策,並草爲詔敕,交門下省審議復奏,然後付尚書省頒發執行。

這可是一個正三品的大員,而且年齡只有三十餘歲,未來前途不可限量。

楊未央也轉過頭看向這位大隋奇人,得聖上恩寵的幸運兒。

李三思長得並不出奇,扔在人羣中根本沒有人能夠一眼就注意他。可是就是這樣的人,卻是正三品大員,不得不說楊廣這位皇帝敢於用人。

當然,西蜀有着最爲強大的情報網,自然清楚這個人的來歷。

李三思,李氏宗親的嫡系子弟,可以說是大唐李淵的宗親。而李淵不過是李氏宗族的外部子弟,卻一朝龍袍加身,成爲了南唐的皇帝。

而李氏宗族也被李淵滅掉,這就要涉及到一些不爲人知的隱秘了。

楊廣當初還是晉王的時候,李三思可在背後出了不少力氣。而且那時候的他不過才二十幾歲,可想其天賦才智何等過人。

李三思也被譽爲五國第一鬼才,日後有望成爲大唐魏徵一樣的人物。

魏徵何許人,敢直面皇帝的不是,將整個大唐推向巔峰的人物。

所以,即便是他還年輕,也沒有人敢小看他。

或者是,現在的他已經不容小看了。

第八十七章 廟堂動第八十一章 偷了天上的東西第一百零二章 我爹是楊秀第二十六章 胭脂評第一美人第四十五章 遊春圖第一百六十三章 齊王李元吉第三十章 西蜀與大楚之戰第一百一十八章 南疆與大楚第一百四十四章 西蜀步卒墳墓第十五章 難測帝王心第十四章 鯉魚是男是女第一百七十七章 大唐興佛第七章 百無一用是武夫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是大隋人第三十章 西蜀與大楚之戰第四十五章 遊春圖第一百八十五章 燈下黑第一百一十六章 胭脂官第一百五十三章 長江、黃河、長城第二十四章 缺德鳥鳶凰第四十二章 屠龍術與扶龍術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堵追殺第二十五章 楊雨彬與李秀寧第一百七十九章 燕子輕身第十九章 難測帝王心第一百零九章 西蜀有老少第一百零九章 西蜀有老少第一百四十章 千騎開蜀第一百八十一章 楊李之怨第一百二十三章 圍堵追殺第五十五章 一卷帛書第一百三十三章 暗潮涌動第一百七十四章 再遇桑桑第一百六十一章 傳國玉璽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將起人心亂第一百九十一章 西蜀未來王妃第一百一十章 兩千鐵甲第九十一章 激將法第一百零一章 徐茂公之計第七十章 南陽公主第一百六十章 金陵十三釵第四十七章 撲朔迷離第五十二章 八部天龍迦樓羅第一百三十六章 銀子與茶葉第一百九十八章 畫中風水第一百五十七章 男童與女童第十七章 學識按籮筐算第一百四十七章 楊花落李花開第十五章 難測帝王心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浮屠騎第一百零一章 徐茂公之計第五章 亂世風雲起第八十二章 石猴大聖第二十二章 五國第一狀元第八十章 大夫子第八十五章 明仁堂第一百一十章 兩千鐵甲第一百零六章 李密歸降第五十四章 登徒浪子第九十七章 閒來有一年第六十二章 白衣僧人第五十章 隱元會第七十一章 繡球招親第九十六章 幹嘴仗第一百二十二章 葬送西楚十萬兒郎第一百四十六章 有南洋這個地方嗎第六十八章 斷秋劍第三十一章 起風了,要打仗了第一百四十八章 廟堂爭,軍令狀第一百五十九章 我是大隋人第八十章 大夫子第三十八章 李姓少年第一百三十五章 大浮屠騎第一百二十章 西蜀對壘大楚第二十一章 大隋禁忌之人第四十三章 東都滅門案第八十二章 石猴大聖第十九章 難測帝王心第四十四章 文帝誤人啊第二十章 藩王之子聚京都第二十八章 朕有李三思第一百一十七章 血鐮騎第七十二章 詭異武功第四十五章 遊春圖第一百零四章 偷襲瓦崗寨第一百四十九章 大隋查的第一貪第三十五章 要臉就輸了第一百二十九章 長江水師之戰第二章 西楚陳兵,北涼來人第三十三章 洛樓盛會第一百一十三章 名留青史第七章 百無一用是武夫第三章 西蜀步卒二十萬第一百八十七章 大戰將起人心亂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業五年春第一百零六章 李密歸降第二百章 幾箱秘籍第四十五章 遊春圖第十章 大唐女子的智慧第一百三十四章 屋檐、女子、低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