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九章輿論

“你若去考,定能中秀才,如此,那些官吏怎麼不來巴結你?畢竟是最低也是一房主事!”秦朗笑道。

“這秀才,又是怎麼個章程?”聽到這,秦謹言這才明白,強忍着心中的悸動,問道。

這秀才、舉人,可以說是半個官人,半隻腳就入了官場,比鄉下的鄉紳們,可有面子的多,光是見官不拜,就讓在鄉下百姓大開眼界。

更何況,還有免除徭役等好事,簡直是讀書人夢寐以求的,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考中進士,長久下來,怨言肯定是有了。

但,若是考中秀才和舉人,也能做官,這無疑讓讀書人欣喜若狂,十年寒窗苦讀,終於有點回報了,既有面子,又能做官。

別人心裡如何想的,秦謹言並不清楚,但他確是欣喜若狂,若非父母在側,他都想跳起來,大喊大叫。

“秀才之考,兩年一次,一般只須身世清白人家即可,三戶無犯奸作科之家作保,就可去縣衙參考,謂之縣試,名額爲三十,中者爲童生;再之後,去往州城參考,謂之州試,與其他縣童生爭之,名額只有三十人;再之後,去往嶺東府參考,謂之府試,名額只有一百二,就可稱之爲秀才了!”

隨後,秦朗口中,對於瞭解的流程,一五一十地述說起來,越說,秦謹言心中越下沉。

嶺東府,兩年只有一百二十個秀才,讀書人卻上千,與進士難度相比不離。

“你,可是在京城聞名的人,州、府認識你的人不少,又曾參與科舉,水平自然不低,必能中第!”

秦朗倒是自信滿滿地說道。

這兩年,兩次科舉,錄取了六百人,整個嶺南的讀書種子都被網羅而去,一開始兒子又有參與科舉的經驗,必定是能中秀才的。

“中秀才後,又須去往府城,與其餘的秀才爭奪舉人之位,名額爲九十四位,應嶺東府之九十四縣!”

聽到這,秦謹言有了疑惑,如果這屬實,以朝廷下轄的州縣,舉人在全國也不過兩百來位,而每次科舉就有三百人,豈不是說,中舉即爲進士?

“非也!”秦朗嘆了口氣,說道:“朝廷邸報上說的清楚,自此以後,廢除明法、明經、明算三科,合併入進士科,每年科舉進士名額,由州數來錄取,此後,恐怕進士每科難超五十了!!”

看來皇帝也是知曉,錄取三百人,而且是連續兩年錄取,對於朝廷的負擔是極重的,官位也沒那麼多空缺,若是再次如此,冗官就在所難免了。

陛下果真聖明,秦謹言心中讚歎道。

借兩次大規模科考收取民心,然後又適可而止,推出秀才、舉人,來緩解進士縮減的問題,一出一進,對於朝廷而言,州縣多了一些可用之人,也緩解了官位的壓力。

歷來是吏員不足,未曾聽聞過主官缺乏過。

“阿爺,你怎知那麼多?難道你在官衙中有耳目不成?”聽了那麼多,感覺阿爺口渴了,秦謹言連忙遞上茶水。

“這可花了不少錢吧!”煮飯的阿孃連忙說道,對錢很是敏感。

“沒有,十錢,就知曉了!”秦朗毫不在意地說道。

“再添幾文,就能買只雞了!”阿孃嘀咕道,錢花的不算太多,她這才繼續煮飯。

“我知道你疑惑,拿去看吧!”秦朗從懷中掏出一張摺疊整齊的紙張,遞到兒子面前。

紙呈雪白色,約有兩個人臉大小,正反兩面都有字,密密麻麻的,記錄的都是朝廷發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皇帝的口諭也能看到。

中間兩個大字——邸報。

“這,邸報可是朝廷之物,阿爺花費十錢就能得之?”秦謹言感覺今天着實應接不暇,許多東西已經突破了常識,如今又確實出現在眼前。

“朝廷允許發賣的,十日一發,所以每份須十錢,無論官吏還是百姓,皆可勾之,衙門不得阻止!”秦朗開心的大笑道。

“有了這個,咱們再也不擔心被那些貪污胥吏瞞騙了!”

“這可真是,天大的喜事!”秦謹言視若珍寶,如飢似渴地閱讀起來。

作爲讀書人,對於國之大事甚是飢渴,而若是有了這邸報,每月三十錢,即可知曉天下大事,着實太便宜了。

“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

它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邸報”又稱“邸抄”(亦作邸鈔),並有“朝報”“條報”“雜報”之稱,四者皆用“報”字,可見它是用於通報的一種公告性新聞,是專門用於朝廷傳知朝政的文書和政治情報的新聞文抄。

原先由傳抄衙門,止於官吏,到平民百姓有錢即得之,一瞬間,就在民間掀起了大浪,輿論沸騰。

而對於官吏而言,原本專屬於自己的東西,突然就廉價的售賣了,這讓他們心裡堵得慌,而且,如此一來,欺上瞞下就不好使了。

百姓們可以知曉朝廷的政令,這與歐洲百姓不需要通過牧師,會讀聖經,就能溝通上帝一樣,引起了官場極大的恐慌。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百姓只能驅使,而不能讓他們知曉道理。

這是官僚們迫切認可且需要的。

但,孔子老人家把貴族的官學,傳授給私人,還有了三千弟子,怎麼會教導人愚昧呢?如此解釋,簡直違揹人人家行爲準則。

沒有句讀,標點符號,儒家就是任人打扮的姑娘,可以純潔,也可以風騷。

官僚們一個個上奏摺反對,但李嘉一律留中不發,等邸報形成趨勢,無法更改了,纔算成功。

“秀才舉人之事,民間有何看法?”皇帝問道。

“民間喜不自勝,百姓們也着實歡喜,都誇陛下乃大唐第一聖君呢!”李安國掌管皇城司,耳目靈通的很,連忙說道。

“那,邸報呢?”

“也是歡喜,讓這羣人開眼了,討論個不停呢!”

第1266章宣揚第六百五十五章岳陽樓第1168章安撫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一千零九十一章水淹第兩百六十五章不見歡喜第五百八十六章折氏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六百八十章加封第四百九十三章商議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六百七十八章淫祠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1108上京第七百五十三章江華灣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1167章驚喜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一百七十三章準備就緒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1307章愛憐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1402章宗藩第1199章立足第四百零一章凝重第六百二十二章封爵厚待第1197章想法第四百五十六章探望第六百九十九章復立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兩百零五章陰謀進行(下)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四百九十四章拖延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九十六章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1361章東去第兩百二十八章來的突然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一千零三十九章北巡第1126章刑統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八百七十五章突兀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1277章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四百五十五章皇城司第一百三十二章西北軍中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七十章白沙港第八百三十章明修棧道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五百章無言第七百零二章第一千零七十四章歸都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一百三十一章酒暖人涼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1216章忌憚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七百二十一章悚然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七百五十九章開京之盟第一千零一十五章李繼勳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七百零四章糊弄第三百六十七章見識第兩百三十八章天子重文章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兩百三十二章無題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六百七十六章令人生畏第八百五十九章拮据第1312章餘熱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三百七十章愉悅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1359章後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