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想法

bookmark

這些貴族們囤積那麼多糧食做什麼?

囤積居奇?

這是傻子的行爲。

洛陽城,作爲一國之都,糧食是絕對不會缺少的,附近的十幾個倉儲,還存着近2,000萬石的糧食,足以打壓一切的奸商。

而且,在政治上,作爲皇帝的居住地,天子腳下,哪個貴族會想不開,做這事。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地方上,如江西府,死個百十號人,朝廷理都不理,頂多督促審查一下。

而在洛陽,哪怕死了一個人,即使他的身份是乞丐,整個縣裡,坊裡,都得大動干戈,調查個清楚明白。

甚至,洛陽府尹都會親自記掛,指不定在朝會中,有御史彈劾。

別的不提,對於洛陽的物價,以及其他方面,皇城司每天雷打不動彙報着,這是鐵的規矩。

如果連自己的京城都掌控不了,更遑論那些地方了。

大部分人不理解這些貴族們的行爲,但李嘉明白。

或者說,從亂世中度過而來的豪族,高官們,也紛紛明白。

上百年的亂世,人命不值錢,黃金白銀也不值錢,唯獨糧食,千金難買。

所以,即使大唐復立了,但他們仍舊是放不下心,依舊積蓄糧食,以防萬一。

對此,李嘉反倒是沒有多大忌憚。

既然知曉了,他們家中積累了糧食,等缺糧了,不就可以直接平價買入嗎?

反而節省了不少的倉儲壓力,以及損耗。

但,怎樣爲洛陽減輕損耗呢?

亦或者說,讓洛陽兩條腿,甚至三條腿走路,不再着重依賴漕運,避免讓洛陽淪爲日後元明清時期的悲劇。

“只是可惜,南陽盆地實在是路途不暢,伏牛山擋路,損耗太多,沒有運河方便。”

皇帝嘀咕着,心情着實不佳。

本以爲洛陽能避汴梁之弊,又有運河之利,着實不錯,但隨着s人口的增加,倘若是無底洞一般,吸食着周邊的一切。

對於運河的依賴,也日漸加深。

換句話來說,只要淮海地區的有一隻千人亂軍切斷漕運,就可以讓洛陽斷糧。

這也是爲何方臘起義,讓北宋驚慌失措所在,江南一亂,開封就得餓肚子了,花費十數萬大軍,也在所不惜。

“哪怕花費重金,也得修一條從洛陽到南陽的寬敞大官道。”

李嘉下定了決心,對於如今的官道,運力實在是太小了,行走大軍無礙,但是大規模運載糧草,卻強人所難了。

所以,必須擴建。

但,又如何減輕損耗呢?

在如今這個時代,水利纔是最省力的運載方式,可以去往南陽並沒有可以用到的。

“馬拉軌車如何?”

皇帝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經看的那些小說之中,就有這樣異想天開的的技術。

可行性未知,但是腦洞確實很不錯的。

建造一條木質軌道,在其裹上鐵皮,然後讓馬車在軌道上,讓馬匹拉拽行駛。

由於軌道的原因,阻力大減,馬匹的壓力也少了大半,馬匹可以持續行走,一日百里,不在話下。

若是換馬,一日兩百里也行。

洛陽到南陽,六百里地,如果實行這樣軌道的話,雖然耗費大量的財力,三四日的時間,就可以讓南陽的糧食到達洛陽,怎麼說也是值得的。

但,劣勢也有。

這樣的耗費成本大,而且不如運河方便。

皇帝熟讀史書,封建時代的尿性,不出五六十年,這軌道就得被朝堂廢棄。

但是,這總算是一條出路啊。

不至於讓漕運卡住脖子。

“兩條腿了!”

皇帝點點頭,心中頗爲滿意。

“陛下,這是洛陽府製成的暫住證——”

田福輕聲敲門,走了進來,送上了洛陽府製造而成的暫住證。

也就是在皇帝的口諭之上,洛陽府連夜趕工,製造出了一批暫住證,來控制洛陽的人口。

洛陽本地的百姓,他們是有自己的戶帖的,而外地人並沒有,只能用暫住證。

如此一來,對於來往洛陽的外地人,就有了掌控力。

他們來幹什麼,住多久,來自於哪裡,都一目瞭然,不只能控制人口,而且還對洛陽的治安有了積極有效的維護。

皇帝輕輕一看。

只見這個暫住證,是竹牌的,上面有毛筆書寫了籍貫,姓名,年歲,以及來往時日,以及樣貌的描寫。

雖然略顯粗糙,而且還是仿製戶帖的,但終究還是出來,自主鑽研出來的,沒有讓皇帝費腦子。

這就很好嘛!

皇帝點點頭,說道:“除此外,還得讓洛陽府,登記起來,一式兩份,以防止錯漏,到時候追究起來,也方便許多。”

“喏——”聽到追究二字,田福心頭一顫,看來皇帝是防患於未然,恐怕怎麼處置瀆職官吏的法子都有了吧!

田福連忙呈了下去,匆忙的很。

見其模樣,皇帝心中不免又有些想法:“皇宮中,可不能專權,田福已經是內侍省的少卿,那麼貼身宦官,就得換一個,從而形成競爭,不可專與一人。”

心中想着,李嘉讓人送上名冊,想要找個資歷深,且乾脆利落的的,能形成制衡。

他依舊信任田福,只是,皇帝的天性,讓他不得不爲。

選了個從嶺南而來的管事,四十來歲,算的上資歷老道了。

隨意畫個圈,就決定了某個人的前途未來,這就是皇帝的權力啊!

解決了這個想法之後,李嘉再次想到了大腿。

南陽的這個腿,不怎麼好,屬於半瘸的那種,雖然能用,但終究是不方便。

所以,還得尋覓個好腿,隨時能用,又不會被嫌棄的。

讓人找來地圖,皇帝仔細地研究起來。

洛陽以東,是汴梁,這是肯定不行的。

以南,是南陽地區,瘸腿。

以西,是關中地區。

雖然經過那麼多年的治理,移民,但關中恢復,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

況且,就算關中盛產糧食,在運輸上,一個三門峽,就堵住了去路。

所以,關中地區,還是個病腿,得給他治好了,解決三門峽問題,才能用,這比南陽的瘸腿還不如。

而再之上,就是山西府了。

話說,山西產糧嗎?

第六百四十章剎住妖風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第1401章入祀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三百九十三章皇子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七十一章張苗第1110章信念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1220章名單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1193章借住第1305章談話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兩百三十六章大興科舉(續)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1270章草原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七百零七章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一千零九十七章金汁第1402章宗藩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兩百一十七章一夜無話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1194章第四十九章占城海遇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九百三十五章決戰(上)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1148章御前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1307章愛憐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1293章自己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1111章三門峽第七百二十章探討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一百二十二章人至番禺(下)第八百五十七章六經第九百一十二章揚州城下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三十三章飛龍軍成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九百四十一章靈月庵第五百七十二章敗家二代李景第1320章千歲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七百九十一章缺漏第1354章規矩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弟1119章瓜州第七百一十章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1357章人選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八百五十六章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