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議論這些大事後,在皇帝的詢問下,蕭儼這纔開始述說自己的這半年來的行政。

首先,他廢黜了自唐末以來的苛捐雜稅,去繁就簡,與轉運使司衙門一起,重建兩稅制。

甚至,爲了杜絕胥吏的欺騙,他一次性請來上千人的耆老,里正,在濟州大肆普及兩稅制,以及大唐的善政。

其後,他又考察州縣的官吏,一番淘汰後,雖然不說是個個清正廉潔,但起碼也是中庸之官,有效的樹立了山東府衙的權威,爲接下來的善政打好了基礎。

淘汰一些官吏後,他則任用一些地方名士,以及胥吏,即使衆人對他腹議難平,但卻很好的建立了統治秩序。

最後,自然是安撫百姓,分發土地,農具,流民數量大爲減少,社會秩序恢復,生產也逐步開始恢復,一切都走上了封建社會的正規。

農業是一切的根基。

農業安穩了,商業,百工,自然繁盛,加之運河的流暢,讓山東府逐步從困境中走出。

聽得這番彙報,李嘉不由得點點頭。

這都是封建社會的常規操作,但就是這些粗淺的操作,往往是許多人應付不來的,魄力,能力,缺一不可。

而且,蕭儼抓住了一個核心——人心。

無論是廢黜苛捐雜稅,還是召集鄉老,皆是爲了重拾人心,恢復朝廷的威信,只要朝廷在百姓中有了威信,那麼就會主導整個秩序。

這是一個合格的封疆大吏。

沉吟片刻,李嘉這才說道:“治民先治吏,無須贅言,王相公此行也是如此,配合你一起治理胥吏。”

“而恰如南方一般,胥吏不再入雜戶,皆爲良民,所以,須得選派有操守,能力強的讀書人接替,告訴他們,胥吏照樣可以成爲坐堂官。”

“朕,不拘一格用人才——”

“臣等謹遵聖諭——”官吏皆拜下,對於皇帝如此言語,由衷地感到激動,古時的明君,不就是這般嗎?

揮了揮手,在衆人的讚歎聲中,李嘉開始沐浴休息,這次,他要一打二。

不怪他如此,實在是二女太過於無力,即使長途跋涉,他依舊雄風不減。

王溥隨着衆人退去,他慢了半步,與蕭儼並肩而行:

“方正兄,今後還得多多相助纔是。”

“相公哪裡的話!”蕭儼搖搖頭,說道:“這正是下官應該做的。”

“某還是目光狹窄了,以爲治的官,就能萬事大吉,殊不知胥吏纔是關鍵,聖人算是將我打醒了,真是慚愧慚愧啊!”

“哪裡的話,這世上,及得上陛下的沒有幾個,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些許錯漏罷了,補一補就是了!”

王溥拱手,謙虛道:“某這次,也只是協助蕭兄罷了,主要還是以蕭兄爲主。”

“相公居下官之上,豈能爲輔?”

蕭儼認真地說道:“下官自當盡力,以助相公查驗。”

“這般的話,某就卻之不恭了。”

王溥笑了笑,說道:“有了蕭兄相助,這點困難,算不得什麼了。”

兩人相談甚歡。

王溥長袖舞風,什麼人沒見過,一番言語,就成了好友。

第二日,王溥前往知府衙門,查看起關於官田的信息。

他心裡明白,田地問題,就得從官田查起,因爲它名正言順,誰也不能說個不字。

結果,讓他大失所望。

山東府的官田數量,不堪入目。

僅是濟州,官田三萬餘畝,關鍵是其他縣,對於官田僅僅只有數字而無位置,也就是說,已經無法求證了。

對於此,他倒是毫不慌亂,署理過民政,他自然有一套辦法。

衆所周知,朝廷收稅,縣令接下任務,但實際操作的,卻是一羣胥吏,衙門的戶籍,其實並不作數。

換句話來說,胥吏們才掌控着真實的田地,戶籍,他們從中漁利,賺取差價。

衙門的賬薄既然算不得數,那就去弄胥吏的不就是了?

天底下過目不忘的人畢竟是少數,大部分人還得是依靠賬本來的,只要弄到賬本,自然一清二楚。

王溥笑了笑,將濟州各縣衙門的胥吏請來,開始了“商討”模式。

隨即,濟州各縣的土地情況,他完全知曉。

誰家吞併了多少土地,開墾了多少,賬本上記錄的明白,胥吏們對於一切賺錢的機會,從來不會放過。

按圖索驥,他立馬就知曉濟州三萬餘畝官田的去向,然後派遣捕快,直接將這羣豪右抓捕而來。

隨即,一一確認後,他直接看押,抓捕入京,等候秋後問斬。

這下子,真的把山東府上下嚇到了,豪右們這才明白,這位王相公,真不像個文人,手段是真的狠毒。

亂世中,人命總是最不值錢的。

不到半個月,濟州的官田完全被索取回來,附近幾個州縣也慢慢地遞交了官田數目,地契。

如此主動,王溥反而更不放心,他對於地方官吏的心思愈發的懷疑。

於是,他身在濟州,卻派遣手下的僕從,以及皇帝撥給他的兵卒,去往各州縣打探消息。

果然,這些人帶回了不好的消息。

因爲官田之事,山東府許多州縣已經亂成一團糟。

原來,胥吏們自然捨不得將吃進去的吐出來,也不敢催促豪右,只能使用轉移大法,將正常人家的土地,一律按照官田處置,交於任務。

甚至,他們藉着這個由頭,開始侵吞良善人家的地。

至於理由,非常簡單,僞造一份地契,就說你家土地,幾十年前就屬於官田,如今借給你種很不錯了,收回來正當其實。

而你說是買來的,那就算你倒黴,買到了官田了。

好好的善政,反而成爲了胥吏們魚肉百姓的利器。

“胥吏誤國,陛下果然所言極是。”

王溥默然,這還只是冰山一角,其他亂的更誇張。

索性,他與蕭儼開始配合,對於濟州的胥吏重新進行任免,再以濟州爲標本,向全山東府推廣。

土地勘察,這是個艱鉅的人物。

而皇帝一行人,則攜美登泰山,一路東去,來到了登萊地區,山東府的最東面。

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1187章哼,女人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一千零五十六章謝師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1168章安撫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1173章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四百八十八章攻伐第1238章護法第1148章御前第八百一十五章戰略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1227章家宴第六百二十一章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1145章建議第一千零七十章第七百五十七章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七百四十章第1200章唐奴第1297章正旦之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八百五十二章第七十一章大爲不易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1211章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1273章條法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七百九十章第一千零一十章第1188章空獄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七十六章稱霸海峽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201章唐旗第一百一十九章暗流不止(下)第二更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五百一十章西行第1234章鬧劇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1323章胡昌翼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千零七十七章攻略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1377章使臣第一千零六十三章軍銜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七百六十五章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1213章第九百四十三章不覺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1331章威逼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八百六十四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八十八章宿鐵刀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七百五十五章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1336章鼓動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1195章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七百三十三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