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一十章

bookmark

瞧着這幾人被駁斥的毫無反駁之力,李嘉心裡暗爽。

他這次召集這些人過來,可不僅僅是爲了看這些糧船的,更主要是,將自己定都洛陽的打算,全盤托出。

讓這幾人知曉,等於就是讓汴梁的文武百官們知曉了,提前讓他們做個準備,比如買個房,買點田地什麼的,提前遷徙過去,充實洛陽的人口。

只要漕運通暢,洛陽即使百萬人口,也無所畏懼。

再來,他也想要開封府的配合,量開封之物力,建設洛陽之城,繁華富庶的開封,是時候發揮出東錢西送點功能了。

這些都需要這幾人的配合,讓他們知道,宜早不宜遲。

顯然,這幾人已經領悟到了皇帝的意思,紛紛默然,表示不得不贊同的態度。

見此,李嘉知曉,讓人幹活,得有個胡蘿蔔才行:“留守長沙府的朝廷,已經在準備搬遷的,過年前,應該就能到達汴梁。”

“朕以爲,政事堂的宰相,全部爲南人,着實不太適合,須得用些北人,才能兼濟天下,畢竟南北殊途啊!”

“陛下所言甚是!”王溥還年輕,才四十多歲,政治慾望強盛,他迫切地說道:“洛陽的確適宜爲國都,天下之中,古之名都,再適合不多,我等淺見,還是陛下明見萬里。”

“汴梁瀕臨黃河,河道高聳,一旦稍有差池,就有覆滅之危,況且,自古以來,扒黃河而淹開封者,已有先例,不得不防,還是遷都洛陽爲妙。”

趙普也連忙附和,給出了自己的藉口。

而魏仁浦則一把年紀,見兩人這般,不由得笑吟吟,語調輕緩:“洛陽乃名都也,周因此而王天下八百載,聖王所鍾之地,臣等豈敢有異議?”

“即將你們都這般認爲,那就定了。”

李嘉笑了笑,特地看了一眼魏仁浦,老成持重,年齡也是最大,君子風範,不爭不搶,這樣的人最適合擔任宰相了。

有自知之明。

十萬石糧食,數以百艘,將運河堵得滿滿當當,商船貨運們非凡不滿,反而興奮異常,不斷地歡呼着。

岸邊,橋上,小屁孩們大夏天光着屁股,不斷地奔跑着,雀躍着,散播着糧食到來的消息。

街道上,小販安撫着受驚的驢,酒肆老闆笑吟吟地上着菜,年輕男女牽狗抱弟,不斷地張望着,那些拄着杖的老人,則不斷地打聽着,吩咐着兒女去聞消息。

整個汴梁城陷入了歡樂的海洋,攜老婦幼看糧船,熱鬧地不行。

顯然,價高的糧食,已經把汴梁的百姓折騰的夠嗆,人人都渴望太平的生活,而低廉且平穩的糧價,就是這一切的基礎。

李嘉認真地望着,即使他百般努力,效果都及不上糧船的輸入,百姓們就是那麼現實。

“民心,穩住了,這汴梁的皇位,我纔算是真正的坐下。”

趙普幾人也欣賞着這般景象,出了神,幾個月來,汴梁從未這般熱鬧過。

直今日起,汴梁纔算是恢復了太平了。

而這,也就意味着,這天下,終於又回到了姓李的人手裡。

一個二十七八歲的年輕人,成爲了這天下的主人,結束了亂世,真是令人驚詫。

“走吧!”足足看了一刻鐘,李嘉這才精神振奮地離去。

“陛下,咱們不是回宮嗎?”看着這馬車完全相反的方向,王溥忍不住地問道。

“誰告訴你咱們要回宮了?”

李嘉半躺着,笑道:“纔出來多久,就回那憋屈的皇宮,朕纔不樂意呢!”

王溥被噎着不輕,他到現在還習慣不了皇帝這種喜歡梗人的語氣,畢竟一把年紀了。

“陛下,您萬金之軀,可不能輕動。”趙普連忙勸說道。

“咱們出城接個人。”

李嘉擺擺手,說道:“這一趟御營護衛着,出城後上千人,不會有危險的。”

這般,幾人才肯罷休,走了近一刻鐘,終於出了汴梁。

汴梁城本是州城,完全沒有長安洛陽那般的市坊結構,而且,亂世也沒那麼多規矩,到處都是違規搭建,臨街就是商鋪。

書本上說是繁榮,其實就是沒有規矩,亂搭亂建,城市道路被擠佔,人來人往,亂七八糟。

由於是磚木結構,又沒有規劃,所以汴梁比長安洛陽,更容易發生火災。

宋真宗時,一場大火,直接燒了兩天,甚至從居民區燒到了皇宮,內藏庫、朝之殿、崇文院、秘書閣等宮禁重地,八萬多本珍貴的藏書幾乎焚燒殆盡。

死傷上百人。

這也逼迫宋朝誕生了一支近五千人的消防隊——軍巡鋪,三百步一崗,嚴防死守。

所以,繁榮可以,但不能亂,而汴梁,就是亂而繁榮,一個國家首都這樣亂,你以爲是天竺啊!

選擇洛陽的理由,又多了一個。

出城後,來到了一處驛站,軍隊早就控制,不一會兒,一隻數百人的軍隊護衛着兩輛馬車過來。

“參見陛下——”護衛頭連忙跪下行禮。

隨即,馬車上下來了一個少婦,眉眼憂鬱,皮膚白皙,身材豐腴,見到眼前男人,瞬間一愣,然後下跪行禮。

另一邊,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也下了馬車,畏畏縮縮地走了過來,也跪地行禮。

“起來吧!”李嘉笑着說道:“這般把你們請來,也是有要事的。”

隨即,他又對着幾人說道:“此乃嗣周王郭宗訓,以及符太后。”

“臣等參見大王,太后。”

趙普幾人一愣,他們實在沒想到,這次要來迎接的竟然是郭宗訓,實在太出乎所料了。

郭宗訓不知所措,而小符後則投目一看,見到是王溥,魏仁浦兩人,瞬間心神恍惚,顫抖道:“不曾想,時隔多年,竟然還能見到兩位相公。”

“太后——”王溥、魏仁浦二人,也是眼眶溼潤,多少年了,孤兒寡母離開汴梁,終於又回來了。

幸好,這幾人知曉分寸,這裡不是敘舊的時候,連忙收斂住。

李嘉看着這一切,若有所思,看來後周的影響力,還是有一些的。

不過,與親宋的相比,就不值一提了。

第1203章羣議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1214章遺民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1380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1292章事件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1266章宣揚第1219章異議第1173章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五百八十二章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八百八十章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1301章技藝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八章家長裡短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1346章教子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1360章談話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1247章洛陽危機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1308章諸王第四百八十二章第1234章鬧劇第1236章僧人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227章家宴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九百三十六章決戰(下)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390章治河第1142章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1252章無題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番外3世系變更第五百章無言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1173章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1371章三路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355章山民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1128章中秋宴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1169章第九百八十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