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學政

bookmark

邸報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中央動態的說明書,之所以發往地方,就是讓這羣百里侯們跟着朝廷走,不要瞎鬧騰。

比如,地方有了蝗災,朝廷決定減免賦稅,自然有政令下發,但若是縣衙欺上瞞下,朝廷以爲免了稅,百姓以爲稅賦照徵,得利的,只要那羣貪官。

如今,邸報下發全國,普通人也瞭解了國家大事,自然是隱瞞不住的,從某種意義來說,相當於限制了官權。

至於報紙,在如今這個雕版印刷爲主流的時代,幾乎是不可能實現。

哪怕用活字印刷,也不划算。

一旬(十日)一發,對於邸報而言,已然算是不錯了。

比如,今蕃,邸報上,朝廷大肆讚揚水利工程的修建,造福了多少畝田地,解決了多少人的吃水問題,某種意義來說,塑造朝廷的威信,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亦或者說,能更加昭顯皇帝和朝廷的存在感。

“聽聞,那些酒肆、茶館,有專門的茶博士,正與百姓們解讀邸報呢!生意好了不少!”田忠說道。

“怎麼?我不是讓他們把邸報弄的平淺易懂一些嗎?”

“那些百姓哪裡識字?況且,就算他們識字,哪裡又曉得是侍郎、主事,又怎麼知道長沙府在哪?沒有茶博士解讀,啥也不懂!”

“這倒也是!”李嘉點點頭,朝廷上下,一般人還真是直能認識字,組合在一起就不懂了。

沒點專業的知識,普通人還真的不懂。

皇帝突然又想起了科舉的事情,在地方上設立秀才、舉人,而且,不止是象徵,而是具有功名利益,光是一個免除徭役,就不知道令多少覬覦。

這在個封建時代,免除徭役是官吏的特權,哪怕是豪族世家,也只是躲避,賄賂,不敢名正言順地拒絕。

見官不拜、遞狀堂官等,都是惠而不費的小權利,主要是體現其凌駕於普通人的地位。

至於想免除賦稅,想屎吃?連皇帝家都照常交稅,你還敢逃?免除徭役,是想讓你專心讀書,考取功名,不要想去造反。

用秀才、舉人籠絡讀書人,而且還可以補充地方衙門底層吏員的不足,逐步改變胥吏世襲的格局。

若讓秀才舉人們心甘情願去當吏員,就讓胥吏這潭死水活泛起來,流動起來,吏不能一直是吏,幹個五六年左右,就入流,當個縣丞,主薄,再幹幾年,就當個七品縣令又何妨?

不過,最高,也只能到九卿,宰相是不可能的,非進士無可翰林,非翰林無可宰相,這是潛規則,對於皇帝有利。

“胥吏流動,就必須與縣官一般,設置任期,考覈,方可!”

李嘉喃喃道。

唐朝的官制,朝廷的三省官和臺省官任期三年,諸州刺史爲五年,其餘官則四年至五年不等,但實際上確實大大縮短,任期真正幹完的,沒幾個。

況且,也不現實,所謂三十少進士,若果真五年一任,幹個幾任就老了。

這也導致了唐朝時,大家都削尖了腦袋往中央鑽,三年好過五年,地方上出現了官吏不全的問題,從而又促進了地方獨立性。

“自宋始,三年一任,還是頗爲適宜的,雖然有種種缺陷,但還是能忍受的,但三年卻要從就任算起,而不是從任命頒佈而算!且,非特殊情況,不得任期內轉任。”

想到這,李嘉又想起了明清時期的笑話。

當時,若是得罪了上官,上官並不會直接找你麻煩,而是讓你升官,間接的來折磨你。

比如,你在浙江當縣令,突然讓你去雲南當知州,千里迢迢,花在路上的時間就有半年,路費就大吐血。

沒幾個月,又讓你去河北,數千裡地,這官不當還不行,直得家破人亡才肯罷休。

這就是違背了任期,朝廷法度被踐踏的結果,好事變壞事。

腦海裡不斷地涌現想法,李嘉迫切地想要實施,光是一個人想有甚用?

皇帝於是又召集了宰相們,討論起任期來。

“前唐時,地方節度藩鎮累年不移,從而致使地方坐大,因有安史之禍,陛下如今又洞察千里,察覺任期之弊,真乃朝廷之幸!”

一上來,崔相公就拍了一記馬屁,其餘宰相也不甘落後。

皇帝雖然並沒展露多少笑意,但心中卻是滿意的,這不就是皇權大震的效果嗎?首相帶頭拍馬屁。

“召集大家過來,就是討論一下,雖然地方任期滿五年的很少,但朝廷自有法度在這,若是隨意踐踏,還要國法作甚?”

“臣以爲,五年太長,三年正好!”崔相公發言道。

“你們說呢!”

其餘幾個宰相互相看了一眼,發覺並沒有啥權力爭鬥,也就點頭認可。

“我也認爲三年合適,但爲官路途,或長或短,須有時間趕路,從而豁免,至於京城至各州縣的路途時間,就由政事堂慮定吧!”

“諾——”幾位宰相連忙應下。

見此,李嘉有些歡喜,照這情況來看,政事堂越來越朝着秘書處發展了。

不,李嘉,你要清醒,這只是創業皇帝的特例,等到了後面皇帝,就是相權膨脹了。

“之前,朝廷又定下了秀才、舉人的功名,如此,各州縣的考取,也需要專人看取,朝廷取士,不得操之於地方之手,朕看來,地方上須得設學政一職,負責此道!”

皇帝講的起興,幾位宰相自然也不敢打擾。

“設提督學政,負責一地教化取士,縣爲從七品,州爲從五品,府爲從四品,由朝廷委派,州、府學政,須以翰林充任,秀才、舉人之選,由其與地方官吏共同主持!”

“秀才、舉人的功名,也不是永久的,學政有資格廢除其功名,當然,須得由朝廷認可纔是!”

“陛下,學政之職,並無不可,但其職權,是否過大?畢竟秀才舉人,乃是辛苦考取的功名,操控其一人之手,權勢太過。”

孫釗斟酌地用詞,說道。

“也不算太大,秀才舉人若無人制衡,又長處地方,恐欺凌霸道太甚!爲地方之害!”

第一百三十七章番坊追捕第1187章哼,女人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三十八章突兀想法第九百九十三章大決戰第八百九十四章第一百五十三章北伐暢談第五百七十章自薦第三百章八旗制度(求票,求訂閱)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六百六十五配種第1291章京城事第1381章紕漏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六百四十六章拿下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1211章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一百八十九章馬政第1110章信念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1378章和談第1298章規格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1168章安撫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1154章睡王之死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六百八十四章出城第七百二十五章第一百四十五章手握重兵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七百九十四章第八百三十九章軍制(上)第一千零二十六章御前會議第一千零四十四章巡鹽御史第三百七十一章拜會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三百七十二章思量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一百八十八章盡收軍心第兩百零九章陳橋兵變(下)第1390章治河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1187章哼,女人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兩百六十九章一朝勃發第1248章暫住證第六百三十八章彭城公主第1104章幽州營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七百九十七章恐懼第五百八十五章兒皇帝不好當第1166章安排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中)第1401章入祀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206章覬覦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155章改變第1286章分封第1382章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七十九章活計第一百零八章地動山搖(下)第一百六十章衣帶詔(上)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一百三十六章番禺戰慄(3)第三百八十四章憧憬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四百四十六章掌控第二十四章山水田園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八百七十九章浙江府第一百三十八章劍拔弩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