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

bookmark

看了一眼這些兄弟們,都是自己並肩作戰,一起擡自己坐上皇位的,趙匡胤不禁有些感慨。

若是,他們都不可信的話?整個大宋又有何可信之人呢?

趙普說的對,這世道,許多人身不由己,是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呢?

防漸杜微。

既然坐上了這個位置,再怎麼小心,也不爲過,更何況兄弟了。

“陛下何出此言,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有異心呢?”

“不然,你們雖然無異心,然而你們部下如果想要富貴,把黃袍加在你的身上,就如同當初的我一般,你們感念兄弟之情,君臣之義,不想當皇帝,恐怕到時候恐怕也是身不由己了。”

皇帝的一席話,瞬間令大家心頭震驚,後背一涼,恐怖萬分。

醉意瞬間消散一空。

這可是在皇宮,不是軍營,他們只是一個個身無兵器的醉貓罷了,若是一個應付不好,刀斧加身,身首異處了。

至於賭上一把,看皇帝是否敢殺了他們,忌諱朝局大亂,他們並沒有膽子。

後漢劉承祐已然證實,皇帝都是沒腦子的……

想着姓命不保,又將牽連家小,許多將校一時間忍不住,驚恐地哭泣起來,皇權之威,恐怖如斯。

還是石守信比較鎮定,他是對趙匡胤比較瞭解的,知曉他是一向胸懷寬廣,自己又須他比較親近,所以就跪着哭泣道:

“臣等一向心向陛下,自然是忠誠萬分,但又知曉人心無算,求陛下指條明路!”

趙匡胤見到這些時日蠻橫的將領們痛哭流涕的場面,心中瞬間舒暢了許多,他連忙攙扶起衆人。

坐在椅子上,趙匡胤嘆了口氣,緩緩說道:“人生在世,像白駒過隙那樣短促,所以要得到富貴的人,不過是想多聚金錢,多多娛樂,使子孫後代免於貧乏而已。你們不如放棄兵權,到地方去,多置良田美宅,爲子孫立長遠產業;同時多買些歌姬,日夜飲酒相歡,以終天年;朕同你們再結爲婚姻,君臣之間,兩無猜疑,上下相安,這樣不是很好嗎?”

“多謝陛下恩德!”

石守信等人哪裡再敢有其他想法,見皇帝已把話講得很明白,再無迴旋餘地,而且當時皇帝已牢牢控制着中央禁軍,幾個將領別無他法,只得俯首聽命,表示感謝皇帝恩德。

趙匡胤這才滿意的點點頭,又喝了幾杯酒。

而這些將軍們,則味同嚼蠟,上好的酒,如今比馬尿還不如。

第二天,石守信等上表聲稱自己有病,紛紛要求解除兵權。

皇帝欣然同意,令罷去諸將禁軍職務,去地方任節度使,並廢除了殿前都點檢和侍衛親軍馬步軍都指揮司。

趙匡胤也兌現了與禁軍高級將領聯姻的諾言,把守寡的妹妹嫁給高懷德,後來又把女兒嫁給石守信和王審琦的兒子,把張令鐸的女兒嫁給太祖三弟趙光美。

許多人以爲,杯酒釋兵權,就是花錢來收買將領們的權力,罷免他們當富家翁,從而造成禁軍實力大降。

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趙匡胤只是爲了進行禁軍改革,從而將這些禁軍大將們趕出京城,送到地方任節度使。

如,石守信任天平軍節度使,李漢超鎮守關南、馬仁瑀鎮守瀛州、韓令坤鎮守常山、賀惟忠鎮守易州、何繼筠鎮守棣州、郭進鎮守西山、武守琪鎮守晉陽、李謙溥鎮守隰州、李繼勳鎮守昭義、趙贊鎮守延州、姚內斌鎮守慶州、董遵誨鎮守環州、王彥升鎮守原州、馮繼業鎮守靈武……

基本上都是邊境。

爲了收買這些禁軍將領,趙匡胤花了大手筆:“管榷之利,悉以與之,其貿易則免徵稅”

而且,趙匡胤極爲寬容,甚至到縱容的地步。

比如,猛將王繼勳“專以臠割奴婢爲樂”,所謂臠割,就是將肉割成一塊塊零碎。

某日,王繼勳府中圍牆因大雨坍塌,大量奴婢逃出牢籠,跑去官府求助。事情鬧到趙匡胤那裡,他“大駭”之下,對王繼勳下達了一份看起來特別狠的判決:“削奪官爵,勒歸私第。仍令甲士守之。俄又配流登州。”但這份判決只是做樣子給外界看,並未真的落實,沒等王繼勳啓程上路前往流放地,他已被改授爲右監門率府副率。

之後,又被就任到洛陽,吃人變本加厲,“強市民家子女備給使,小不如意,即殺食之,而棺其骨棄野外。”

乃至於,人販子和棺材商踏破了門檻,門庭若市。

洛陽百姓無奈,聽天由命。

直到趙光義不待見武人,又忌憚前朝武將,所以就斬了他。

官方統計得到的數據是:自開寶六年到太平興國二年,短短五年時間裡,王繼勳前後親手殺掉和吃掉的奴婢多達一百餘人。如此喪心病狂之人,卻可以在趙匡胤時代逍遙自在,無拘無束。

在權力面前,百姓的命不值一提。

趙匡胤時代,這些武人們人人自晦,皇帝位置穩了,天下百姓可就遭了秧。

當然,這些人要是明太祖時代,這位狠起來自己侄子都能活活鞭死的人物,肯定會被剝皮抽筋,以儆效尤。

對於文人,趙匡胤卻要求極高,英州知州王元吉一月內貪污受賄七十餘萬(與武將們瘋狂的斂財相比,不值一提),趙匡胤親自下達特別詔書,將之處死(按律罪不至此),以示懲戒。

到了趙光義時代,魚肉鄉里的權力被文人繼承,武將靠邊,稍微犯點事就是斬殺。

北宋的禁軍分別由殿前都指揮司、侍衛馬軍都指揮司和侍衛步軍都指揮司,即所謂三衙統領。

在解除石守信等宿將的兵權後,趙匡胤另選一些資歷淺,個人威望不高,容易控制的人擔任禁軍將領。

如此一來,趙匡胤全面掌控了禁軍,沒有一個威望高大將領,能威脅到皇權。

杯酒釋兵權適合趙匡胤,因爲他是衆將領擡上位的,名義上來說,只是禁軍的代表。

而對於李嘉而言,則不需要,天下是一步步親自打下來的。

況且,杯酒釋兵權的代價,實在太大。

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1207章獻土第九十章水力鍛錘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九百八十八章政治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二十三章軍中新政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1308章諸王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九百二十一章孔府番外4——再興第1253章教訓第九百三十七章決戰(結)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1121章沙州第九百四十四章第七章赫赫李府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1275章木軌第1351章折騰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八百六十章萬壽節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兩百零七章編練水師第兩百七十五章不得安寧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六百四十五章大動作第1374章大喜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1284章誘惑第1303章清明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1319章就國第九百六十二章對招第七百八十六章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兩百零二章川鹽古道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五百四十七章滅蜀前的猶豫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一千零九十八章第三百七十八章駕崩第九百三十三章仇恨第五百零六章初戰第一千零八十二章第一百九十八章安南之歸(上)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一百八十一章財政總結第一千零二十五章殺雞駭猴第一千零四十八章深思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八百零八章宗廟第三十七章別有企圖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一千零五章諡號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五百五十四章打探第五百九十九章借錢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九百三十八章大勝第五百四十章金陵破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1178章高麗來使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一百一十五章風波不平(下)第1235章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九百三十六章第八十九章工坊第五百六十四章諡號第兩百三十三章中原佈局(1)第1409章崩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1240章興復隴右第八百八十一章流言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167章驚喜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兩百一十章仿製回回炮第1150章安北第1200章唐奴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1173章六十八章跳到前面去了,沒事求個收藏及票票第1167章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