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遣唐使

bookmark

餘額不足

想要將《資治通鑑》這個大部頭寫完,絕非一朝一夕的功夫,杜睿雖然能將司馬光版的《資治通鑑》大部分都背出來,但是如果照抄的話,杜睿卻也不甘心,不提那些在後世引起過廣泛爭議的瑕疵,便是文中的一些修飾詞匯,杜睿便也不甚滿意,他要做的不是牽強附會,而是像呂不韋修《呂氏春秋》一般,逐字逐句進行推敲,論證,力爭將這部書儘可能完美的著成。

杜睿首先要做的便是蒐集史料,而杜平原便成了他的助手,原本整潔的書房,短短几日便變得雜亂不堪,到處都是杜平原蒐集來的史書,文獻。

如今這書房,除卻杜睿與杜平原,和隨時侍候的寶釵,黛玉之外,便是李承乾來了,也不能隨意出入。

“承明!你這書房到是藏了什麼玄機,爲何如今連孤也進不得了!?”

杜睿越是不讓進,李承乾便越是好奇,也不知道杜睿究竟在搞什麼鬼,忍了幾日,終究還是忍不住,問了出來。

杜睿賣了個關子,笑道:“此時尚不可說,到時殿下便知道了!”

李承乾見問不出來,也是百爪撓心,不過好在他知道杜睿的脾氣,只好不再問了。杜睿見狀,也不多說,便開始授課。

授完課,又到了說書的時間,杜雲蓮等人早在外面候着了,見杜睿招呼,便趕緊拿着各自準備好的小板凳,到了前廳坐好。

這回書說的是三藏法師奉了皇命,到西天取經,不過應有的改動自然是少不了的,如今方是大唐貞觀四年,玄奘和尚剛剛出發,還沒回來,而且玄奘還是偷渡出去的,見不得光,自然不能用在當今這個時代,所以杜睿便改動了一些,將發生在唐朝的事,改到了兩漢時期,雖然牽強附會,但《西遊記》本身就是神話故事,倒也說得通。

一直講到三藏法師在兩界山遇虎,杜睿一拍醒木,便不再講了,像往常一樣收拾東西,杜雲蓮等人知道杜睿的脾氣,便是求也求不來更新,只好悻悻的去了,等着明日再來。

“承明!這佛家經義便是如此好,還需萬里迢迢去往天竺國去求?”這個問題在李承乾的心中已經憋了好長時間,如今忍不住問了出來。

杜睿聞言,笑道:“先秦時期,華夏有諸子百家,百家爭鳴,這佛家說起來,也不過算得上是外來的流派罷了,雖是起源於天竺國,然自漢以來便傳入中土,甚是興盛,佛家的經義導人向善,這一點是好的,然佛家卻主張斬斷七情六慾,這一點比魏晉時期那些隱士要求避世更加要不得,這人要是連慾望都沒有了,這國還能是國嗎?便如當今聖上,如若無慾無求,何時才能北伐血恨?所以無論是何種流派,唯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方是正理!”

李承乾想了想,道:“這便如承明此前所講的王道,霸道之分一樣,唯有選擇適合的,方是正途!”

杜睿點頭道:“小弟所講的《西遊記》不過是個神鬼故事,殿下切不可當真,這佛家有些地方是好的,但是有些地方確實大惡,便如當今,這佛家寺院不交稅,不當役,卻佔着大片良田,如若任期發展下去,這還了得!”

杜睿可不想因爲一部解悶性質的《西遊記》,便將李承乾教導成一個佛教徒,是以連忙將佛家的優點,缺點逐一講了出來。

李承乾聽過之後,沉思道:“既如此說,這佛家卻是要好好控制一下了,等孤回宮之後,便給我父皇上一道奏摺,嚴明其中的厲害!”

杜睿聞言笑道:“這便好!這便好!”

李承乾也是一笑,接着道:“那三藏法師不遠萬里去天竺國求取真經,如今卻也有一小邦來我大唐取經來了!”

杜睿聞言一愣,詫異道:“哪個小邦!?”

李承乾回道:“便是與遼東隔海相望的倭國,前朝時,也曾派過遣隋使,如今我大唐定鼎天下,便又來虛心求教了!”

李承乾說着,臉上掩飾不住的自豪,大唐威服四夷,方使萬國來朝,身爲大唐的儲君,李承乾也是與有榮焉。

不過杜睿卻沒有李承乾那般好心情了,他知道李承乾所說的小邦,便是後來的日本,而那些來人,便是遣唐使。

從公元七世紀初至九世紀末約兩個半世紀裡,日本爲了學習中國文化,先後向唐朝派出十幾次遣唐使團。其次數之多、規模之大、時間之久、內容之豐富,可謂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舉。後世一些無良學者還將遣唐使,評價爲推動日本社會的發展和促進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貢獻,結出了豐碩的果實,成爲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但是在杜睿的眼中,這些來人可不是懷着什麼好心思,全都是強盜,是來竊取中華文化瑰寶的,後來的事實更證明,這些倭人從中國學去了那麼多文化精華,然後當中國遭遇動亂之時,每次都是第一個跑過來攪擾。

明萬曆年間,如果不是兩次支援朝鮮退倭,消耗了大量國力的話,大明也未必會被一羣茹毛飲血的通古斯野人給滅了。

杜睿仔細回憶着史書上關於這段歷史的記載,唐朝代隋以後,日本沿襲遣使入隋的舊制,遣使入唐。630年,也就是唐貞觀四年,第一次遣使,最後一次在838年,也就是唐開成五年。

後來到894年,唐幹寧元年,又準備派遣,已經任命,由於菅原道真諫阻,遂從此正式停止遣唐使。

從630年到894年,二百六十餘年間,除三次任命而未成行外,抵達長安的日本使臣,兩次是送唐使臣回國,一次迎遣唐使歸日本,正式的遣唐使計有十二次。使團成員除約半數的舵師﹑水手之外,還有主神﹑卜部﹑陰陽師﹑醫師﹑畫師﹑樂師﹑譯語﹑史生﹐以及造舶都匠﹑船師﹑船匠﹑木工﹑鑄工﹑鍛工﹑玉工等各行工匠。

如今來的正是第一批遣唐使,如果杜睿沒有記錯的話,那正使便是犬上三田耜與藥師惠日兩個倭人。

雖然如今這時節,日本對於中國還是畢恭畢敬,虛心求教的,但是其國小民弱,地緣等問題就決定了,這些倭人肯定不會甘心永生永世縮在中華的羽翼之下,只要有機會,他們肯定會反噬一口。

李承乾見杜睿臉上的神色,陰晴變換不斷,便道:“承明!你這是爲何?”

杜睿道:“殿下!聖上對那些倭人,如何對待?”

李承乾道:“已安排到了鴻臚寺,明日便要召見!”

杜睿點點頭道:“那麼殿下如何看待?”

李承乾道:“小邦仰慕天朝文化,虛心來學,自然是好的,只是孤這心裡卻總覺得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杜睿忙道:“殿下!倭人來學我華夏的禮儀文化,這倒也沒什麼,怕只怕醉翁之意不在酒,其如若要求學我大唐的築城,造船,冶煉,舟橋,造紙,農耕,醫藥,似這般要緊的東西,萬萬不能教!”

李承乾詫異道:“這是爲何!?”

杜睿回道:“殿下便不曾聽過一句話,叫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嗎?我大唐要想永久傲立於世間,首先要保證的便是我們的技術優勢,只有我們在技術上優於別的國家,那麼他們便永遠只能匍匐在我大唐的羽翼之下,特別是這冶金之術,殿下想想,如今我大唐兵甲之利,冠絕天下,如若被人學了去,倒是造出好刀利刃來砍殺我大唐的兵士,這不是資敵,是什麼?”

李承乾聞言,不禁驚叫了一聲,道:“好險!那些朝中的大儒們一個個的都鼓動父皇,說什麼施仁德以教化四方,彼既來學,當無所不可教之。要是真像他們說的那般做了,纔是誤國誤民,孤這就入宮去見父皇!”

第100章 蜀王之謀第六十八章第28章 忠臣第85章 殲滅頑敵第13章 惡奴第62章 希臘火第42章 三條妙計第31章 對策第76章 講個屁和第30章 陳三事續第90章 汝南公主第18章 身後事第四十三章第10章 善後第30章 搶灘登陸第33章 柳暗花明第83章 紛紛攘攘第22章 君子之道續第63章 夜襲第51章 密謀第94章 勇能搏虎第62章 羅敷有夫第66章 葉齊德第22章 心有所屬第19章 事後餘波第77章 陰損第30章 土著問題第70章 碩鼠第43章 定計第12章 消失?第43章 焚書坑儒第四十一章第35章 離亂人,富貴狗第九章第53章 解放奴隸第六十五章第十一章第38章 日不落帝國第37章 杜府四春第1章 我們回家了第67章 追隨第60章 媚娘心思第三章第二十五章第8章 不想起名第五十四章第15章 完結第1章 洗牌(上)第76章 講個屁和第42章 三條妙計第四十五章第2章 杜家有子第71章 暗戰第33章 臨兵鬥者第21章 把妹第6章 狼子野心第8章 晉王來訪第29章 尚武精神第54章 術數第五十章第62章 希臘火第三十二章第71章 密談第12章 消失?第76章 這孩子叫狄仁傑第13章 太子遇刺第62章 希臘火第28章 佈局第19章 事後餘波第35章 安市之戰第9章 意外來客第七十八章第57章 何懼武氏第54章 三站而下第35章 有教無類第二十六章第42章 父與子第62章 善後事宜第61章 出師表第47章 你讓朕爲難了!第66章 回朝第五十一章第36章 天下洶洶第20章 鬆贊老布第65章 教訓淫僧第五十七章第四十六章第71章 戰戰兢兢的倭國第14章 南下第四十三章第19章 父子之國第四十六章第四十章第39章 死而不僵第63章 一觸即發第32章 泉蓋蘇文第44章 平息第七章第44章 大刀闊斧第63章 再生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