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修路

整個二月,天下各國都忙着處理內政,對於征伐都不太熱衷,難得出現一片和諧的場面。

嶺南,藉由州縣合併,開始重新對嶺南數十州進行人口清查,以及土地丈量,裝了幾年的李嘉,終於開始對地方開始下手。

而這口子,第一個就開在了建武鎮,皇帝自己的老家。

皇帝親自命令下,邕州李氏直接交代出了一千多戶隱戶,以及兩千典故,土地則有三百多頃,按照納稅額標準,一次性就得繳納三千多石的糧食,光是李氏,就能讓邕州財政富裕一陣子。

有的皇帝帶頭,自然無人敢放肆,再加上建武鎮是李嘉的大本營,自然瞭解一清二楚,那些大戶豪強一個個都被點了名,轉運使司衙門與射聲司一起上門,誰受得了?

由此,光是建武鎮,檢地而出約百萬畝,新增戶籍(指隱戶)約兩萬戶,預計每年賦稅新增十餘萬石,建武鎮成爲承天府外,第二大納稅戶。

爲此,李嘉按照規矩,新設嶺西,以邕州爲首府,轄邕、桂、容三管,西北十數州,基本上以唐時的嶺西節度使、邕管經略使的地盤,與現代廣西相差不離。

而既然有了廣西,廣東自然也就不遠了。

於是,李嘉又設嶺東府,除了承天府外,以奪於湖南的賀州、連州,以及封州以西,數十州爲一府,府治設在廣州,畢竟是京畿之地,需要嚴加管控,如河北於北京,既不能革新,也不能太傳統,拱衛京師爲要。

說實話,新設的兩府,基本上是以現代的爲基本盤,地方雖然大,但人口卻很少。

以南平爲核心的荊南府,人口就達到了七八十萬。

如果按照合併州縣後的估計,嶺西嶺東兩府,各有十數州,去處承天府的三十多萬人,每府的人口至多與荊南府差不多,嶺南之地,新增人口能多個二三十萬。

對於普通百姓而言,春耕時分,耽擱不得,所以必然要出動,走出家門,隱藏不得,不然荒了半年,就得餓肚子,藉着天時與朝廷的壓力,雖然人口編戶困難重重,土地丈量艱難險阻,但依舊緩緩地開始進行。

百姓們有的忙,朝廷也有的忙,但李嘉卻不得閒,他準備完成多年的夙願,開始修路。

有句話怎麼說來着,要想富,先修路,在和平時期,的確有道理,但戰略上,卻是極爲重要的。

一般在王朝末期,承平日久,兵卒戰鬥力自然衰落,但再怎麼衰落,也比普通百姓強,所以一開始的起義部隊,是對付不了官兵的,畢竟是物資規模都比不過。

後來之所以壯大,則是清剿不利,逐漸坐大,明末就是如此,沒錢維持驛道,自然道路廢馳,行軍困難,往往還沒到,人家就轉移了。

比如,邕州與廣州相距上千裡,若是出現亂匪,如李嘉起事時調虎離山,地方兵弱,只能出動中央,往往卻難以及時趕到,於是只能加強地方,但又會導致地方坐亂。

所以,從秦朝開始,每個新建的王朝都是大規模的修路,重視驛道系統,這是朝廷的血管,只有崇禎沒錢,纔敢裁撤,一般的朝廷也只是廢馳罷了。

比如,安史之亂爆發後,范陽至長安相隔三千里,6天后叛亂的情報即傳至長安,可見驛站傳送速度之快。

扯遠了,迴歸正題。

在古代,修路一般是夯土,把土砸實,亦或者用熟土,像秦始皇兵馬俑那,都是把土用火炒一遍,這樣不會有蟲或草,保證了土的質量。

當然,若是在重要的道路,比如御道,則是青磚而壘,格外的重視。

但這些姑且不說人力,但成本都比較高,而且如夯土、熟土等,又容易損壞,修理也難,當然,只要不計成本,如秦馳道一般,上百年都難壞。

但,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在漢代,就有像現在的地板磚一樣的地磚,也是用黃土燒製,很硬,古代沒有什麼重型車輛,完全能滿足日常使用。

而且修築成本、維修成本都比較便宜,缺一角就補一塊磚,下雨也不容易泥濘,起風也沒有風沙。

關鍵是動用的人力物力少,燒磚只需幾百人,格外的方便,不需要挖山取石什麼的。

因此,總結一番後,李嘉決定以磚路爲要,開始大規模的燒磚鋪路。

以磚鋪路,再添上細沙和石子,可不就完美了那?

計劃中,有府道與縣道之分。

從邕州至廣州,從廣州至長沙,一橫一縱,跨府道路,稱之爲府道。

而州縣相通,又稱之爲縣道,標準自然大爲不同。

府道是大動脈,要求高,標準基本是寬十丈(三十米),兩邊種樹,修有明渠,路上每隔一里埋一塊石碑,標明所處位置,每隔三十里,設驛站,每個一百五十里,設大驛站。

縣道自然不需要那麼寬大,三丈就夠了,驛站也是如此設置。

驛站主要是供公務人員出差時投宿用,不接待一般百姓,也兼顧了兵站、倉庫、物流、郵遞的任務,分別有不同部門負責,還暗藏了監督各地的情報人員。

當然,爲了便利百姓,每個驛站鄰近的土地,交給商人開鋪子,或者旅店,或者酒肆,哪怕經營皮肉生意,只要付租稅了,都可以經營,其錢財用來維持驛站自身的日常,維護道路。

爲了避免驛站招勞過度,或者官吏勒索過分,所以李嘉又規定,只有五品一下的官吏,有公務在身的官吏,纔可以報銷費用,其他的探親、歸鄉,以及其他目的者,不能居住在驛站,只能去旅店。

唐代驛站的最高直屬管理機關爲六部之一的兵部,並設有“兵部駕部郎”專司全國驛站之管理。根據《唐六典》卷五載:

“駕部郎中、員外郎掌邦國之輿輦、車乘,及天下之傳、驛、廄、牧官私馬、牛、雜畜之簿籍,辨其出入闌逸之政令,司其名數”。

對此,李嘉不敢苟同,官僚主義對於驛站的侵蝕,都是有目共睹的,自然而然,浪費消耗頗多。

皇帝一改唐法,直接讓少府監管轄驛站,以貨殖之法,讓驛站保持獨立性,長久性。

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九百七十二章棺材(下)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1340章落下第九百一十章局勢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九百四十二章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五百五十八章虔州城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三百九十二章州縣合併第1112章老君山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一百七十二章意外意外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1397章一步到位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1153章第四百零三章赦免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243章錢塘自古繁華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一百七十五章欺上瞞下第1278章拉薩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一百五十一章皇城司第1162章戰之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八百章度田第1269章漠北第三百三十一章天意弄人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278章拉薩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六百六十三章閬州城下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1222章樂不思契丹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八百三十二章恩賞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番外4——再興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兩百八十一章 計將安出第七百六十六章主考官(求票,求訂閱)第六百零六章吏治第1366章第1346章教子弟1119章瓜州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五百五十章離去第五百章無言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1184章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1141章手段第一百五十六章信仰整合(下)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八百六十八章北海利益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1157章第五百四十二章警惕第六百七十九章二郎神廟第1211章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六百二十四章煩勞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四百八十五章漳泉(完)第1227章家宴第一章我有嘉賓第1227章家宴第九百八十六章亂民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1191章囂張跋扈第1248章暫住證第1411章歲月不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