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安西 北庭節度大使,經略大使,燈火闌珊處

下朝以後,李隆基召李瑄到花萼相輝樓。

這是李瑄罷相後,李隆基第一次召李瑄入興慶宮。

李瑄和李隆基之間,也沒有冰釋前嫌這一說。

李隆基不知道,他與李瑄之間,有深層次的矛盾,無法癒合。

再也回不到當初那樣。

而從李瑄表現出的“忠心”,李隆基以爲李瑄還能爲他開疆拓土。

其實在高力士和楊國忠勸說之前,李隆基就有考慮將李瑄調往西域。

那橫推一樣的統帥能力,在大食大敵當前下,不僅燃起李隆基收復羈縻州之心,也勾起李隆基的雄雄野心。

將領勝戰,也是帝王的功績。

“大食強大,且不知其具體的兵馬部署。七郎需要多少兵馬?”

溫暖的花萼相輝樓二樓,李隆基向李瑄詢問道。

“蔥嶺以西,兵馬越多越難行。雖有戰馬,猶不及步兵。然大唐需要威懾西域諸國,必須長駐兵馬至西域。否則西域終不能如河西一樣,併入華夏。”

李瑄隱晦地提出,確實需要大量兵馬。

河中諸國受制於大食,大唐必須在那裡建立據點,並動用人力物力,鑿寬山路,使兩邊通行時間大大縮減。

這樣大唐才能夠影響河中,是經略西域的長久之策。

就如高仙芝此次破石國一般,攻破以後,就收兵回龜茲,短暫威懾河中,只是口頭臣服。

而高仙芝一走,大食一來,河中諸國又立刻改旗易幟。

而大唐調兵遣將,也得數月時間。

鑿寬主要道路,是一項大工程,有時候高山絕澗,必要死成千上萬的人。

而且沿途一定要有大唐的城堡,驛站。

所以需要大量的俘虜,去開拓道路,且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完成的。

“西域錢糧有限,大唐無法養太多兵馬,七郎如何看待?”李隆基問李瑄。

“臣估算一下,只要將安西交給臣,臣可養精兵五萬,有五萬兵馬,再給臣節制北庭的權力,哪怕大食有百萬大軍,臣亦不懼。”

李瑄向李隆基請求道。

大唐在西域只有一萬四千戶,共七萬多漢人。

哪怕別的國家要承擔安西都護府的軍政開支,也養不了多少兵馬。

而大唐不可能穿過沙漠,去運送大量糧食、布匹到西域。

所以西域的軍政財,基本上與大唐分割。

只是每年朝廷轉運一些布匹作爲軍餉和賞賜。

有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和安西經略大使的頭銜。

比什麼採訪使,支度使,營田使,鹽鐵使等架起來還要好使。

如果在西域養兵,是重中之重。

從理論上講,軍屯最多滿足一支軍隊七成,這還是沒戰事的情況下。

不說河中地區,就大唐現在的實際控制地,就有數十個小國家。

西域的財政是否充足,取決於這些國家,是否穩定。

“西域可不好招兵啊!”

李隆基向李瑄說道。

基本上所有徵伐,都是一部分唐軍,帶領一部分僕從軍。

就算招兵,也只等召胡人。一支唐軍可以有相當一部分胡人,但不能大半都是胡人。

“河西、隴右,暫無戰事。抽調三萬騎兵,不會對國家有任何影響。且河隴軍善武備,可以大戰!”

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這正是他的目的。

時間緊迫,現在移民去西域,肯定是來不及的。

而且移民西域,不比移民隴右,那吃人的羅布泊沙漠,讓人絕望,沒有萬全之策前,不可進行。

而大唐在西域的漢人,基本都是隨軍出發的軍戶。

紮根百年後,纔有現在的一萬多戶,成爲安西兵和北庭兵的後援。

“七郎準備調河隴的哪些軍?”

李隆基起身來到花萼相輝樓的地圖前。

“隴右臨洮軍的兩萬騎兵,然後再從赤水軍調一萬騎兵。”李瑄向李隆基回答道。

吐蕃年年上貢一萬匹戰馬,使隴右和河西不缺騎兵。

在柏海、青海、九曲,還有多支軍隊。

吐蕃的孩童還未長大,沒有膽子進攻大唐。

河西那邊更不用說,磨延啜的目光正望向小海(今貝加爾湖),絕對不會因河西少一萬騎兵,就與大唐決裂。

大唐不去搞回紇,磨延啜都算燒高香了。

“臨洮軍是天下第一軍,去西域不太合適吧?”

李隆基也知道李瑄組建的臨洮軍非常強大,有號稱五萬匹戰馬,能日行二百里,長途奔襲。

白亭海之戰,就是以這支騎兵爲核心的手筆。

創造大唐面對草原損失最小,收穫最大的殲滅戰。

“好鋼用在刀刃,大食是我大唐前所未有的敵人,只要打敗大食,聖人您成爲天下共主,一切都是值得的。”

李瑄吹捧李隆基。

他入西域以後,八成要卸任河西、隴右節度使。

他需要一些強勁的河隴兵,以保證他在河隴軍的影響力。

以便於將來能掌握河隴軍。

同時,更精銳的兵馬,可以從容應對西域的衝突。

高仙芝麾下的安西軍,一定不是老實的人,李瑄需要力量去震懾。

“我同意七郎的調配,改臨洮軍兩萬騎爲西域經略軍,改赤水軍一萬騎爲長城軍,併入安西都護府,隨七郎入西域。”

李隆基聽得很舒服,同意李瑄往西域調兵的請求。

他知道大食的強大後,明白與其對抗,要傾全國之力。

但遠在西域,大唐龐大的國力,有力無處使。

李瑄敢以數萬兵馬對抗大食,且不多耗大唐國力的情況下,李隆基沒有理由不同意。

正如李瑄所說,河隴無戰事,與其養兵,不如派精銳入西域爲他奮戰。

“臣需要一批工匠,再從青海九曲的牧場,趕一些牲畜,帶夠一年以上的糧食養軍、養馬。今後的糧草臣會自己在西域經略,朝廷只需要轉運軍餉即可。”

李瑄又向李隆基請求道。

臨洮軍的五萬匹戰馬,再搭配些牛和駱駝,能馱運大量的物資到西域。

“這是必然的。到時候我會給七郎敕令。”

李隆基點頭,西域的糧草有限,必須供給這支軍隊初期的糧食。

“有聖人的英明,臣到達西域後,一定會盡快傳回將河中地區納入安西都護府的捷報。”

見李隆基同意後,李瑄全無顧慮。

他去西域,不但要最少戰勝大食一次,還要保存實力。

否則只以安西的兵馬,會出現許多變數。

河中地區,也被稱爲河中十六國。

高宗時期,爲吐火羅國、嚈噠部、訶達羅支國、解蘇國、骨咄施沃沙、罽賓國、梵衍那、石汗那國、時犍國、怛沒國、烏拉噶國、多勒建國、護蜜多國、久越得犍國、波斯國、俱密國。

當然現在的目光看,有些國家已經不在。

廣義上的河中地區,包括曹國、石國、安國等昭武九姓。

是烏滸水(今阿姆河)和藥殺水(今錫爾河)之間,以及流域兩旁的諸多部落、國度。

河中十六國都是牆頭草,現在名義上歸屬大唐,實際上看大唐和大食誰聲勢更大。

而昭武九姓則完完全全被大食控制。

特別是黑衣大食統一以後,高仙芝前腳剛離開,大食的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林,就開始調兵遣將,到石國第二城怛羅斯,大有爲石國討回公道之勢。

正是因爲呼羅珊總督這次調兵遣將,才使河中十六國完全倒向大食。

雖然高仙芝屠戮石國,讓河中諸國失心,但拳頭纔是硬道理。

李瑄想保住自己的地位,就必須完成對河中地區的收復,這樣就有理由與大食長期對峙。

西域兵馬的補給困難,李瑄不可能與整個大食帝國死磕,遠交近攻,纔是上策。

“希望七郎此次到西域,能豐富閱歷,更加成熟。如一條鞭法、考成法這種,過於理想,是折騰官吏,苦難百姓,不適合推行。”

李隆基安排完西域之事後,又向李瑄教育道。

“聖人說得是。臣食君之祿,總想讓國家百姓更好,使天下都感激聖人。奈何考慮不周,讓聖人爲難,罷相也是咎由自取。”

李瑄緩緩向李隆基說道。

語氣和去年的時候,完全不一樣,聽得讓李隆基舒心。

李隆基很惆悵,早這樣,他就不會罷李瑄了。

他知道一些原則上的事情上,李瑄變得和張九齡一樣,讓他如鯁在喉。

按照李隆基的想法,這是太較真了。

國家這麼富裕,楊氏就算奢靡,也不過九牛一毛而已!

“把大食打敗,讓那個大食君主臣服,朕還會考慮七郎爲相的,像張說一樣……”

李隆基蘿蔔大棒一起用。

不管他心中怎麼想,表示李瑄再度拜相,並非不可能。

因爲李瑄的身份太特殊,名揚文壇,是毫無疑問的盛世宰相。

“臣必不負聖人之望。”

李瑄拱手說道,這種話對他沒有任何意義。

又與李隆基在花萼相輝樓半個時辰,兩人“相談甚歡”……

上元節的前一天,李隆基下詔對李瑄的任命。

李瑄的諸多使職被罷免。

同時,李隆基罷免李瑄河西、隴右節度使。

正式任命哥舒翰爲河西節度大使,王難得爲隴右節度大使。

而李瑄身兼的使職,只剩下河西長行轉運使,隴右羣牧使,閒廄使。

河西長行轉運使的起點在西州(今吐魯番),李瑄可以管轄到,也方便李瑄將西域之物運送到長安。

養馬的官職,李隆基依舊讓李瑄兼任。

李隆基認爲李瑄養馬養得好,繼續指揮副使張文儼和判官柳績。

實際上,李瑄只是規劃一下,由副使行使權力。

閒廄使,掌宮廷牛馬。這只是個榮譽的官職。

同時,李隆基任命李瑄爲安西大都護,安西節度使、北庭節度使,安西經略大使,北庭經略大使。

本來安西大都護一直由李林甫遙領。

安西節度使只能當副都護。

李瑄的地位非同一般,直接領從二品的大都護。

大唐對西域東西分疆。由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各管各的。

李隆基爲李瑄統領北庭兵馬,將北庭經略大使也交給李瑄。

這意味着架空北庭都護府,李瑄主導北庭軍政。

北庭節度使本就空缺,但李隆基沒讓高仙芝兼任。他本想讓夫蒙靈察去任北庭節度使。

現李隆基權衡後,選擇李瑄。

之前李瑄已經求情節制北庭兵馬,將北庭的兵馬投入到與大食的戰鬥中。

李隆基令李瑄二月前往西域上任。

現李瑄的官職爲:

安西大都護;攝尚書右僕射;領安西、北庭節度大使;兼安西、北庭經略大使,河西長行轉運大使,隴右羣牧大使,閒廄使;授紫金光祿大夫、上柱國;封天水郡王,實封一千五百戶。

李瑄也趁機推薦陳藏器爲濟生堂使,李峴兼慈幼堂使。

常平新法大使爲楊國忠。

第三批隴右移民,已經完成遷徙。

隴右邊地,漢人多出數十萬,緩解了河北和河南的壓力,提升了隴右的力量。

一旦吐蕃有不臣,可以從邊地招兵,從牧場取馬。

由於吐蕃的大量進貢,使漢人牧民越來越多。

邊地家家戶戶,都養有牛羊。

李瑄拜相的時候堅持讓高適、劉晏、楊綰繼續任邊地太守,只不過是調換一下。

現高適調爲青海太守,劉晏調位九曲太守,楊綰調爲柏海太守。

他希望按照他的思路發展邊地,使那裡的百姓真正富裕。

任何有產生豪強的苗頭,直接掐滅。

……

正月十五,元正日。

華燈初上,宛如璀璨星河灑落人間。天街之上火樹銀花,燈火通明,光影交織間,千家萬戶的百姓走出大街小巷,在各街道遊覽。

皇帝、大臣、權貴、百姓,共同慶祝佳節來臨。

相比於華清宮,長安更有煙火氣息,這一夜的長安,真如不夜城一般。

李隆基和楊玉環,帶着文武大臣,先是登上天下第一樓花萼相輝樓的三樓,觀賞這人間的最華美。

長安的各個坊市,都彷彿有鐵花綻放。

李隆基要讓百姓看到,絢麗的鐵花,讓長安的胡人,看到這壯麗的繁華景象。

讓他們帶着遺憾回到自己的家鄉,向他們的國人宣揚大唐的強大。

花萼相輝樓上,一覽長安,連同天上清冷的明月。

璀璨的鐵花在夜空中綻放,如詩如畫,配合着燈樓與燈塔,照亮了整個長安城。

絲竹之聲此起彼伏,華麗衣裳的舞姬翩翩起舞,那優美的身姿彷彿從畫中走來。

還有那巨大的燈輪,鬼斧神工,不斷旋轉,任何人看了都會咋舌。

“七郎,據說你要去西域了?”

李隆基在花萼相輝樓上看載歌載舞、火樹銀花的時候,楊玉環來到李瑄身旁,向李瑄詢問道。

她忍不住,她聽說西域很遠,而且是荒涼的不毛之地。

如果李瑄在長安,過一段時間,她會勸說李隆基,再拜李瑄爲宰相。

她相信李隆基還是信任李瑄的。

“回娘子,西面有一個大食的國家猖獗,有東擴之意,臣需要阻礙其東擴,並收復故土。”

李瑄向楊玉環回答道。

他正想託高力士,幫忙傳信楊玉環呢,沒想到她會主動說話。

李瑄又不是楊玉環的乾兒子,正常情況下,去拜見她也不合適。

“七郎有天威,祝七郎旗開得勝……”

楊玉環只是感覺到難過,又不能勸說。

出將入相,也是李瑄英雄的地方。

她相信李瑄能把那個什麼大食的國家打敗,必然會再拜相。

“借娘子吉言,臣一定會在西域,鷹揚國威。等到西域以後,要尋找最名貴的珠寶和奇珍,送給娘子。”李瑄微微一笑,向楊玉環說道。

“七郎有心了……”

楊玉環展顏一笑,她想要的,並不是這些。

除非有滄海月明珠,藍田暖心玉。

像是《錦瑟》一樣,令人沉醉,令人心碎。

“臣離開長安之前,有一個不情之請。”李瑄沉吟一下,向楊玉環說道。

“七郎請講!”

楊玉環一定滿足李瑄的請求。

“臣有一個部下,任常平新兵指揮使,此對國家重要,是朝廷在地方的耳目,希望楊右相不要無緣無故換下他。”李瑄向楊玉環請求道。

楊國忠現在已經意識到由指揮使直接統帥的常平新軍有影響,如果李瑄一走,他百分之百會換走廖崢嶸。

常平新軍對他將來太重要了。

“七郎放心,楊國忠不敢罷免常平新軍指揮使,我會警告她。”楊玉環一口答應下來。

“七郎將離長安萬里遠,還有什麼要託付的嗎?”楊玉環又目光灼灼地問李瑄。

大庭廣衆下,這種眼神讓李瑄心中一跳,這貴妃娘子是何意呢?

但李瑄想了想,又對楊玉環說道:“臣的父兄和妻子,請娘子照看一番。雖然臣與楊氏有間隙,但臣一直支持娘子。有朝一日娘子有難處,臣一定會幫助娘子。”

李瑄不得不面對一個現實。

節度使外出爲帥,必留質子在長安。

安祿山這麼被寵信,也得將自己的兒子安慶宗留在長安爲質子。

李瑄曾經未婚配,父親在長安,所以沒問題。

現在婚配,再讓李適之在長安爲質子,並不符合規矩。

李瑄沒有不長眼地去向李隆基請求,將妻子全部帶走。

只留一個兒子即可。

但李瑄的兒子都很小,特別是小兒子,小女兒才幾個月大。

李瑄也不敢帶到西域,去走那隨時有風沙的羅布泊。

他早已與裴靈溪商議好,由裴靈溪和霜兒留在長安,照顧他的兒女。

姜月瑤和長離,與李瑄一起到西域。

等過兩三年,孩子們大一點,再帶他們和裴靈溪離開。

到時候留一個兒子到長安就行了。

關鍵時刻,李瑄會派人將兒子和李適之接走,向西躲藏。

李瑄在西面留了不少親衛統領常平新兵。

這些常平新兵忠於他,關鍵時刻可以與地方縣令、郡守拔刀相向。

常平新兵,擠佔大量的郡兵、縣卒,使郡縣不招募鄉勇的情況下,很難對抗。

“我會約束堂兄和姐姐們,讓她們不要跋扈。七郎的妻兒和父親,我一定會幫忙照看。”

楊玉環覺得這是她應該做的。

“多謝娘子!”

李瑄再次感謝。

她敢肯定,心慈手軟的楊玉環,不能約束五楊。

歷史上很多權柄在握的皇后,都有狠辣參政的一面。

然楊玉環從來沒有過。

但話又說回來,楊氏的跋扈,楊玉環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因爲楊氏的權力,來源於楊玉環的縱容。

“玉環和七郎在說些什麼?”

這時,觀賞花燈的李隆基走過來。

“臣妾想請七郎作一首詞……像是中秋那樣。整個天下,只有七郎能作出音律獨特的詞,這上元夜的火樹銀花,絢麗燈火,不是應景嗎?”

楊玉環立刻改變神態,掩飾自己與李瑄的談話內容。她靈機一動,想到向李瑄求詞。

是搪塞李隆基,也是真心向李瑄求。明媚的眼波中充滿期待。

“是極!是極!七郎去西域前,留下好詞吧!讓我能再作大麴!”

李隆基來了興致,上元節也是詩人們吟詩作賦的節日。

現城中不少文人,在花下吟詩。

“臣只在此間,不夠完善,希望能獨自在朱雀街遊覽,尋找靈感,待遊覽完畢,再向聖人和娘子奉上詞。”

李瑄愣了一下,不過他很快就回答道。

元宵的詞,確實有一首。

如果說《水調歌頭》是秋詞的絕唱,但《青玉案元夕》,就是當之無愧的元宵節第一。

“七郎可自去遊覽!”

李隆基點頭,寫詩詞確實需要靈感。

那種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感覺,只是站在花萼相輝樓上,爲難李瑄了。

“三郎,上元夜不該只在這花萼樓上,當夜遊曲江。我們與七郎在曲江匯合。”

楊玉環趁機向李隆基說道。

“依玉環的!”

李隆基笑道,他正想離開花萼相輝樓呢,玉環果然與他心有靈犀。

隨即,吩咐高力士起駕一路遊覽,前往曲江。

李瑄穿着便服,故意走在朱雀街的昏暗之處,怕人認出。

她的妻子們就在這朱雀街上,觀看滿城花火。

他沒有刻意尋找。

有的時候,還繞過小巷,看煙火氣息。

一年一度,非宵禁之夜。

李瑄知道,宵禁對城市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總有一天,李瑄會推倒這些坊市之牆,取消宵禁。

在巷子中,李瑄看到許多孩童提着燈籠,一蹦一跳。

在朱雀大街上,許多貴族士女暢遊。

還有一處廣場上,鐵花飛空,像是東風吹開了火樹銀花……

李瑄用一個時辰,一路走到曲江。

這裡從皇家的閣樓,到曲江池的畫廊,都有明亮的燈火。

這裡還有長安爲數不多的燈輪,也有讓人拍手叫絕的鐵花表演……

李隆基的車駕到來後,與平民百姓區分開。

“拜見聖人,娘子……”

李瑄穿梭羽林郎,到達曲江畔的李隆基和楊貴妃的身前。

“七郎可有妙詞?”

李隆基問李瑄。

楊玉環上前一步,代表她更激動。

“已有!”

李瑄回答道。

“筆墨紙硯!”

李隆基話音剛落,桌子和筆墨紙硯就被呈上來。

女官提燈照亮。

研好墨後,李瑄執筆,一揮而就寫下膾炙人口的《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詞牌名,大唐也有。出自漢代張衡的“美人贈我錦繡段,何以報之青玉案”。

但此次體裁平仄又有不同。

此詞前半段描繪上元夜的景色,只能算精品,不能撼動千古,但最後筆鋒一變,韻味深長,讓人無盡遐想。

“妙!妙!妙!”

李隆基拍手,連說三個妙字。他看到的是對上元夜的描繪。

現李隆基正在思索衆裡尋他千百度以後的含意。

誰都能看出大有用意。

楊玉環看到爲首詞,又醉了,由於想法太天真簡單,讓她屢屢產生誤會。

如之前的《嫦娥》,再後來的《錦瑟》。

她以爲李瑄在暗示些什麼。

而這首《青玉案元夕》,最重要的是站在燈火闌珊處的那人是誰?

她覺得是不是自己!

越想越臉紅。

陪同李隆基的楊國忠對李瑄的才華羨慕嫉妒恨,他覺得李瑄好離譜啊!

雖然他不太懂,但朗朗上口,一定又是佳作。

楊氏姐妹此時厭惡李瑄,李瑄詩寫得越好,她們就越難受。

裴寬、韋見素、楊慎矜等十幾名三品大臣,皆交口稱讚。

他們也在思索“那人”是誰?

“七郎,此詞中七郎尋找的人是誰?”

李隆基想不通,忍不住向李瑄問道。

“推行新法失敗,臣不能言明。”

李瑄輕聲回答道。

他的回答很容易讓李隆基和大臣們推測,那人不是指誰,而是新法。

李瑄沒有做到,所以才能寫下這首詩。

燈火闌珊處啊!

這個時候,李隆基也沒有不高興。因爲李瑄有感而發。

詩人通常以此爲詩詞注入靈魂。

就像張九齡的《感遇》一樣,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恰恰證明了李瑄的忠貞!

實際上,李瑄的那人不僅僅是這樣,他不能表露出來。

不過楊玉環還是沉浸在自己編織的幻想之中。

也有文人在不久後,會推倒“那人”,但仍舊是莫衷一是。

有人說,那人是明君,是年輕時的李隆基。

有人說,那人是李瑄自己。

有人說,那人是李瑄想得到又無法得到的意中人。

有人說,對應燈火闌珊,那是李瑄心中的國泰民安。

有人說,那是一種野心,李瑄在這一夜,釋放了自我……

伴隨着《青玉案元夕》的傳頌,李瑄於草長鶯飛的季節,離開長安。

李瑄的父兄、妻子坐馬車將他送到咸陽原上……

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140章 涼州城,哥舒翰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6章 皇帝召見第15章 大勝第53章 備戰第34章 神勇第343章 擒大食宰相,大食元帥的選擇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358章 我們殊途同歸,等待東北的鼓聲第261章 宰相肚裡能撐船第265章 攜千牛衛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第115章 招募遊俠,組建“神策”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79章 回到長安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129章 封候,河西隴右討擊大使第234章 吐蕃在等雪,長安的歌謠第320章 唐軍就位,四面包圍第298章 上元節,翠微亭觀燈火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34章 決戰河中,極致的輕騎兵第86章 李適之的“羅鉗吉網”第244章 封王,天下各國的態度第26章 回樂城中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340章 波斯詩人爲天將軍歌功頌德第357章 最後的準備,佈置兵馬第69章 李光弼夜見程圭第213章 與楊玉環的秘密,守護貴妃第48章 見王忠嗣第79章 回到長安第54章 暗度陳倉第108章 麥田中的伏擊,陌刀之戰第26章 回樂城中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232章 連斬十八猛將第55章 頗黎第293章 天將軍第14章 權相李林甫第113章 組建四萬匹戰馬的臨洮軍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34章 神勇第352章 李適之的顧慮,小兒小女第158章 裴靈溪第176章 狼煙沖天,赤嶺爭奪戰第362章 誓師清君側,天策軍,九萬騎兵入河西走廊第164章 巡視諸軍,不斬來使第223章 吐蕃也讀孫吳?遠方國王的來信第172章 人馬俱碎,沙丘強弩第160章 忠於社稷,李泌出山第311章 西域,龜茲古國第326章 大唐西進,目標怛羅斯第126章 汗血寶馬的速度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章 軍功入相第93章 海賊王吳令光第158章 裴靈溪第53章 備戰第97章 竟敢偷襲本將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24章 廣運潭第323章 無路可逃,時隔多年的衝鋒陷陣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296章 天寶八載,靈溪懷孕第101章 使我宰天下,亦如今日第209章 聖人賞賜諸葛亮劍,入相之勢第351章 天將軍迴天街圖,與李隆基的對話第219章 獲得猛士,靈溪贈梨第125章 一拳打爆第349章 安西軍的“清君側”思想,最後的長安第187章 收復九曲,設立九曲郡 洮陽郡第95章 劫過倭國商船的海賊第316章 大食十萬大軍來犯,波斯王普尚第11章 押官薛錯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312章 封常清,制定對戰大食的計策第156章 李瑄入李林甫之夢,顏真卿第91章 問擒拿海賊之策第305章 李相的威嚴,逮捕五楊之一第325章 大唐西進,驃騎大將軍第157章 今後必爲良相,又兼兩使第319章 大食轉攻爲守,你閉嘴第241章 河源勒石,豐厚的戰利品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7章 早春贈王補闕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18章 一石強弓第169章 狂風沙漠,白亭海之戰第308章 李瑄罷相,李林甫死,宿命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360章 漁陽顰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第271章 誰是首席宰相?楊玉環的助攻第365章 安祿山稱帝,哥舒翰出潼關,突襲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