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9章想法

bookmark

這些貴族們囤積那麼多糧食做什麼?

囤積居奇?

這是傻子的行爲。

洛陽城,作爲一國之都,糧食是絕對不會缺少的,附近的十幾個倉儲,還存着近2,000萬石的糧食,足以打壓一切的奸商。

而且,在政治上,作爲皇帝的居住地,天子腳下,哪個貴族會想不開,做這事。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地方上,如江西府,死個百十號人,朝廷理都不理,頂多督促審查一下。

而在洛陽,哪怕死了一個人,即使他的身份是乞丐,整個縣裡,坊裡,都得大動干戈,調查個清楚明白。

甚至,洛陽府尹都會親自記掛,指不定在朝會中,有御史彈劾。

別的不提,對於洛陽的物價,以及其他方面,皇城司每天雷打不動彙報着,這是鐵的規矩。

如果連自己的京城都掌控不了,更遑論那些地方了。

大部分人不理解這些貴族們的行爲,但李嘉明白。

或者說,從亂世中度過而來的豪族,高官們,也紛紛明白。

上百年的亂世,人命不值錢,黃金白銀也不值錢,唯獨糧食,千金難買。

所以,即使大唐復立了,但他們仍舊是放不下心,依舊積蓄糧食,以防萬一。

對此,李嘉反倒是沒有多大忌憚。

既然知曉了,他們家中積累了糧食,等缺糧了,不就可以直接平價買入嗎?

反而節省了不少的倉儲壓力,以及損耗。

但,怎樣爲洛陽減輕損耗呢?

亦或者說,讓洛陽兩條腿,甚至三條腿走路,不再着重依賴漕運,避免讓洛陽淪爲日後元明清時期的悲劇。

“只是可惜,南陽盆地實在是路途不暢,伏牛山擋路,損耗太多,沒有運河方便。”

皇帝嘀咕着,心情着實不佳。

本以爲洛陽能避汴梁之弊,又有運河之利,着實不錯,但隨着s人口的增加,倘若是無底洞一般,吸食着周邊的一切。

對於運河的依賴,也日漸加深。

換句話來說,只要淮海地區的有一隻千人亂軍切斷漕運,就可以讓洛陽斷糧。

這也是爲何方臘起義,讓北宋驚慌失措所在,江南一亂,開封就得餓肚子了,花費十數萬大軍,也在所不惜。

“哪怕花費重金,也得修一條從洛陽到南陽的寬敞大官道。”

李嘉下定了決心,對於如今的官道,運力實在是太小了,行走大軍無礙,但是大規模運載糧草,卻強人所難了。

所以,必須擴建。

但,又如何減輕損耗呢?

在如今這個時代,水利纔是最省力的運載方式,可以去往南陽並沒有可以用到的。

“馬拉軌車如何?”

皇帝不由得想起,自己曾經看的那些小說之中,就有這樣異想天開的的技術。

可行性未知,但是腦洞確實很不錯的。

建造一條木質軌道,在其裹上鐵皮,然後讓馬車在軌道上,讓馬匹拉拽行駛。

由於軌道的原因,阻力大減,馬匹的壓力也少了大半,馬匹可以持續行走,一日百里,不在話下。

若是換馬,一日兩百里也行。

洛陽到南陽,六百里地,如果實行這樣軌道的話,雖然耗費大量的財力,三四日的時間,就可以讓南陽的糧食到達洛陽,怎麼說也是值得的。

但,劣勢也有。

這樣的耗費成本大,而且不如運河方便。

皇帝熟讀史書,封建時代的尿性,不出五六十年,這軌道就得被朝堂廢棄。

但是,這總算是一條出路啊。

不至於讓漕運卡住脖子。

“兩條腿了!”

皇帝點點頭,心中頗爲滿意。

“陛下,這是洛陽府製成的暫住證——”

田福輕聲敲門,走了進來,送上了洛陽府製造而成的暫住證。

也就是在皇帝的口諭之上,洛陽府連夜趕工,製造出了一批暫住證,來控制洛陽的人口。

洛陽本地的百姓,他們是有自己的戶帖的,而外地人並沒有,只能用暫住證。

如此一來,對於來往洛陽的外地人,就有了掌控力。

他們來幹什麼,住多久,來自於哪裡,都一目瞭然,不只能控制人口,而且還對洛陽的治安有了積極有效的維護。

皇帝輕輕一看。

只見這個暫住證,是竹牌的,上面有毛筆書寫了籍貫,姓名,年歲,以及來往時日,以及樣貌的描寫。

雖然略顯粗糙,而且還是仿製戶帖的,但終究還是出來,自主鑽研出來的,沒有讓皇帝費腦子。

這就很好嘛!

皇帝點點頭,說道:“除此外,還得讓洛陽府,登記起來,一式兩份,以防止錯漏,到時候追究起來,也方便許多。”

“喏——”聽到追究二字,田福心頭一顫,看來皇帝是防患於未然,恐怕怎麼處置瀆職官吏的法子都有了吧!

田福連忙呈了下去,匆忙的很。

見其模樣,皇帝心中不免又有些想法:“皇宮中,可不能專權,田福已經是內侍省的少卿,那麼貼身宦官,就得換一個,從而形成競爭,不可專與一人。”

心中想着,李嘉讓人送上名冊,想要找個資歷深,且乾脆利落的的,能形成制衡。

他依舊信任田福,只是,皇帝的天性,讓他不得不爲。

選了個從嶺南而來的管事,四十來歲,算的上資歷老道了。

隨意畫個圈,就決定了某個人的前途未來,這就是皇帝的權力啊!

解決了這個想法之後,李嘉再次想到了大腿。

南陽的這個腿,不怎麼好,屬於半瘸的那種,雖然能用,但終究是不方便。

所以,還得尋覓個好腿,隨時能用,又不會被嫌棄的。

讓人找來地圖,皇帝仔細地研究起來。

洛陽以東,是汴梁,這是肯定不行的。

以南,是南陽地區,瘸腿。

以西,是關中地區。

雖然經過那麼多年的治理,移民,但關中恢復,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快。

況且,就算關中盛產糧食,在運輸上,一個三門峽,就堵住了去路。

所以,關中地區,還是個病腿,得給他治好了,解決三門峽問題,才能用,這比南陽的瘸腿還不如。

而再之上,就是山西府了。

話說,山西產糧嗎?

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八百四十四章第1388章黃龍府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1386章就藩第九章(重發)第1269章漠北第一千零九十三章歸降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1211章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1396章神武三十年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第1262章陽妃谷第1103章捷報第五百七十六章交戰(求票,求訂閱)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九百七十四章賞賜第五百六十章劃分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六百八十七章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五百三十四章震懾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一百六十八章轉運使司第1227章家宴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1309章就藩第1223章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392章復立安西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七百六十九章第1407章禪讓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337章第八百六十六章第四百零二章大理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109章謀求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九百四十章孟昶死了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1215章阿斯蘭汗第七百九十九章切韻第1263章第1160章幽州營第一千零四十章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四十八章整裝出海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1168章安撫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331章威逼第1114章利刃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九百九十四章出動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兩百零三章梅山之亂(上)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1366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