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

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

宋國公府。

天色已晚,李適之、李霅和李玉瑩還在挑燈等待。

管家趙宗一直在門口看着。

當李瑄的白馬停在宋國公府門前的時候,趙宗立刻回去通稟:“七郎已歸!”

奴僕們連忙上前爲李瑄牽汗血寶馬!

“七兄!”

李玉瑩飛快地跑出來。

一別又一年未見。

遠隔山水,無盡的思念。

到現在,她也只能聽從遠方傳來的故事,與其他的士女一樣。

“玉瑩亭亭玉立,出落成大姑娘了!”

李瑄每次回來,都能明顯看出李玉瑩的變化。

對於唯一的妹妹,李瑄也喜愛得緊。

“幸好有七兄的威名,不然此次回來,七兄就看不到玉瑩,玉瑩也看不到七兄了。”

李玉瑩剛與李瑄見面,歡喜與激動一瞬間落下,突然間,淚水無聲無息地流下臉頰。

她語言變得哽咽,頗爲委屈。

“玉瑩這是怎麼了?”

李瑄不解,明明是久別重逢高興的時刻,爲何露出這樣的神情?

這時,李適之走出來!

“孩兒拜見父親!”

李瑄向李適之一拜。

“玉瑩,爲父有事向你阿兄說,你早點回去休息,明天阿兄下朝,再與你玩耍!”

李適之將李瑄扶正後,向李玉瑩吩咐一聲。

李玉瑩雖然不情願,但她還是聽從李適之的話。

不比懵懂的時候,男人們都要以功名爲重。

李適之說完,帶李瑄進入前廳之內。

“父親近來身體可好?”

李瑄最先問李適之的身體狀況。

“爲父能吃能喝,悠閒自在,好得很!”

李適之笑着向李瑄回答。

“父親,剛纔玉瑩說的話是什麼意思?”李瑄這才問李適之剛纔李玉瑩的反常舉動。

“韋左相有一名親信大臣,不久前上奏聖人將玉瑩封爲公主,與契丹王和親。還好聖人在朝堂上沒有立刻同意,事後爲父去興慶宮,向聖人陳述玉瑩年紀尚小,不懂事,聖人很痛快的沒讓玉瑩去和親。而是選擇外孫女爲靜樂公主,和親契丹!”

李適之向李瑄說道。

聖人也是看在他們一家的面子上,沒有爲難李適之。

長安的王公之女,都知道嫁給粗鄙的胡人不好,特別是如契丹、奚族這種連個城池都沒有地方,去了就是受風沙之苦,沒有任何娛樂。

哪像長安,可以去公主王府,觀看蹴鞠;可以讓去參加各式各樣的宴會,觀看才子們吟詩作賦,觀看舞蹈。還有射覆、投壺、樗蒲等等遊戲。

以及逢年過節的時候,各種遊玩賞樂。

大唐與契丹的關係又不是很好,天寶元年王忠嗣剛打敗契丹、奚聯軍。

契丹反叛大唐,也是時有發生的事情。

所以宗室女子、外戚女子都對和親敬而遠之。

就像與靜樂公主一起,和親嫁給奚王的宜芳公主一樣,馬車離開長安時寫下“妾心何所斷,他日望長安”這種的離愁之句。

但被選中,皆迫不得已。

李隆基肯定不捨得用自己女兒去和親,必然會在宗室中挑選。

“韋堅這是想幹什麼?”

李瑄得知事情的原因後,怒不可遏。

他知道歷史上天寶四載,李隆基以外孫獨狐氏爲靜樂公主,嫁契丹王李懷節;甥楊氏爲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寵。

奚與契丹,本就桀驁不馴,只是被迫投降。

安祿山爲求邊功,剛和親沒多久,就開始劫掠奚和契丹的部落。

使李懷節和李延寵,殺公主叛唐。

可憐的兩位公主剛和親不久,就瘞玉埋香。

這也給安祿山名正言順的出兵理由。

滿朝文武,誰不知道李玉瑩是李適之唯一未出嫁的女兒,李瑄的妹妹?

一般和親的,都是沒有實權的王公之家。李適之雖然罷相,但換作李瑄如日中天。

李瑄非常氣憤這種事情發生在身邊。

“七郎不必生氣,韋左相托人告知,提出玉瑩去契丹和親的大臣事前並沒有告知他,他懷疑這名大臣失去節操,投靠李林甫。目的是讓我與韋左相決裂!”李適之將此事的原委告知李瑄。

雖另有隱情,但如果此事成定局,必與韋堅生間隙。

“韋堅能否遏制住李林甫的權勢?”

李瑄怒氣稍減,這樣看八成是李林甫的授意,用來噁心他。

李林甫那麼多未出閣的女兒,怎麼不嫁出塞外一個呢?

“據說韋左相過得很艱難,親信已被拔除許多,現刑部侍郎都已經是李林甫的人。李林甫的手段高明,能讓聖人在不經意間,就除掉一名韋左相的親信。這也是原本屬於韋左相的心腹,另謀出路的原因。”

“在韋左相拜相,皇甫惟明拜兵部尚書後,世人本以爲李林甫會轉變弱勢,韋左相是個能人。現在朝野都很失望!”

李適之無奈地說道。

口蜜腹劍,總是讓人防不勝防,許多大臣在三言兩語間,掉入李林甫的陷阱之中。

韋堅在一些事情的敏感度上缺乏,在服務聖人,領會聖意上,慢李林甫一步。

這一切李隆基看在眼裡,他認爲韋堅能力上弱於李林甫。

重要的事情,李隆基依然讓李林甫去做,而韋堅在李隆基心目中是輔佐李林甫的副相。

李隆基的這種潛意識成立後,怕是在李林甫死掉之前,韋堅都很難壓李林甫一頭。

參考開元初姚崇與源乾曜的例子,在李隆基心目中源乾曜不如姚崇,事事以姚崇爲主,等姚崇死後,源乾曜才翻身。

“這段時間,孩兒在河隴想了很多。韋堅太子大舅子的身份,讓我如履薄冰,不敢去幫助他,哪怕是傳信,也怕走漏風聲。現在看來,韋堅註定不是李林甫的對手,或許到時候會發生意想不到的大事情。父親以玉瑩這件事,與韋堅和太子一黨斬斷聯繫。以後我會想辦法對付李林甫!”

李瑄在燈燭搖晃之中,思慮良久後,向李適之提醒道。

等哪天李隆基疑心病上頭,懷疑韋堅和太子有勾結,那將會牽連許多人。

和他們一派,真是玩火。

此次韋堅的親信,提出讓玉瑩和親。從李適之的語氣中可以得知那是韋堅的心腹。

心腹都能被李林甫策反,這還得了啊!

歷史上韋堅沒有拜相,搞了一手漂亮的廣運潭盛會,讓李瑄對他抱有希望,現在看來,是他想多了。

“爲父該如何?”

李適之和韋堅關係不錯,但他更相信李瑄的判斷。

玉瑩差點被和親,讓李適之對韋堅很失望。因爲當時在朝堂上,韋堅竟然沒有出列阻止。

如果韋堅被李林甫鬥倒,要牽連衆多。他被牽連倒無所謂,就怕蒸蒸日上的七郎,失去聖人的信任。

足足想了半刻鐘後,李適之才向李瑄問道。

“以後在宴會上,不要理睬韋堅。甚至在與聖人說話的時候,埋怨韋堅要玉瑩和親,做出不和睦的樣子。”

李瑄回答道,想與一個人決裂太簡單了。

大臣與大臣不合,是李隆基願意看到的事情。只要李適之不干涉政務,不與太子親近,就算是埋怨一下宰相,李隆基也不會說什麼。

只要李適之向李隆基表露對韋堅的不滿,等韋堅出事,就不會再把李適之聯繫上,更不會牽連李瑄。

即便有“大臣”彈劾結黨營私,也無濟於事。

李瑄在與吐蕃大戰,無法顧忌長安之事。

他一直擔心韋堅和皇甫惟明突然落入陷阱,被以“擁立太子”的罪名入獄。

“唉!就這麼做吧!”

李適之嘆口氣,他爲政沒有把柄,即便引起韋堅嫉恨,也無可奈何他。

況且韋堅與李林甫之間的間隙太大,沒有絲毫聯合的可能。

李林甫知道,一旦太子登基,他死無葬身之地。

韋堅也清楚,他要捍衛太子,不惜一切代價阻攔李林甫對付太子。

韋堅想成爲首席宰相,想成爲政壇不倒翁。

“只是七郎以後在朝堂上,失去一個可以依靠的人!”

李適之不希望李瑄在外面無比難受。 “父親放心,孩兒有自己的方法!”

李瑄安慰李適之。

現在他只需要維持好李隆基、高力士、楊玉環的關係。

隨着年紀增大,李隆基變得自負,聽不得忤逆的話。

一旦李隆基堅定同意,兩個宰相都無法改變。

特別是李隆基最關注的軍功這一塊,李瑄若因立功得到賞賜,以李林甫的情商,必不會出來阻攔。

隨後,李瑄又與李適之聊了聊兄弟間的情況。

得知五兄李琅這一年認真學習,現在作爲羽林郎在李隆基殿前,李瑄很欣慰。

有這樣的經歷,將來入仕爲官,就有一定基礎,更容易得到高位。

李瑄又向李適之講述一些河隴戰事,風俗人情。

李適之還是不斷提醒李瑄,不要衝鋒陷陣,身爲主帥,應以排兵佈陣,指揮士兵爲主。

雖李瑄能萬軍斬將,奪敵士氣。但在矢石交鋒之際,總有意外會發生。

李瑄一如既往,嘴上應答。

“人言成家立業,七郎功業以立,何日成家啊?有無心儀女子,爲父爲你說道!”

李適之向李瑄詢問。

他迫切希望李瑄能成家,變得更穩重。

“我都不在長安,哪有心儀之人!再說五兄未成家,我哪能先一步。”

李瑄以此搪塞道。

“那爲父今年一定讓五郎完婚!”

李適之點了點頭,以他們家的條件,爲李琅尋一士女很容易。

父子二人討論到子時,纔回房休息。

若非李瑄明日要起早上早朝,他們絕對可以談論一夜。

……

翌日,興慶殿。

朝會禮儀結束,李隆基未入殿前,諸臣聚在一起輕聲討論。

除了兩省對班,李瑄的座位在右側首座,爲武官第一。

他背後是一名身材高大,皮膚微白的肥胖男子。

此男子肚子奇大,朝服被撐得要破開,李瑄知道他就是安祿山。

和李瑄印象中的安祿山不同,他並不醜陋猥瑣,而是一臉喜人,憨厚老實的模樣,看起來人畜無害。

而且他的身材絕對沒有三百多斤,也就二百多斤的樣子,不會影響他騎馬,也不需要有人去扶。

可能安祿山要再過十來年,纔會到達史書上記載的程度吧!

安祿山同時在打量李瑄!

他也知道位於他前方的英武將軍,就是赫赫有名的李瑄。

當今天下有三名節度使身兼兩鎮。

李瑄兼任河西、隴右,麾下十五萬人。

安祿山兼任范陽、平盧,麾下十四萬人。

王忠嗣兼任朔方、河東,管兵十二萬人。

其中又以李瑄麾下馬匹最多,擁有十萬匹,可謂是兵強馬壯。

安祿山見李瑄排名在他前方,心中不服,但相比於李瑄,他的威名在天下差得不是一星半點。

他的名聲也頗受非議。

衆所周知,安祿山曾幹過偷羊賊的兼職,他認識一個叫史思明的小夥伴,平時安祿山偷羊,史思明望風。

而且安祿山當時在蕃漢集市,任牙郎,有銷贓的渠道。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鞋,在一次偷羊過程中,被村民們埋伏,負責偷羊的安祿山被逮住一頓暴打,並送到官府。負責望風的史思明卻腳底抹油,溜之大吉。

證據確鑿的情況下,身爲“慣犯”的安祿山被判處死刑。

當時由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監斬,眼看大砍刀欲要落下之際,安祿山破罐子破摔大喊:“公欲滅奚、契丹,爲何斬殺壯士!”

由此看出,安祿山並非史書上說的目不識丁,而是看過史書。

這句話的靈感,應該是來自兵仙韓信臨刑前那一句“上不欲救天下乎?何爲斬壯士”。

張守珪一聽這樣的豪言壯語,看安祿山身材高大,就將他放了,被任命爲捉生將,後因爲屢立戰功,被張守珪收爲義子。

這是安祿山最讓文人士大夫鄙夷的地方!

另外就是在開元二十四年,安祿山任平盧討擊使的時候,貪功冒進,導致全軍覆沒,按律當斬。

但張守珪不忍心殺死義子,將其押送回長安,聽李隆基處置。

爲此宰相張九齡還訓斥張守珪:“守珪軍令若行,不能免死!”

但安祿山能說會道,打動李隆基,不僅被免去死刑,還准許戴罪立功。

這是另一個讓諸將不服的地方。

所以,可以說滿朝文武,都看不起安祿山這個突厥和慄特人結合的“雜胡”。

但安祿山能討李隆基喜歡就足矣,然後再巴結好李林甫,其他的安祿山一概不管。

李瑄能推測到李隆基的心思,畢竟李隆基對安祿山有不殺之恩,再加上安祿山的大奸似忠的外表,以爲他對自己忠心耿耿。

所以把東北交給安祿山心中很放心。

“難道您就是文武雙全,舉世無雙的李將軍!”

打量李瑄片刻後,安祿山主動與套近乎,並表現出一臉震驚的樣子。

“正是!中丞的威名,我也時時聽說!”

李瑄笑着向安祿山說道。

現在安祿山兼任的文職事官爲御史中丞,這樣稱呼,會讓安祿山顯得更高雅。

剛來大唐的時候,李瑄一定會想着先弄死安祿山,哪怕是刺殺,以免安史之亂的發生。

現在的李瑄,見證豪強遍地,見證土地兼併幾近極限,不會再有這樣天真的想法。

沒有安祿山,遲早會醞釀出其他有野心的邊帥。

他要把安祿山當成棋子,一個讓他掌權的棋子,使大唐真正改變。

誠然,安史之亂肯定會使許多平民傷亡,但李瑄絕對不使其擴大,而變得生靈塗炭。

如果沒有安祿山創造的機會,除非李瑄親自造反,否則等着功高震主被殺死。或許他死後不久,與安史之亂同樣的場景就會重演。

“李將軍謬讚,我和您可沒法相比。”安祿山像是在討好李瑄一樣。

他早就打聽過了,李瑄是朝堂上聖人最寵信的人。回京城的陣仗,他都無法相比。

即便他還在討好李林甫,但李瑄這樣的人,他不能得罪。

以免李瑄在聖人面前說他壞話。

安祿山是一個很勢力的人,在私下,如果一個官吏的受寵程度不如他,他就會頗爲放肆,甚至還會破口大罵。

一旦遇到李瑄、李林甫這樣更受寵的人,他會夾起尾巴裝孫子。

“哪裡,資歷上我還不如你呢!”

李瑄笑了一聲,對於安祿山,李瑄會不遠不近。

如果安祿山主動套話,李瑄會回覆幾句。但李瑄不會主動與安祿山談話。

在李瑄與安祿山交談的時候,羣臣們在議論李瑄。

聽說李瑄昨日回京,龍武衛和羽林衛儀仗出城迎接,然後直奔興慶宮。

人人都羨慕李瑄的殊榮。

正如坊間傳聞:適之罷相,門楣更貴。

李林甫老神端坐,等待聖人入內。他最討厭的人,又回到長安。

蟄伏數月後,他不再主動出擊,而是通過韋堅的破綻去針對。

他一直想尋找李適之的破綻,但李適之深居簡出,不交重臣,且聖人逢宴必請,他毫無辦法。

李瑄回來,對李林甫敲響警鐘,他未曾忘記去年時的狼狽。

連不成器的兒子,都被他約束,以免再做出一些蠢事,被李瑄抓住把柄。

韋堅意識到宰相“難做”,他不能明面與李瑄私會,只希望李瑄能出手,爲他分擔壓力。

他以爲“和親事件”,是一件微不足道的事情。

李瑄也不是怨恨韋堅,只是對韋堅的能力失望,所以及時脫身!

他們把韋堅推到宰相的位置,不欠韋堅。

“陛下至……”

隨着監禮官的一道喊聲,朝會正式開始。

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98章 父親舉薦兒子第201章 捉拿王忠嗣回長安,李隆基召李瑄入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85章 美人愛英雄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293章 天將軍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396章 安祿山之死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02章 楊玉環的櫻桃饆饠,安祿山封王,蝶戀花,最後的法令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246章 刺客,水調歌頭的創作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397章 萬歲,范陽城破,安史之亂結束第287章 兵卒包圍平康坊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72章 心在動第111章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145章 李隆基引薦安祿山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321章 大食的最後一搏,馬璘第197章 殺死李瑄,君子豹變第45章 節制一軍第335章 天將軍的戰場之威,敗局已定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381章 佔領蒲津大橋 風陵渡,局勢逆轉第252章 與聖人論國事,出將入相第1章 軍功入相第2章 靈翠樓第135章 萬騎圍堵,斬將拔旗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57章 甲騎衝陣第122章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第89章 王昌齡第391章 攻破陝郡,直逼洛陽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275章 三月梨花,小相公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95章 岳父獻魚腸劍第220章 上不疑我,勳章制度第84章 長離第384章 李峴拜相,更改軍制,開緝捕科第198章 找到兇手,包圍與反包圍第254章 朝堂的爭辯,再兼三使第174章 授柱國,諸將的封賞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274章 李林甫送侄女,楊玉環的失落第383章 安祿山窮途末路,一戰定乾坤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35章 斬將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288章 處置李林甫的兩個兒子第10章 詠柳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47章 大戰將起第65章 突厥神箭手第6章 王維第392章 全軍覆沒,秦趙會盟臺,驍將安守忠之死第273章 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32章 突厥寇邊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117章 擒拿監軍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211章 我僅次於霍光,楊玉環被送出宮第394章 安祿山的最後一搏,李瑄到來第136章 名將之死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24章 決戰第46章 再遇薛錯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1章 押官薛錯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102章 南霽雲第403章 請聖人封我爲太子第404章 立太子大典,明年應該改元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04章 身兼五使,最高養馬官第301章 天寶九載,重要的抉擇第230章 二十萬騎兵的大戰第307章 李瑄的危機,高仙芝回京獻俘第50章 獲得寶馬第374章 斬太子親信,與叛軍首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