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

bookmark

“若是收糧食,每鬥有十錢!”大夫搖搖頭說道:

“糧食的價格都規定好了,不能做更改!”

“不過,你們來到這裡後,三年免稅,之後才每畝一斗稅,而且也無多少徭役,比老家快活太多!”

所有人這才鬆了口氣,三年不繳稅,這的確算是善政。

“對了,你若是要去賣兔子,可以去不遠的張家鎮,距離咱們才三四里地!”

“張家鎮人多嗎?”

“大概有幾千人吧,距離港口近,人多的很,而且,許多渤海人都住在那!”

“渤海人?他們長什麼樣?”張小三好奇道。

“差不多與咱們一個樣,只是更高大些!”大夫輕聲說道:“大部分都會說河洛話,你們也要多學……”

張家鎮,一開始就是從高麗而來的漢人們遷徙的地方,約有數百人,他們聚集在金山城外,進行開墾種田。

隨後,高麗國內的渤海人、契丹的渤海人,紛紛渡海而來,聚集在金山城附近,足足有三萬人之多。

而且,受迫與契丹人的壓榨,以及對於唐國文化的崇敬,渤海人源源不斷坐船而來每個月總有幾百人。

金山城對於穿漢衣,說唐話的渤海人完全收納,而且還是三年免稅,如此一來,安居樂業自然成爲了常態。

編戶齊民之後,渤海人形成了十五甲,七十五個裡,也就是七千五百戶,至於戶籍,則隸屬於承天府,也就是說,渤海人有資格考取科舉。

張印就是個渤海人,家住張家鎮,這幾年遷入金山城後,家裡終於安穩下來,憑藉着豐厚的家產,又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小郎君,又出來買書啊!”

“張小郎君定然會考取進士的!”

路上的商鋪小攤都認識這位學識淵博的小郎君,連忙問候道,當然,也與他家世有關,畢竟是在渤海國時,高官厚祿之家,普通的渤海人哪裡能識漢字,讀漢書?

張印笑着一一點頭,俊俏的臉蛋,讓不少的小娘子們紛紛用手帕捂臉,臉紅的很。

張家鎮擁有兩個甲,千戶人口,又接近碼頭,土地肥沃,賦稅又輕,所以一向繁榮,說是鎮,卻依舊是兩個甲長分治,不過好處卻是,聚集一起,錢財更多些,鎮裡就設了個學堂。

這是金山城去年要求的,束脩不多,先生的學堂和學俸,都由鎮裡的富戶承擔,所以大部分有野望的家庭,基本上都會把兒子送過來。

“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寒來暑往,秋收冬藏。閏餘成歲,律呂調陽……”

剛靠近學堂,就聽到了一陣陣的朗讀聲,這是千字文,啓蒙的書籍之一。

張印微微一笑,就入了學堂,去到了後院,那裡一位老先生正在澆花,幾個年輕人恭敬地侯立着,不敢有絲毫的打擾。

這位老先生是渤海國時,有名的儒生,名喚戴高,字屈之,六十多歲,在渤海舊民中威望很高。

“先生——”張印低頭拜下。

“嗯!”戴高點點頭,將最後一株花澆水後,這才說道:

“你們的來意我都知曉,無外乎功名罷了!”

幾人背腰瞬間緊繃,雙目炯炯有神。

張印也不例外,他的目光,極其火熱。

“想當年,渤海國之官位,盡被高、王、李、張、烏、楊、賀等門閥世家壟斷,唯有考取中原進士,方得些許官位,而某的先生,也是去了中原,考取了進士,但朝廷內憂外患,契丹人覬覦良久,一直不得授官,鬱鬱而終!”

戴高一臉憧憬地說道:“若不是某年歲大了,也想成爲進士,你們運氣是極好的。”

幾人臉色欣喜,但卻不敢言語。

“科舉如今三年一科,去年已有,今明兩年想必是沒了,但明年五月,卻是秀才試,你們可得努力些許!”

“先生,不知金山城有多少秀才名額?”張印擡起頭,問道。

“你們也是爲此而來吧!”戴高笑了笑,說道:“某與金山陳郎中相識,他曾言,金山十萬衆,若是倭人也來考取,那麼最起碼也得十位舉人,五十秀才。”

“倭人爲何能來考取秀才?”有人憤憤不平地說道:“應該只有金山城人氏才能考取才對!”

“莫要生氣,倭人飽讀詩書者也不少,憑什麼不能考取?前唐時,進士及第的倭人、渤海人,也是不少,這是應有之義!”

戴高搖搖頭,繼續說道:“金山城十萬人中,讀書人也不過七八百,以渤海大姓居多,三十位秀才,想必也是極難的,你們不可懈怠!”

“諾——”幾人低頭不語。

“我曉得你們的心思!”戴高笑了笑,找個椅子坐下,輕聲說道:“據我所知,這次前來督考出題的,乃是前年恩科進士,這就是那年的進士文集,你們傳抄一遍,多多翻閱!”

“對了,詩詞之道,在功名上雖然是小道,但在秀才試上,卻也與文章不分伯仲,若是出彩了,想必機會更大些!”

“多謝先生指教!”張印等人喜不自勝,正準備離開時,突然有人報上,城中的陳郎中來訪。

“你們與我一起去迎!”戴高沉聲道。

果然,一輛馬車上,一個衣袍飄飄,文質彬彬的男人下了船,笑容滿面。

陳禮,陳郎中。

張印當然知曉,此人乃是金山城一等一的人物,娶了先生侄女爲妾,來往極深。

“這些是先生弟子?”陳禮看了一眼這幾個年輕人,模樣端正,不由得點點頭。

“說來慚愧,老夫手下,就這幾人寫的文章,勉強可看,索性就讓他們試試功名罷了!若是僥倖中秀才,我也無憾了!”戴高摸了摸鬍鬚,感慨道。

“此言差矣,依我來看,盡是俊才,秀才有望!”陳禮笑着說道:“若是沒中,也不用灰心,城主府衙缺不少的筆貼,也算是個去處!”

“還不快謝謝郎中!”戴高催促道。

“多謝郎中!”張印也連忙拜謝。

隨後,幾人就自覺離開,心情激動莫名,有了文集,考中的機率更大些,而有了陳看中的首肯,再不濟也能去當筆貼,大小也算官了。

前途一片光明……

第六百四十八章朝會第1308章諸王第1160章幽州營第五百四十九章動作第一千零五十九章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百三十四章番禺戰慄(1)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三百二十章艱難任務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六百四十九章修史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八百二十五章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六百五十章千里馬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1406章歲月第七百四十七章燕雲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八百四十七章湘江春景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1349章小子第一千零一十三章聯姻第六百九十五章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八百四十二章第1153章第七百零七章第一百六十一章衣帶詔(下)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197章想法第八百六十六章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七百六十八章東湖第1264章男當戰,女當運第六百七十三章認爹第九百二十四章高懷德第五百四十六章波瀾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1185章王庭第1334章王庭大點兵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兩百六十二章朝堂之上第一百二十三章歷史新篇(上)第1203章羣議第五百九十二章官房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1327章內軋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三百四十三章燈滅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九百七十三章下城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一千零九章漕運第一百七十章無題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1184章第七百一十六章第1104章幽州營第1146章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兩百零三章又做好事第九百七十七章膽顫第五百二十六章來也匆匆,去也……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一百五十七章安南特使第四百三十三章議論第三百八十七章經濟第六百九十章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1321章皇事第九百九十五章第七百零八章方略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八章家長裡短第兩百七十章殺意盎然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1410章危機第兩百三十四章中原佈局(2)第七百零九章第1317章島嶼第五百四十一章安民第五百一十五章刺探第九百六十三章民心第七百八十三章第1321章皇事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1157章第五百六十五章老辣第五百二十章舍小圖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