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求授

皇帝準備選擇皇子的開蒙老師,立馬就震動了政事堂。

幾個宰相分外的想毛遂自薦,但感覺自己的身份頗有些不適宜,四五十歲的年紀,等皇子長大,自己不還得歸西?

所以,他們又將人選劃撥給自己看好的人。

“相公,知曉您喜歡喝茶,這是下官特地弄來的西湖龍井,請您品嚐!”

前尚書鄧斌高升宰相,新任的吏部尚書樑權是從左侍郎升入,也是嶺南舊臣,年紀與趙誠相近,此時卻一臉討好的神色,彎着腰,爲其親自泡茶。

“樑兄客氣了!”趙誠心裡很受用,但卻一臉淡然地說道:“以咱兩關係,就不要弄這些虛的了,從長沙城到嶽麓山,可有數十里,你私自而來,恐怕有些不妥吧!”

“聖人不在長沙城一日,某心裡就不安生,尤其是見不到相公您,下官着實不適應,所以特地過來拜見!”

樑權把身份放的很低,雖然吏部尚書有天官之稱,但對於宰相來說,也不過是手下罷了,真正的權重六部,還得到明清。

現在的六部衙門,其實就是跑腿的,只有執行權,而沒有決策權,只有宰相才能與皇帝坐而論道。

“哈哈!!”趙誠笑了,他指了指樑權,說道:

“這話聽着真切,但樑兄還是如實說吧,我倆一體,用不着拐彎抹角的!”

“嘿嘿,還是相公了解我!”樑權露出憨笑的表情,說道:“這不是聽聞聖人有意爲幾個皇子招募老師嗎?下官之幼弟,如今而立之年,學識不錯,添爲中書舍人,也好爲他找點事做……”

“是不是,神武元年,進士及第,二甲三十八名的梁祝,字犀首?”

趙誠眼睛一眯,開口說道。

“相公好記性,正是下官的幼弟,學識勉強可行,僥倖中了進士,在翰林院待了幾年,幸賴陛下恩澤,盡了中書舍人!”

雖然話語謙卑,但樑權卻隱隱約約有些驕傲,翰林出身,有任中書舍人,一番外放,最起碼也是上縣縣令,幾年後轉遷州、府,不出意外,四十多歲就會擔任侍郎、尚書,宰相之位,也忌諱甚大。

若不出意外,樑家至少還能富貴延棉二三十年,哪怕是趙誠,也心生羨慕。

“如今陛下要求進士觀政後,須得外放,宰相出於地方,樑犀首前途無量,過上一段時間也得謀求外放了,若是擔任皇子之師,怕是得耽誤前途……”

神武元年的進士與其後一屆的不同,並沒有外放,而且按照以往的規矩,要麼在三省任職,要麼任中書舍人,打磨資歷,尋求皇帝的看中。

趙誠最瞭解皇帝的心思,所以爲了前途着想,謀求外放纔是正道。

“相公所言甚是!”樑權一琢磨,還真是這般,幼弟一直爲中書舍人,資歷雖高,但卻誤了皇帝的心思,以後的前途還真是說不定了。

“你也是身在其中,一時間看不明白!”趙誠對於樑權,越發的看重,親切起來:

“正好江西府贛州通判被王巡查拿下了,過兩日,就讓樑犀首去任吧!”

“從五品通判?”樑權也被這大手筆驚到了,這要是過幾年,就可以擔任州刺史,比那些從縣令起步的進士們來說,強上太多:

“這是不是過了些,也不符合規矩……”

嘴上說着,但樑權卻興奮起來。

“神武元年的制舉,錄取了數百人,還有明算、明經等科進士,之後聖人又將其他幾科併入了進士科,對於神武元年的進士,朝廷還是有所虧欠的,不只是梁祝,其餘的進士也會有所彌補,也不算逾矩!”

趙誠輕聲一笑,對於宰相而言,這又算的什麼,神武元年的進士與後屆不同,許多不曾外放的,心裡難免不滿,所以他準備向皇帝諫言,也順便收攬士心。

畢竟皇帝親口說宰相起與州縣,但神武元年的翰林們卻沒下放,這不是毀人家前程嗎?不彌補一下,恐怕說不過去。

“相公英明!”樑權立馬讚歎道。

“至於皇子之師,你就不要想了,資歷淺的,肯定去不了!”趙誠輕聲道:“聖人春秋鼎盛,皇子年幼,起碼也得等上十來年,非簡在帝心之人,難以勝任!”

“下官知曉!”樑權連忙說道:“只是,近些時日,邸報上不斷刊登各地被黜陟使、王巡查抓捕官吏之事,京城百姓爲之雀躍,宛若看戲一般,茶樓酒館喧鬧沸騰,吏部屬官,皆竊竊私語,以爲朝廷官威難震!”

“若是沒了官威,何來牧使百姓?”

聞言,趙誠沉默片刻。

官威這東西,說起來很玄乎,但其實卻實際的很,前唐時,中了進士還得通過吏部的詮選,才能爲官,相貌第一,太醜的,或者身體殘缺的,皆當不了官。

甚至前唐時,殿試中,一喚作鍾馗的年紀進士,因爲醜陋異常被罷黜,撞死在柱子上。

百姓並非全是良善之輩,奸猾者居多,人人皆重相貌,以貌取人,當官的若太醜,官威全無,難以駕馭胥吏,安穩地方。

這是現實的需求。

“由着他們吧!”趙誠嘆了口氣,說道:“邸報一事,皆是陛下親覽,每七天一發,政事堂也難以過目,指點!”

“況且,我等爲臣者,也要知曉分寸,君威難測,不可逾矩!”

“你趕快回去,如今新得五府之地,官缺極多,吏部事務繁重,州縣之任,乃是親民官,篩選須得謹慎小心,不只是政事堂需要查看,就連聖人,也常常過目,若是出了紕漏,責任就大了!”

“哎!”樑權苦笑道:“王相公巡查天下,我等以爲其不過是殺雞駭猴,誰知竟然是密網捕魚,無一例外,現在每天都有官缺,吏部須得一一安排,這幾個月,抵得上幾年的事了!”

“這也是聖人的意思!”趙誠輕聲道:“幾國忽滅,難免有心懷不甘者,如今兵威尚在,就乘機換上咱們的人,正好也來安排那些進士們!”

“朝廷興起太快,只能這般手段,來穩定根基了!”

“下官告退!”樑權也附和了幾句,這才離去。

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1180章豐州第一百二十九章宮中逸事第六百六十四章渤海人第一百六十二章錢賦多少第四百四十章秀才(下)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三百六十六章白役第五百九十四章羞辱第七百九十三章參謀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六百九十章第五百五十六章勃然大怒第兩百三十五章大興科舉(完)第兩百七十二章爲之奈何第一千零九十五章雁門關第七百三十一章廢除土貢第兩百八十三章亡國之人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七百六十三章第三百六十八章巡捕司第五百四十八章孟昶心太慌第九百八十四章猶豫第一千零八十七章太原第1252章無題第一千零三章崩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四十八章市舶司競價第三百七十四章天寒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一千零二十八章釐清第1259章改任第六百一十七章大勢已定第一百七十八章徐聞鹽場第三十章東嶽大帝第八百二十章來事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一百一十章嶺南不安(上)第一章我有嘉賓第一千零五十章疑惑第1259章改任第1356章第九百五十三章長安第1200章唐奴第四百六十七章林仁肇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三百二十八章整編訓練第1181章天可汗第1291章京城事第五百七十八章大破其兵第一千零九十九章行進第1323章胡昌翼第1263章第1402章宗藩第五百六十二章有我無敵第十一章雜事繁多(上)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兩百五十章努力剋制第四十七章釜底抽薪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六百六十七章化國第1236章僧人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一千零一章宿命第九百四十九章軍心第四百六十一章嫦娥與后羿第七百零二章第一百一十四章番禺李氏第七百零六章惡月第1265章死戰第六百章俸祿增減第四百二十三章杯酒釋兵權第九百九十一章第八百一十八章廟堂第一百零六章儋州上下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1163章贖回?第一百零五章人心動盪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第兩百九十二章北巡楚地第五百九十一章詩詞第一百九十四章長白山畔第1302章第1321章皇事第六百三十三章觀政結束第四百一十一章權力第1141章手段第九百三十六章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一百五十九章以夷制夷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八百三十四章再起第三百六十三章長沙第九百九十五章第六百六十四章女牆第一千零九十章人心第一千零六章第兩百三十七章大興科舉(續)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