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皇帝這是第一次知曉江西、江寧二府的收稅困難。

在打敗南唐之後,他得知兩府一年能收六百多萬石糧食和錢財,瞬間樂不可支。

這可抵得上嶺南三府,外加湘西、荊南、長沙六府,以二敵六,而且在人口、經濟上形成碾壓狀態。

除了兩川,別的都只能拜下。

結果,詳細瞭解一下,這還只是沒有深入,真正的深入一下,翻個倍應該差不多。

江西、江寧,人口三百多萬,如果算上被隱秘的人口的話,起碼也得四百萬,一年兩收,六百萬石糧食,人均一石半,但許多大戶阡陌縱橫,這樣一算,肯定是收少了。

“轉運使司衙門必須用點力氣了!”李嘉皺起眉頭,他感覺,這些遺漏掉的錢糧,就是從他的口袋裡偷走的,分外的難受。

宗族、地形、官吏。

這是擋在賦稅之上的三座大山,必須給搬掉。

古代王朝,其強調的根本,就顯著的標誌,就是賦稅的多少。

比如,明朝洪武初年,年入糧食三千萬石,到了永樂,就是兩千多萬石,到了萬曆,只有一千多萬石,賦稅呈斷崖式的下跌,從而顯示王朝的崩潰趨勢。

況且,我這邊要說一下,古代收稅,並不是像拿着魚鱗冊這種土地登記表,然後按圖索驥去收稅。

真正意義上的實行全國田畝統計,幾千年來,只是在明初,洪武年間實行過,之後幾百年,也從未真正意義上的勘測過。

並不是所有的皇帝,能有朱元璋這般的魄力和能力。

比如,李嘉看到的收稅,轉運使司衙門從來不報有多少田地,只是呈現出總數字,比如哪個府多少萬石等。

來到這個世界好幾年了,也當了好幾年的皇帝,李嘉還不知曉自己統治下的朝廷,有多少田地,只知道個大概的數,約莫一百來萬頃,人均一下,每人十畝。

所以,朝廷收稅,依賴於地方官吏,能力強的,地方豪強低頭,收稅就高,能力弱的,收稅就低。

而朝廷的賦稅,每年都不一樣。

這就顯露出李嘉設立轉運使司衙門的高明之處。

因爲地方官吏首要的任務,就是安穩地方,再是治安、教化,然後纔是賦稅,稅少了,就說藏富於民。

但轉運使司衙門不一樣,那些官吏們升官,只有一條,誰收的賦稅多,就升官,賦稅少,就撤職,徵收賦稅的多少,決定前途。

雖然不可避免的有苛刻殘酷的地方,但犧牲些許利益,讓朝廷錢糧豐富,又算的了什麼。

“臣以爲,江南地區的賦稅增長乏力,就是因爲地方實力強勁,陛下可仿漢制,遷徙地方豪強入湖南,從而一舉擊破其頑固!”

胡賓王見到皇帝動容,立馬乘熱打鐵,訴說道,一臉嚴肅誠懇。

“這……”聞言,李嘉愣了,又敲了敲其二十來歲的模樣,這纔想起其年輕氣盛。

年紀比我大,怎麼如此沉不住氣呢?

“不急於這一時!”皇帝搖搖頭,否決了這個提議。

遷徙地方豪右,這是漢朝貫用的招數,就是爲了中央集權,再添加關中的人口,後期之所以放棄,一則是皇帝權威的下降,二來是關中人口負擔太重,糧食不夠吃。

明初時,朱元璋也曾把江南的富豪,一股腦的遷徙到了老家鳳陽,準備興建中都,以至於清明節上墳,這些富豪只能僞裝成詩詞回家掃墓。

但,這種政策,好是好,就是目前的時機不適合。

說白了,還是大唐的根基太淺,剛佔據江南不到一年,一切以安穩爲要,等到統一天下,亦或者根基穩定了,就可以實施了。

如今要是這麼做,江寧、江西肯定大亂,維穩的成本高昂,而且還會給中原機會,得不償失。

“這樣吧,我從宋軍中,抽調五千人素養江西、江寧,作爲稅兵,他們想必是能出很大的力氣,我再讓李信、張維卿二人配合轉運使司衙門,如此可行!”

李嘉思索了一陣,提出了一個應急之策。

如果讓禁軍充當稅兵,亦或者讓他們自行招募兵馬,那麼有錢又有兵,轉運使司衙門定然會膨脹到難以預估的地界。

但,讓投降宋兵去,則優勢很明顯,轉運使司肯定不能完全掌控他們,而且,宋軍屬於北方,在南方毫無根基,所以殺起人來,也是毫無忌諱,充當一把快刀自然方便。

“臣定然不會讓朝廷失望!”胡賓王失落了片刻,又快速地堅定信心,自信滿滿地說道:

“幾個月後,就是夏稅徵收之時,臣親自去往江南坐鎮,定要多徵上一百萬石糧食!”

“好!”李嘉讚歎道:“朝廷就需要你這種有膽魄而毫無畏懼之人。”

“若你能實現這般承諾,秋收之後,轉運使司衙門,就由你視察坐鎮!”

“多謝陛下!”胡賓王心癢難耐,心神恍惚。

這可是一個天大的前程,轉運使司衙門總運使,與六部平行,在進一步,就是政事堂了。

而他,年紀還未到三十,就有了這般官位,果然是皇威浩蕩。

又聊了聊蜀地收稅情況,結果卻是順利的很。

問清緣由,則是潘崇徹坐鎮成都,帶領好幾萬的精兵強將,讓整個蜀地爲之震撼。

地方上,對於這位打敗宋軍的爵爺,那是害怕的很,宋軍的兇悍,成就了他的赫赫威名,所以收稅很順暢。

果然,武力還是關鍵。

等其走後,李嘉這才發覺,皇子們開蒙讀書,以及這幾個小傢伙讀書,需要老師來教導了。

胡賓王不適合再當老師了。

一來,他忙於收稅,時間肯定來不及。

二來,爲皇子教書,而且還是好幾個皇子一起教,這妥妥是帝師,這等好便宜讓他這個不到三十的人佔據了,未來就令人震恐了。

所以,李嘉決定物色一個開蒙老師,爲皇子們教書識字。

等過幾年,皇子們八九歲了,就換幾個老師,教導政治、歷史等方面,這纔是真正的帝師。

第七百五十一章密謀出兵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1188章空獄第七章赫赫李府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一千零五十三章第一百九十三章目光聚焦第七百七十五章拍賣第八百二十一章應對第七百七十九章度田困境第1198章烏樑素海第九百五十章牙兵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七百七十八章回宮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1114章利刃第一百九十二章菱刈金礦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八百一十二章田氏第四百三十六章榨油第1224炭火第1327章內軋第1242章手段第五百二十九章發動第九百六十八章江豬第三百五十五章條件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三百六十二章歸程第三百四十五章爲難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1274章伴當第三百一十三章分發賞賜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番外1——承昌二十年、暗流涌動第七百八十二章崇福司第1338章諸王第一千一百章第一千零二十一章清掃第一千零三十二章離京第六百五十九章交流第一百五十八章攻伐目標第七百五十二章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七百三十五章千古仁君第1266章宣揚第五百二十二章大小周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八百零六章公主第九百三十四章第1322章婺源胡氏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256章罷都護、設新府第一千零七十六章暗流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一千零七十一章惡日第1260章離譜第1367章窺伺唐法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1313章大御前會議第九百一十一章牙癢癢第八百一十九章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二十章富饒貧瘠第六十三章選擇題第六百三十五章官缺第1330章支援第四百零六章考場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九百零九章疲軍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六章邕州衙內第四十四章登聞鼓下第三百三十八章期待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1349章小子第五百零四章籌備第九百三十一章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403章教子第五百八十八章封賞第1410章危機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兩百四十章榜下捉婿第1248章暫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