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

bookmark

禎水。

形單影隻的官船順水而行,看上去有些寂寥,但胡賓王立在船頭,向着禎水中望去,一艘艘船隻忙不迭的躲避着,目光中滿是恐懼。

橫衝直撞的官船,完全沒有任何顧忌,哪裡船多,它越往哪裡行去,碰撞的船隻,散架而下沉,除非識趣,交上一筆銀錢,才能豁免。

看着敬畏望來的船伕時,胡賓王甚是氣惱。

他也是貧寒人家出身,自然知曉,一艘小船,就是一家人的命根子,輕輕的一碰,就毀了一家。

“橫衝直撞,真是厲害!”胡賓王搖了搖頭,未曾想到,靜波軍的一個船頭,竟然有這樣的本事。

“胡使臣,這些軍匪,自都督整編後,老實了些許,但本性難移,這些劣習在所難免的!”

說話的,正是由都督府的元從軍中派遣而來的隊正,名喚左其龍,聽說是邕州人,與都督是老鄉,雙腿很長,大概是他身上沒有一道傷疤的緣故吧!

左其龍看了船仰人翻的場面,心中很沉重:

“這些狗官,真是不惜人命!”

只見,他扭過頭,緊緊地握着拳頭,瞪大了眼珠,對着同樣氣惱的胡賓王,拱手說道:

“轉運使您無權,是管不了那些**的,但軍中又禁止械鬥,請轉運使爲我作證,這羣**違背軍規在先——”

“自當如此,某必在憲兵隊前作證!”胡賓王激動地說道:

“若是能制止,這一路不知減少多少落水之人!”

李都督入京數月,憲兵隊自然名聲響亮,有一次甚至當街殺了兩名欺男霸女的兵匪,血灑長街。

於是,整個番禺城的禁軍爲之失聲。

“哼,既然如此,老子也就不怕了,多謝使君!”抱了抱勸,在胡賓王感動地目光下,左其龍緊握拳頭,直衝衝地走入了船倉。

因爲如此有辱斯文,胡賓王就沒有進入觀看了,但耳邊卻不斷傳來了稀里嘩啦的聲響,然後沉寂劣些許後,左隊正就跑了出來。

雖然他臉腫了,嘴角掛着血,但卻一邊痛着一邊大笑:

“咱把那傢伙給狠狠地揍了一遍,回去後必稟告憲兵隊,將這傢伙捉住,狠狠地再打幾十板子。”

“還有,望使臣到時能夠直言!”

“當然,這是某應該做的!”胡賓王捧着書,正色道。

“左隊正做了某不敢也做不了的事,自當飲一大白!”

隨後倆人就找了船上的伙伕,做了一頓好菜,飲了一壺酒,好不快活!

等到胡賓王欺神時,窗外已經大亮,不知不覺,他睡了一整夜,鼻尖傳來別樣的味道。

投目於禎水兩岸,滿是黃澄澄的稻米彎着腰,農夫們則舉起了鐮刀,穿着單衣,不顧稻穀的扎手,灑着汗水,不斷地忙碌着。

半大孩子,則赤着上半身,揮舞着不對稱的石刀,學着大人的模樣,彎下腰揮舞着,哪怕細小的胳膊上,已經滿是尖刺。

四五月份,正是夏收的好時日,度過春季的青黃不接,此時的豐收時刻,格外的令人珍惜。

三四歲的小傢伙,跟隨在五六七八歲的孩子後面,撿拾着家中田地裡的散稻,一邊玩着,一邊不斷地勞作着。

所有人在此時都在準備夏收後的忙碌。

官吏需要在準備夏收後,進行一輪繳稅統計,並督促着那些癩戶繳稅。

士紳們則準備忙着在夏收後,如何收回借出去的稻穀,並且收回田租。

商人們自然不得閒,他們要掏幹有了些許閒錢的農戶口袋裡最後一塊銅板!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望着這副場景,胡賓王想起了自己到達禎州的使命,不由得吟詩起來,想起來這首李紳的《憫農》,心中感慨萬千。

這首詩,是李都督在他們臨走之前,特意朗讀起來的,讓他們牢牢記住。

朝廷的賦稅,下田每畝不過15錢,每鬥市價不過二三十錢,不過十取一罷了,再不濟也是十取二,可謂輕民。

但,地方貪婪,稻穀尚未晾收,就催促繳稅,或者勾結糧商,壓低糧價等。

其他的省耗等雜稅,也是不可計數,夏秋豐收,往往反而是最難受的時刻。

最怕的是,地方勾結士紳,然後大肆吞併土地,造成又一次土地緊張,地方勢力膨脹。

前唐時,安史之亂,也是地方當權之果,後期,連江南這種賦稅之地,都對朝廷愛理不理,完全沒有了控制力。

地方有了錢,就會養兵,然後就造反,造成又一安史之亂。

“只有將賦稅權收回來,才能讓百姓減輕負擔,不然,再多的收成,也難以接受住海量的賦稅!”

“正稅以外的賦稅,任何人不得徵收,除非朝廷決定,地方絕無此權!”

李都督的話發人深省,一下子就抓住了根本,只有解決賦稅的問題,才能締造盛世。

“只有狠抓稅賦,才能杜絕農夫猶餓死的局面。”胡賓王惡狠狠地想着。

不過,此時的夏收,就無奈用慣例來,而他身邊不只是帶了護衛,還帶來了些許書吏,進行整個禎州的編戶齊民,以及土地情況。

帶着五十名披甲且精銳的雲從軍,胡賓王已經做好了遇見危險的準備。

“胡使臣,胡使臣!”這時,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請進——”

“今日就能到禎州,使臣一路辛勞,該做些準備纔是!”左其龍嗓門不大不小,正好合適,聽着就很舒服,有一股文人的味道。

望着這名陪伴自己來往一路的隊正,胡賓王笑了笑,說道:

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百五十二章揚眉吐氣第兩百五十八章獨斷專行第1346章教子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四百二十一章治吏第1359章後勤第六百八十六章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八百二十九章第九章(重發)第1355章山民番外4——再興第1361章東去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兩百九十五章有所差距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九百四十五章私語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五百五十七章安撫第1398章喜憂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二十一章巡查探訪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四百七十六章湘西府(百萬字了,訂閱票票來一波)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六百三十二章第1266章宣揚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125章唐末六朝傳第八百八十章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一章平安京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1221章第九百三十章流言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1312章餘熱第兩百一十章充實後宮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1233章第1326章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九百二十三章番外3——震雷第1251章心思莫名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三百五十六章處理第1270章草原第七百五十二章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1203章羣議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三百三十九章快活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七百一十四章第1300章假道第1269章漠北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五百五十二章朝議第1110章信念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兩百四十八章利益動人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六百二十八章部署第1255章驚詫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六百三十四章聚宴第1162章戰之第1385章分以四國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