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三章

bookmark

“豈有此理!”景福宮中,趙匡胤怒氣沖天,黑臉上滿是失望,大發雷霆:“小小的房州之地,上萬兵馬,竟然看不住幾個人,真是廢物!”

“陛下息怒!”幾個宰相連忙拜下,勸說道:“慕容將軍言說兩者被襲殺,也算是一個正當的理由,咱們宣佈天下,也好先聲奪人!”

“這算不得將功補過!”趙匡胤搖搖頭,說道:“唉,別的也就罷了,鄭王之人,一言一行,對於朝廷而言,是極爲重要的,可不能輕易地饒過他。”

“陛下,慕容將軍在山南東道,一向看守僞國有功,如今出了差錯,也算是情有可原,如果因爲一個廢陽而責怪一有功之臣,恐怕難以服衆。”

趙普的發言,最有重量,讓人不得不信服:

“鄭王被唐人襲擊而亡,陛下可因此而罪唐國,獲得藩鎮之心,安撫百官,可謂是一舉兩得。”

“可,若其勾結地方藩鎮,禍亂天下又如何?”趙匡胤依舊不開心。

“鄭王已死,地方何來叛亂之理?肯定是包藏禍心,圖謀不軌!”趙普認真地說道:“二十萬禁軍,正好名正言順,況且,微臣說句實在話,在這亂世,只要陛下掌控二十萬禁軍,就沒有人敢亂爲的。”

“鄭王的名義,在強大的禁軍面前,不堪一擊。”

“那若是唐人因此突擊呢?”趙匡胤不甘心地說道。

“陛下,難道唐人會因爲鄭王,而放棄北上嗎?”

“不會……”趙匡胤無奈道。

“那就對了,北上乃唐人必須的舉措,鄭王不過是錦上添花罷了,得之失之,損失接近於無!”

趙普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讓趙匡胤極其無言,其認真道:“陛下還是公告天下鄭王的死訊吧,爲其舉報葬禮還是緊要的事情。”

“來人,通知下去,停朝七日,悼念鄭王、符太后被殺,朕悲從中來,難理朝政……”趙匡胤一臉悲痛地說道。

隨即,鄭王身故的傳聞,被公告天下,天下爲之驚悚。

唐人千里迢迢出動大軍北上,就是爲了殺前朝廢帝?

你這理由要不要再認真一點?

雖然人心各異,但面對朝廷的言語,沒有哪個藩鎮敢有異議的,至少表面上要譴責唐國一番,痛哭流涕一番,纔算是真正的忠臣。

沒有幾個傻子會因此亂動,在這個亂世,還是安分一些較好。

卻說郭宗訓以及符太后一行人,被護送南下,由房州至歸州,再到江陵,然後乘船去往洞庭湖,南下至湘江,來到了長沙,約莫三五日的功夫。

“這就是長沙城嗎?可真熱鬧!”郭宗訓坐着船,看到了繁華熱鬧的長沙城,不由得張大了嘴巴,誇讚道。

事實上,他雖然是衝東京城出生的,但卻從來沒有真正的看見過東京城熱鬧的景象,某種意義上來說,長沙城是他第一次見到的國都。

一旁的小符後,則雙目失神,望着波濤滾滾的湘江,心中越發的不虞起來,她對於南下,越發的後悔。

待在房州,至少可以短時間內保證他們母子的性命,而南下,來到了長沙城,一切就脫離了控制,兩人的性命,就交與了唐皇的手裡。

名聲信譽再好又如何?一切不過是表面罷了,其真實點爲人,又怎能知曉?

下了船,母子二人並那些宦官宮女,坐上了馬車,進了長沙城。

一路上,軍隊護送,起兵開道,好不威風。

隨即,不知爲何,他們被安置在一處府邸之中,富麗堂皇,別有一番滋味。

“末將見過太后、陛下——”就在母子二人滿腹疑惑之際,忽然就有一大腹便便、如同富家翁一般的大漢,突然跪下,泣不成聲。

“這是?”郭宗訓滿臉的疑惑,在這唐國,難道還有大周的忠臣不成?

“你,你是李太尉?”郭宗訓年歲太小,不曾見過太多的人,而符太后則不然,當了求年的皇后,她自然見多識廣一下子就認出了李重進的身份。

李重進乃皇親國戚,其母是太祖郭威的四姐,親外甥,對於凋零的大周皇室來說,就是至關重要的皇親國戚了,之前在趙匡胤黃袍加身之際,其在淮南節度使的位置上,於揚州舉兵勤王,之後就不見了蹤影。

如今再能重逢,對於符太后、郭宗訓而言,可以說是喜不自勝。

“表叔——”被小符後提醒,郭宗訓也開心不已,連忙拜下。

“你我幾人能夠團圓,真是天大的好事!”李重進感慨道:“世宗皇帝還有子嗣在世,郭家還有後嗣,某死而無憾了!”

“太尉,這長沙,唐帝,我們母子又如何?”敘完舊,小符後迫不及待地問道。

“太后請放心,唐帝一下仁厚,必定厚待與你們的!”李重進連忙安慰道:“某從揚州起兵,敗亡後退之湖南,如今被封爲滄州伯,雖然無掌兵權,但富貴連綿,猜忌也無多少,日子很是痛快!”

“那些亡國的君臣,如蜀帝,江南國主等,皆被封王稱公,賞賜田宅府苑,只要小心一些,自然就沒人找麻煩的!”

有了李重進的寬慰,小符後與郭宗訓這才放下心,一時間臉色也平和了些。

隨即,果然不出所料,唐國朝廷就冊封郭宗訓爲嗣周王,食邑三千戶,田兩百頃,宅院一座,錢千貫,金銀各百兩。

再尊符太后爲周國太后,賞錢千貫,金百兩,銀百兩。

可以說,到了這一步,已經是極大封賞,超過了趙匡胤的恩賞,寬慰其心。

皇帝的這一番舉動,可以說仁至義盡,頗有王者風範,朝野爲之稱頌,輿論爲之讚歎。

邸報也再次發揮了引導的作用,大幅度讚美皇帝的舉措,對大周皇帝、太后落寞的境地大肆宣揚,間接地抹黑趙匡胤不要臉的失德舉措,與大唐皇帝的賞賜相互對應,從而得出結論:

趙匡胤仁義不施,必定會如同之前幾十年的亂世王朝一般,二世而亡,亦或者一世而亡。

甚至開始猜想,坐天下能超過十年否?

第1388章黃龍府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1326章第1306章驚——第四百九十五章驕兵第八百三十一章踏腳石第一千零八十五章敗之第六百二十九章衣錦還鄉(上)第兩百八十八章人心晃動第五百八十一章高繼衝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七百六十一章反應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一千零六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1284章誘惑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七百章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八百八十八章待會填充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1124章討論第1344章封王?第三百四十九章紛亂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兩百一十一章人心惶惶第六百八十二章結果第五百九十六章血腥第六百五十七章答問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兩百四十七章中原戰起第1193章借住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1254章兩條腿走路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1380章第九百二十五章第1409章崩第三百九十八章潛移默化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九百零五章郭守文(月末,求票求訂閱)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一千零八十一章應對第十四章未雨綢繆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407章禪讓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兩百九十七章桀驁之兵第兩百零四章撫卹安排第一千零五十二章錢荒第一百一十八章暗流不止(中下)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四百九十一章再下一城第八百九十二章謀劃第1386章就藩第1275章木軌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七百七十六章開府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三百三十章世家心思第九百一十三章拋石車第一千零一十四章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1127章八議第七百六十二章潘美第八百六十五章演練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一百八十七章郭榮之死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1332章射聲司的驚喜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九十四章番禺見聞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四百一十章軍械第1219章異議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1328章第1210章夏王第八百七十三章出征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章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兩百八十章楚國命運第一百三十五章番禺戰慄(2)第1274章伴當第一百一十四章風波不平(中)第三十二章夏日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