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八章誠懇

李嘉直言不諱地言語,儒學沉痾日胸,並不是假話,甚至,這是廣大讀書人的共識。

在中晚唐時期,韓愈就親眼目睹了儒學衰落,士大夫爭相吹捧佛教的場面,可謂是心中越發的嫉恨。

所以,他發起了一場古文運動,以文以載道爲主題,法三代兩漢,更改從南北朝以來四六駢文,從而從文學上,來喚醒儒學。

當然,魏晉以來,駢文風氣過於盛行,文章思想極爲空洞,玄風廣泛,革新文風,確實能一定程度上革新儒學。

但,隨着韓愈、柳宗元的逝去,古文運動戛然而止,一切又恢復了原樣,四六駢文又開始盛行,儒家思想又開始化虛了。

只是,儒家不明白,亂世中,以武爲先,社會基礎決定思想,當所有人趨向軍隊,那麼儒學就會衰落,只有到了另一個太平時代,纔會重新崛起,自我革新。

說白了,就是唐朝中期後,社會形勢給不了儒家自我革新的機會,從而一步步衰落,換句話說:大人,學文拯救不了大唐了……

到了宋朝,太平日久,儒家自然而然吸收了佛、道思想,形成了理學,然後到了明朝形成了心學,某個時代,又成了復興國學。

只要給儒家一個太平,它就能自我革新,順應時代,這就是儒家統治中國兩千年的秘密,生命力太頑強了。

說到這,李嘉的心思就很明顯了,他就是想要在儒家自我革新的過程中,加入自己的私料,影響其成長,理學這玩意,只是一開始湊合,後來就僵化的厲害。

當然,理學也是根據社會形勢產生的,北宋內斂,理學自然內斂,它並不是某個人的功勞,而是許多人的功勞,北宋朝廷居大功。

“不知陛下何意?”田晗鬆了口氣,連忙拜下,恭敬地說道,只要不弄荀子,弄啥都行。

孔孟之道長存,總是存菁去蕪的,這很正常。

“某也沒別的意思!”李嘉哪有這些人精那樣懂儒家,他只是想做出影響,讓儒學符合大唐朝廷的腳步。

“前唐時,韓愈所做的就不錯,法兩漢之文,以澄清文風,如今的儒學烏煙瘴氣,四六駢文空洞無物,所以,可以提倡古文,而罷四六駢文開始。”

李嘉走了幾步,搖搖頭,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而今,在某看來,整個官場務虛者多,做實事者少,貪京城富貴者多,去地方牧民者少,貪腐無爲者多,爲民仁心者少。”

“別以爲我不知道,那些官吏,都想就在京城,畏嶺南、閩南如虎,就算去地方的,也只想去江寧、江西,就想着去撈錢,謀自身,不想爲民謀福利,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孔孟之說,完全就拋之腦後。”

“所以,咱們必須崇尚實踐做事,貶低務虛貪腐。”

“當然,忠君爲上,也是必須強調的。”

李嘉最後,有些不好意思地加了一句。

田晗則仔細聆聽,沉默了半晌,然後深深拜下:

“儒林之中,早就不復古時了,歪風邪氣盛行,真正的儒士,不多矣!”

“如今聞聽陛下之言,醍醐灌挺,方知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道理,陛下才是真正懂得儒學之人。”

“合着,這裡面的君,是朕這個君啊!”李家聽出了其話中的幾分誠懇,搖搖頭,笑道:

“多乎哉?不多矣——”

“嗯⊙_⊙”田晗滿腦門的疑惑這話是什麼意思?

“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李嘉故意略過,直接說道:“上百年的亂世,人心早就變了,還得由爾等儒林之人拾綴纔是。”

“臣定當萬死不辭!”田晗聞言,眼眶溼潤,他瞬間激動了,這個大任,捨我其誰?

“對了,田祭酒,聽聞你家中藏書甚多?”

正在其感動之際,皇帝突然發問。

這了就撓到田晗癢癢處了,他拾起心思,連忙道:“臣甚愛讀書,多年來一直收藏,如今也不過十萬卷罷了。”

聽言,李嘉頗爲些驚詫,他的皇宮中,也不過二十萬卷,想到其書多,但沒想到這麼多。

“亂世以來,散冊孤本極多,許多珍貴的書籍,就此沒了,這對於朝廷,以及天下來說,是極爲遺憾的!”

皇帝感嘆了一番,然後語重心長地說道:“如今復心儒學,就需要重印孤本珍籍,再塑人心,卿家的藏書,可否貢獻出來,造福百姓?”

“這……”田晗望着皇帝那誠懇的臉色,心中猶豫了,合着在這等自己呢。

“臣,敢不效力?”爲了儒學,他只能選擇屈服。

“好!”李嘉高聲讚歎道:“田卿家藏書雖多,但也不盡夠,其他的卿家定然也有許多孤本,不如卿家勸說一番,也貢獻一些出來,爲了儒學,一切都是值得。”

“爲了儒學……”咬着牙,田晗還能說什麼,只能應下。

待其走後,李嘉這才大笑:“打破知識壟斷,纔算是寒門進擊的第一步。”

唐朝時,印刷困難,書籍基本上靠抄寫,極不方便,而那些門閥世家,以及權貴家族,就大量的藏書,某種程度來說,算是壟斷知識,讓許多讀書人不得不屈服,掛靠。

而且,各家藏書傳抄時,容易有錯字,這樣一來,就錯漏多出,許多寒門子弟就只能落榜。

所以,李嘉大規模的收藏書,就是爲了校正經書,從而使讀書人不至於爲此而錯失機會。

甚至,他還準備重新大規模刊印書籍,就從加了孟子的官學十經開始,然後再是其他的書籍,保留珍貴的孤本。

打破知識壟斷,普及書本經書。

這就是李嘉所行的目的。

傳抄自然不符合時代了,雕版印刷要大規模應用,就會使書籍價格下落,某種程度上算是知識下鄉了。

話說,宋朝的文風鼎盛,也與雕版印刷術大規模普及有關,至於活字印刷?中看不中用,哪裡工那麼匠學徒識字的?而且,活字也太貴了,成本過高。

當然,革新儒學也是他的目標,這並不是假話,若果真形成一種清正廉潔,敢於做事而不務虛的風氣,他簡直得要高興得瘋狂。

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八百七十八點五章亂第1288章父子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九百零八章秦州第一千零二十二章土地問題第1270章草原第三十四章欽州事務第六十四章揚帆起航第1268章總兵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一百零九章奇恥大辱第1249章想法第一百八十五章占城改造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1361章東去第1286章分封第兩百九十九章蠻兵悍勇第六百三十章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一千零七十八章第五百七十三章屯田之劣第1343章第七百七十三章密摺制度第三百三十五章民心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一千零五十七章第七百二十二章分州第1181章天可汗第兩百二十六章戰爭隨起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九百四十六章第一百二十章人至番禺(上)第1193章借住第六十六章儋州府衙(下)第九百八十二章第1153章第四百七十一章錦帆軍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三章雄心壯志第1193章借住第1209章白眼狼第四百七十四章無恥第五百六十八章蜀國大動亂第1237章第1194章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四十八章宗室第1234章鬧劇第一千零六十一章第六百一十章致仕第四百三十五章大豆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九百六十四章第九十六章國之幹臣第七百一十九章第九百六十章效力第七百八十三章第一千零六十八章熱鬧第1383章安國第1395章遷徙豪強第1310章甘州回鶻第一千零九十四章塔爾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四百八十九章皇甫繼勳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四百四十五章頭重腳輕第五百八十三章成氣候第一千零一十一章姐妹第兩百六十七章心癢難耐第1187章哼,女人第九百一十七章登萊第八百二十三章石嶺關第1350章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八十四章建言第1124章討論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1113章藏污納垢第一百四十二章政治佈局(下)第1167章驚喜第三百八十章紕漏第1250章文教第五百六十一章流傳被屏蔽了一章,明天應該能解禁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七百八十四章秋糧已到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七十八章喪盡天良。第七百八十九章威逼第1248章暫住證第四百二十二章兵權第三百九十一章新奇第兩百一十三章勉強受禪第九十五章倔強彈劾第九百六十五章支援第1263章第四百二十六章使團第1364章