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

bookmark

皇帝準備選擇皇子的開蒙老師,立馬就震動了政事堂。

幾個宰相分外的想毛遂自薦,但感覺自己的身份頗有些不適宜,四五十歲的年紀,等皇子長大,自己不還得歸西?

所以,他們又將人選劃撥給自己看好的人。

“相公,知曉您喜歡喝茶,這是下官特地弄來的西湖龍井,請您品嚐!”

前尚書鄧斌高升宰相,新任的吏部尚書樑權是從左侍郎升入,也是嶺南舊臣,年紀與趙誠相近,此時卻一臉討好的神色,彎着腰,爲其親自泡茶。

“樑兄客氣了!”趙誠心裡很受用,但卻一臉淡然地說道:“以咱兩關係,就不要弄這些虛的了,從長沙城到嶽麓山,可有數十里,你私自而來,恐怕有些不妥吧!”

“聖人不在長沙城一日,某心裡就不安生,尤其是見不到相公您,下官着實不適應,所以特地過來拜見!”

樑權把身份放的很低,雖然吏部尚書有天官之稱,但對於宰相來說,也不過是手下罷了,真正的權重六部,還得到明清。

現在的六部衙門,其實就是跑腿的,只有執行權,而沒有決策權,只有宰相才能與皇帝坐而論道。

“哈哈!!”趙誠笑了,他指了指樑權,說道:

“這話聽着真切,但樑兄還是如實說吧,我倆一體,用不着拐彎抹角的!”

“嘿嘿,還是相公了解我!”樑權露出憨笑的表情,說道:“這不是聽聞聖人有意爲幾個皇子招募老師嗎?下官之幼弟,如今而立之年,學識不錯,添爲中書舍人,也好爲他找點事做……”

“是不是,神武元年,進士及第,二甲三十八名的梁祝,字犀首?”

趙誠眼睛一眯,開口說道。

“相公好記性,正是下官的幼弟,學識勉強可行,僥倖中了進士,在翰林院待了幾年,幸賴陛下恩澤,盡了中書舍人!”

雖然話語謙卑,但樑權卻隱隱約約有些驕傲,翰林出身,有任中書舍人,一番外放,最起碼也是上縣縣令,幾年後轉遷州、府,不出意外,四十多歲就會擔任侍郎、尚書,宰相之位,也忌諱甚大。

若不出意外,樑家至少還能富貴延棉二三十年,哪怕是趙誠,也心生羨慕。

“如今陛下要求進士觀政後,須得外放,宰相出於地方,樑犀首前途無量,過上一段時間也得謀求外放了,若是擔任皇子之師,怕是得耽誤前途……”

神武元年的進士與其後一屆的不同,並沒有外放,而且按照以往的規矩,要麼在三省任職,要麼任中書舍人,打磨資歷,尋求皇帝的看中。

趙誠最瞭解皇帝的心思,所以爲了前途着想,謀求外放纔是正道。

“相公所言甚是!”樑權一琢磨,還真是這般,幼弟一直爲中書舍人,資歷雖高,但卻誤了皇帝的心思,以後的前途還真是說不定了。

“你也是身在其中,一時間看不明白!”趙誠對於樑權,越發的看重,親切起來:

“正好江西府贛州通判被王巡查拿下了,過兩日,就讓樑犀首去任吧!”

“從五品通判?”樑權也被這大手筆驚到了,這要是過幾年,就可以擔任州刺史,比那些從縣令起步的進士們來說,強上太多:

“這是不是過了些,也不符合規矩……”

嘴上說着,但樑權卻興奮起來。

“神武元年的制舉,錄取了數百人,還有明算、明經等科進士,之後聖人又將其他幾科併入了進士科,對於神武元年的進士,朝廷還是有所虧欠的,不只是梁祝,其餘的進士也會有所彌補,也不算逾矩!”

趙誠輕聲一笑,對於宰相而言,這又算的什麼,神武元年的進士與後屆不同,許多不曾外放的,心裡難免不滿,所以他準備向皇帝諫言,也順便收攬士心。

畢竟皇帝親口說宰相起與州縣,但神武元年的翰林們卻沒下放,這不是毀人家前程嗎?不彌補一下,恐怕說不過去。

“相公英明!”樑權立馬讚歎道。

“至於皇子之師,你就不要想了,資歷淺的,肯定去不了!”趙誠輕聲道:“聖人春秋鼎盛,皇子年幼,起碼也得等上十來年,非簡在帝心之人,難以勝任!”

“下官知曉!”樑權連忙說道:“只是,近些時日,邸報上不斷刊登各地被黜陟使、王巡查抓捕官吏之事,京城百姓爲之雀躍,宛若看戲一般,茶樓酒館喧鬧沸騰,吏部屬官,皆竊竊私語,以爲朝廷官威難震!”

“若是沒了官威,何來牧使百姓?”

聞言,趙誠沉默片刻。

官威這東西,說起來很玄乎,但其實卻實際的很,前唐時,中了進士還得通過吏部的詮選,才能爲官,相貌第一,太醜的,或者身體殘缺的,皆當不了官。

甚至前唐時,殿試中,一喚作鍾馗的年紀進士,因爲醜陋異常被罷黜,撞死在柱子上。

百姓並非全是良善之輩,奸猾者居多,人人皆重相貌,以貌取人,當官的若太醜,官威全無,難以駕馭胥吏,安穩地方。

這是現實的需求。

“由着他們吧!”趙誠嘆了口氣,說道:“邸報一事,皆是陛下親覽,每七天一發,政事堂也難以過目,指點!”

“況且,我等爲臣者,也要知曉分寸,君威難測,不可逾矩!”

“你趕快回去,如今新得五府之地,官缺極多,吏部事務繁重,州縣之任,乃是親民官,篩選須得謹慎小心,不只是政事堂需要查看,就連聖人,也常常過目,若是出了紕漏,責任就大了!”

“哎!”樑權苦笑道:“王相公巡查天下,我等以爲其不過是殺雞駭猴,誰知竟然是密網捕魚,無一例外,現在每天都有官缺,吏部須得一一安排,這幾個月,抵得上幾年的事了!”

“這也是聖人的意思!”趙誠輕聲道:“幾國忽滅,難免有心懷不甘者,如今兵威尚在,就乘機換上咱們的人,正好也來安排那些進士們!”

“朝廷興起太快,只能這般手段,來穩定根基了!”

“下官告退!”樑權也附和了幾句,這才離去。

第二十五章白麻桂布第五章意外之人第八百五十五章影響第六十八章篳路藍縷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一百一十七章暗流不止(中)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五十六章坊市見聞第一千零三十八章無題第十八章建武監軍第兩百五十五章另有用處第七十章白沙港第一千零八十三章耶律沙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一百三十三章隨手安排第1269章漠北第1355章山民第四百七十章黨爭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兩百一十二章利慾難安(上)第1403章教子第五百二十四章意外(求票求訂閱)第1122章于闐第四百三十七章章程第九百八十五章第五百三十九章悍勇第九百二十三章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六百零一章終結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1126章刑統第1126章刑統第1216章忌憚第1252章無題第1273章條法第六百零四章行動第1394章巡遊與治黃第1315章水師第兩百六十六章初掌蠻軍第1149章第七百六十章新的朝貢體系第四百六十六章水賊第一百七十九章曬鹽法第四百八十四章漳泉(4)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地一百四十章諸事太難第1390章治河第六百四十二章新戶(上)第1388章黃龍府第六百三十七章恩典第一百四十七章馬上行動第七百一十章第1374章大喜第六百零三章吃肉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1299章西域戰略第1221章第八百八十八章揚州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一千一百零一章火光第四百四十七章太學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四百二十八章大理第1329章契丹突襲第五百九十章驚美第兩百零三章賤業變樣第1309章就藩第1369章騎兵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八百九十五章蜀道第七百三十三章第九百七十九章東出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九百七十五章影響第1233章第兩百二十四章土地問題(下)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七百四十九章逃離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五百五十一章金陵變化第六百二十八章夏稅總數第九百一十八章攻心第五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六百九十八章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四百四十九章離別第1163章贖回?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兩百四十一章欣喜萬分第1185章王庭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兩百七十七章心有猜疑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五百九十七章條件第四百五十二章大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