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

大唐貞觀五年,公元631年春,六路唐軍大舉北伐,與突厥部展開決戰,徹底擊敗突厥蘇尼失部,俘獲突厥首領頡利可汗,殺死義成公主,大獲全勝,班師回京。

唐軍班師回朝,舉國稱賀,普天同慶,參與北伐的有功之臣齊聚金鑾寶殿,唐太宗李世民宣諭降旨,獎勵有功之臣,李靖、李世勣、柴紹等人各有封賞。衆人拜謝,李世民問道:“頡利可汗現在何處?”

李靖答道:“頡利可汗兵敗汗顏,深感羞恥,徒手自縛,正在殿外等候。”

“宣他上殿。”

“遵旨!”

旨意傳下,稍候了片刻,頡利可汗登上金鑾寶殿,此時頡利可汗已經被鬆開了綁繩,來到朝堂之上。仰望唐太宗李世民,當年在渭水橋前威風八面,訂立白馬之盟的頡利可汗,撩袍跪地,俯首稱臣,只能叩拜大唐天子。

高坐丹陛之上的唐太宗李世民,打量了一番頡利可汗,當年的記憶已經有幾分模糊,便問道:“你便是頡利可汗咄苾?”

“咄苾冒犯天威,引頸待罪,豈敢再稱可汗。”

李世民道:“朕自登基以來,寬厚帶民,廣佈仁愛。咄苾你不必引罪自責,若願歸順我大唐,朕自當厚待。”

咄苾半信半疑,驚詫問道:“皇上難道不報犯境之仇?”

“如今一笑泯恩仇。”

“不計渭水之恥?”咄苾又問。

“朕與你不打不成交。”

見李世民絲毫沒有怪罪責難,反而寬容大度,讓咄苾一時驚訝,恨不得感激涕零,不知如何是好,李世民道:“只要突厥願意歸順大唐,各族百姓相容,朕可摒棄前嫌,既往不咎。”

咄苾聽了心生慨嘆,手捂胸口,發自肺腑的言道:“大唐皇帝恩德厚重,赦免咄苾,咄苾心悅誠服,願率所部子民歸順大唐,爲陛下永鎮北疆。”

李世民聽了臉上露出一絲欣慰,但是李世民心裡明白,頡利可汗絕非等閒之輩,若是放回咄苾,難說日後倒戈相向,畢竟李世民自己就是背棄白馬之盟,歷經數年纔打敗突厥部。

李世民說道:“既然大汗來到京師,朕也不能怠慢。咄苾聽旨。”“朕封你右衛大將軍,賜良田美宅,輔佐在朝。”

雖然沒有真正釋放咄苾,但是李世民不加怪罪,反而封賞,也讓有待罪之身的咄苾受寵若驚,趕忙伏身叩首,拜謝隆恩。

咄苾叩拜未敢起身,又問道:“咄苾還有一事,奏請皇上恩准。”

“有何難事,你儘管說來。”

“請陛恩准臣與蕭珺重爲夫妻。”

李世民尚未開口,就聽蕭瑀斥道:“咄苾!蕭娘娘豈是你妻室,皇上厚待與你,你卻辱我蕭家門風,也無禮數了吧。”

咄苾擡頭看看蕭瑀,辯解道:“蕭珺曾突厥汗妃,重歸於好,有何不可?”

兩人針鋒相對,李世民這才說道:“二位愛卿不必爭了,此事不如這樣。人非冷血,孰能無情?蕭娘娘認不認這段情緣,就由她自己定論吧。”金口玉言,蕭瑀與咄苾只得遵旨而行。

咄苾卸掉頡利可汗尊號,成了右衛大將軍,在新宅院住了兩日,每每想起昔日與蕭珺的數月數日之情,倍加思念。幾經打聽,便找到楊府,前來探望。

楊府的門丁一看來者,相貌不俗,雖不是漢人,但身着漢服,想必是有來頭的人物。門丁問道:“敢問這位大人,如何稱呼?”

“我是右衛大將軍咄苾,求見蕭娘娘。”

“哦……”門丁頓悟:“將軍莫非就是從突厥來的那位大汗。”

“正是。”

“將軍稍後,待我稟告。”門丁轉身會了院中。

門丁快步來到後院,楊政道正陪着蕭珺一人正扶杖散步,門丁說道:“稟告娘娘,右衛大將軍咄苾求見。”

“咄苾?”

門丁點了點頭,楊政道說:“孫兒也聽說咄苾已歸順大唐,被皇上封爲右衛大將軍。”

蕭珺道:“政道啊,你代老身出去看看,已有十年不相往來,問問大將軍有何事要見?”

“孫兒明白。”

來到楊府門口,咄苾正在等到,一眼便認出楊政道,咄苾道:“這不是政道麼?”

楊政道拱手施禮:“十年未見,將軍安好,請隨我到前堂說話。”

咄苾跟着楊政道來至前堂,兩人各座,家人奉上茶水,寒暄幾句,咄苾言道:“我與你祖母當年也是夫妻一場,往蕭珺念及舊情,重歸於好。”

“這…….”楊政道一時不好答覆,說道:“我與祖母當年幸虧突厥容留,纔有今日太平安樂,大將軍所說之事,待晚輩再去通稟。”

楊政道起身又往後院,走到蕭珺近前,躬身說道:“咄苾此行,探望祖母,請祖母念及舊情重歸於好。”

蕭珺一伸胳膊:“走,扶我去屋裡。”

楊政道扶着蕭珺來到臥房,蕭珺坐到梳妝檯前,對着銅鏡,左右打量,搖頭嘆道:“頭髮白了,麪皮鬆了,腰板要不直了,老身伺候不了咄苾了。”

楊政道說:“他們草原人說話直來直去,孫兒該如何答覆?”

“筆墨伺候。”

楊政道在書案前研墨,蕭珺潤墨提筆,寥寥寫下五言詩一首,交予楊政道:“把這首詩交給咄苾,讓他走吧。”

咄苾正在喝茶,見楊政道又回前堂,起身問道:“蕭娘娘可否答應?”

楊政道把疊好的一張宣紙交予咄苾:“祖母命我將此信交予大將軍。”咄苾把紙打開,細細讀道:

十年遇今朝,已逢年事高。

君比我生遲,錯過華年俏。

男兒何愁妻,遍地皆芳草。

六世五主命,已是古稀老。

咄苾看過此詩,沉默良久,有感難言,楊政道勸慰道:“政道若沒記錯,祖母年長十二歲,如今已六十有四,昨日容顏今已不在。”

絕情詩句句推心,讓咄苾心如刀絞,難以面對,楊政道又勸:“大將軍五十二歲,正逢英雄華年,何愁尋不到天下美女,莫要在難爲祖母了。”言罷,深深作揖行禮。

咄苾覺得強求無益,也只好還禮告辭,離開楊府。楊政道回到後院屋中,蕭珺孤望窗外:“咄苾走了?”

“祖母的絕情詩,着實讓咄苾有些傷感,莫非祖母覺得咄苾是虛情假意。”楊政道問。

蕭珺長舒一口氣,說道:“情義只要有便是真的,情義沒了就都以爲是假,只是有和無,沒有真和假。女人不怕虛情假意日,只愁身逢無情時。”

辭卻咄苾,蕭珺一人終日獨居府中,誦經禮佛,不問時事。而咄苾再無可汗往日光輝,留任在朝中,等待了三年,也不曾再見蕭琤,終於在貞觀八年,病死於長安,終年五十五歲。這纔是:

六世五主傳說中,身歷輾轉亂無窮。

走馬淮南巡江右,出塞草原接長空。

幾經恩寵何曾忘,久逢憐惜難從容。

狐願守丘安平靜,從此心隨凡塵同。

話說這日,蕭珺正在焚香禮佛,拜祭剛畢,正巧孫兒楊政道來到祭堂,躬身作揖:“啓稟祖母,有史官孔穎達到府上求見。”

蕭珺正雙手合掌,嘴中默唸,聽了政道說話,轉臉問道:“老身與史志官員素無瓜葛,孔穎達造訪因何而來?”

楊政道言:“回稟祖母,據說是魏徵魏大人差遣而來,孫兒若是沒有猜錯,定是爲編寫《隋書》之事。”

“編寫《隋書》是史官的事,前朝的遺臣遺老多了,問老身有什麼用?”

“既然史官來了,就請祖母會他一番,看看這隋書寫的如何?”

聽了這話,蕭珺點了點頭,把手一伸,楊政道趕忙向前一步,攙扶起蕭珺,兩個丫鬟陪在左右,往客廳而去。

來到前廳,正見一人,頭戴燕尾烏紗帽,身穿青綠長袍,眉目分明,鼻正口方,三縷短髯,舉止文雅,此人正是史官孔穎達。

孔穎達一見楊政道扶着蕭珺來到前堂,趕忙上前幾步,雙手作揖,躬身大禮:“下官孔穎達拜見蕭娘娘。”

“孔大人快快免禮,大人駕臨寒舍,真是蓬蓽生輝吶。”

“蕭娘娘精神矍鑠,益壽延年,下官倍感慶幸。”

互相恭維幾句,蕭珺、孔穎達各自坐下,楊政道也陪坐一旁,旁邊奉上茗茶。蕭珺吹了吹茶問道:“孔大人造訪,有何賜教?”

孔穎達道:“回蕭娘娘話,下官此行,乃是魏徵大人差遣。如今《隋書》皇帝本紀已經編修完成,魏大人心存謹慎,有些措辭,不敢擅定,還需娘娘雅正。”

“哦?”蕭珺心生好奇,便問道:“大人不妨說說,老身洗耳恭聽。”

孔穎達作揖道:“隋代大業年間,隋煬帝楊廣暴虐無道,好色成性,靡亂至極,各處修建行宮,徵召宮娥,肆意妄爲,令人髮指。”

蕭珺問道:“孔大人,您還知曉些什麼往事,一一給老身說來聽聽。”

孔穎達道:“隋煬帝不僅宮中生活奢亂,還對自己的親妹妹蘭陵公主心懷不鬼,陷害駙馬柳述,有強納包妹之心,害近親,壞倫理……”

“夠了!”蕭珺把臉一沉,眼放怒光,指着門口說道:“送客!滾!趕緊滾!”

“蕭娘娘,下官可是虛心請教,何必如此動怒啊?”孔穎達道。

蕭珺兩眼瞪着孔穎達問道:“孔大人,老身想問您一句,你們編的是史書,還是淫書?”

孔穎達一看蕭珺臉色,知道這是宰相蕭瑀的親姐姐,不敢得罪,趕忙陪笑:“蕭娘娘誤會了,下官只是大概說說對隋煬帝的評價。自隋末以來,世間評價隋煬帝的筆記雜誌諸多,衆說紛紜,難免有誤。”

“老身也明白,世人對先皇帝的怨恨,何止是幾句閒話謠言。”蕭珺道。

“蕭娘娘不必多慮,具體的編寫,魏徵大人,還要請教娘娘。”孔穎達又與蕭珺敘談了幾句,便匆匆告辭。

蕭珺聽了有關隋煬帝的描述,多少有些動怒,孔穎達離開楊府,便往太史院而去。來到太史院,魏徵等人正在與衆多筆吏,商議編寫《隋書》的內容,見孔穎達帶着一臉的狼狽而來,知道此行未必順利。

孔穎達作揖施禮,魏徵讓幾個筆吏退下,問道:“孔大人快坐,今日見蕭娘娘,可有見教?”

“唉。”孔穎達坐到一旁,端起蓋杯嚥了口茶,說道:“魏大人有所不知,今日下官拜訪蕭娘娘,提及編寫隋煬帝本紀之事,問了幾句隋煬帝宮中傳聞,未曾想使得蕭娘娘動怒。”

魏徵問道:“蕭娘娘怎麼說?”

孔穎達帶着一臉委屈說道:“她質問我等寫的是史書,還是淫書?”

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145回 金光門叛將遭極刑,汾陽宮忠臣進死諫第129回 黨爭重起張衡入獄,百萬徵兵舉國從役第174回 會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親第35回 遊訪關中蕭瑒報憂,王府家宴公主傳情第91回 漢王獻城叛軍覆滅,蕭後祈福華山遇襲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09回 宇文愷進獻觀風殿,突厥部拓路開草原第119回 隋煬帝湟水結金蘭,吐谷渾突騎夜襲營第28回 假書信青州催兵糧,真刺客魏州刺王妃第90回 戰高壁趙子開喪師,據幷州皇甫誕舉義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64回 哭南朝女豪傑歸順,訴東宮太子妃告狀第152回 蕭皇后諫言援兩京,薛萬均救父鬥反賊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47回 江總賦詩遣書勵兵,楊素盼雪鐵騎過江第156回 成象殿進諫述志賦 瓊花池吟詩獻歲宴第125回 訪漢儒火燒花草陣,吞琉求收復夷州島第169回 接內應王薄引夏兵,歸長安蘇威哭舊主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64回 託忠良搭救遺腹子,戰童山兩家折兵將第69回 晉王求賢四請智顗,蕭妃追佛五請高僧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榮,仁壽宮蕭妃傳密信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98回 大黃山縱火驅毒蛇,闍黎江深坑陷戰象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61回 諸葛穎反間懸咒詩,鄱陽王自戕圍帥帳第4回 十里界章大寶縱禍,黃歇口戴僧朔除惡第123回 討西域奇兵降伊吾,伐東夷戰船攻琉求第85回 御書房君臣論削藩,寧安殿夫妻話親緣第166回 起兵變逼宮乾陽殿,奪中原激戰北邙山第6回 江陵城誤撞太子駕,望江樓密談興亡策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35回 遊訪關中蕭瑒報憂,王府家宴公主傳情第121回 宇文述獻言徵西域,蕭貴嬪道別贈陳婤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82回 弒父皇血漸大寶殿,淫母妃詔贈同心結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173回 枕邊風挑唆竇建德,鴆毒酒冤殺王伏寶第34回 御書房平息兄弟爭,晉王府重逢七皇子第182回 滅反王劉武周兵敗,訪唐營慕容遐議和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18回 燒妖將烈焰燒湟水,擒禿鷲隋軍破丁零第77回 做草房巫術咒楊廣,抄東宮問罪廢太子第56回 河間王姑蘇擒樊猛,東海兵吳縣斬蕭瓛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131回 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中計折水軍第17回 會五王塞北起雄兵,襲少帥突厥換將旗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152回 蕭皇后諫言援兩京,薛萬均救父鬥反賊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92回 宣文殿請旨斬楊諒,斟茗樓品茶邀尚書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87回 皇甫誕孤身諫漢王,越國公點將御叛軍第22回 送行宴色賊戲王妃,竹舍茶術士說富貴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11回 高句麗擴疆驚隋主,河間王回京求戰船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52回 賀若弼潛兵擒黃恪,陳後主迂腐失戰機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2回 宇文述探訪寶光閣,蕭王妃祭掃皇后祠第184回 長安城僞裝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馬盟第31回 攀林澗太子邀神算,寧安殿蕭妃二進宮第39回 憑江霧輕舟躲艨艟,選賢能二次遣使臣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161回 亂宮闈蕭皇后失節,謀逆轉麥孟才請命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45回 伐陳國三軍進淮南,謀換帥密奏入關中第84回 崇文殿天子說版圖,駙馬府公主尋短見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29回 屈突蓋陣前刺先鋒,盧昌期獻計棄黃龍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168回 蕭美娘二番封皇后,孫安祖詐敗唬許王第187回 回關內萬民隨女主,望長城老臣逝歸途第46回 放木屑出兵巴東郡,誘敵船劫營狼尾灘第174回 會番使再遇慕容遐,入突厥重聚宗室親第45回 伐陳國三軍進淮南,謀換帥密奏入關中第50回 桃葉山楊廣起三軍,秦淮河陳主醉新春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100回 祭銅柱劉方劃漢界,開運河惡官吃人肉第108回 演百戲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29回 屈突蓋陣前刺先鋒,盧昌期獻計棄黃龍第120回 收西海河間王中箭,翻雪山國舅爺歸天第152回 蕭皇后諫言援兩京,薛萬均救父鬥反賊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74回 蕭美娘獻圖說宮宇,封德彝定計掩罪過第76回 訪城南段達誘故交,別京師楊廣哭皇后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