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

bookmark

想的再多,不如直接去做。

明州是吳越國有數的大港,別的有可能缺,但對於船艦,卻是不缺的,奉國的大半,其實就是水師,對於普通的海賊完全不懼。

但,作戰之術,講究的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自然,先派個人去打探一二纔是要緊的。

若實在難爲,那就暫時捨去吧!

集結全國的兵力,再一舉剿滅。

卻說,這邊張奎帶領的海龍軍,上萬號人,輕而易舉地攻破了縣城,佔據了甕山縣。

屁股坐在縣衙中,張奎大大咧咧地說道:

“這翁山島,着實是個好地方,守着明州港,上邊又是錢塘江,船隻來往密集,若是守在這,衣食無憂了。”

“正是此理!”張合笑着說道:“這麼好的地方,正適合咱們海龍軍,從黑水都護府、濟州島,金山城南下,一路數千裡,有了翁山島,正好可以歇歇腳,承上而啓下。”

“哎,別總在意錢!”張奎說道:“這吳越國,一向是奉承中原,咱們與南唐打仗,它也跟着摻和,送了不少的糧食,簡直是助紂爲虐。”

“正好,咱們就佔據翁山島,脅迫與它,更是當做咱們的補償,這就是助紂爲虐的代價,哈哈哈哈!!!”

張奎爲自己想到的絕佳藉口而感到開心,自己果真是太厲害了,讀書多一些,還是有些用處的。

“指揮使明見萬里!”張合笑着附和道。

小小的縣城,不過是幾百戶人家,一下子擁擠了上萬大軍,其後果是難以想象的。

作爲吳越國明州刺史的特使,朱子述年不過三十,熟讀經書,也算是一個有膽識的文人了,在刺史的幕府中,卻不過是再平凡的一人。

誰讓吳越國讀書人多,地方主官又多是宗室,實在難以出頭。

“快走,看甚的?”略帶點口音的洛音,朱子述還是能聽清楚的,所以聽到兵卒的催促,立馬就加快了腳步。

洛陽正音,是讀書人必備的,吳越又經常與中原互通,自然瞭解。

“這,翁山景象,反而更爲繁華了!!”

望着人來人往的街道,熙熙攘攘,曾經狹窄的市集,突然容納超過自身數十倍的人,着實太難了。

漁民們擺着小攤,滿是新鮮的魚肉,以及自己家的蔬菜瓜果,一個個身着戎裝的兵卒們,則一邊比劃,一邊擺弄着銅錢,雖然言語不通,但卻別有一分熱鬧景象。

他數月前也來過翁山,但蕭條的很,除了每月都趕集,市集上沒有多少人。

吳越軟語與彆扭的洛音,成了市集中最喧囂的聲音,奇怪的是,竟然沒有一處爭鬥,強買強賣的事情發生,更詭異的是,他竟然還見衙役們彆着刀,走走停停,維持着秩序。

彷彿此地,從未被佔據一般。

只是,這紅黑相間戎袍的兵卒,着實讓人心驚。

“不過一天時間,這百姓,竟然從賊了不成?”朱子述心中訝異,面上卻不動聲色,無意地閒聊道:

“貴軍真是軍法嚴苛,果真有強軍之象。”

“那是當然,咱們海龍軍,一向軍法嚴苛,所有人都不得違背,比其他各國,說是兵,但卻連賊人不如的強太多。

看到那胳膊上彆着黃帶子的傢伙了嗎?這是憲兵隊,他們腰上的刀,可以直接砍人的。”

小兵頗爲驕傲地擡起頭,挺起胸脯,說道,然後又見到憲兵隊,又恢復原樣。

“翁山比嶺南涼快一些,這山裡,還有不少的泉水呢,甜的很。”

“真的?那待會我去看看。”

“這次北上,糧食夠吃嗎?”

“你問這個作甚?”小兵立馬警惕起來,然後不敢言語,這人竟然敢套我的話,真是不懷好心,幸虧我機智,不然就上當了。

朱子述聞言,不以爲意,也不多言了。

翁山縣並不大,所以不到一刻鐘,一行人就來到了縣衙,朱子述也心中肯定,這是荊南的海龍軍,心中就有了些許底氣。

“見過張將軍!”朱子述笑吟吟地行了一禮,穿着讀書人的長袍,頗有幾分儒雅淡然氣質,自信地很。

“哦?你怎知我姓張?”張奎很訝異,好奇地問道,難道這讀書人,本事那麼大?

“將軍儀表堂堂,渾身氣質威嚴大方,兇悍之氣溢於言表,如此這般龍虎人物,除了唐國海龍軍指揮使張奎外,某真的想不出有何等人物了。”

朱子述誇讚道。

“哈哈哈,你這讀書人,眼光還是不錯的。”張奎笑了笑,然後一臉嚴肅地說道:

“你們錢刺史喚你過來,有何事?刺探軍情嗎!”

“應該是我問將軍纔是。”朱子述感受到那強烈的威壓,打起精神,說道:“翁山乃是我吳越國的治下,將軍遣兵攻下,有何道理可言?”

“道理?某正要好好與你說說。”張奎換了個姿勢,椅子太硬了,大大咧咧地說道:“我們大唐,本與貴國無冤無仇,但貴國卻給了江南許多糧草,難道貴國想與我國開戰不成?”

“我國不過是中原屬國,聽從大宋的意思,這般也是無奈之舉,將軍若要怪罪,那麼找中原罷了,何苦爲難我吳越?”

“老子不管,你們吳越國助紂爲虐,就是應該懲戒,這翁山島就是賠罪之禮。”意識到自己辯不過這讀書人,張奎直接嚷嚷起來,彷彿耍無賴一般。

“難道貴國不怕兩面開戰嗎?吳越國雖小,但也不是好欺負的。”朱子述無奈,只能威脅。

“哼,且不說你們吳越國只有區區十萬兵馬,多年不修甲械,就算是兩面開戰,咱們大唐也是不怕,國內三十萬大軍,正好閒得慌,也好鬆鬆筋骨。”

“難道貴國比江南還要強不成?”

突如其來反問,讓朱子述無言以對,這要是打得過江南,早就去打了,又何必和平共處?

朱子述安讓無恙地返回了,然後又無奈地反饋了這場失敗的談判。

錢弘億聽聞後,沉默了半晌,說道:“看來,海龍軍北上,沒那麼簡單。”

“區區一個翁山島,倒也是無所謂,但其目的,卻需仔細琢磨,寫一封奏摺,呈與國主。”

“這天下,何時能平靜些許時日?”

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三百三十三章軍隊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1141章手段第五百九十五章潤州第1257章安南府第1157章第1214章遺民第八百一十四章東京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一千零九十二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三十九章名義之下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五十一章收穫安排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兩百一十八章宮廷日常第九百零一章拿下鳳州第五百七十五章不爲人子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六十章新舊交替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第三百八十五章生計(上)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六百五十一章丈人第六百九十七章大象第三百四十四章江陵第1226章取暖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九百二十五章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九百九十二章大決戰(上)第1161章勝之第八百八十六章溫末第1108上京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一千零四十一章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五百一十八章戰略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兩百六十三章神武通寶第九百五十七章信步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六十二章錦衣歸鄉第八百零五章良民(第三更)第1307章愛憐第兩百五十三章佛儒遠揚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三百七十六章回歸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五百四十四章吐血第六百一十九章命總算保住了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七百二十九章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八百一十一章播州楊氏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兩百章春宵一刻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五百八十二章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五百三十七章人心第六百二十章蜀國除、一分二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七百五十八章大勝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第七百六十四章教頭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1274章伴當第九百七十章漸漸第一千零四章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1347章巡查國子監第九百九十七章勝之第五百一十七章花蕊夫人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兩百二十七章不出所料第五百七十一章非夷狄作禽獸事第六百五十三章第五十五章陣法與邕布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4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