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

bookmark

科舉考試,流行一千多年,其中最重要的內核就是公平二字。

無論出身,只求學問高低,在這整個世界來說,可謂是開天闢地的一回。

西方此時在羅馬的廢墟上,建立的查理曼帝國早以分裂,貴族世襲制建立不久,中世紀到來,羅馬教廷開始大展神威。

中國卻已然廢棄了貴族制,門第制,領先其數百年。

“公平?又怎麼會有真正的公平呢?”

李嘉嘆了口氣,看了一下這十張考卷。

說實話,以他的實際水平來瞧,這幾篇文章都差不多,都是極爲優秀的作品,那些考官們精英中的精英,水平不知道比他高到哪裡去,歷朝歷代的皇帝也是如此。

而且,由於各考官喜好不同,錄取的門檻也就不同,有的喜歡老成持重的,哪怕你文采飛揚,寫出花了,也被篩掉,主觀性太強,影響公平,這纔在明時有了八股文,規定了書寫格式,方便閱卷,評比。

八股文雖說限制思維,但卻保障了公平,所以被明清沿用,這時的科舉纔算真正的相對公平了。

事實上,無論是否有八股,皇帝對文章水平依舊判不出高低,只能另尋他法了。

比如名字,清乾隆五十四年乙酉科開考時,乾隆皇帝已經79歲高齡。年齡問題成爲他主要的心理負擔。殿試後,閱卷大臣將前十名的卷子呈送他審定。

當乾隆看到第十名時,見其人名叫胡長齡,不免心中一動。“長齡”兩字,不是意味着長命百歲嗎?於是大筆一揮,欽點胡長齡爲狀元。

李嘉也不例外,他先看了那些人的籍貫,竟然沒有一個邕州的,不由得搖搖頭,然後又瞧了下年齡,將三十以上的都排除了。

最後,他只能從名字下手了,這時,一個叫做唐復的名字印入眼簾,李嘉心中一樂:這番寓意倒是不錯。

硃筆一批,就是狀元了。

隨後又看了下,他發現一個熟人——蕭善文,排名第八,評語是文章嫺熟,老成謹慎,隨即一樂,從第八一下午就到了第二,成了榜眼。

而探花,此時並非是第三名的代稱,到了北宋晚年才成,李嘉卻直接金口玉言:

“這進士科第三名,就名探花,探花郎講究貌美,就須是個年輕的郎君!”

Www ⊙ttКan ⊙¢ ○

又翻閱了一下,選了一個二十來歲,名叫顧真的舉子。

“這狀元、榜眼、探花,就是三鼎甲,賜爲進士及第;第四至第三十名,賜予進士出身;剩下的,就賜予同進士出身,也不枉費來考取一趟!”

自唐以來,李嘉的這番科舉,算是錄取最多的一次了,進士科就達到了一百多人,而唐朝一般就一二十名,全部賜予進士出身不現實,所以就直接沿用後世,將進士科分爲三等。

唐時考中進士只是有了做官的資格,還需要進行選試,通過了才能做官,當然,由於選試屬於吏部自考,相當於自主招生,貓膩極多,李嘉爲收買人心,就廢除了選試。

畢竟恩出於上,而吏部受宰相們影響太大,等於是爲他們收攬門徒了,這對於一直致力於擴大皇權,限制相權的李嘉而言,是極爲不利的。

於是,就直接借鑑了明清時期的做法,有了以下章程。

三等進士,地位卻大爲不同,三鼎甲直接進入翰林院擔任編修,過不了幾年就去各部觀政,遇缺即補,一外放就是縣令起步。

賜進士出身,與同進士出身,則需要再進行一番考試,再選出十幾人進入翰林院。

賜進士出身六部觀政兩三年,就外放爲官,起步就是縣令;而同進士出身,觀政數年,外放地方,只能從主薄、縣丞佐貳官做起,兩三年後才做主官。

官場上一步慢,步步慢,同進士出身最高只能做到侍郎、尚書級別,爲相是沒多大可能了。

明法科的那些舉子,將會安排到大理寺和刑部觀政,是李嘉爲將來實行政、法分離做出的準備。

地方上,司法與行政兼任,這對於中央集權而言是不利的,宋朝就設立提點刑獄官監督地方司法,但李嘉卻想一步到位,地方設立一個小大理寺,讓行政權與司法權徹底分開。

明算科,則基本上屬於轉運使司與戶部官吏的補充了,乾的好,也能成爲地方長官。

腦袋裡裝了許多想法,李嘉卻想全部實現,但現實卻哪能如此?

“就這樣吧!其餘的也就不改了!”

李嘉手指碰了碰桌面,不由得笑了笑,自己這一言一行,竟然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皇帝的魅力,就在這裡。

隨後,李嘉又苦惱起來,一次性錄取兩百人,哪怕觀政數年,但哪能有如此多的官位呢?

恐怕,這是在逼我打地盤啊!

皇帝的旨意很快就傳到了孫釗這裡,他看了一眼,發覺三鼎甲都被換了,原先的三人都被押後。

“唐復?此人與聖人有舊?”一位同考官疑惑道。

“此人乃英州人士,近日纔來番禹,何以見聖人?”

衆同考官滿臉疑惑,探討起來,只有孫釗笑了笑,他與聖人潛邸時就經常見面,自然瞭解一二,看了看其名字,低聲說道:

“你要感謝你父母之恩啊!”

“諸位,既然聖人已然決定,我等自然要遵守,趕快出皇榜吧!舉子們已然等待不及了!”

“相公所言極是!”同考官們笑了笑,拋下了顧慮。

隨後,一張蓋有皇帝璽印的黃綢就擺在桌子上,字體規整的吏員開始書寫,一旁吏員則在報名,除了姓名外,還要有籍貫,年齡,才能不出錯。

第八百九十九章人心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1281章當家做主第一千零四十二章鹽場第七百二十六章應對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七百一十七章微服第兩百四十六章上黨李筠第六百二十三章誇張的兵馬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1252章無題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1409章崩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八百零四章邀名第1277章第兩百一十章淮南節度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七百五十六章戰起(上)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一千零四十九章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一千零七章伯爵第1214章遺民第1263章第1200章唐奴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四百三十九章秀才(上)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一千一百零二章記仇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六百六十三章第1284章誘惑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七十九章活計第1115行事第1291章京城事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1298章規格第1339章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八百四十六章文會(下)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六百零二章中秋家宴(求票求訂閱)第七百二十七章夏糧第1404章安排第1286章分封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八百八十五章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一百二十六章坐鎮番禺(上)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1391章藩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六百六十二章嘗試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1245章無題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1335章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九百三十九章所得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三百八十一章貪污第七百五十五章第1239章佛難番外2——觸目驚心第1122章于闐第1195章第四十一章大食商人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七百四十四章高麗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八百六十三章都督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1305章談話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二十七章番禺城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