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入祀

bookmark

實際上來說,開國不過三十年,亂世的人口還沒有恢復,土地緊張的問題,並不存在。

但,國無遠慮,必有近憂。

以目前的趨勢來說,江南的農商對於土地的競爭,將會越來越激烈。

比如,晚明時期,蘇杭熟,天下足,一下變成了湖廣熟,天下足,由此可見其經濟的繁榮,但同樣,江南糧食減產問題極爲突出。

所以,明末時期,曾經富甲天下的江南,竟然陷入了缺糧的囧境。

“總不可能限制用田吧?”

皇帝頗有些苦惱,他擡起頭,看了一眼太子李復沐,問道:“太子有什麼想法?”

李復沐愣了一下,思慮了一會兒,這才說道:“農商並重,這是朝廷的既定國策,如今江南糧短,那就調糧就是,總歸朝廷國土寬大,不虞缺糧。”

“轉運使衙門還能多收些錢,糧食的話,就由他地補就好了。”

這話說的輕鬆,也得到了衆人的贊同。

胡賓王則不一樣,他了解皇帝,微微皺眉,輕聲道:“江南也就罷了,就怕江西也是如此,然後勾連到了淮海、淮江二府,淮南之糧,切不能再失。”

凡事就怕模仿。

一旦種桑,種棉,賺了錢,底層的百姓就會效仿,官吏爲了賦稅,就會推廣之,從而讓糧退棉進。

經濟是繁榮了,但糧食卻不足,長期依賴於占城、交州,一旦有所好歹,就是天下震盪。

蕭善文、唐復、呂餘慶三人,則面露思索之色。

“罷了,此事慢慢來吧,江南富庶,總不能讓其改桑爲稻吧?”

皇帝擺擺手,他也沒什麼法子,這件事,就由着發展吧!

今天,他聊的是另一件事。

自說要下西洋,港口的興建,船務等等,都是有模有樣地開始了。

與海龍軍這種沿海海軍不同,遠洋海軍所需要的穿着更大,兩千料,三千料,都一些小了。

所以,忙活了兩三年,才初見成效。

“下西洋之事,如今怎樣?”

“陛下,船隻已經預備了三十艘,多爲兩千料大船,所備的兵卒,就有一萬餘人,足以應付一般大小國了。”

對於這件事,胡賓王還是挺上心的。

無他,其中的耗費太大了。

一艘兩千料的大船,製造費用是千料大船的數倍,約莫八千貫,甚至爲了尋找木材,千里迢迢從湘西、湖北砍伐。

二十艘,就是十六萬貫。

這般大的數字,足以組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了。

由於水手,船塢,閩南府幾乎是冠絕天下,所以出發的港口,遠在了泉州。

“泉州啊!”皇帝有些無奈道:“若不是距離太遠了,我還想真的去看看呢!”

“太子!”

“兒臣在!”

“你代我去看看吧!”

李嘉吩咐道,很是認真:“此事,可比之張騫通西域,你的弟弟們,可等着就藩呢!”

“順便去江南看看,考察風土人情,長待在洛陽,沒多大好處。”

“諾!”李復沐點點頭,認真應下。

“這是第一批,船停,人不能停,朝廷也多準備,遷徙百姓。”

“而且,萬戶不夠,那就十萬戶吧!”皇帝又思量,說道:“北方弄個兩萬戶,其餘的從南方來挑。”

宰相們互相望了望,無奈地應下。

無論哪一項,對於朝野來說,都會掀起軒然大波。

但,以如今皇帝的威望,又有哪個敢反對了?

太子出巡,皇帝調派三千元從軍護衛,一路去往南方。

而元從軍,作爲皇帝的近衛,多年來,早已經換了多次了。

一開始的元從軍,是李嘉從邕州帶到廣州的家奴,鄉黨,只有兩三千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元從軍多來源自嶺南,同樣是鄉黨。

等到了佔據洛陽,一統天下,皇帝天然的警惕,讓他擴充了元從軍。

雖然御營有御營使司衙門統領,直接聽命於皇帝,但歸根到底,還是常伴身邊的元從軍比較親近。

於是,從遺孤之中,挑選孩童,直接充入元從軍,女孩子則養着,或嫁與權貴,或與藩王爲妃嬪。

所以,元從軍的規模,擴充到了萬人,深受皇帝信賴,忠心耿耿。

有他們駐防皇城,李嘉睡覺都踏實。

待其長成,成熟,又下放入御營,或都頭,營正,泰半去地方,又能加強控制力。

一舉多得。

李復沐乘坐着馬車,望着步伐輕捷的元從軍,不由得感慨道:“父皇用人,可謂是出神入化啊!”

心生神往,效仿之心愈發強烈。

一路上走走停停,探訪民情,等到太子的儀駕回到洛陽已經是神武三十五年。

飽經風霜的太子,也年過三十,一舉一動,讓人頗爲尊敬。

鑑於此,皇帝直接讓太子督辦工部。

換句話來說,就是直接負責工部的事宜,統管一部。

這是大唐幾百年來,第一次如此大權力的太子。

要知道太子監國,也不過是在政事堂的旁邊學習罷了。

太子極爲欣喜。

也正是如此,多年來,東宮中,又誕下了幾個孩童,至此,太子的兒子,已經超過了五人,夭折一人,

太子妃依舊無所出。

薛王李邦茗,年已十五,朝野愈發關注。

其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第三代皇帝。

而這時,從海外傳來消息,年僅二十五歲的樑王,皇十九子,李復涯,病逝。

這也就罷了,關鍵是,其無子而終,諾大的樑國,一時間竟然無主。

還未就藩的皇子們欣喜若狂,忙不迭地打聽着消息。

但皇帝卻直接按耐住,不管不顧,反而召見了太子。

李復沐滿腦子疑惑:“兒臣見過父皇。”

“嗯!”

李嘉頗有些傷感道:“樑王薨了,我再次白髮人送黑髮,這也就罷了,其奇國而去,竟然一無所成,偌大的樑國,竟然無主,你可有主意?”

“弟弟們如今年歲漸長,可按序而分。”李復沐誠懇地說道。

“不!”李嘉搖搖頭,說道:“你的那些弟弟,都是要去南洋、西洋的人。”

“況且,樑王無嗣而終,其社稷、宗廟,若是分配與兄弟,豈有弟弟奉祀兄長的道理?”

“那?兒臣愚鈍,實在不知!”李復沐無奈,只能拜下。

李嘉搖搖頭,嘆了口氣說道:“樑國位於倭國舊島,左右臨近都是兄弟藩王,好處是互相幫扶,穩定局勢。”

“壞處也是,其互相勾連,日後還是對你這個皇帝,都不太用心了。”

“我在時,還能朝貢,恭敬,日後就不一定了。”

“二哥兒不是十四了,可以過繼給樑王,繼承藩國,日後也省的安排。”

“父親?”李復沐驚了,與南洋相比,開發多年的樑國,對於其子來說,可謂是意外之喜。

雖然從兒子變成了侄子,但血緣還在,這就不一樣了。

倭國舊地分封了四個藩王,更關鍵是,金山島,以及金山城,是少府寺的財源,更是皇帝的內庫大頭。

即使是耳聞,每年也有數萬兩黃金白銀入庫,其地位可見一斑。

有個兒子在樑國,可就近監視,而且很好的擴大他的影響力,更是能保護金山島。

可謂是一舉三得。

“這個法子,日後再有,你可以再度施行。”

皇帝輕聲道:“時間推移,血緣愈遠,以子入祀,可以有效的保持朝廷的影響力。”

“你如今才五個兒子,十幾個嬪妃,這怎麼夠?我在你這時,兒子都十幾個了。”

皇帝沉聲道:“你目前最要緊的,就是趕快生兒子。”

“兒子曉得了!”李復沐無奈應下。

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一十四章第兩百三十章求婚湖南第一百六十九章算盤誕生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1263章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1194章第四百零八章主菜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四百一十六章第兩百一十五章再復大唐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1358章第1345章第九百八十章第七百三十七章茶稅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379章謀劃高麗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269章漠北番外3——震雷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兩百六十四章楚國不靖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1204章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八百一十七章飛鴿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1138章尊老第1155章改變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八百一十九章第1290章軟肋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四百四十二章影響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九百九十八章暗流第一千零一十六章第1143章柔情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1122章于闐第六百六十八章威風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一百五十四章信仰整合(上)第四百八十七章爭論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八百三十五章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1300章假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八十五章精神振奮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兩百七十四章硝煙瀰漫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1371章三路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1257章安南府第1151章野望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1292章事件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1233章第1267章第八百二十七章南鄭(先更後改)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兩百六十章湘江洶涌(中)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一百二十八章坐鎮番禺(下)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八百七十章藤原第1382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國家多難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八百五十一章人心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