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1節 你讀過三國嗎?

bookmark

“殿下,崔尚書、王尚書、崔長史求見!”

“請!”

李元興的書房之中,三位重臣推讓了一翻之後,才由王及善坐在上首的位置。

“殿下,高句麗人有書信到!”崔敦禮將書信的內容簡單的講了。屋內的四人都知道,這是高句麗人尋找突破口的戰術。

“他想看三國演義!”李元興親自爲三人倒上了茶:“那就讓他看!”

“只是一本書罷了,那怕是送他一套也罷!”崔君肅自然是不在乎一套書的,就算是純金打造的,也不過是一個錢幣的數字而已。

崔君肅要的是戰略。

“你們讀過三國嗎?”李元興追問了一句。

三人全笑了,李元興問的這話有些笑話的意思,別說是三國演義,三國志,以及其他的史料類三國書籍這三人讀過的數量說出來,絕對會讓李元興震驚的。

李元興卻又問了一句:“蔣幹這個人,還是很有用的!”

“對淵蓋蘇文實施反奸,問題是他有什麼值得利用的地方。我們想達到什麼樣的效果。”崔敦禮開口問道。

“記得本王說過冷戰,拉高句麗進入冷戰狀態,就是本王要的。本王有幾個棋子,正好幾位幫着參詳一下。有什麼不足的地方,你們負責,本王就不管了。”李元興又把麻煩的事情推出去了。

“第一個棋子,耀州有一些個工匠。他們是高句麗的死忠,這些人是以後註定就是敵人。就算是高句麗永遠消亡了,他們也是一個麻煩。所以,本王準備讓其中一部分人回到高句麗,而這些人,掌握着初級蒸汽機的製造方法。”

“蒸汽機!”崔君肅等三人相互看了看。

這樣的神器給高句麗人,李元興是瘋了嗎?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正如李元興要把玉米給百濟一樣,這絕對不是瘋狂,而是一個巨大的陷井。

問題就在於。這個陷井的真像是什麼?

“半島就是一個礦島。不說金銀之類,還有許多非常好的礦石可以有大用。半島那裡的煤、鐵也是極多了,但前期開發很辛苦,畢竟這些東西全是在地下的。光是挖地面上的石頭就需要大量的勞力。”

三位重臣都沒有說話。聽李元興繼續講着。

“蒸汽機用處有多大。不用我詳細再解釋。耀州是因爲有本王在,所以纔可以在幾個月時間製造出來。但就是這個幾個月時間,之前耀州作了多少輔助工作。所以高句麗最快也需要一年才能造出樣機來。”

聽李元興說到這裡。崔敦禮接口說道:“火車用的那臺,當時消耗了精鋼三十噸。有些零件製作的不夠精美,自然是需要重作的,還有一些下角料。回收之後,最終的消耗大約在八噸左右。”

噸這個詞,王及善與崔君肅完全不懂,大唐還沒有這個概念。

“這是耀州新的計算方式。一錢的重量標準化,十錢一兩,十六兩半一斤。一噸就是一千斤。這樣更方便計算一些,糧食用擔,這鋼鐵用擔就不合適了。所以有了噸這個字。”崔敦禮解釋着。

大唐的一噸,不同於現代的一噸。

差不多就是七百四十五公斤左右,既然在大唐,李元興還是使用了大唐的計量方式。

只是講一些非常不合理的作了調整。

四十噸,在崔君肅的理解上就是,四萬斤精鋼。

“他高句麗不是買走了三萬斤二等與三等精鋼嗎?那樣的材質製作蒸汽機,只會有一種結果,就是炸爐,一等精鋼才行。”

“然後,他們會去挖煤,但是他們卻不懂得怎麼挖,這個過程他們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這個時候,本王的第二顆棋子就會起作用。”

第二顆棋子,三人都來了興趣。

“第二顆就是趙言德,這胖子臉白心黑,比那煤還黑。只是他取得了淵蓋蘇文的信任,第一步就是將挖煤之法獻上。第二步就是鼓動淵蓋蘇文作高句麗的曹操。第三步,就是拉動高句麗與大唐的軍備競賽!”

“他可靠嗎?”崔君肅知道,趙言德就是那個被李元興比作趙高的小人。

李元興笑了:“他非常可靠,因爲他知道,誰纔是他的主子。再說萬一,他就算投靠高句麗也無所謂,高句麗爲了與大唐一爭,軍備競賽是一定會被拉起的。”

“殿下的棋子不止是這兩顆吧!”

“第三顆,金蔓青。”李元興說到金蔓青的時候,有一些得意。

“金蔓青?”這下,三人都無法理解了,這個已經鐵了心投靠大唐的原高句麗王室醫女,她除了對藥材有一些才能之外,她還能幹什麼。

李元興大笑:“四個字,衣錦還鄉!”

懂了,三人都是高智商的人物,李元興的作法他們完全是懂了。

“殿下英明,果真是一環套一套的計謀,從三國演義這評話出現開始,殿下就在佈局。後有東市之事,讓天下人看到大唐子民的強勢。再有樂民園三國演義的影畫,再就是報紙上曹操此人之論,一年前送到高句麗的趙言德,更是殿下的佈局!某服了!”崔君肅這話是真心的。

李元興對高句麗還真是狠,一環又一環的套着。

李元興很自豪:“其實,還有一些小細節。比如這次讓耀州安排幾十個女奴工遊長安,讓長安的百姓,還有各邦的使節習慣了耀州奴工在長安的事實,到時候安排那幾個高句麗死忠遊長安之時,就看李常怎麼安排高句麗人和他們接觸了。”

“果真是高明之舉!”

“再說第四顆棋子,崔氏。不知兩位以爲如何?”

“此事,清河一族更合適。漢末崔氏遠行,我們博陵南下,清河北上。拉個親戚,讓他們感受我華夏之威。一但淵蓋蘇文真的作了高句麗的曹操,那麼半島崔氏必然會被打壓,到時候就看他們如何選擇了。”崔敦禮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崔君肅倒是也認可。

“不用看他們如何選擇,我清河崔氏不在乎多這一個分支。高句麗滅亡之後,他們忠於大唐,忠於家族,也給他們一個地位又如何。半島也是需要有人去管理的。以蠻夷治蠻夷,卻是上策。只是他們禮不精,學不深,倒是應該再有些長進!”

崔君肅知道自己佔了一個大便宜。

一但收服半島崔氏,那麼在半島的利益崔家就有了保障。

更何況,半島崔氏還分爲南崔與北崔。南有新羅崔氏,北有高句麗崔氏。新羅崔氏已經投靠,正暗中派人前來秦王府。

“敢不敢在報紙上宣傳一下,前隋無道,我大唐代天行道。簡單點說就是一句話,造反有理!”李元興這話嚇的三個人都準備裝暈,可李元興卻不放過他們:“再想辦法讓高句麗百姓知道,高句麗王室無道?”

“此事,需上報聖上。再天英閣議!”王及善想了想,似乎有可能,只要控制尺度,不要太過火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只是這議論造反不合適,只說替天行道倒也可行,不過最終的決定權卻在李二。

內容的審覈與細節,放在天英閣討論一下。

說到這裡,已經算是將所有的問題都說清了,三人也不留,起身告辭了。

出了天策上將府的門,原本已經是到了宵禁的時間,可卻還有馬車擡着燈籠正往樂民園那裡去,許多貴族更喜歡夜裡去樂民園,僅是那通宵都如白晝的光亮,就已經讓許多詩人寫了無數詩篇了。

“這旬日,似乎還要八天才到!”王及善感慨了一句。

旬日,是長安的官員們休假的日子,王及善也有些期待在旬日前夜去樂民園了。

天策上將府內,李元興搖了搖鈴。

“殿下有何吩咐!”蘭秋從門外進來,站在門前下首的位置。

“去把元景、元昌給本王叫來。”李元興吩咐了一句後,目光又移到了地圖上,他還真的想在長安與成都之間開一條路出來,就算有難度,也是不得不開的。

李元興要找人,要傳誰過來問話,天策上將府自然會有人去辦。

wωw• t t k a n• ¢ ○

而且不存在找不到人,叫不過來這種問題。

那怕現在是三更半夜,李元興要見,天策上將府也能把人帶到李元興面前來。當然,有些人用的是請,有人則是傳。

事有輕重緩急,李元興如果半夜要找李靖來,不用人催李靖也會第一時間趕過來,能在半夜找自己,必須是天大的事情。別說是李靖,朝中大臣都不會有怨言,他們至少還能分清什麼是國事,什麼是急事。

可元景、元昌卻有些特殊。

李氏皇族,李淵的兒子,其中一位還是什麼貴妃的兒子,後世的記載是精通書畫。按排名來算,把李元興除外,他們就是老六、老七。原先的排老五的得病早死了,而李元興這個五郎排法也沒將其他的兄弟算在內。

秦王府的近衛要找人,自然不可能找不到。

正在踏雪樓穿着便服的李氏幾個兄弟正在與不知道是那一家富商的紈絝子弟爭座位之時,一個軍士出現在他身旁:“六郎、七郎。我家五郎有請!”(未完待續。。

第427節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745節 全明星陣容第143節 尋寶去!第421節 能把十二金釵嫁了不第590節 聰明人的計謀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723節 窮人不交稅第270節 大唐的婦女革命第841節 末日之皇第248年秦王聘禮第二更第502節 大唐子民下第13節 被震驚的貴婦們第481節 金融改革(一)第588節 巨獸初現第605節 瓢把子第461節 騙局還是奇蹟第367節 驅逐第102節 程魔頭空城計第247節 納徵第742節 長安第547節 百姓情第99節 秦王犯險第451節 點石成金術(二)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331節 面子、裡子第472節 神奇的火第299節 耀州紀第238節 涼州定第261節 秦王親民第290節 獻給李淵的禮物第462節 把記者全部關起來第658節 女官第678節 這是任務?第344節 炫富門!第381節 戰黃河(三)第779節 大唐第一島鏈第755節 惡趣味的大唐皇帝第114節 回紇使者第391節 似是而非的寶藏第780節 股市開第586節 大唐第一件鎮國之寶第577節 出門前殺殺人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691節 貴客來倭第886節 二伯到訪第202節 秦王的野餐第259節 孤第55節 男人與女人的學問第907節 一切都因爲愛第187節 李元興‘碩士’一第216節 失算呀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285節 大史記第329節 工具!第219節 秦王微服商會街(下)第453節 極限第509節 債第400節 女道雪晶第281節 杜如晦的病情第510節 第一個留學生第719節 獨木橋第449節 加糧稅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162節 不是朋友第740節 八菜一湯第820節 天英閣監國(中)第542節 秦王空中堡壘第674節 耽羅國第583節 一丈長的骨頭第239節 秦瓊不信佛第734節 驚天陷井第452節 點石成金術(三)第161節 我掙到錢了第857節 美洲合建港第338節 悲慘之夜第329節 工具!第709節 太原王家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382節 寒冷的春雨第872節 李元興回來了!第127節 妙應真人第651節 長安城出大事了第783節 天高皇帝遠第778節 擴土之策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883節 藍天白雲第796節 對外第一炮第894節 傳承的使命第279節 青黴素的五年計劃第581節 農田北移第462節 把記者全部關起來第173節 上位者禁小善第332節 王八拳第一式後記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701節 明月公主的萬言表第310節 大唐第一次國民大會第109節 李元興的坑(三)第124節 大唐秦王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