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六十章劃分

bookmark

十月初,秋陽似火,整個南平國都沉浸在秋收的喜悅之中,一袋袋稻子被晾曬着,空氣中似乎都流淌着一股稻香。

得益於快速平定了江陵城,所以南平三州損壞並不多,百姓們沒有經受兵災,所以對於唐國的統治,顯得很平和。

百姓們接觸的一般都是吏員,亦或者地方的豪強,對於國主的換位,其實並不在意,再加上利益未曾受損,還免了今年的稅,眼皮子淺的百姓們自然無所謂了。

自古以來,打天下容易坐天下難。

劉邦花費七年統一天下,但卻耗費十餘年平穩天下;後周郭威嘔心瀝血治理天下,三年而逝,郭榮七年而崩,明君難長命。

百姓好治理,但豪強地主卻是“民心”所在,這些人是讀書人,也是地方的基石,普通的皇帝是細細地打磨,雕刻,甚至如趙匡胤一般的跪舔。

而李嘉不同,他是征服者,信仰的是兵者爲王,心中有着衆生平等的想法,豪強再厲害,也是平民,必須服從指揮。

這批基石不太聽話,甚至還壓了小草,搬之。

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一個個莊園主們攜家帶口地離去,爲繁榮朗州與澧州而做貢獻,重新努力成爲一塊好基石。

南平三州,首重江陵府,擺平了這裡,自然就任憑擺佈了。

“澧州、朗州,本就隸屬於荊南節度使,如今不過是重新迴歸罷了!江陵府改名爲荊州!”

李嘉的聲音很清脆,也有些活潑,畢竟比較年輕,老氣橫秋的話語不適合他。

這話聽着孫光憲一楞,澧州與朗州是楚國奪取荊南轄下的州縣,已經有數十年了,如今又重新一統,着實令人驚訝。

其中的信任,簡直令人難以言表,這種信任他不過是沒有經歷過,但他的身份可是降臣,如今卻一朝重用,其中的襟懷,令人萬分感慨。

“如今這五州之地,百萬丁口,就全在卿家手裡,不可辜負啊!”

“必不負陛下所託!”孫光憲渾身一震,話語中頗有些老當益壯的樣子,李嘉瞬間就笑了:

“我自當相信先生!”

“設荊南府,轄下共有歸州、峽州、荊州、澧州、朗州,五州二十一縣,戶約十六萬,設知府一名,正四品,統轄一府大小事務;通判一人,從四品,掌管一府刑名按劾、訴訟之事,亦協助知府政務;又設府轉運使衙門,從四品,專事於賦稅之事!”

“設巡檢司衙門,巡檢一名,從三品,副巡檢若干,兵五百,隸屬於知府衙門!”

“以江陵伯李信爲首,領兵一萬,爲一衛,爲都統,駐荊州,以備北患!”李信攻伐南平有功,被等江陵伯,而且他還新設了一個軍(兩千五百人)以上的作戰級別——衛。

如果按照常規,軍以上是廂,領十個軍,兩萬五千人,規模太大了,而且常規作戰,萬人就差不多,再多就滅國之之戰,李嘉不放心兩萬多人在別人手裡。

李嘉拿出早已經計劃好的稿子,這些東西他想了一夜,終於拿出來述說。

府,這一級地方機構,其實並不罕見,在唐時基本上是首都與陪都設府,五代如是,去開封府,江陵府,以及南漢的興王府(被李嘉改爲承天府),名義上與州平級,但地位卻高一籌,而李嘉準備讓其再升爲地方最大的機構,位於州之上,相當於省。

此時雖然規模有些小,但過幾年兼併一些州縣,在合併就是了。

荊南府的設立,還享受了洞庭湖之利。

知府名義上權勢很大,但賦稅之權被轉運使奪走,領兵之權被都統(衛軍)把持,再加上判官掌彈劾、訴訟之權,知府的權力受到了很明顯的限制,名義上的一府之主,並不好當。

之前四分湖南的策略,明顯的被篡改了,李嘉也需要再次調整。

大小制衡,纔是中央集權的正確部署。

孫光憲很顯然仔細地聽了下去,對於這些制衡他不以爲意,這是朝廷的正確想法,他有把握掌控荊南的局面,畢竟是當家了幾十年,這些制衡暫且難不倒他。

這些東西,則是爲後來者而設的。

而且,皇帝沒有常規的設置節度使藩鎮,這令他甚是歡喜,南平可也算是他的第二故鄉,如果被那些節度使剝削,他可不忍心。

“不知這判官之屬,在於何人?”孫光憲直接問道。

“朗州刺史李懷恩,素有抱負,讓他擔任判官,正可以一展身手!”李嘉淡淡地說道。

此人孫光憲倒是聽說過名聲,名聲不錯,如今爲他副手,倒也算妥當。

“既然荊南府設立,那麼還需要一些善政,方顯大唐之恩!”

皇帝的話,讓孫光憲一激靈,改變了那麼多,還不夠嗎?他心裡打定主意,若是這些改變並不適合荊南,他絕對會頂過去。

“江陵城位於長江北岸,土地肥沃,良田無數,平年多而災年少,但凡預則立,不預則廢,飽飯吃多了,餓肚子的滋味可不想再受,朕屬意,設常平倉,以備糧荒!”

“此乃善政,自當有之!”孫光憲聽到這,心中甚意,看向李嘉的眼神中,似乎還帶着光芒。

常平源於戰國時李悝在魏所行的平糴,即政府於豐年購進糧食儲存,以免穀賤傷農,歉年賣出所儲糧食以穩定糧價,後來漢武帝時,桑弘羊發展了上述思想,創立平準法,依仗政府掌握的大量錢帛物資,在京師賤收貴賣以平抑物價。

漢之後,基本停掉,直到隋唐再次設立,五代人都吃不飽,哪有餘力再設?所有的一切都是爲了打仗,自然廢棄。

第八百零九章頑固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兩百八十四章倭國變化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九百五十八章第1375章傳響第四百九十二章戰事第一千零二章條件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1326章第四百五十章勳爵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1265章死戰第兩百零八章陳橋兵變(上)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1150章安北第七百一十章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1259章改任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兩百二十一章潛邸搬遷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九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1354章規矩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七百三十二章心疼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1291章京城事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三百二十三章土地問題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一千零四十三章鹽業革新第1177章走了第1304章成婚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1293章自己第1280章那曲盟會第八百九十章官媒第1275章木軌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兩百九十章爲謀光景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百六十四章新奇第一千零六十二章房地產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五十章難以形容第1300章假道第1235章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五百九十八章終究還是和親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二十二章隨軍學堂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六百零九章三下五除二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1262章陽妃谷第1232章喜事第八百四十九章知貢舉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1295章門檻第九百五十五章藩鎮第八百二十六章戰事頻繁第1336章鼓動第八百五十三章無名第六百七十二章丁部領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307章愛憐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一千零一十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