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

bookmark

“你說,這周行逢真的不行了嗎?”李嘉看着這封信,笑了笑,隨口問道。

“我們派人去了長沙府,如今也勾連了一些人,楚王雖然不至於油盡燈枯,但也差不離,聽聞是舊傷復發,所以就遷都朗州!”

吳青看着這封印,臉上露出一絲笑容:“楚王把自己的病情隱瞞的極其厲害,但這封信,卻暴露無疑了,他的確需要我們大唐的幫助!”

“看的出來!”李嘉點點頭,然後看向了小宦官,問道:“公主還與你說什麼了嗎?”

“公主說,她已經算是李氏的人了,周家與李氏有姻親關係,若是有心自當知曉如此處理,還言,陛下心中早就有了主意!”

“哈哈哈,朕的皇后還真是聰慧啊!”李嘉抖了抖信封,吩咐道:“派人去朗州,務必查清楚王的狀況,不要猜測,我需要確實無誤的消息!”

“諾——”吳青拱手應下。

湖南,武平軍,着實是個好地方啊!

昔日劉皇叔以荊南四郡爲基,然後謀取了蜀地,而這武平軍,就是這四郡,地盤廣大。

可惜,就是之前馬楚的諸馬爭槽太猛了些,在南楚的建立者馬殷的一番心血毀於一旦,再加上南唐之前的篡奪,整個湖南之地,十四州,六十六縣,人口不過六七十萬,比嶺南還要可憐。

而南平國,也不過三州之地,竟然與其相差無幾。

“不過,再怎麼說,湖南還是要奪到手裡的,到時候西窺蜀地,東望南唐,北上南平,怎麼着也能統一南方吧!”

湖南的位置很重要,若是想要北上,必須奪取湖南,南下已是如此,江西盆地太厲害了,被大山包圍,只有湖南適合,這也是爲什麼日本鬼子發動長沙會戰的原因所在。

隨後,就是早朝時分,羣臣身着各色的朝服,掛着或金,或銀的魚袋,烏泱泱的一大片。

李嘉老神自在的坐在享受着羣臣的跪拜,這種感覺,哪怕已經歷經多次了,但依舊令人沉浸其中,難以忘懷。

“有本啓奏,無事退朝!”田忠尖聲說道。

“臣有本啓奏!”這時,一位三十多歲的御史走了出來,高聲說道:

“臣要彈劾戶部侍郎章丘玩忽職守之責!”

“細細說來!”李嘉揮揮手,說道。

“近些時日乃是夏稅上繳之日,但章侍郎卻玩忽職守,日日嬉戲玩樂,毫無權責之心!”

“可有此事?”聽到這裡,李嘉心中一笑,竟然還旁敲側擊起來,真有一套。

“臣有罪,臣雖然玩樂,但對於朝廷之事卻是甚爲看重,尤其是夏稅,此乃國之根本,自然不敢耽誤。”

“臣雖然玩樂,但卻對於夏稅影響甚微啊!”

這話一出,百官爲之譁然。

“這又是何故?夏稅之責,天然在於戶部……”有人打配合。

“陛下,國之稅賦,乃朝廷的之根本,脫離於朝廷之外,不在百官之中,竟然由一羣轉運使在運作,地方因此苦不堪言,怨聲載道,長此以往,國將不國,還望陛下聖裁!”

“還望陛下聖裁!”又有許多官吏拜下,不過那些宰相侍郎們,卻是心思縝密,哪能輕易地做事,只是直挺挺地站立着,冷眼旁觀,好似置身事外一般。

“哼!”李嘉冷哼一聲,看着跪下去的官員,差不多有一半之數,氣勢逼人。

但李嘉卻不爲所動,沉聲道:“爾等想是逼宮不成?”

“臣等不敢!”百官齊聲說道。

“那些轉運使,都是由朕親自任命的,負責收稅,並轉運於朝廷,那些地方官、百里侯們,自然忍受不住,斂財的手段被奪取了,自然不甘心了!”

“但那又如何?這是朕的決定,由不得更改!哪怕你們所有人都跪下也不行!”

李嘉的話擲地有聲,讓百官的心涼透了,跪下的衆人心中悔的腸子都青了。

所有人這纔回憶起,皇帝剛入番禹時的那陣腥風血雨,數以百計的官員被治以貪污罪而下馬,朝堂空了一半。

低着頭,泰半的官員身軀都在顫抖,而那些依舊站立的,彷彿是在看熱鬧一般,喜出望外。

官位可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少了這些人,爬上去的時候,又能輕鬆些,甚至還能更近一步。

“陛下所言極是,轉運使上稟君命,下承萬民,這些時日朝廷能從容些許,多虧了這羣轉運使們,陛下先見之明,燭光萬里!”

作爲首相,崔泉不能再無動於衷了,只能挺身而出,對着這些跪下的官員呵斥道:“爾等鼠目寸光,豈能曉得陛下的深意!”

這話語,看似呵斥,實則在維護,李嘉斜瞥了其一眼,讓其打了個寒顫。

“轉運使們脫離朝廷,長此以往也不是個事,既然這樣,那就設立轉運使司衙門吧,設總司使一名,從三品,副使兩名,正四品,負責監察轉運使司。”

“既然是朝廷的從三品衙門,那麼光是兩稅還是不夠,鹽鐵稅,以及一些專賣之稅,也歸它收取吧!”

“地點的話,就在戶部之旁吧!”

此言一出,衆人爲之愕然,原本還想取消轉運使,不想反而讓其壯大了,而且還是從三品的衙門,掌握嶺南賦稅,而戶部真的只有度支出入之權。

“孫釗!”

“臣在!”孫釗一瞬間似乎感受到百官的嫉妒眼神,挺身而出。

“轉運使司衙門關乎朝廷根本,不可無人主持,從今日起,你的差遣再加上一個總司使吧!”

“臣叩謝天恩!”孫釗感覺自己身子都在哆嗦,財賦大權,簡直喜從天降。

而他,也感受到了崔相公那如實質般的眼神。

第三百二十七章整編、整訓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1370章煽動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百二十五章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1400章盛世與危機第1292章事件第九百八十九章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番外3——震雷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六百七十四章吳哥王朝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1244章治浙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番外4——再興第1236章僧人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1201章唐旗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八百一十三章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一千零二十九章橫切與豎切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第1360章談話第1326章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兩百五十六章宗室問題第七百九十四章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六百八十八章民變第1213章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1354章規矩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兩百九十六章脫胎換骨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1129章續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七百四十章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1226章取暖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七百四十三章海外熱捧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一千零三十五章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九百零四章連雲棧道第1237章第一百六十七章天命在我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1124章討論第1122章于闐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兩百三十四章爾等配嗎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四百七十五章大肚子病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