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5 築城三山

455築城三山

五日之後,也就是大業十二年的十一月二十,遼東半島已是遙遙在望。

遼東半島目前還屬於高麗的領土,蘇遊帶着在大連登岸的那一刻,意味着蘇遊正式向高麗宣戰了。

據史料記載,大連在漢初還是一個小漁村,名叫“三山”,“三山”這個名字其實指的是大連灣外的三山島。

到了唐初,大連又被稱“三山浦”,唐中期改稱“青泥浦”,明朝和清朝前期都稱“青泥窪”。到了清朝後期,沙俄強租大連後,稱之爲“達里尼”(意爲:遙遠的地方);此後,清政府根據俄語諧音纔將其稱爲“大連”。

蘇遊的船隊登陸三山時,並沒有遇到任何的阻礙,實際上高麗人在遼東半島上只有兩個聚集地。

其一便是三山南邊九十里外的都裡鎮,也就是後世的旅順。

旅順在戰國時期便是燕國的軍事要塞,漢初時名叫“牧羊城”,後又改名爲沓津、馬石津、都裡鎮等名;由於楊廣三徵高麗的緣故,這個要塞早就已經荒廢了。

即便如此,蘇游下船之後,還是派爨子恆帶着他的三千士卒向南突襲了這個要塞。

另一個著名的要塞,便是三山城北方六十里外的卑奢城。

“迤邐照斜陽,關山轉莽蒼。會當凌堞ding,極目海天長。”這氣勢磅礴的詩句便是描述卑奢城在夕陽暮色中的渾厚深遠,作爲高麗與大隋對抗的過程中歷經多次戰爭洗禮。

卑奢城方圓足有五里,背山面海,扼水陸要衝和陡峭山勢而建。

南起大黑山最南端,北至主峰北側,城牆沿山脊走向用石塊砌成,起伏於大黑山山脊上,宛如怪蟒蜿蜒盤繞。城垣上四周絕壁懸崖,難以攀登,唯有南門用大石條壘砌堅固。

楊廣三次征伐高麗,卑沙城也是重要戰場之一,來護兒在第三次征伐高麗時,曾率軍從東萊郡橫渡渤海,突襲了這座城池,並斬首千級。

實際上,這座城池長期駐守着超過五千的士卒。

蘇遊準備在三山建立自己進入中原的跳板,對卑奢城顯然是志在必得的,只要奪取了這個要塞,就不用擔心北方的高麗來三山搞破壞。當然,蘇遊也不希望自己正在建設三山城的時候遭遇到卑奢城守軍的偷襲,所以果斷地選擇了先下手爲強。

到達三山之後,蘇遊把看守船隻的人物分配給了張龍率領的一千重騎和全部火炮手,當然,蘇遊留下了來雁北來親自節制這四千人。

蘇遊則親自帶着一千重騎和五千炮灰部隊以及王伯當的三千人,共九千人前往卑奢城。

這一日陽光明媚,但半個多月前落下的積雪卻一diǎn都沒有融化的跡象,山道上基本沒有太大的陡坡,可蘇遊的大軍依然不敢放開步伐。

到得卑奢城的南門時,蘇遊整整用去了一個多時辰。

此時的卑奢城中,駐紮着六千高麗守軍,他們看到蘇遊的大軍由遠及近時,沒有任何猶豫就關閉了城門,隨後急報城中的最高指揮官。

卑奢城是一座石頭城,雖然三丈多高,可這座城池三面是山一面是海,想要利用攻城器械攀爬城牆顯然是不可能的,事實上蘇遊也並沒有帶來任何的攻城器械。

入城的唯一辦法,只有破門一途。

看守城門的城卒顯然也知道這一diǎn,所以他們看着蘇遊的大軍到來時雖然有些驚訝,可仔細看着他們沒有任何攻城器械時,還是有恃無恐的。

蘇遊要的便是高麗軍的有恃無恐,他到得這卑奢城南門時,第一時間便是命令王伯當的士卒集結起來,隨後便是三千士卒用弩對城頭進行了壓制性的射擊。

卑奢城城頭上的首卒顯然不太相信,沒有任何攻城器械的人憑藉着弓和弩就能拿下這個城門,所以幾百首卒理所當然地選擇把頭縮進了城垛之中,等待着城下這些弩手射盡他們的箭匣。

而後,守卒們便聽到了一陣急促的馬蹄聲,但他們同樣相信即便敵人所乘的是鐵馬,也無法衝破城門的。

十餘騎快馬轉瞬便來到了離城門不到三丈的地方,有膽子特別大的手卒探出頭往下看時,卻看見他們莫名其妙地往城門的方向仍起了石頭和包裹......

看着十餘人騎在馬上一齊行動,高麗守卒輕蔑地想着,“難道他們想要堵門?可堵門有什麼用處?”

這個高麗士卒正想着把自己的想法告訴身邊的士卒時,卻聽得“轟隆”一聲響了起來,隨後便感覺有一股大力從城牆傳來,使得他像是被人踹了一腳屁股一樣被拋下了城頭。

這個士卒的感受,也是城頭上幾乎所有手卒的感受,更多的人卻是被來歷不明的爆炸聲震得兩耳發鳴,感覺腳下的大地也都在震動。

聽了守城卒的報告急忙本來的卑奢城最高指揮官,同樣聽到了此起彼伏的爆炸,感覺到大地的震動以及南門處傳來的熱浪;當他胯下的戰馬戰戰兢兢地恢復常態時,他看見城門已然大開,數不清武裝到牙齒的敵國重騎已衝入城中。

卑奢城的最高指揮官看見的部隊,顯然是蘇遊帶來的一千重騎,跟在他們身後的則是剛剛收起弓/弩的王伯當軍。

蘇遊最後帶領着五千炮灰部隊進入卑奢城時,已經可以開始受降和打掃戰場了。

蘇遊的大軍攻入卑奢城所用的時間連一盞茶的功夫都不到,但接下來甄別俘虜和打掃戰場卻用去了整整一個時辰。

蘇遊進入高麗本土的第一戰,殲滅守城士卒八百八十三人,收降的敵人超過五千人;戰鬥的過程中,蘇遊這一方也損失了幾十人,受傷上百人。

無論如何,這是一場大勝,不僅僅是拿下了這個扼住高麗的最重要的要塞,還俘虜了五千人和足夠這些人食用半年的糧食。

蘇遊接下來要做的,便是留下張龍和他的重騎兵以及兩千炮灰部隊在此守城,他則與王伯當把這些新得的俘虜連夜帶回了三山。

回到三山之後,蘇遊第一時間便是看押着手上這一萬多俘虜修建了碼頭,而後開始築城。

三山城是一個重要的港灣,在蘇遊的計劃中,這個城池至少要在方圓二十里以上;當然,蘇遊現在最需要做的不是修築城牆。

卑奢城就在自己手中,高麗或是其他勢力想要通過陸地從北方打到三山是不可能的;至於從海上打來的人,這個時代誰的船隊能夠對抗蘇遊這裝備了火炮的船隊?

現在最需要的建築物,顯然是房子。

於是高麗的俘虜們在蘇遊士卒的看管下,大部分開始伐木、挖窯、和泥、燒磚,少部分則開始打地基......

到得第三天時,爨子恆帶着去突襲都裡鎮的三千士卒迴轉三山,如料想中一樣,他們沒有任何收穫。

此時,剛剛上任的左屯衛大將軍王世充帶領五萬大軍離開江都,往西北方向的譙郡迎戰向南擴張的瓦崗軍。

接到了楊廣旨意的涿郡留守薛世雄,當即留下三千士卒給虎賁郎將羅藝守城,他則親帥五子及兩萬大軍往金堤關殺來。

河間郡高雞泊的大寨主高士達在前段時間遭受了楊義臣三番兩次的打擊之後,已成了驚弓之鳥;直到聽說楊義臣去世之後,高士達剛剛鬆了口氣,正準備修養生息一段時間時,卻忽然聽說了薛世雄南下的消息。

驚恐之餘,高士達當即把一衆頭目聚齊起來,開門見山道,“剛剛接到探報,薛世雄率領兩萬大軍南下,這廝恐怕是要對咱們不利啊......”

坐於高士達下首的竇建德並不同意大頭領的意見,當即開解道,“如今張須陀和楊義臣先後辭世,小弟料想這薛世雄此番南下是爲了救援東都。薛世雄來勢洶洶,兵精糧足,咱們最好能夠避其鋒芒。”

座中諸人當即議論紛紛起來,多半以爲竇建德所言有理,也有少部分並不以薛世雄爲意。

高士達看着衆人亂成一團,一diǎn建設性意見都沒有,當即擺手道,“休要長他人志氣,上回楊廣從高麗返轉時,還不是被咱們劫了不少馬匹輜重?”

高士達所說的,是幾年前楊廣二徵高麗時楊玄感起義時候的事了,現在說來實際上有些陳穀子爛芝麻了。

竇建德顯然也不好把前段時間被楊義臣壓制的事情提起來,只好笑而不語。

“李密降服裴仁基,在大海寺擊殺張須陀,一時震動天下;咱們若是此時把薛世雄殺了,定然有更多人來投!”高士達看着竇建德無語,用毋庸置疑的語氣說道。

既然高士達這個大當家把今日的會議定了基調,接下來要討論的就不是要不要與薛世雄交戰,而是怎麼與薛世雄交戰了。

說到薛世雄,竇建德還是有些後怕的,“薛世雄那五個兒子,個個有萬夫不當之勇,咱們不可輕敵。”

“得了,你就留守營地吧,我親自率領大軍去與之決一雌雄!”高士達看着竇建德有些瞻前顧後,並且他也的確想親自打一仗來證明自己。

“我.......尊令!”竇建德聽着大哥似乎誤解了自己,但此刻也沒法解釋,只得接了留守的命令。

高士達遂領八萬之衆,以四倍於薛世雄的兵力埋伏於薛世雄南下的必經之路中。如果您覺得非常好看!那麼就請您把本站的網址!推薦給您的小夥伴一起圍觀吧!

044 舍子飼狼519 衆叛親離304 租船僱兵522 李淵稱帝526 晉陽之圍415 待敵以先102 紛紛擾擾098 隴西李氏129 風雲首秀147 賣唱歌女323 靜室秘談518 收拾細軟250 之子于歸421 西爨投降224 孤男寡女469 合作意向326 追漲殺跌18 大明湖畔058 東海炊煙325 處處閉門343 花謝花飛089 實地考察143 墨子劍法287 來弘薦人242 驚嚇一場226 第二場雪349 人之將死11 南海橫波535 世民迴歸423 兵馬未動204 大國外交434 天下大勢下5 崑崙紫瓜269 下馬伊始27 狀元孫山519 衆叛親離529 疑兵之計042 在水一方049 姚記書肆15 淨念禪院255 航海時代245 馬拉竹排075 富商夏高30 邊塞風雲5 崑崙紫瓜092 棋差一着279 夜入郡衙331 一泄千里523 借刀殺人220 襄陽會館112 反敗爲勝289 海上日出411 大業九年368 無語凝噎202 兄弟反戈346 藥王弟子479 李淵御子130 錦上添花175 大隋三老323 靜室秘談358 蘇遊告密036 敢與君絕537 南海馮盎413 謠言四起427 移民臨滄487 燕雲鐵騎136 內舉外舉166 黑德289 海上日出104 賣弄斯文281 神行太保2 隔花人遠262 東都局勢542 背叛上演444 近鄉情怯1 青山隱隱323 靜室秘談482 江都宮變上148 知音難尋161 順藤摸瓜294 扶余286 三國之爭22 兩個大波442 瓦崗大勝037 風雪夜歸206 圍點打援438 攻殺戰守272 蛟龍入水523 借刀殺人262 李淵駕到169 風雲再起304 租船僱兵518 收拾細軟379 父子相談252 你中有我174 虛驚一場415 待敵以先078 獸血沸騰216 姐姐留步249 得成比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