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2節 血肉長城

長江許多地段都沒有堤,所以也沒有決堤一說。

依然還在洞庭湖,湖區東北。

這裡有唐朝嶽州城,城本就在高處,湖水對城的影響卻不算大。可城外一處山坡下,一個滿頭白髮的老者卻固執的站在風雨中,任憑誰怎麼勸,也不願意離開半步。

“老常頭,有什麼舍不下的!走吧!”

常姓老者依然沒有動,眼睛盯着自己的窯。

一隊軍士這時也過來了,帶隊的隊長大喊着:“快離開吧,這裡馬上就被水淹了。”

“不走,死也不走!”老常頭怪叫着。

“架走!”兩個軍士過來就架人。

“你們放下我,這是要砍頭的。太上皇他老人家在去年茶會的時候,稱讚了我們的茶杯,我花了三個月準備泥作坯,又花了一個整整一個月這才完成,就差兩個時辰,就差兩個時辰了。這是獻上的貢品呀,貢品呀!”

兩個時辰,這是給太上皇的。

幾個軍士猶豫了。

隊長卻四下看看,拿起一個桶裝滿一桶水,直接就倒進了窯裡:“架走。”

“你混帳,混帳呀。我的窯,我的杯呀!”老常頭喊了幾聲之後,就暈死過去了。隊長卻大聲說道:“秦王殿下有令,任何東西也沒有人金貴。這老傢伙只要活着,可以十爐一百爐的繼續燒,死了什麼也沒有了。”

對呀,活着可以繼續再燒呀。

這窯裡的徒弟、大工、小工們趕緊收拾重要的東西,將那些搬不走的堆在一個房間裡,然後用木頭堆在門口,幾個徒弟背上老常頭,快速的跑着。

洞庭湖基本上沒有多少堤的,可幾個大城這裡,卻有。

嶽州,也是大唐名城。

就說這個窯,也是大大的有名,從漢代開始一直就到現在,燒下的青瓷敢在全大唐拼到前五,個別精品拿到過青瓷類第三,也是州縣裡記載過的名窯。

許多人都爲這一爐感覺到可惜,因爲還有兩個時辰就開窯了。可惜歸可惜,此時還沒有人知道,後世有加水燒瓷的作法,特別是銅紅釉。老窯匠的釉料用的長石、高嶺土,還混入了一些銅粉。

這突然出現的水,在沒有滅的爐火之中,產生了一些變異。

整窯大部分的瓷器都損壞了,卻有那麼一兩個保留了下來,卻也成爲幾乎再沒有辦法燒出的當世精品。這自然是後話。眼下就說,老窯匠被強行拉走,所有這一地區的村子全部被清空。

“報告,所有村子都被清空。”

長堤上一位正在指揮的將軍聽到這話點了點頭。此時的堤已經加高到了十五尺,也不知道用掉了多少草根,扔進去多少石塊,能不能擋得住,誰也不知道。

婦孺們擡着晚餐過來了,堤至少在眼下是安全的,除非再有連續幾天的大暴雨。

只要這道堤不倒,嶽州城就不會有事。

一個普通的校尉,接過熱粥喝了一口,回頭看了一眼堅固的堤壩,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好在早有準備,否則不可能這麼短時間內堆起一丈五尺高的堤壩。保護住嶽州,有可能的話,也護着周邊二百里的村子。

這時,一個普通的軍士突然衝到堤壩上,扯開嗓子高聲的唱着。

昏醒百年、華夏已漸醒;放下天下,誰人甘臣虜自認;……

一首李元興無意間唱出,李嵐姍改詞,請了長安十多名曲詞大家精修。以五胡亂華爲背景,一曲原本後世的《萬里長城永不倒》全大唐版出現。

唯一一字沒動的兩句,就是萬里長城永不倒,千里黃河水滔滔!

不是李元興的要求,也不是李嵐姍的建議,這是長安衆多詞曲大家都不願意改動的字句。華夏文明發源於黃河,長城就是爲了抵抗外敵。五胡亂華,斷送了多少華夏文明,長城只是一道石牆。

那怕這道牆有多修建,也只是一道牆。

大唐皇帝李二說過,大唐皇宮沒有圍牆,這用來防禦的圍牆再高再厚,也只是一道石牆。而長安的百姓,卻是最堅實的護衛,所以皇宮不要圍牆。

大唐秦王李元興也說過。

萬里長城只一道牆,可長城卻是一種信念,我大唐鐵軍鑄起的血肉長城,才永不倒。

長江沿岸,二十萬大唐軍士,連同當地近百萬青壯勞力,手挑肩扛,男女齊上陣。將所有的要害的位置上,堆起了一丈五高,寬五丈的沙袋人工堤。

嶽州城。

“府尹,必須要動軍糧了。”

每個州縣,糧庫之中都分爲普倉,軍倉。軍倉不要十萬火急,是絕對不會輕鬆動用了。手下來這樣來報,就代表着官倉已經見底了。這才短短十天時間呀,糧倉就見見底了。

“空了?”嶽州府尹有些不相信,他的糧倉之中存了足有二百萬石的糧食,怎麼可能才十天時間就空了呢,難道有人作了假賬,或者是有人在暗中搞鬼。想到這裡,嶽州府尹拿出一份電報:“傳令下去,聖上有聖旨,任何人敢發災難財,抄家,砍頭。”

“府尹您先別急,糧倉之中分爲上中下三等糧,而且還有米、面、玉米等各種糧食。眼下官倉之中,只是中下等糧用盡,上等糧還沒有動。但就算動了,依現在的情況也最多就是五天時間,這些上等糧,都是可以保存一年以上的。”

“買糧,倉庫之中有足夠的錢幣。”府尹倒是立即下了決心。

上等糧,其實就是當年的新糧,而且是成色非常好的。下等糧是去年的陳糧。

“扛傢伙,上堤!”突然有人敲着鑼,滿城的高喊着。當下,許多幹了一天活纔回到家的人提着工具就衝了出來,府尹聽到這話臉色發白,這樣臨時堆起的堤有某處並不結實也是不是什麼意外的事情。

可雨連續在下着,那湖水距離堤頂只有不到三尺了。

一但出了一處口子,那嶽州城就危險了。

“隨時準備堵城門。”嶽州府尹高喊着。然後也出了府門,跟着人流往城外跑去。

沒跑幾步,一道水浪涌來,將幾百人都衝倒在地。

“完了!”嶽州府尹心中一涼,轉身就下令:“擋城門。”

城門關閉,然後立即就堆上一個個的沙袋,出城的人上城牆,再從臨時建成的木架上跑下來,明知道可能是決堤了,可嶽州城的人依然一個個的衝了出來。

那位老常頭也醒了過來,衝着徒弟們高喊着:“去上堤!”

用人牆擋洪水,再填石。並不是李元興教的,也並沒有人知道洛陽水災的時候曾經有人這樣做過。

這一軍的士兵只是知道,他們接到的軍令是,戰洪水,保嶽州。

“上堤呀!”看到幾百個唐軍士綁着繩子跳到水中,無數的聲音從四面八方喊了起來,不到幾個呼吸的時間,就有數百塊石頭,數百個沙袋被送上了來。十人一隊,擡着長長的木樁,從遠處飛奔而至。

人力能勝天嗎?

洛陽水災一直以來都是說書匠嘴裡的一個故事,可真正當這個故事到現實中的時候,有人懷疑這故事是真實的,也有人懷疑這故事是假的。

“萬里長城永不倒!”當水中有一個軍士高聲的唱着,無論是因爲害怕,還是爲了提高士氣,他在大聲的唱着,嚴重跑調的聲音也引得許多人跟着一起唱了起來。更多的人涌上堤壩,無數的石頭與沙袋扔在水裡。

眼看着那決口越來越少,一直被完全擋住,堤壩上突然暴發出驚天的歡呼聲。

那幾百個唐軍被拉了上來,就那樣躺在泥水裡,臉上流露出笑容。

一道萬里長城永不倒再一次被唱起,十幾萬人的超級大合唱,連嶽州城內都能夠清楚的聽着。有這樣的唐軍,有這樣的鐵血長城,身爲大唐子民而驕傲。

在歌聲之中,突然有人高喊着:“我,我有糧食!”

有糧食?這是什麼意思,那高喊之人周圍的人都停止了歌唱,許多視線都盯着那瘦如材,穿着麻布衣服的男子身上。這人是個大地主,而且還是很大的地主,嶽州城中不認識他的沒幾個。

他有三個兒子,四個老婆,七個兒媳婦,卻沒有一個孫子。

有許多人說,這他是太吝嗇,而且從來不作善事,所以上天在罰他。

不管這個人是不是吝嗇,只要他有糧食。當下嶽州府的主薄就衝到了他的面前:“有多少糧食,嶽州府買了,河堤工地上的糧食已經不多了。”

“我,不賣!”那乾瘦的吝嗇鬼一字一句,極爲堅定的說着。

周圍的眼神全變了,這傢伙依然還是老樣子。可他不賣能如何,大唐不允許強買強賣,而且個人財產也有相應的保護法令,除非是極大的原因,影響到國本了,纔可以臨機。但眼下,軍糧倉的還是滿的,而且軍倉是普通糧倉的五倍。

很快,府尹也過來了,冷着臉說道:“兩年前,派發仙糧種的時候,你厚着臉皮,手段用盡一口氣就給你家裡住下了五萬畝。你把糧食賣了,給你一個高價。”

“不賣!”乾瘦的吝嗇鬼語氣堅決。

正在府尹想發火的時候,這位突然來了一句:“我捐,捐了!”一句捐了,驚呆了幾百人,這種傢伙也會捐,也會作善事?

“我捐,一千萬石!”一千萬石,巨大的數字嚇呆上千人,嶽州府尹真的懷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聽錯了。可那位高喊着:“我捐一千萬石,全是上等玉米和土豆。”

第12節 長孫氏的喜悅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376節 十歲的四等匠第450節 點石成金術(一)第847節 苦與樂自知第56節 大唐富國計劃(一)第57節 大唐富國計劃(二)第154節 定計三年第720節 蛋疼的考試第630節 遣唐使第378節 病危的老將第761節 唐軍新年第510節 第一個留學生第114節 回紇使者第885節 核心技術第796節 對外第一炮第297節 盛世大唐第587節 李氏的榮耀第796節 對外第一炮第529節 輿論施壓百濟使節第528節 秦王的筆之刃(三)第484節 金融改革背後的大陰謀第188節 李元興‘碩士’二第496節 是誰不安份第653節 公開的體測第602節 秦王府掛起了戰旗第37節 狂熱的大唐商人們(二)第903節 戒日帝國第410節 蓋棺定論第637節 起飛第576節 秦王出遊第204節 又厚又黑第148節 唐玉米第227節 這是謀殺!第264節 小小一坑第745節 全明星陣容第473節 人生需要節奏感第790節 唐軍英武第617節 貞觀元年的除夕第240節 秦王出手第228節 身世第392節 板車,板車第489節 一箭四隻鳥第550節 樂民園開園前一日第52節 秦王大計第702節 翡翠出世緊急通知第459節 軒轅神功(一)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748節 用技術玩陰謀第333節 軍神要出征第40節 李元興與魏黑子的雙簧第659節 大唐女子爵第632節 倭人小策返每544節受審第57節 大唐富國計劃(二)第64節 古城第一紈絝第572節 現代的新年夜第134節 新戰幕的拉開第776節 一個機密的消息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90節 真投降、假投降第305節 民族第763節 邊戍(上)第146節 星君小秘第641節 丹東城的晚餐第697節 飛舟上的賭石第732節 先鋒戰第807節 小店搬家第182節 六十四本表章第535節 上邦大國的面子第104節 火計(二)第680節 倭島的佔領計劃第106節 火計(四)第182節 六十四本表章第98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681節 李元興的人口賬本第878節 排槍三段擊第327節 大唐春耕第32節 爲了那些大唐的莊戶第688節 棒子的泡菜危機第722節 大唐第一次農業擴大會議第700節 李元興的石頭第858節 急務!第664號朝堂上的暗鬥第624節 壓歲錢第403節 鐵腕軍管區第44節 火星與地球的激烈碰撞第18節 閒人打架的重武器第596節 真正的戰略經濟學(下)第334節 春耕忙、彈劾多第772節 教科書式戰鬥第168節 爭牛!第709節 太原王家第892節 醫仙臨世(二)第180節 打架,打羣架第511節 大唐第一女醫第381節 戰黃河(三)第4節 又穿越了?第150節 手中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