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9章彩雲之南

天空中太陽高懸,十月初的天氣,依舊熱度不減,叢林中到處是鳥叫蟲鳴,不時間,耳旁還傳來各種悉悉索索的蟲爬聲,讓人不由的打了個冷戰。

透過重重的樹葉,斑斑點點的陽光才照射在地面,讓人緩解了壓抑。

“阿瓦,你沒事吧!”

昏昏欲睡中,阿瓦被叫醒,他一激靈,幾乎爬倒,驚醒後才搖頭道:“我沒事!”

他握緊長杆,上頭削尖,露出一絲鋒芒,料想必然能讓人血流不止,捅破肚子。

他這般想到,目光頓時堅定了許多。

“阿瓦,堅持住,爲你父母報仇,可不能睡過去!”

一旁的漢子則不斷地鼓舞士氣,然後遞給他幾片葉子。

兩天肚子沒吃的,咕咕叫,看到葉子,阿瓦咬着牙,一把拿下,抓在嘴裡不斷地咀嚼着,瞬間清醒了許多。

這種葉子,阿瓦也不知叫什麼,但咀嚼起來,卻很讓人清醒。

年僅十五歲的他,已經是邛部的戰士了。

或者說,他不得不成爲戰士。

數年前,唐人們度過大渡河,與族人們大戰,酋長阿伏令戰死,戰士們死傷數千,部中壯年,幾乎沒了一半。

族人們辛苦居住的烏弄城,也被唐人佔據,而且還改名叫易渡縣。

雖然說酋長其弟卑吠,繼任酋長後,不得不屈服與唐人,但那些父子傷亡的家庭,怎麼會善罷甘休。

所以,數百人聚集起來,以報仇爲目的,就是爲了襲擊渡河的唐人。

聽聞這是唐人的皇子,身份貴重,若是襲擊得逞,就能讓唐人很心疼了。

阿瓦一想到這裡,就心中暢快:“阿爸,終於能爲你報仇了!”

憤恨的目光,平緩了一些。

時間慢慢到了中午,森林中瀰漫着一股熱死,久久不曾散去。

衆人的耐心,正在一點點的被消磨。

“唐人準備渡河了——”

而此時的大渡河,鐵索橋上,正在緩緩地行進着一隻軍隊,牽着馬,緩緩而行。

而人與人則並列前進。

很快,他們就先頭部隊到了對岸,進行防守。

而此時,上千人的隊伍,護衛中一個身着薄衫的年輕郎君,小心翼翼地度橋,唯恐有所閃失。

“大王,還是小心爲上!”一旁的宦官顫顫巍巍,忙不迭地攙扶道。

“這大渡河,着實險要!”

男人小步走着,歪頭一看底下奔騰而去的河水,不由道:“竟比長江還要湍急一些。”

“殿下,還是快過河吧,前面就是易渡縣令,咱們能修整一番!”

“走——”

男人瀟灑的一笑,回首回望,不由得感嘆道:“若是封在西川該有多好,天府之國,比什麼的大理強多了。”

過了大渡河,上千人原地修整。

“殿下!”這時,他的長史踉蹌地度過河流,接觸地面後,才緩了口氣,說道:“你雄踞一國,比其他幾個殿下來說,實在是強太多了,”

“強?不見得吧!”

滕王李復鴻不由得瞥了撇嘴,說道:“咱這地界,雖然百姓多,但大理煙瘴之地,比嶺南也不遑多讓,也得有命享纔是?”

說着,李復鴻不由地說道:“渤海國分給了九弟(陳王李復沁),那可是上好的地界,北面是趙國,附近就是遼東府,旁邊就是蜀國,齊國,吳國,韓國!”

“這不比我這滕國強?”

“殿下!”

長史聽到這,不由得補刀道:“您西北邊,還有中山國,衛國,也是挺好的。”

“算了!”

李復鴻無語了,他不由得說道:“走吧,去看看我的大理如何了。”

歇息了一會兒,隊伍再次啓程。

“敵襲——”走過一片密林時,突然遭受了冷箭的襲擊。

盾牌手立馬將滕王保護起來,嚴防死守,然後開始反擊。

在精銳的唐軍防守反擊下,敵襲潰不成軍,即使是在密林之中,也被打散。

阿瓦大吃一驚,他沒有想到唐人竟然如此嚴防,密不透風的保護,讓他的毒箭都沒有縫隙可鑽。

他見到往日神勇的叔伯慌不擇路地逃竄,一時間竟然愣了。

“咻——”

就在他愣神之際,一隻好看的利箭,直接沒入他的胸膛,讓他瞬間就沒了聲息。

“大王好箭法——”

衆人誇耀道。

“這還用說,我在上書房,也是名列前茅,就藩大理,生怕蠻人造反,苦練箭術!”

李復鴻不由得誇耀道。

“殿下,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

一旁的王太傅等王府官吏,忙不迭地勸告着。

這要是在就藩半路出了事,且不說他們會被牽連。

就說這到手的官職,立馬就幻化爲虛化,那麼多年來的堅持,豈不是罷了?

洋洋得意不到片刻,李復鴻就無奈地進了保護圈。

隨即,一路上小心翼翼,行走了上千裡,道路崎嶇難行,爬山下坡,風雨驟降,修橋鋪路,可以說極爲艱難。

“終於到了大理了!”

李復鴻幾乎喜極而泣。

“多虧了大軍之前修繕了道路不然咱們還要多有半個月!”

大理城很狹小,但卻至少是個城,可以遮風避雨,抵擋襲擊,這讓衆人有了極大的安全感。

西川總兵,大理征討使黃勇,從大理城中出迎。

這位曾經的蠻人,歸化多年,參與了大將的戰鬥,年若四旬,終於功德圓滿,滅了大理國,並且親自鎮守兩載。

因此,也得封爲永昌侯,食邑四千戶,在大唐,也算是頂尖的勳貴了。

李復鴻對於這位老將,很是恭敬。

“自神武十六年始,到神武十八年,近一年半,大理國才堪堪滅亡,末將謹遵聖諭,將南詔、大理以來,數百年的書籍,文字,碑帖,年曆,史書,一一銷燬。”

大理各府,其實就是個家族的封地,如高氏等,真正屬於大理王的,也不過是數府,一半都不到,其餘的各府也要一一平定,可以說難度很大。

黃勇隨口說道:“截止今日神武二十年,大理國有九府,四郡,四鎮,以及三十七部之分,末將與人整合,以朝廷樣式,分爲十州,大王就藩,可安排官吏就任了。”

“十州?”

李復鴻頗有些驚詫,不由得問道:“多少丁口?”

“末將不知,唯獨知曉大理州,應有十萬衆。”

黃勇老實地說道:“其他各州,若是算上蠻僚,百八十萬還是有的,這得需要大王一一的勘察了。”

李復鴻點點頭:“這個我知曉,只是,這十八州之地,王都大理,我手底下的這點兵馬都夠嗆,其他各州,着實束手無策。”

“殿下,您的意思?”

“還望永昌侯,能夠應允一些兵馬與我,也好鎮壓叛逆!”

“我帶兵五萬入大理,至多允你五千,還得是他們同意!”

ps:給看盜版,以及跳看的讀者說下,起點本章說已經說了。

本書即將完結,現在每天更一章,有想看的,就說,我儘量寫出來,不帶遺憾。

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六百六十三章第八百一十六章決定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1122章于闐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六百六十章遷徙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七百八十八章第兩百八十九章前途似錦第1159章第1404章安排第1384章呂端第1340章落下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七百四十六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七百四十章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1261章涼意第1140章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六百八十九章鎮壓第1143章柔情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1402章宗藩第七百章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1189章拿人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九百三十一章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一千零五十八章開府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六百四十七章陰謀第1285章中秋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一百二十一章人至番禺(中)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五百六十六章國土人口統計第1343章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1236章僧人第1331章威逼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1294章印刷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六百九十三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七百九十六章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1274章伴當第1197章想法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1287章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四百一十六章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一千零六十五章心思第1190章第八十九章工坊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九百一十五章大火第1303章清明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六百六十三章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一千零八章第1110章信念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