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宗藩

bookmark

“憑什麼?老子封了十年了,都已經二十多歲,還沒有藩國,好不容易有位置,竟然讓太子搶去了。”

“真是沒天理,兒子都沒封完,孫子竟然開始分封了。”

成王喝着酒,嚷嚷起來,滿心的委屈。

一旁的諸王見之,也是感同身受。

皇帝雖然年紀漸長,生育能力也在降低,但後宮的嬪妃數量也在不斷增長,皇子公主,每年都會有一兩個。

在神武二十五年,第五批分封的十位親王,最大的,已經二十有四,最小的也有二十二。

洛陽的榮華富貴是享受了,但政治上的憋屈,讓許多人迫切地想要分封出去,稱孤道寡。

成王排行二十,京城諸王之中,位列第一。

他手裡把着銀壺,吃一口菜,飲口酒,一邊嘆道:“宅不過十畝,宗俸不過三千石,要不是外家時不時地貼己,某真的要喝西北風了。”

“兄長勿急!”排行二十五的徐王,則不急不緩道:“且不說西邊,聽聞喀喇汗國已經被平定,父皇有意分三個藩國,再說,年初的下西洋不就開始了嗎?明年說不定就能有位置了。”

“您要發脾氣,可得回家,咱在外頭,可都得是賢王才行,朝廷的耳目,多着呢。”

“二十五,你會說話嗎?”成王惱了,他直斥道:“你有把我這個哥哥放在眼裡?”

“哥哥勿惱!”徐王斜撇了其一眼,不屑地說道:“十九哥去了,畢竟得有人奉祀不是,樑國咱們爭不到的,雖然其聽聞富庶的很,可也不是咱們做兄弟應該打的主意。”

“沒錯啊,總不能看着十九哥絕祀,沒了後吧!”

一旁和稀泥的皇二十一子,呂王不由得勸說道。

其他的皇二十二子共王,二十三子代王等等,皆勸說着。

兩人也借坡下驢,沒了脾氣。

排行二十四的遼王,他一向習文愛畫,此時拿着扇子,見衆人平靜下來,不由開口道:“其實啊,這也怨不得成王,這京城居之大不易。”

“就說咱們這份酒席,沒得五六十貫下不了,平常一副好畫,百八十貫是正常的,而咱呢?三千石每年,雖然過年過節有些賞賜,但府裡還是難熬。”

“二十四,你小子天天古玩古籍,金山銀山也不夠花。”

成王不由得嘲笑道:“我可是正經過日子的,與你不一般。”

“嘿,少府寺都與父皇言語了,說你小子隔三差五就去逛,連吃帶拿,要不是太子給你打掩護,你那屁股還能保住?”

“這什麼話!”

遼王無語了,他振振有詞道:“兒子拿父親的,還有追究的道理?況且我只是欣賞名畫書籍罷了,會還回去的。”

哈哈哈——

衆人大笑,對於他的強詞奪理,頗爲好玩。

鬧騰了一番,又吃飽喝足後,諸王這才散去,天邊的火燒雲,已經蔓延了大半天空。

徐王眺望了好一會兒,這才搖搖頭,晃悠悠地離去。

京城居,大不易。

皇子居,更不易啊!

雖想要長居洛陽,但維持王府的體面,卻是極難的。

與勳貴們不同,他們有賜田,又能買田,田莊在手,衣食無憂,對於朝廷下發的勳祿,自然不屑一顧。

而親王們,宗俸不過三千石,雖然能夠憑藉臉面,掛靠一些商賈,但日子也是緊巴巴的。

“我的徐國,怕是不久了,西域?還是南洋啊!”

想起這些,他又有些明白成王的心思了,昔日百般瞧不起的倭國,與南洋,西域相比,也成了上好的去處。

“至少,臣民還要言語漢話洛語,我之徐國,怕是雞同鴨講了。”

苦笑幾聲,徐王坐上馬車,緩緩去向了王府。

宮中,諸王的牢騷,很快地就傳到了皇帝的耳中,對於這些言語,皇帝不置可否。

多年的政治生涯,讓他的兩鬢斑白,半躺着,他斜瞥了一眼太子,問道:“你可有什麼意見?”

“弟弟們久在洛陽,難以就藩,此等牢騷,也是正常的,不必執怪。”

太子拱手,沉聲說道:“不過,喀喇汗國已下,其地幅員上千裡,可分三國以處之,加之西域北疆二國,相互照拂,西邊,應當是無事了。”

“嗯!”皇帝點點頭,說道:“琉球島,如今開發十幾年,也有兩三萬戶了,可分之二國,這樣也就有了五國可就藩。”

心中思量着,皇帝也覺察,自己是不是對於兒子們太苛刻了,以目前的環境來說,真不是人能待的地界。

但沒辦法,總不能一直在京中養着吧!

唐朝的宗室爵位繼承上,一般是降等世襲。

如,皇叔宣王,其子李郜繼承其爵位,絳一等爲嗣宣王,世襲不變,其餘的諸子則爲國公,國公子以侯襲之,絳等襲爵。

而在京城的親王們,除了繼承人外,其餘的兒子都會是國公。

十數個兒子,幾十個孫子,李嘉完全體驗到了宗室龐大帶來的壓力。

別的不提,每年給予的宗祿,超過了十萬石,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還在不斷地增長。

更別提,太子的兒子,更不一般,一律都是郡王而不是國公。

不把這些兒子分出去,長此以往,後果難料。

“作爲兄長,你私底下去見見他們,勾連兄弟之情,結一些恩義!”

皇帝要太子去告訴諸王,這幾個藩國,是他求來,提前安排的。

太子立馬點頭,面露感動之色。

“須知,日後統御天下,分爲內外,內則是中國,文官武將勳貴,外則是藩王諸侯,內外一體,兩者並重。”

李嘉語重心長道:“外有諸侯環衛,內之諸臣皆不敢放肆,皇室無憂。”

“再者說,以王治與敵,上千年來的外患,幾近消免,日後你只需要以宗法制來控制藩王即可,省卻多少人力軍力?”

“三年一朝,子嗣留京,嫡長繼承,此三法久存,外藩體系就不會有什麼亂子。”

“兒子明白!”太子誠懇的點點頭,對於皇帝老子的教誨,顯然是聽進去了。

他也頗爲滿意皇帝爲他打下的江山,三十多年的神武之治,到他手中的,將是一個規模空前的大盛世。

第1123章胡姬第九十一章思維飛躍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三百二十二章暗度陳倉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一百零一章御用商人第一千零三十三章府州折氏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八百八十章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1138章尊老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一百九十九章安南之歸第1345章第1193章借住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112章老君山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八百八十七章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1259章改任第八百章度田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八百零三章動靜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1275章木軌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二章不速之客第六百九十章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一百零七章地動山搖(上)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221章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1183章草原律法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1162章戰之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八百八十五章第四百三十四章禁軍第1167章驚喜第五百一十二章虎頭蛇尾第一千零三十四章定難軍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二十九章大勢滔滔第八百二十五章第一百七十四章徵收夏稅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1336章鼓動第四百零七章舞弊第1391章藩王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1170章對戰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第兩百二十二章登基爲帝第1121章沙州番外3——震雷弟1119章瓜州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1103章捷報第八十九章工坊第1404章安排第1236章僧人第四百二十九章馬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番外3世系變更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兩百五十七章情況不明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一百八十三章獎賞之制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1301章技藝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1214章遺民第六百三十一章演武堂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1398章喜憂第1270章草原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