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政事堂的無論早朝與否,宰相們都得早早起來,坐上馬車,進入宮城,一番搜檢後,這纔到達政事堂。

爲了皇帝處置政務方便,政事堂直接設大殿附近,皇帝走了幾百步,就可到達。

趙普對於這般早出晚歸的境況,早就已經熟悉,他不僅沒有感到辛勞,反而樂在其中。

這幾個月來,政事堂各有分工,首相趙誠統籌兼顧,重大的人事任命,以及撥款,都須他的認可,才能呈交給皇帝。

至於次相孫釗,則一直以財相著稱,統籌戶部,工部,洛陽的修建,各地官道,都須他審查,監督。

至於鄧斌,王溥,一個忙着鹽業,擔任巡鹽御史,一個督促山東府官田,以及吏治境況,沒有一年半載不見效果。

如此一來,孫光憲年老體衰,掌控着禮部事宜,光是秀才舉人試,就讓他忙得不可開交。

魏仁浦則老而益壯,做事老道,刑部的案件,讓他處理的井井有條。

趙普自己,則歸屬於熟悉的兵部,對於各地兵馬的兵冊,進行梳理,整合,養馬,訓練,輜重營的監督,都需要他進行處置。

畢竟,軍隊的撥款,兵部是直接劃歸與輜重營的,審覈不可馬虎。

對於那些兵油子,以及軍隊的花招,他絕對的門清,沒有什麼可以糊弄到他,兵部上下對此心服口服,就連輜重營,也不得不歎服。

“各地駐軍,還得覈實,五軍都督府的範圍,也得擴張,北方各地,豈能疏忽?”

趙普心中對於五軍都督府對兵部的制衡,自然一清二楚,他不僅沒有不滿,反而對五軍都督府的權責不清進行督促。

地方的軍都司,歸屬知府與五軍都督府雙重領導,如今北方各府的權責不曾劃分,這會讓地方有擁兵自重的可能。

作爲一心奉公,迫切上進的宰相,趙普感覺自己需要單獨面聖,讓皇帝認識但自己的才能。

區區一個兵部,已經滿足不了他的權望。

“老爺,到了——”過了皇城,馬伕行駛了些許路程,就停了下來。

“恩!”趙普點頭,走下馬車,天空微微發亮,太陽剛露出半邊臉,呼吸着新鮮空氣,趙普行了幾步,就來到了政事堂所在。

這裡,早就燈火通明。

政事堂片刻離不開人,軍國要事,有時候需要通宵達旦,所以政事堂如今五個人,則各自值班三五日,以備皇帝諮詢。

政事堂的宰相只是其中的領頭羊,除了宰相外,還有中書舍人院,有知制誥,負責撰擬詔旨,普通的輪班,起碼也有一二十人。

除此外,堂後官,也越發的受到矚目。

在之前,堂後官都是由胥吏充任,處理文書,遞交奏章,端茶遞水,但皇帝卻將其弄成了培養人才的基地。

如年輕的翰林,經常充任堂後官,加了一份錢餉,更是能夠參與軍國大事,增長見識,遠高於六部觀政,一經外放,就是州通判,兩三年就可爲州刺史。

前途之遠大,讓趙普都爲之動容。

“相公——”剛至大門,就有年輕的堂後官掀起門簾,恭敬地迎來。

“嗯!”微微頷首,趙普進了政事堂,中書舍人,知制誥,忙得一塌糊塗,堂後官們則不斷地運轉奏本,偌大的帝國,數百州,上千縣,豈能隨意。

進了一側的通堂,只見孫釗眼眶通紅,思量着下筆,見到趙普前來,微微點頭示意,就自顧自地處理。

趙普不以爲意,找到自己的位置,開始處理各部的奏章。

政事堂乃是六部的直屬上司,各大小事,須得一一呈報,等待處理,而像轉運使司衙門,五軍都督府,哪裡較爲獨立,但按照慣例,有大事,也得知會政事堂一聲。

九卿也不例外,雖不直屬政事堂,但政事堂依舊有知曉權。

像人事任命,地方州縣報缺,政事堂讓吏部篩選,呈上政事堂審覈,然後宰相知曉後,若不喜,則打回,讓其重擬,重擬後,再將幾個人選呈給皇帝知曉。

慣例是五品以下由宰相自處,但皇帝改革,七品以上皆要上報,所以宰相事越多。

而,如各地官吏上書皇帝,也由政事堂審覈,再呈交給皇帝。

但如今,皇帝增加了密摺制度,一旦有事,還發諭令,讓政事堂處置。

【收集免費好書】關注v.x【書友大本營】推薦你喜歡的小說,領現金紅包!

趙普這幾個月待着,他發覺大唐的政事堂,不知何時,竟然成了爲皇帝的執行機構,政事堂竟然片刻不得安生。

雜事小事一大堆,真正的處理軍國大事,反而與軍機處,都督府,轉運使司一起進行的御前會議。

相權削減如斯,簡直讓人心驚。

不知不覺,天已大亮,趙普伸了伸懶腰,孫釗不知何時就回去了家,政事堂的官吏,也換了一茬。

“聽說了嗎,昨日皇子們一齊去探望上書房教習,好像是王坤吧!”

“聽聞了,汴梁都傳開了,都言皇子尊師重道,人雖小,但志氣高,不愧是天家子弟,就是不一般——”

“亂世已久,此等古風,也是時候盛行了,世人不知不多少成,不如皇子半分,真是令人感慨萬千——”

聽到官吏們這般言語,趙普心中詫異,他找一個堂後官,問明瞭原因,這才知曉昨日的情況。

對此,趙普捋了捋鬍鬚,老懷甚慰,不由心道:“亂世武風盛行,世人早就不知師爲何物,尊崇之心不再,如今天家以皇子爲榜樣,蕩清歪風邪氣,真是痛快,通快啊——”

政事堂得知了,後宮自然也傳揚開來。

麗妃侯麗娘,一邊喂着小兒子吃飯,一邊看着認真練字的李復歆,聽到傳聞後,不由得笑道:

“我兒昨日有禮有節,宮中誇讚的多呢!”

“這都是父皇讓我們做的。”

李復歆低頭練字,一邊輕聲道:“孩兒只是照辦罷了。”

“沒錯,我兒就得聽你父皇的話!”

侯麗娘笑容滿面地說道:“兒子聽老子的話,這叫孝順,我們大唐,就是以孝爲先,這樣才能討得你父皇喜歡,知道嗎?”

“孩兒知曉了!”李復歆點頭道。

第八百八十章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七百二十三章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1216章忌憚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1236章僧人第三百二十九章全軍大比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300章假道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1337章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七百零七章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1369章騎兵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1364章第1206章覬覦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355章山民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五百六十三章壯哉(新一月,求票求訂閱)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1234章鬧劇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1266章宣揚第1404章安排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四百七十八章泉州第兩百八十六章又來不及了,先發一張待會再替補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1408章孝順第一千零六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295章門檻第八百五十六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九百零八章秦州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三百四十六章道觀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1337章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1249章想法第1255章驚詫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四百零九章風波第1387章最後的抉擇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九百章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1147章兩人第八百九十四章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兩百二十三章宮闈之事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五百七十九章蓮峰居士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