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

bookmark

“臣當然知曉!但爲了長久之計,廢除鉛錢,勢在必行!”

聽到這裡,不知爲何,李嘉一瞬間就平靜下來。

流通在整個嶺南的鉛錢有多少,誰也不曾知曉,但保守估計,數以百萬貫還是有的,遍佈整個嶺南。

這種赤、裸、裸的斂財手段,可謂是令人歎爲觀止,李嘉當然也想廢除鉛錢,但這會讓民間的財富瞬間蒸發幾百萬貫,一場大亂,想必是免不了的。

而在這個亂世,一場亂子,容易讓敵國有機可乘,從而李嘉屁股沒坐熱,轉眼就下去了。

所以,他一直沒有碰這個東西,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鉛錢如今不可廢!”幾位宰相臉色一變,他們都是聰明人,立馬就會想到其中的後果,自然也是阻止的。

“鉛錢一事,從長計議,但製成神武通寶一事,卻是需要立馬進行的!”

李嘉避重就輕,重新拋開了話題。

神武通寶的鍛造,流通,將會鞏固他的統治,是封建王朝必不可少的手段。

畢竟那些偏僻地方的,連官吏都沒見過,所知的,所見的,不過是眼前的一畝三分地罷了,對於朝廷最大的感覺,還只有手中的錢幣最直接。

隨着神武通寶的話題被掏出,百官們又討論起來,通寶的字體,通寶的重量,材質,鍛造地點,誰主持,都很重要。

“退朝——”一個多時辰後,這個朝會纔算結束,他連忙換了一件常服,心中頗有些得意。

“朝會的確沒有多大意思,除非是關乎朝廷危機的大事,需要百官見證,不然還真的沒什麼用!”

李嘉心中已然決定,將三日一朝,改爲七日一朝,朝會的時辰將改在辰巳之交(九點),省的每天起來太冷了,又耽誤睡覺。

百官們也睡不好,活受罪。

“爲何要廢鉛錢,你可知其後果!”李嘉將那名大膽的官員叫來,看着其嚴肅的面孔,說道。

“臣自當知曉!”那人不過五尺三寸,但卻氣勢十足,頗有些膽色。

“但陛下可知,鉛錢不廢,百姓之苦難以斷絕!”男人感慨道。

“坐——”李嘉說道。

看到皇帝如此模樣,他只能聽從,而令他奇怪的是,他旁邊,竟然會有一口鐵鍋,正煮着熱油,熱氣涌來,他倒有些不適應。

這個時候,此人的信息已然到了李嘉的手裡:

楊有義,連州人,幼年家貧,鄰居救濟,被湊錢供養其讀書,然後乾和三年(公元945)中了進士,爲人倒是一腔熱血,爲國爲民,但總是頭腦一熱,沒想過後果。

然後一直被打壓,十幾年了,還在各部主事位置混着。

“鉛錢廢是不可能廢了,但可以停止鍛造!”李嘉笑了笑,輕聲說道:

“鉛錢所用之日,不過數月就可碎裂,朝廷可以停發鉛錢,讓其流轉於市,一年之後,想必大多就不在了,到時候再停用鉛錢,想必沒多少能會說什麼。”

“若是現在廢鉛,整個嶺南就如同這個油鍋,此時平靜,但瞬間就會這般!”

皇帝說着,讓人倒了一碗水進去,整個油鍋瞬間沸騰,滾燙的熱油四濺。

“你所言的廢鉛,就是這碗水!”

“臣莽撞了,請陛下治罪!”楊有義瞬間想到了後果,背脊出汗,立馬跪下,低頭不語。

“你本心是好的,但爲人行事太過於莽撞,凡事三思而後行,有時候他看到的,並不是真實的。”

李嘉提點了幾句,歇了口氣。

“這樣吧,新造的神武通寶乃國之要事,須得有人看管,別人我也不放心,你還算入了我的眼,你去少府監任少卿,督造幣事宜!”

“臣叩謝陛下聖恩!”楊有義瞬間冰火兩重天,喜不自勝,十幾年了,徘徊不動,他不知道經歷了多少次傷心,此時,一種被重視的感覺涌入胸膛,知遇之恩,難以言報。

“下去吧!”

自從唐朝以來,這鑄錢對於朝廷來說,不是一種獲利,反而是一種負擔,想要拋棄,但這是統治天下的必要法子,不能中斷。

因爲自唐朝以來,不管是官人還是百姓,他們只要將手頭的銅錢集中起來,熔一貫錢便可得銅二十斤,用來鑄造銅器或改鑄他幣,利用不同錢間的差價,可獲利三倍乃至更多,故而私藏私銷之風屢禁不絕。

而朝廷辛辛苦苦從各地運來了銅錢,再發出去,多時不過十之二三,少時竟然還能虧本。

而且,民間還有私自鑄錢的,將朝廷的銅錢收來,熔鍊之後多加一些鉛,就會形成劣錢,流通與世,朝廷再收稅回來,發覺還縮水了,損失慘重。

在唐前期和中期,民間盜鑄之風屢禁不絕,江淮之民捨棄農業,依靠大山坡澤,私設鑄爐,大獲其利,爲了追逐更多的利益,便不免在私鑄錢裡摻雜大量的鉛鐵以次充好,這便是所說的“惡錢”也就是“劣幣”,而這種惡錢一旦涌入市場,百姓便會自覺保留良幣,用劣幣惡錢來繳納賦稅,由是市面上只會是劣幣越來越多,給政府造成巨大損失。

以至於唐玄宗統治時期,直接下詔詢問,“要不咱們乾脆開放鑄錢禁制得了。”

以至於以物易物一直流行到現在。

一想到自己將來鍛造一百萬貫錢,收回來銅只值六七十萬貫,還血虧不止,李嘉就有一種想殺人的衝動。

“難怪周世宗選擇限佛,實在是禿驢們銅太多了,朝廷發放俸祿,都需要錢,沒有和尚的支持,周世宗恐怕就得破產了!”

想到這裡,李嘉瞬間牙疼,沃日,哪怕銅礦再多也消耗不起啊!

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六百三十二章第1225章隱情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九百零七章關係第1138章尊老第五百四十五章哀愁第七十章白沙港第1330章支援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一千零八十章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1176章贖人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兩百一十六章論功行賞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1383章安國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1161章勝之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四百一十八章折騰第一千零六十七章戲碼第九百四十六章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三百六十九章呵斥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五百零九章擇將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一百六十三章蠱惑人心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一千零五十四章子嗣第七百八十一章歪主意第七百九十五章南下(上)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五百八十章荊國公薨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一百八十六章北伐消息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三百八十三章自首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一千零一十七章關中藩鎮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378章和談第1340章落下第三百九十五章感悟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1318章澎湖縣第八百二十九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1202章錢糧耗費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第四百九十章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八百零七章宗法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八百九十一章三面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1188章空獄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七十三章關懷備至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三百一十五章文道大昌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八百五十四章殿試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七百七十一章不得不打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八百九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