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見王忠嗣

第48章 見王忠嗣

偏廳中很儉樸,除了桌椅外,只有一柄漆以黑色的大弓,掛在牆壁上。

“拜見王帥!”

李瑄見到王忠嗣,拱手拜見。

王忠嗣是李瑄最崇敬的將領之一。

剛毅中不失仁厚,心懷蒼生百姓,將帥氣象,古往今來,一人而已。

“免禮!”

王忠嗣示意李瑄免禮後,起身將掛在牆上的漆弓拿起,來到李瑄面前:“李將軍可開強弓,飛馬射纓。我這柄漆弓,一百五十斤,能否使用?”

李瑄心中一怔,王忠嗣什麼都不問,竟先展示他的大漆弓。

這柄弓,可是名留青史的存在。

一百五十斤,非弓的重量,而是弓的張力。

換算下來,相當於一石七鬥到一石八斗之間。【唐一斤約等於後世596克;唐一石約等於後世53公斤】

當然,唐代會把這種弓稱爲兩石弓。

就像有些九弓鬥,一石一斗弓,會被歸類爲一石弓一樣。

“末將願意一試。”

李瑄恭敬地接過這柄漆弓,他不是扭捏的人。

當然王忠嗣的面,李瑄左手握着弓臂,右手緩緩拉動弓弦。

“嗡嗡……”

弓身發出輕響,這是在蓄一種可怕的力量。

一點一點,弓如滿月。

號稱“兩石弓”,被李瑄面不改色拉滿。

隨後,爲了防止傷弓,李瑄漸漸收力,慢慢放下弓弦。

這意味着李瑄不但可以拉開,還可以在戰場上使用這柄弓。

就如一石弓來說,能拉開的人很多,但沒幾個人可以在高強度的戰場上使用。

拉開一柄強弓不是本事,能在奔跑縱橫中不斷射完箭囊的羽箭,纔算能力。

“果然英武,我第一次有人能輕鬆使用這柄弓,況才十六歲。”

王忠嗣鼓手讚揚。

“王帥謬讚,末將只是力氣比常人大一點。”

李瑄將漆弓還給王忠嗣。

“左相曾寫一封信,託你帶給我。上次來回樂,爲什麼沒將信交給我呢?”

王忠嗣接過漆弓,突然這麼一問。

要不是後來李適之又給王忠嗣寫信,他還不知道這件事情。

所以他認可李瑄的品質,讓李瑄節制豐安軍。

“末將路途中將書信丟棄。”李瑄委婉地回答。

“突厥屹立草原數百年,興則犯邊寇掠,始終不改,是該落幕了。等這次戰鬥過後,我會縫一個袋子,將漆弓藏在其中,以後不會輕易使用。”

王忠嗣笑了一聲,又將漆弓重新掛起來,話鋒一轉說出這句話。

“現在太平盛世,百姓安居樂業,將領的職責是安撫訓練兵士,如果將領因貪圖軍功,損耗國家財力物力,犧牲士卒生命,那一定會受世人唾罵。”

李瑄當然明白王忠嗣話中意思,不是不輕易使用漆弓,而是不輕易動用武力。

歷史上,王忠嗣在後突厥覆滅後,常常對人說:國家昇平之際,爲將者當撫其衆而已,吾不欲疲中國之力,以繳功名耳。

很難想象,這是一個年輕時勇猛好鬥的將領,能說出的話。

王忠嗣年輕時,只想爲父親報仇雪恨。

當他被從邊疆召回後,‘以仇恥未雪,激憤愈深,每對案忘餐,或獨居掩涕’。

可見那時,他也被仇恨矇蔽。

“七郎能這麼想,真讓我感到驚訝。”

在聽到李瑄的這句話後,王忠嗣神情激動地拉住李瑄的手,並親暱地稱呼。 他之前讚賞李瑄,所以委以重任。

現在看來,這就是他的知己,說出他藏在心中想說的話。

對王忠嗣這樣的人來說,沒有什麼比遇到志同道合者,更令他感到高興。

“我願如此,可往往君命難違!”

李瑄嘆一口氣。

在這一方面,他不配與王忠嗣相提並論。

但他志在兼濟天下,不由自己。

而王忠嗣是真敢爲了士兵,忤逆皇帝,抗旨不遵。放棄大權在握,放棄可能成爲宰相,甚至不顧自己的性命。

以至於後世有人覺得王忠嗣是個沒有情商的傻子。

不就是死幾萬士兵嗎,人不爲己,天誅地滅。

攻下石堡城,王忠嗣入相之勢,再明顯不過。

出將入相,臣之極也!

“七郎有這樣的理想,我大唐欲興師滅突厥,你怎麼看待?”

王忠嗣忽然問出這句的話。

“正如王帥所說,突厥幾百年來幾度立國,反覆無常,害我漢民豈止百萬?不輕易動兵與覆滅敵國並不矛盾。西周的時候,尹吉甫伐儼狁,召虎平淮夷,所以有了周室的中興。我們爲了大唐的興盛,在做一樣的故事。即便沒有聖人下詔,我們也要謀定策略,爲國家分憂。”

李瑄引經據典,有理有據地向王忠嗣回覆。

“本來我還有些猶豫,現在前鋒非你莫屬了,七郎敢不敢接下這份重擔。”

王忠嗣微微點頭,向李瑄詢問。

“主帥有命,將必從之。”

李瑄以軍人服從命令爲天職回答。

“七郎若身爲前鋒,有什麼可堪致勝的兵法嗎?”

王忠嗣考驗李瑄,問李瑄在成爲前鋒時,該如何去做。

“遇見敵騎,必組軍陣,這是常理。然在草原與敵人遭遇,要想打敵人措手不及,就必須先一步了敵動機。我會派遣一人三馬的斥候,掌控百里以內的風吹草動。這樣,可以依據敵人數量,考慮是後發先至,還是先發制人。也有足夠的時間,通知帥旗,誘敵深入。”

“兵法在於隨機應變,不一定要照搬《孫子》和《吳子》。”

李瑄娓娓向王忠嗣闡述。

“善,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前鋒不是主力,需要做的,也就是這些。”

王忠嗣對李瑄的回答很滿意。

前鋒軍的作用,是勘察地形,偵探敵情,以確保主力順利行動,或者戰略部署。

其他具體的戰略,王忠嗣沒告訴李瑄。

王忠嗣嚴謹,要等其他主將到來後再詳議。

兩人談論一晌,並一起就食。期間,王忠嗣將朔方節度使府的僚屬、佐吏、本部經略軍的主將,介紹給李瑄認識。

李瑄這才發現,先前請他入府的人爲李光弼。

當前朔方軍的振武軍使爲郭子儀。

他們二人是平定安史之亂的主要功臣。

諸將諸吏見王忠嗣對李瑄親密,非常震驚。

王忠嗣作爲皇帝的乾兒子,李瑄的身份在王忠嗣面前並不算什麼。

衆所周知,王忠嗣欣賞有能力的人。

能得到王忠嗣的親密,必然是李瑄的表現極受王忠嗣的認可。

衆人好奇,李瑄除了勇武和詩歌,還有哪些過人之處,使王忠嗣青睞。

就食完畢,李瑄離開節度使府的時候,王忠嗣叮囑李瑄這幾天在回樂城好好放鬆一番。

他有公務,不能一直與李瑄一起。

靜等其他主將,來到回樂城,再議軍事。

第166章 女奴,大唐的恥辱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242章 建立神策軍,追封李瑄祖父爲王第47章 大戰將起第124章 決戰第165章 背刺,羽林千戶所第168章 率臨洮軍 赤水軍突襲回紇“閱兵”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5章 興慶宮第80章 滿城沸騰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257章 李隆基爲李瑄拜相造勢,舞馬第142章 整飭涼州城,河西第一城第35章 斬將第233章 騎兵大戰落幕,吐蕃贊普的心灰意冷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167章 十二萬步騎齊距河湟,回紇騎兵南下第37章 拒絕贈送第130章 慕容家族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210章 四鎮節度,控地萬里,勁兵重鎮,皆第155章 杖殺羅希奭,驅逐王鉷,裴寬拜相第55章 頗黎第63章 河泊十八部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236章 吐谷渾倒戈,吐蕃贊普南逃第238章 堵住花石峽,吐蕃贊普窮途末路第78章 陌刀將第195章 諸葛亮劍,李林甫的把柄第171章 回紇大潰敗,大包圍第124章 決戰第306章 李林甫被算計,李林甫罷相,李瑄率兵至右相府第32章 突厥寇邊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328章 更深的謀劃,曠野大戰第120章 吐蕃葉如第一猛將第215章 畫聖吳道子,非有詔不得畫第75章 生擒大可汗第345章 新的格局,暴富,唐軍撤回安西第204章 李隆基出城迎接,拜御史大夫第146章 和親,與韋堅決裂第379章 任命六部九寺五監官吏,斬楊國忠 五楊第262章 中秋夜宴第240章 贊普勸李瑄造反,黃河源頭第332章 定河中之戰,圍殲大食近衛軍第13章 違制的墳墓第304章 楊玉環第二次出宮,李隆基的“脆弱”第190章 授上柱國,封楚國公,兼河西 隴右採第107章 與吐蕃第一次交鋒第90章 再見楊玉環第203章 三十三萬大軍,十八名頂級猛將第369章 聖人去哪了?行至馬嵬驛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第303章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第二子;楊氏遠親第73章 威震草原第20章 皇帝問策第342章 羅馬帝國進攻大食,最後的大戰第247章 正式成爲天水王,一掌擊碎天靈蓋第154章 除去李林甫爪牙第188章 爲諸將士升官,隴右軍擴至十一萬五第344章 裡海以南,哈里發之死第53章 備戰第33章 戰馬體力控制第147章 安祿山拜楊玉環爲母第5章 興慶宮第161章 楊玉環的舞蹈,朕親自迎接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50章 獲得寶馬第180章 樹敦城破,謀劃九曲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73章 威震草原第110章 李適之罷相第42章 把柄第227章 逼吐蕃入大非川,打通古絲綢之路第367章 靈寶之戰,潼關陷落第21章 爲高力士“獻寶”第282章 安祿山怒火中燒第189章 吐蕃贊普請求爲大唐附屬國第148章 楊玉瑤的誘惑,鳳凰東來第89章 王昌齡第158章 裴靈溪第105章 角力,吐蕃麥莊第317章 拜火教,大食進攻碎葉城第182章 雪中高歌,吐谷渾和白蘭羌叛變第82章 李泌的提醒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364章 李隆基怒罵李賊,威望第183章 九曲之戰開啓,南霽雲假冒敵軍衝陣第185章 先登之功,三日克三城第270章 變革派領袖李瑄,保守派領袖李林甫第283章 安祿山與楊釗不死不休第44章 殺人滅口第333章 騎兵戰術,追逐與被追逐第39章 王忠嗣第347章 李隆基的賞賜,山雨欲來風滿樓第175章 斬贊普者封異姓王,十面埋伏第239章 生擒吐蕃贊普,三十三萬大軍全軍覆沒第200章 李林甫權勢再減,太原城外的太子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