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

bookmark

說是去往登萊,但李嘉到了青州,卻不想在動了。

青州,古之臨淄所在,齊國的都城,也稱作益都,自古以來就是山東半島的政治中心。

而如今,山東府的府治在於濟州,偏離其太多,如果看地圖,就會發現其太過於偏西,不適合府治所在。

那爲何府治在濟州?

主要是爲了方便調轉物資,看顧梁山泊罷了,就相當於一座內河港口,看中其便利性。

外加濟州附近,在民亂中受到的危害比較輕,經濟較爲繁榮,所以暫時在此。

但,這並非長久之計,府治太過於偏僻,不利於地方的治理,所以還是要遷徙。

至此,李嘉就來到了青州,一邊巡查,一邊勘察其地,是否合適作爲府治。

其實,還有一處地方,也適合爲山東府的府治,那就是齊州,也就是後來的濟南。

不過,考慮到黃河的肆無忌憚的特點,以及齊州過於偏北,所以綜合考慮,還是得到青州看看。

某種意義上來說,青州濱臨萊州灣,與渤海有接觸,擁有一個比較不錯的港口。

這樣一來到時候適合發展貿易。

而更關鍵的一點在於,萊州灣附近,有北方最大的鹽場之一,萊州灣鹽場。

而在渤海西岸,滄州附近的長蘆鹽場,也是赫赫有名的。

滄州距離幽州太近,所以青州的萊州灣鹽場,李嘉肯定要去看看的。

海風拂面,數百里的蘆葦浩浩蕩蕩,極有氣勢,數百名鹽丁彎着腰,赤裸着腳,在蘆葦蕩中砍伐着蘆葦,捆起,充當熬鹽的燃料。

地面上雖然沒有荊棘,但卻滿是碎石沙子,太陽烤着,頗爲滾燙,但鹽丁們卻仿若未覺一般,不停地忙活着。

骨瘦如柴,瘦骨嶙峋,皮膚黝黑,臉色蠟黃,四肢如同蘆葦杆一般細小,但卻不停地打撈着海水,熬煮。

“陛下,萊州灣鹽場,每月可熬煮兩萬三千餘石鹽,供應整個山東府綽綽有餘。”

青州刺史恭敬地在一旁引路,一邊介紹道。

李嘉眯着眼睛,看着這羣鹽丁如此的悽慘,不由得搖搖頭,說道:“這樣的鹽丁,共有多少?”

“約莫五百戶,三千來人。”

“怎麼來的?”

“要麼是附近的流民,要麼是世襲的鹽戶……”刺史輕聲道。

“呵呵!”李嘉笑了笑,說道:“自前唐初,直開元,天下就沒有鹽稅,更是沒有鹽戶,隨之安史禍亂,朝廷無以爲繼,只能以鹽稅而斂財,如此,鹽戶就來了。”

皇帝一邊說着,一邊臨近這些鹽戶。

這時,是沒有鐵鍋的,鹽戶們熬鹽,一般採取的平底鍋。

兩三寸厚的大平底鍋,由數塊鐵片拼成圓盤狀,直徑達到了六尺。

各塊中的間隙,用泥拌石灰填塞。鐵盤擱在用泥塊砌築成的、與鐵盤直徑相同、高約二尺的矮堰上,即爲竈。

竈內砌若干磚柱,以承擱盤塊,留出煙門。

盤上四周用泥、石灰、茅草混合而成的灰料築成二尺高的圍邊,灌入濃滷,盤下竈內點火,以蘆葦、茅草等爲燃料,即可煎熬。

海風,以及煙霧的侵襲,讓許多鹽戶都成了瞎子,在這個時代,是養不起一個殘疾人的。

鹽戶們對於陌生人的到來,很是驚詫,尤其是其衣裳特別,前呼後擁,看上去就非同一般。

李嘉走進一瞧,看着平底鍋中的海水,不由得好奇道:“這裡面熬煮的是海水嗎?”

“這位郎君,並不是鹽水——”老人嘴脣乾裂,臉頰削瘦,眼珠子凸出,見到這般大人物,不由得說道:“這是滷水熬煮的,若是海水,一百斤,也不過得鹽五六斤,耗費上百斤的蘆葦。”

“滷水?”李嘉頗爲好奇道:“那是如何得到的?”

“滷水,就是天剛亮時,從沙灘上,採集表面的那層沙子,然後上面放蘆葦,再澆灌海水,也就成了滷水。”

似乎察覺這個年輕人是個大官,老人說的話越發的謹慎:“滷水熬鹽,五六十斤,就能得十來斤鹽,這是從古至今傳來的法子。”

“而且,海水也不能隨便取來熬,還得挑個好位置,比較鹹的。”

這番話,與李嘉認爲的大爲不同,這種古人所積累的法子,的確是有所奇異之處,他繼續問道:“那如何是個好的海水?”

“石蓮子。”老人疑惑了半晌,這才繼續說道:“把石蓮子放到滷水中,它要是下沉,則代表不行,浮一半,就是半鹽滷,浮於水面,則是全鹽滷,可以進行熬鹽。”

李嘉恍然,所謂的石蓮子,就是蓮蓬的果實,芯比較苦,需要拔出來才能吃,可以用藥,清熱解暑。

不曾想到,竟然有這個法子來辨別滷水的含鹽量,真是好玩。

雖然不知曉原理,但看其信誓旦旦的模樣,想必是做不了假。

隨後,李嘉則直接離去,路上,他不由得說道:“鹽場的鹽工這般苦楚,逃丁很多吧!”

“這些年安穩許多,很多人就耐不住苦,就逃走許多!”刺史一邊緊密跟隨,一邊說道。

“那,販賣私鹽,賺了不少吧!”

“微臣蕭規曹隨,並未貪圖太多——”

青州刺史隨口說道,但立馬反應過來,拱手,低頭不語。

李嘉笑了笑,看着他瑟瑟發抖地身體,不由得說道:“如果我沒記錯,無論是周還是宋,販賣私鹽都是重罪,約莫十斤即可斬首是吧?”

“陛下饒命——”青州刺史匍匐在地,泣不成聲地說道:“所有人都在弄,微臣若是不參與,恐怕性命難保,微臣不得如此……”

“你是哪裡人?”

李嘉毫不理睬他的言語,厲聲問道。

“微臣是廣州府人士——”

“我就知道!”李嘉冷聲道:“難怪口音那麼熟悉,我就猜到了,真給我長臉啊!”

看着腳下如同死狗一般的刺史,李嘉冷哼道:“朕三令五申,又有黜陟使巡查,不料來的青州半年,你就變成這般模樣,還有臉見朕?”

“臣,臣,並非在青州就這般的……”

男人哭腔道,涕泗橫流。

“好,很好——”李嘉被氣到了:“不曾想,你倒是個實誠人啊——”

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1342章驚喜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三百五十一章轟炸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九百九十五章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1156章民心第八百六十四章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一百二十五章歷史新篇(下)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1163章贖回?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四十章前路漫漫太上皇李維特別編——越南第1138章尊老第1110章信念第1348章第1205章首相之缺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1105章安頓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1386章就藩第1148章御前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九百二十七章逼迫第1227章家宴第1354章規矩第1328章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橫切與豎切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1301章技藝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128章中秋宴第四百三十章水賊第五百二十一章東去第兩百四十三章收穫不定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三百五十二章慌亂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九百九十章敢不效力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1118章親臨第1390章治河第1219章異議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六百二十七章金銀幣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1192章嚴家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第七百一十四章第1360章談話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